中医针灸联合理疗治疗顽固性呃逆的效果评价
2022-07-21王沙莎
王沙莎
(东营市东营区中心医院中医理疗科,山东 东营,257064)
顽固性呃逆又被称为膈肌痉挛,该病的发生主要由于人体膈肌因不明原因所出现的不自觉收缩的现象,同时伴随着吸气时声门的突然关闭,在临床工作中非常常见。同时,在发生顽固性膈肌痉挛之后,患者体内的气息开始升高,随后在喉咙的位置发出声响,该声响尽管较为短暂但非常的响亮,对患者以及周围的亲友的生活质量均造成了较大影响。尽管顽固性呃逆在病情较轻的情况下可自觉缓解,但若未能采取有效的方法进行治疗,则非常容易持续数月发病,这对患者的呼吸功能以及食欲等均带来了不良影响。因此,采取积极有效的方法对其治疗至关重要。不过既往临床工作中所采取的常规西医治疗方法效果有限,部分患者的治疗结局表现较为一般。近年来,随着中医药治疗方法的不断进步,越来越多的中医药治疗手段得以广泛应用,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为了进一步提升疗效,本次研究人员结合现代中医研究理论,就中医针灸联合理疗治疗顽固性呃逆的效果进行研究及分析,旨在获得更好的预后,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 年4 月~2021 年5 月东营市东营区中心医院收治的120 例顽固性呃逆患者,采取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60 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本次研究通过东营市东营区中心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所有患者均签署了关于本次研究的知情同意书。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诊断标准:全部患者在东营市东营区中心医院行临床症状及体征检查后符合《中医内科学》中关于顽固性呃逆的诊断标准,具体诊断标准:①呃逆以气逆上冲,喉间呃呃连声,声短而频,不能自止为主症,其呃声或高或低,或疏或密,间歇时间不定;②合并存在胸膈痞闷,脘中有明显的不适感,同时伴有着明显的情绪不安等症状;③多因饮食不节、受凉以及情志失调等诱发因素导致,起病普遍较急。西医符合《消化内科学》中膈肌痉挛诊断标准,具体诊断标准:患者的膈肌以及肋间肌等具有辅助呼吸功能的肌肉均出现了阵发性不自主挛缩的表现,同时伴随着吸气时气门突然闭锁的表现,当空气快速进入到气管内,开始发出特异性的声音。当膈肌部位出现不随意的重复性痉挛,之后声门突然关闭,则容易引起气体出现内流受阻的情况,也会发出具有特征性的声音。若该痉挛的时间可维持48 h 以上,此时可将其称之为顽固性膈肌痉挛,也被称之为顽固性呃逆。
纳入标准:符合上述诊断标准,且有明确诱因导致的顽固性呃逆,包括药物、中风及肿瘤等;生命体征平稳;精神状态以及认知功能正常;在进入研究前均未接受其他方法治疗。
排除标准:合并重要脏器功能障碍者;合并精神障碍或者认知功能障碍者;对本次研究所用依从性较差;临床资料缺失者。
1.3 方法
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首先指导患者以正确的方式深呼吸,在屏足气之后慢慢吐出气体,不断地需要重复上述步骤。同时指导患者进行含水屏气的方式,让患者含住大口的水溶液,之后将呼吸停止,在经过最大程度的屏气之后再将水自主地吞下,在吞下水的过程中,需要保证水缓慢的流淌,避免出现呛咳进入到气管的现象,不断重复上述操作,直至患者的病情缓解。
对照组在其基础上加用理疗,具体操作方法:为患者采用电脑中频治疗仪,并摆放平卧位,将治疗电极分别放置在患者的左侧胸锁乳突肌的外缘下方1/3 处以及剑突外,选择功能性电刺激程序,连续工作30 min。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中医针灸治疗,具体治疗方法:选择患者三阴交穴、膈俞穴、中脘穴、关元穴等,并对其进行常规针灸治疗,1 次/d。根据患者不同的证型表现,采取不同的方法进行针灸治疗。其中对于胃火上逆患者,采用提插泻法治疗,针刺患者的中脘穴,但注意避免留针处理;对寒邪动膈患者,采用泻法治疗,针刺之后给予留针处理,留针的时间长度在20 min 左右,间隔10 min 运针1 次。结合患者的情况调整具体的治疗方法。
1.4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生活质量、患者对治疗情况的满意度,同时观察期间不良反应。①疗效评价标准:将患者经过治疗后临床症状完全消失,且经过治疗后无复发表现评为痊愈;将患者经过治疗后临床症状得到缓解,其他不适症状也得以缓解评为好转;将患者经过治疗后临床症状未得到好转甚至加重评为无效,总有效率=(痊愈+好转)例数/总例数×100%。②采用东营市东营区中心医院自制的生活质量量表评价患者生活质量,评价项目包括自理能力、社会关系、躯体症状以及生理状态,每项满分为100 分,得分越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越高。③采用东营市东营区中心医院自制的满意度量表评价患者的满意度,该量表中共包括10 个问题,每个问题采取5 级评分法,满分为100 分,可分为非常满意(85~100 分)、满意(60~84 分)及不满意(<60 分),满意度=(非常满意+满意)例数/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对比
