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疆传统工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机制研究

2022-07-20

新疆社科论坛 2022年3期
关键词:传统工艺技艺新疆

刘 徽

传统工艺是人类文明的一部分,它既是人类历史文化的象征,又是人类社会在长期发展中的特有产物,是人类文明的结晶。①在中国,传统工艺的发展历史悠久,传统工艺制品影响着每一个中国人的日常生活,是人们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创造出庞大的民间物质文化体系和相关的知识体系,延续至今,已经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②21世纪,随着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保护工作的深入开展,传统工艺的文化属性得以凸显,传统工艺已成为新时代国家文化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2017年,《中国传统工艺振兴计划》颁布实施,该计划将传统工艺定义为:“具有历史传承和民族或地域特色、与日常生活联系紧密、主要使用手工劳动的制作工艺及相关产品,是创造性的手工劳动和因材施艺的个性化制作,具有工业化生产不能替代的特性”③。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已进入一个文化经济融合的新阶段,传统工艺作为地方特色的优质文化资源,不仅能够有效融入当地群众的生产生活,还能产生社会效益。新疆传统工艺文化积淀深厚、门类众多,是各民族在特定环境的生产生活过程中孕育形成的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事项,涵盖衣食住行,其影响遍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拥有巨大的文化价值、科技价值、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是支撑特色文化产业发展、提升民众生活质量、促进地方文化和经济发展、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资源。本文将以新疆传统工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为切入点,通过对入选自治区级以上传统工艺类非遗项目的梳理、分析,探索新疆传统工艺类非遗传承机制,有针对性地提出保护和传承对策。

一、新疆传统工艺类非遗传承现状

新疆地处祖国西北边陲,自古以来就是多民族聚居地区,各民族文化长期交流融合,在中华文明沃土中枝繁叶茂,形成了丰富多样、绚丽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中华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新疆非遗资源丰富,作为非遗重要组成部分的传统工艺,具有鲜明的地方性,其内容丰富多样,涵盖衣食住行、文化、艺术、习俗等诸多方面,是各民族在长期生存实践中发展起来的独特技能和智慧,是地方性知识的载体。与此同时,传统工艺在国家级以及各级、各批次公布的非遗代表性项目中占比最大,涉及传统美术、传统技艺、传统医药、传统服饰等类别。从材料和工艺技术上看,新疆传统工艺涉及纺染织绣、服饰、金属、制陶、造纸等传统工艺大部分类别。从功能上看,既有生产工具,也有生活用品和工艺品。地毯、艾德莱斯绸、铜器、传统乐器以及各民族刺绣、服饰等传统工艺品,其风格鲜明、特色浓厚,兼具实用、观赏和收藏价值,不仅受到当地群众的喜爱,在国际市场上也享有较高声誉。

(一)类型

新疆自然资源丰富,传统工艺类型多样、分布广泛,根据材料和工艺技术划分,新疆传统工艺主要有以下类型:一是纺染织绣类,主要包括染类、织类、绣类及综合类。代表性制品主要有艾德莱斯绸织染技艺、印花布织染技艺、地毯织造技艺、传统棉纺织技艺、各民族刺绣等。二是服饰类,主要包括各民族日常生活以及节庆礼仪场合穿用的传统服饰。三是编织扎制类,主要是指采用手工编织的方法将柳条、竹篾等具有较强韧性的植物制作成各类用品及工艺品,在新疆比较有代表性的有柳编、苇编技艺。四是雕刻塑造类,根据原材料可以分为玉雕、石雕、木雕等类别,新疆雕刻主要有玉雕、错金银、微雕、骨雕、木雕等。五是家具建筑类,主要是指人们所居住的房屋建筑,以及其他与日常家居相关的工艺,如新疆各民族民居、毡房营造技艺等。六是陶瓷烧造类,比较有代表性的是模制法土陶烧制技艺,主要分布于喀什地区的喀什市、英吉沙县、伽师县,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的阿克陶县,吐鲁番市等地。七是金属加工类,在新疆,常见的有铜、铁、金银器及其制作技艺,如喀什地区保留了传统铜器制作工艺且制作水平精良,极具代表性。八是器具制作类,主要包括传统乐器制作技艺、马鞍制作技艺、皮制品制作技艺等。此外,还有剪纸刻绘类、文房制作类等。

