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理想信念教育重要论述的内在逻辑
——基于2013~2021年致青年29封回信的文本分析

2022-07-20许夏琳王新刚

新疆社科论坛 2022年3期
关键词:信念理想信念理想

许夏琳 王新刚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一直高度重视青年工作,在不同时间、节点以书信形式给全国青年进行回信。习近平总书记特别关心青年理想信念教育工作,以总开关和精神之“钙”喻指青年确立理想信念的重要性。从2013~2021年习近平总书记致青年的回信内容中,可以明显地看出树立理想信念在青年成长成才中的重要地位。本文以2013~2021年习近平总书记给青年群体的29封回信为依据,探析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理想信念教育重要论述的内在逻辑,有利于推动青年树立正确理想、坚定自身信念,早日成长为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时代新人。

一、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理想信念教育重要论述的文本梳理分析

时代造就青年,盛世成就青年。新时代的中国青年“生逢盛世、共享机遇”,处于祖国发展的大好时期,树立正确的理想、坚定的信念是新时代中国青年的立身之本。①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理想信念是精神之“钙”,理想信念缺失抑或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从精神文化层面看,理想信念在人的精神领域居核心地位,保证人的坚定意志、努力方向。“正确的理想、坚定的信念必须从青年抓起。”②理想是个人对未来的向往与追求,它在实践中形成,并具有实现的可能性。理想要在规律和条件都具备的情况下才能实现,为了让理想变成现实,就需要信念作为支撑理想的动力并时刻对其进行督促。信念是人们对理想或目标坚信不疑并身体力行的精神状态,强调克服困难的勇气和坚持的毅力。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常以回信的形式与青年进行沟通交流、寄托希望和指引方向。从时间来看,2013~2021年,习近平总书记几乎每年都会给青年回信,回信文字简洁精炼、直指要点,大多在300~500字左右;从对象来看,回信人群涉及青年在校师生、志愿服务群体、青年官兵、留学生群体等;从节点来看,回信节点包含重要节日、重要事件、重大活动等;从主题来看,回信内容涉及扎根基层、志愿服务、参军入伍、担当奋斗、社会实践和留学报国等诸多类别。虽然不同回信的主题各有差异,但总的一条主线是引导青年坚定理想信念,矢志担当责任。本文以《习近平书信选集》第一卷为具体数据库,从中筛选出习近平总书记致青年的回信共29封(见表1)。

表1 习近平总书记给青年群体的29封回信概览表(2013~2021年)

序号发布时间回信标题242020-5-17给北京科技大学全体巴基斯坦留学生的回信252020-6-27给复旦大学青年师生党员的回信262020-7-7给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克拉玛依校区毕业生们的回信272020-8-17致全国青联十三届全委会、全国学联二十七大的贺信282021-6-21给北京大学留学生们的回信292021-8-10给“国际青年领袖对话”项目外籍青年代表的回信

为了更深入地研究习近平总书记致青年的29封回信,笔者将所涉回信全文导入nvivo12 plus软件,采用词频分析的方法提取频率较高的词进行分析,得出结果(见表2)。梳理习近平总书记致青年的29封回信,其中“青年”使用了90次,“中国”使用了89次,“工作”使用了57次,“青春”使用了27次,“奋斗”使用了30次,“学习”使用了19次,“服务”使用了23次,“理想”使用了17次,“贡献”使用了16次。从词频的聚类分析角度、从回信话语中可以看出,习近平总书记对青年身心发展的深切关怀,并多次以“奋斗”“工作”“理想”“学习”“贡献”等鼓励青年坚定理想信念、发奋图强、勇担时代赋予的历史责任,表达了对青年未来“向何处发展”“如何发展”的期望和寄托。同时,习近平总书记致青年的29封回信中经常将“青年”与“祖国”“时代”放在一起论述,深刻阐明了个人与祖国、个人与时代的密切联系,进而不断鼓舞青年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不懈努力奋斗。