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临床总有效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2 两组患者的治疗前后生活质量对比
治疗前,两组患者自理能力、社会关系、躯体症状以及生理状态评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自理能力、社会关系、躯体症状以及生理状态评分均较治疗前高,观察组治疗后与对照组治疗后相比,自理能力、社会关系、躯体症状以及生理状态评分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3 两组患者对治疗情况的满意度对比
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患者对治疗情况的满意度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2.4 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
两组治疗期间无明显不良反应,观察组仅有1 例患者出现心慌不适,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呃逆在临床工作中较为常见,其发生发展的原因是膈肌、膈神经、中枢或者迷走神经在受到刺激之后一侧或者双侧膈肌出现阵发性痉挛等改变,临床上可出现较为短促且响亮的特别声音。分析其较为常见的发病原因为过多饮用碳酸饮料,导致胃过度扩张,同时也容易受到吸烟以及呼吸道刺激所影响,同时也有部分患者因脑血管病变而发生顽固性呃逆。此外,有临床资料显示,若患者口服了过量的兴奋剂、地塞米松、硫胺类药物等也容易增加顽固性呃逆的发生风险。因此,对顽固性呃逆而言,采取积极有效的方法阻碍疾病的进展,缓解其病情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在既往临床工作中所采取的西医治疗方法效果较为一般,尽管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但无法对该病进行根治,甚至也有部分患者在治疗期间出现了不同类型的并发症,并不利于预后的恢复。中医认为,呃逆的发生多与情志失调、进食生冷、脾胃不适相关,在发病期间以胃火上逆,或寒邪动膈,气机不利,和降失司为发病基础,以疏肝养胃、和胃健脾以及理气调血为主要治疗原则,就此采取有针对的中医药方法治疗方可获得有效的预后。本次研究中,在常规治疗与理疗基础上加用了中医针灸治疗,并选择了三阴交穴、膈俞穴、中脘穴、关元穴等穴位,其中足三里穴是“足阳明胃经”的主要穴位之一,对该穴位进行针灸治疗,可发挥较强的降逆和胃的功效;三阴交穴被认为是三阴经气的交汇之处,从其经脉的循行来看,三阴经由足至胸腹部,上至咽喉,针刺三阴交穴则可由此发挥较强的健脾和胃、降逆止呃的功效;针刺关元穴可发挥较强的培元固本的功效;针刺膈俞穴则可发挥较强的通肺胃之气,调达气机,促使上逆之气下行,以此达到止吐的功效;针刺中脘穴可发挥较强的健脾益胃、降逆利水的功效;内关穴属于手阙阴心包经络穴,同时也被认为是八脉交会的穴位之一,针刺内关穴则可发挥较强的镇静止呕,和胃降逆等诸多功效。因此,通过对上述穴位进行针刺治疗,不仅可缓解并改善相关临床症状及体征,同时还可发挥较强的降逆和胃、调畅气机、和胃降逆等功效,由此获得更加可靠的预后。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临床总有效率较高,生活能力均提高,可见中医针灸联合理疗治疗顽固性呃逆可有效地缓解临床症状及体征,符合既往报道。同时,观察组治疗后与对照组治疗后相比,自理能力、社会关系、躯体症状以及生理状态评分均较高,可见患者经过中医针灸联合理疗治疗有效缓解其顽固性呃逆的临床症状及体征,减少对生活质量带来的不良影响。同时,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患者对治疗情况的满意度较高,可见中医针灸联合理疗治疗患者的满意度较高,耐受性也相对较好,进一步证实了中医针灸联合理疗治疗顽固性呃逆的应用价值。同时,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分析可知中医针灸联合理疗治疗顽固性呃逆具有较高的安全性,不会对患者带来不良影响,患者耐受性较高。
综上所述,中医针灸联合理疗治疗能有效缓解顽固性呃逆的临床症状及体征、无明显不良反应,且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满意度,是治疗顽固性呃逆的有效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