(二)分布

新疆传统工艺分布地区广泛,通过梳理自治区级以上传统工艺类非遗代表性项目,可以看出非遗项目呈现为聚集状态,主要分布在喀什地区、伊犁哈萨克自治州、乌鲁木齐市等地区,反映出新疆传统工艺在地域上的发展特点。例如,喀什地区的传统工艺资源数量较多,种类齐全,分布相对集中,以喀什市为中心,其周边的疏附县、疏勒县、英吉沙县等景区景点、名镇名村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创意空间。

(三)特点

1.多样性

新疆地域广阔、资源丰富、民族众多,传统工艺类型、品种多样,涉及纺染织绣、服饰、金属、制陶、造纸等传统工艺大部分类别。同时,既有生产工具,也有生活用品和工艺品,生产工具如坎土曼,是一种用于锄地、挖土等的铁制农具。新疆各族工匠制作的工艺品,不仅是生产、生活所需,更是他们美化生活,体现其审美的重要载体,充分展现了新疆传统工艺的制作水平,丰富了中国传统工艺的内容。

2.地域性

“我们将民族传统手工艺品视为是在相应的地理环境和特定的文化脉络中所形成的生存方式、文化活动和审美活动的综合结晶”④。也就是人们常说的“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受到自然地理气候的影响,不同的地区会产生与本地区自然环境相适应的生产生活方式。新疆的地形可以概括为“三山夹两盆”,“三山”即北面是阿尔泰山,南面是昆仑山,天山横亘中部,把新疆分为南北两部分,习惯称天山以南为南疆,天山以北为北疆⑤。“两盆”即位于南疆的塔里木盆地和位于北疆的准噶尔盆地。上千个大小绿洲在两大盆地之中星罗棋布,点缀着茫茫无际的沙漠戈壁。新疆各民族在长期的生产和生活实践中创造出适应绿洲、草原、高原、沙漠等地理环境以及生产生活需要的传统工艺。以刺绣为例,维吾尔族刺绣、哈萨克族刺绣、塔吉克族刺绣等不同民族的刺绣纹样均呈现出其所处环境、生产生活的景物与特征。

3.原生性

在特定的自然环境与社会文化下,新疆各族人民根据当地的自然资源,将掌握的大量地方性知识运用到制作传统工艺品过程中,就地取材,多选取桑木、杏木、杨树等当地木材以及柳枝等纤维类植物或动物的皮毛、骨等作为原材料,工艺中涉及的染料也多使用果实、果皮等天然植物色素。例如,喀什地区英吉沙县的模戳印花布织染技艺,所用石榴皮、核桃皮、桑葚等天然植物熬制的染料,经调配颜色后,印制的图案色彩鲜艳、不褪色。

4.体现东西方文化交往交流

新疆是古丝绸之路的重要枢纽,东西方文化曾在这里交融荟萃,新疆地区历来是多种文化并存,各族人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相互学习与借鉴,这种文化积淀又通过物质形态方式得以呈现。新疆许多传统工艺都体现了东西方文化交往的印记,例如,在模戳印花布织染技艺中可以看到国内其他省市雕版印刷和活字印刷工艺,以及国内其他省市传统而高度发达的染色技术,还可以发现印度棉花种植与棉纺织技术对其的影响。⑥

二、新疆传统工艺类非遗传承机制

(一)政策法规体系

2008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颁布,传统工艺类非遗项目与其他类别非遗项目作为保护对象被列入该条例,正式得到法律保护。2017年,《关于转发文化厅等部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传统工艺振兴计划的通知》印发,全面部署新疆传统工艺振兴工作。2020年,《关于进一步促进我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发展的实施意见》印发,明确了“深入实施传统工艺振兴计划”的具体举措。自上而下法制建设的逐渐完善,为新疆传统工艺保护发展提供了法律依据。

(二)建立非遗名录体系

2004年8月,中国加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以下简称《公约》),成为最早加入《公约》的国家之一。按照“各缔约国应根据自己的国情”拟订非物质文化遗产清单的要求,建立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是我国履行《公约》缔约国义务的必要举措。截至目前,国务院先后公布了五批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共计1557个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其中,传统美术、传统技艺类项目426项,占比27.4%。

截至2021年,新疆公布了五批自治区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涵盖民间文学、传统音乐、传统舞蹈、传统美术、传统技艺、民俗等十大类,共计315项。在自治区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中,传统美术、传统技艺类项目有118项,占比37.5%(见图1)。

图1 新疆传统工艺类非遗项目批次统计图

非遗名录体系的建立,展现出新疆各族人民在日常生活和生产实践中创造的各种器物、建筑、绣染、刻绘等传统工艺,体现了新疆贯彻国家非遗保护法律法规、政策,对具有地方特色的传统工艺项目进行调查、保护和传承。

(三)认定非遗代表性传承人

传承人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承载者和传递者,确保非遗的传承性,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所规定的非遗保护工作重要原则之一。截至目前,新疆以传承人为核心,不断加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认定扶持力度,认定自治区级代表性传承人五批,共计551人,在认定的自治区级代表性传承人中,传统工艺类代表性传承人197人,占比35.8%(见图2),其中,男性140人,女性57人。男性所掌握的传统工艺类项目多集中在土陶、乐器、铜器制作以及民居营造等。女性则往往更擅长一些精巧度较高、工序烦琐的传统工艺,如刺绣、服饰等,她们或完全掌握、或辅助参与一些技术要求较低、工序简单的工作,如土陶烧制技艺中的雕花环节,从传统工艺类非遗项目的性别分布来看,也体现了传统社会所形成的社会分工。

图2 新疆传统工艺类非遗项目自治区级代表性

(四)生产组织方式

目前,新疆传统工艺品产业已初具规模,形成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多种生产组织方式,主要表现为手工作坊、合作社、公司+农户、现代企业等方式。

1.手工作坊

在新疆,作坊式生产仍是传统工艺生产的重要方式之一,其数量较多,以个人、家庭为主要生产单位进行生产,一般规模较小。手工艺者,包括绝大多数非遗代表性传承人一般采用家传或师传的方式组织生产。例如,喀什地区英吉沙县芒辛镇恰克日库依村,以土陶制作闻名,又被称为“土陶村”。该村现有20余户以自产自销为主的家庭作坊,其中,以维吾尔族土陶烧制技艺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阿卜杜热合曼·买买提敏的制品最为有名,他也是土陶烧制技艺的第七代传承人。其生产场所就是他自家的小院,是一处集生产加工、展示、销售、旅游等于一体的空间,是典型的家庭作坊生产方式,家庭成员包括他本人、妻子、3个儿子、3个儿媳,他们共同参与土陶烧制过程。其中,小儿子阿卜杜克热木·阿卜杜热合曼掌握的技艺最为娴熟,他的一套土陶作品——洗手壶、茶壶、花瓶、盘子等,参加2021年在杭州市举办的薪传奖传统工艺(陶瓷工艺)大展,入围终评名单。

2.合作社

较之于家庭作坊,合作社可以帮助社员规避市场风险,更适合农民分散性生产的特征。据新疆农业农村厅统计,截至2019年底,新疆共有农民专业合作社26424家⑦,主要涉及农林牧等产业,传统工艺合作社数据不详。笔者通过查阅、梳理资料,新疆手工艺品合作社在各地均有分布,尤其是传统工艺流传地更为密集。例如,和田市吉亚乡,被誉为艾德莱斯绸故乡,2019年,当地组织成立了53个艾德莱斯绸合作社、村办企业,为近千名村民提供了就业岗位。

3.公司+农户

结合传统工艺品生产经营形式多样、就业增收方式灵活、参与人数众多的特点,采取“公司+农户”“公司+合作社+农户”等生产模式也是新疆比较常见的传统工艺品生产模式。例如,喀什丝路行科技研发有限公司在疏勒县洋大曼乡开办刺绣车间,采取工人驻场的生产方式,助推当地农民创业增收。

4.现代企业

在新疆,依托重点企业,注册商标品牌,制定技术标准,集中组织生产销售也是传统工艺的一种生产模式。例如,伊犁紫苏丽人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致力于传统制皂工艺的创新、研发、设计、产销,注册完成柯赛阿帕商标,运用现代工艺标准化传统制皂配方,解决了传统制皂的缺陷,又能够不缩减传统制皂的优点。

5.集聚区

目前,我国工艺美术集聚区主要有两种形式,即由工艺作坊集聚而形成的手工艺作坊一条街和以大型工艺公司为龙头带动的工艺特色产业区。⑧新疆传统工艺集聚区的发展起步较晚,处于从小到大的发展阶段,形成了一些地域品牌。手工艺作坊一条街多集中在传统工艺资源丰富、传承人群相对集中的区域,像喀什市喀什古城内的土陶、铜器、乐器制作、金银首饰制作等工艺街区等,聚集非遗代表性项目传承人47名,其与旅游业相结合,既为旅游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动力,又带动了传统工艺品的生产。

传统工艺产业园区是传统工艺企业发展的重要成果,有助于形成规模效应。例如,新疆和田玉文化创意产业园,建筑面积5000平方米,与新疆职业大学合作,集聚玉雕大师和技术优势,目前已形成完整的教学、研发、设计、生产、质量、营销、管理体系和创业机制。

(五)展销渠道

1.特色展销场所

第一,在新疆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乡村旅游重点村镇、自然和人文景区等地设立展销场所。新疆旅游资源丰富,占全国旅游资源类型的83%。新疆大力实施旅游兴疆战略,2019年,接待游客首次突破2亿人次,旅游收入达3632.62亿元。2019年,新疆(含兵团)已有13家国家5A级景区,在全国各省市区中位居前列,国家4A级景区达到90家⑨。“十三五”时期末,新疆有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33个、自治区乡村旅游重点村70个。这些都为设立传统工艺展销场所奠定了基础。目前,新疆各地结合景点、景区,开设集传统工艺品在内的经营店铺,逐渐形成了规模不一的传统工艺品展销市场,如在吐鲁番市葡萄沟景区“非遗集市”、新疆国际大巴扎步行街、喀什古城、伊宁市六星街等设立传统工艺产品展销场所,集中展示、宣传和推介特色传统工艺产品,不断推动传统工艺与旅游市场深度融合。伊宁市六星街于2021年入选第一批自治区旅游休闲街区,当地整合本地旅游商品、民族手工艺品等,在六星街开设文化旅游小集市,打造了集线上线下多媒体宣传、多元化销售渠道开发、旅游消费等于一体的综合功能文化旅游商品展示区。

第二,依托传统工艺村进行销售。新疆有一批传统工艺村,例如土陶村、乐器村等,村中的大小作坊既是生产地,又是销售场所,随着工艺村为越来越多的人所熟知,购买传统工艺品的人也逐渐增多,这种销售也成为传统工艺品展销的一种重要方式。例如,喀什地区英吉沙县芒辛镇喀拉巴什兰干村,以制作英吉沙小刀闻名,村里80%以上的村民都在从事小刀制作、销售,有13个合作社,从事制刀的刀匠200余人。阿克苏地区新和县依其艾日克镇加依村,是有名的乐器制作村,全村近一半的人会制作乐器,其中还有多位乐器制作技艺的非遗代表性传承人。

2.展会、节会

近年来,新疆通过举办并积极组织参加非遗、旅游等有关展会、节会,促进传统工艺品销售。例如,在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重要传统节日等节点,连续举办多届“新疆是个好地方”——天山南北贺新春、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以及19省市对口援疆非遗展等非遗系列主题传播活动,重点展示、销售传统工艺类产品,在2021年的对口援疆非遗展期间,设立“游新疆非遗推荐U+直播间”特色板块,连续4天为观众呈现非遗展巡馆、非遗产品推介、非遗线下店打卡、非遗文创新品发布等主题直播,全方位展现“非遗+电商”这一非遗传承的新载体,借助这个平台,帮助广大非遗传承人,特别是各类非遗工坊拓宽销售渠道,助力乡村振兴。

3.网络销售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互联网已经深入到社会的各个方面,因具备传播范围广、速度快、无时间地域限制、经营成本低等优势迅速成为当下重要的传播和交易平台。以“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期间组织开展的“非遗购物节”为例,新疆在2020年、2021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暨“新疆非物质文化遗产周”期间,打造线上“新疆非遗购物节”。其间,新疆主要依托淘宝、抖音、快手等线上平台,上线非遗产品40种,涵盖刺绣、服饰、乐器、铜器等类别,如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锡姑娘郎卡刺绣服饰非遗工坊利用互联网平台拓展国内及亚欧市场,注册了抖音蓝V伊犁细君服装刺绣有限公司“锡姑娘手工坊”,定期开设直播带货和商品橱窗。哈密市与北京快手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并邀请全国多家媒体,采用“直播+电商”的形式推广哈密刺绣,搭建营销平台。哈密市大批绣娘搭上了“互联网+”快车,绣品远销全国各地。

以上是笔者总结的新疆传统工艺品的销售模式,然而,在实际销售过程中,以上几类方式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许多卖家都是基于一种方式,再结合其他方式,形成了多样的销售体系,不断拓宽工艺品销路、增加工艺品销量。

(六)展示机构

在新疆,各地相继建成各类非遗展示场所,它们以一定地域、一个或多个非遗门类、一种或多种非遗项目资源,以及孕育这些传统文化形态的地域人文历史与风土人情背景为内容主体⑩,这些展馆在地区文化传承与传播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为新疆传统工艺的传承发展提供了交流展示的平台。主要有以下三种形态:

1. 以现代公共文化基础设施为载体,与博物馆、图书馆、美术馆、大剧院等共同构成当地的文化地标

新疆非物质文化遗产馆坐落于新疆艺术中心院内,与新疆美术馆、新疆文化馆、新疆艺术研究所等单位一同构成新疆的文化地标;新近落成的乌鲁木齐市文化中心,以“文化+”“演艺+”“教育+”三大主线构建以文化为引领、演艺为特色、教育为吸引的文化IP;2014年建成并开放的和布克赛尔蒙古自治县博物馆(江格尔宫)位于塔城地区和布克赛尔蒙古自治县,将文物保护与非遗保护成果展示进行了紧密结合。此类展示主体中较为普遍的是依托博物馆、文化馆、传承中心、传习所(室)、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等设立非遗展厅,借助各类公共文化服务中心,共同促进非遗各门类的传承与弘扬。

2.借助旅游景区历史文化街区,展示当地非遗项目、售卖非遗文创产品,形成功能完备、运行有效、特色鲜明的非遗项目聚集区

吐鲁番市葡萄沟景区的非遗集市,展厅面积2000平方米,将多项传统工艺类非遗项目在景区进行常态化集中展示;莎车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园,建设面积18806平方米,为宫殿院落式建筑,集中展现了莎车县百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此类非遗展馆将非遗与旅游有机结合,在文旅融合的背景下,可以很好地促进传统工艺类非遗项目当代价值的实现。

3.非遗专题馆

此类展馆大多比较小众,只针对某一种或某一类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尤其是传统工艺类非遗博物馆,因其特色鲜明,深受民众欢迎。目前,国内已有多座非遗博物馆,如中国丝绸博物馆、中国南京云锦博物馆、中国美术学院民艺博物馆、景德镇中国陶瓷博物馆等。在新疆也有多座传统工艺类专题展馆,如在喀什地区疏附县“中国新疆民族乐器村”——托万克吾库萨克村建设的新疆民族乐器博物馆,2013年建成,由弦乐馆、乐器体验馆和综合馆三部分组成,馆内展有乐器村匠人精心制作的手鼓、都塔尔、热瓦甫、萨塔尔、弹拨尔等5件获得大上海基尼斯世界之最认证的乐器。伊宁市手风琴博物馆,该博物馆收藏了来自20多个国家的800多架手风琴,吸引众多游客到此拍照打卡,更有音乐爱好者慕名而来。此外,还有新疆和田玉博物馆、英吉沙县小刀博物馆、图木舒克土陶技艺馆等。

三、新疆传统工艺类非遗面临的困境

(一)传统工艺产品设计缺乏创新

多数传统工艺从业者设计、制作的产品题材狭窄、产品老化,沿袭传统方式制作销售,无法与市场需求接轨。笔者在喀什市、英吉沙县调研维吾尔族土陶烧制技艺传承情况中发现,当地土陶的器型仍以常见的碗、碟、壶、罐等生活日用陶居多,老一辈传承人坚守着祖祖辈辈沿袭下来的制陶传统,工美创意陶设计研发严重不足。同时,低端、快速的机械化生产严重冲击传统工艺,使具有高度审美价值和欣赏价值的传统技艺退化,进而使产品单一、形质趋同,缺乏创新。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大多数传承人文化程度偏低,缺乏设计能力,而专业设计人员也很匮乏,制约了产品创新。

(二)技艺传承面临困境

传承人是非遗保护的核心和关键,随着生产生活方式的变革,一些传统技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未能带来现实的经济效益,且制作工艺复杂、花费时间较长,正逐渐失去对年轻一代的吸引力,即便有人愿意学习但多未能坚持下来,技艺传承面临后继乏人的困境。例如,笔者在喀什调研,当地的土陶制作技艺不仅需要耗时耗力,且学习时间较长、待遇较低,无法激起年轻人的学习热情;由于经费、师资力量的缺乏,一些培训机构的培训时间较短、课程设置与实际脱节,质量得不到保证,很难达到从业要求。

(三)传统工艺产品销售渠道不广

受到基础设施建设、交通条件、专业人才缺乏等因素制约,新疆大多数传统工艺生产企业、合作社采用传统的销售方式,使用网络销售平台的不多。以2021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期间举办的“非遗购物节”线上销售情况统计为参照,仅有十余家传统工艺品店在淘宝、京东、微信开设网店,且网店管理、营销水平与电商发达地区也存在不小差距。此外,从新疆传统工艺类非遗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年龄分布来看,其平均年龄70岁有余,家中若无子女或徒弟帮助,他们绝大多数不了解网络平台运营,无法在市场竞争中获益。

四、新疆传统工艺类非遗传承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加大扶持力度

新疆传统工艺种类繁多,发展参差不齐,政策支持十分重要。一是制定《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十四五”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规划》,为传统工艺振兴提供政策支持;二是积极探索文旅融合的新路径,以新疆传统工艺类非遗资源为基础,在总结吐鲁番市葡萄沟景区非遗集市试点的基础上,通过在全疆旅游景区、历史文化街区建设一批条件成熟、功能完备、运行有效、特色鲜明的非遗项目聚集区和传承发展平台,将非遗资源转变为百姓和游客能欣赏、体验、购买的文旅产品和服务,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三是充分利用对口援疆机制,鼓励国内其他省市有实力的企业共同参与新疆传统手工艺品产业,提升整体实力。

(二)培养后继人才

一是加大培训力度。协调各种培训资源,开展系统性和层次性培训,根据各族群众和手工艺从业者的需求,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举办不同形式的培训班,持续实施非遗传承人群研修研习计划,在提高整体技艺水平的同时重点遴选有潜力、有能力的手工艺者,不断壮大从业人员队伍;二是推进传统工艺进校园。支持具备条件的职业院校加强专业建设,培养具有较高文化艺术素质的技术技能人才;支持大中小学组织开展传统工艺体验和比赛,提高青少年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三)提升设计水平

一是推动传统与现代结合,鼓励创新。结合现代的生活需求和人们的审美理想,在保持工艺核心技艺的前提下,不断改良设计、优化品质,推动传统工艺与现代生活融合创新发展;二是培育具有影响力的地方品牌,如“密作”“疆绣”等刺绣品牌、“锡力旦”锡伯族弓箭品牌的创立,在非遗品牌建设之路上进行了有益探索。同时,要提升市场竞争力还需要打破家庭式、手工作坊式的传承和管理模式,学习和运用现代企业管理学及其创新理念,在产品质量、品牌建设等方面持续用力;三是结合新疆旅游业发展,充分挖掘产品文化内涵,研发包装精美、价格适中的旅游纪念品,不断提升产品的文化附加值。

(四)拓宽销售渠道

一是重点选取传统工艺集中的历史文化街区和村镇、自然和人文景区,设立传统工艺产品的展示展销场所,集中展示、宣传和推介特色传统工艺产品,推动传统工艺与旅游市场的结合;二是举办不同形式的传统工艺展、大赛,加大交流力度,为传统工艺搭建更多展示交易平台;三是积极拓宽销售渠道,在新疆,多数传统工艺类非遗项目地处偏远,在传播销售方面面临的瓶颈和制约更为明显,传承人群及从业者应在现有销售方式的基础上,突破传统的传播、营销手段,积极学习和利用电子商务优势,探索“线上+线下”销售模式。

五、结语

随着全球化时代的到来,文化的重要性越来越凸显。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上强调,要深入开展文化润疆工程,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新疆民族众多,经济文化类型多样,形成了丰厚的传统工艺文化形态,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及具体表现形式,是文化润疆工程的有效实现载体。以新疆传统工艺为抓手,以“用”字引领,将传统工艺与乡村振兴、文化旅游、互联网等有机结合,实现传统工艺从文化资源向文化生产力的转变,对于繁荣区域文化经济、提升民众获得感以及增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随着时代的发展,新疆传统工艺将会凭借自身优势,实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走出一条传统工艺振兴之路,并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发挥积极作用。

注 释:

①万辅彬,韦丹芳,孟振兴:《人类学视野下的传统工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年,第1页。

②徐艺乙:《手工艺的文化与历史——与传统手工艺相关的思考与演讲与其他》[M],上海:上海文化出版社,2016年,第5页。

③《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转发文化部等部门中国传统工艺振兴计划的通知》[EB/OL],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7-03/24/content_5180388.htm.

④少数民族传统手工艺品保护与发展课题组:《民族传统手工艺品保护与发展报告:基于广西、贵州、云南、四川的调查》[M],北京:民族出版社,2019年,第167页。

⑤《地形地貌》[DB/OL],https://www.xinjiang.gov.cn/xinjiang/dxdm/201912/c55535be7e4d49229d6ddbe4a3fda724.shtml.

⑥张旗,王丹谊,王熠:《北京手工艺文集》[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7年,第73页。

⑦《新疆农民专业合作社年均增加逾2000家 呈现出“合作社+”发展态势》[DB/OL],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71856375799836166&wfr=spider&for=pc.

⑧田源:《传统民间手工艺现代生产组织形式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2009年,第44页。

⑨《新疆旅游业年年迈上新台阶!接待游客数量连破纪录》[DB/OL],https://m.gmw.cn/baijia/2020-10/09/1301648985.html.

⑩宋俊华:《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发展报告2018》[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8年,第46页。

猜你喜欢

传统工艺技艺新疆
非遗技艺绒花的传承与创新
乡村振兴背景下传统工艺的传承与发展
琉璃灯工技艺的魅力与传承
传统工艺的活态化传承
郑庆章 把“弄虎”技艺传回大陆
技艺精湛 星光灿烂——来自欧洲的Herrmans
大理白族扎染的传统工艺与图案设计
新疆多怪
新疆对外开放山峰
新疆对外开放一类口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