表2 习近平总书记致青年回信中高频词的词频统计表

二、 逻辑起点:深入认识新时代青年成长成才的特点和规律

不同的青年群体由于在职业特点、生活环境、人生经历等方面的差异,会形成不同的思维表现和外部行为方式。对青年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就是要从纵向、横向和内在三个层面充分“把握青年工作的特点和规律”,依据青年群体的具体特征实施引导,使青年矢志不渝跟党走。从回信中可以看出,习近平总书记充分掌握青年的思想特点和发展规律,对新时代青年群体的个性特点和发展方向进行了深入解析,并从大局着眼,有针对性地提出富有前瞻性的教育措施、希望和寄托。只有掌握青年成长发展的特点,找准解决青年问题的突破口,才能有效地对症下药、实施思想引导。因此,深入认识并分析新时代青年成长成才的特点和规律,是研究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理想信念教育重要论述的逻辑起点。

(一) 从纵向来看,青年生理和心理发展具有阶段性特征

青年理想信念教育需要遵循不同学段学生的认知特点,“人的成长、成熟、成才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渐进的过程”③,因而要将这几个发展阶段都提前铺陈好。习近平总书记用“拔节孕穗期”来形象地比喻青少年发展阶段,若再具体化,便可划分为“播种出苗期、生长拔节期、孕穗灌浆期”④三个前后相继的阶段,分别对应于幼年、少年和青年。青年处于“孕穗灌浆期”,“思想活跃、思维敏捷,观念新颖、兴趣广泛,探索未知劲头足、接受新生事物快”⑤是他们独有的优势,这也决定了他们敢想敢试、勇于创新的青春激情。但这一特点也有其局限性,由于青年的情绪和情感尚不稳定,价值观尚未完全形成,人生阅历有限,若没有正确的方向指引,容易导致其目标缥缈、安于现状、无所作为。因此,对青年进行理想信念教育,要立足其思维特点,了解青年人的长处和短板,引导其将社会理想与个人理想统一起来,努力在逐梦、筑梦的征程中实现自我价值。

(二)从横向来看,青年群体具有分众化特征

根据不同类型青年群体的具体情况,习近平总书记致青年的回信内容中赞扬出色表现、表露炽热关怀、提出希望寄托,引导青年树立正确的理想并持之以恒地坚持下去。依据回信内容,可将青年大致划分为四类群体,分别是青年师生群体、青年志愿群体、青年官兵群体和青年留学生群体(包括国内留学生和海外留学生)。一是青年师生群体。习近平总书记在青年理想信念教育中强调,青年师生群体要“坚定理想信念,矢志拼搏奋斗”⑥,努力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实现历程中张扬青春活力。二是青年志愿群体。“坚持高扬理想、脚踏实地、甘于奉献”是习近平总书记对青年志愿群体的殷切期望,同时,鼓励他们在服务人民、贡献社会中不断成长。在进行理想信念教育的过程中,要引导青年坚持“奉献、友爱、互助、进步”,以青春担当凸显自我价值。三是青年官兵群体。青年官兵承载着保国家安定、守领土安全的重任,需得下苦功夫,努力训练打赢本领,强化忧患意识、危机意识和打仗意识。“在军队这个大舞台上施展才华,在军营这个大熔炉里淬炼成钢”⑦,鼓励他们把强军梦作为目标指引,将青春热血化为报国之志,坚决完成党和人民交予的神圣使命,做新时代党和人民的好战士。四是青年留学生群体。青年留学生群体包括国内留学生和海外留学生。针对国内留学生,习近平总书记希望其“坚持学习、学以致用、行远升高、积厚成器”⑧,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力量。针对海外留学生,大多是作为成绩优异、优势突出而出国留学的青年学生,只有厚植爱国情怀,“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刻苦攻读、积才广学”⑨,才能早日成为可堪大任的卓越人才,实现人生价值。此外,回信对象还涉及大学生村官、外籍青年代表、学生代表、国际友人等,激励青年朋友们执着理想、坚持不懈,积极向上向善。

(三) 从内在来看,青年成长发展有其特定的规律

青年的理想信念不是凭空产生的,只有在知、情、意三方驱使下才能在内心扎根,实现真正的“信服”,进而转化为实践行动。因而,遵循一定的教育规律进行理想信念教育才能促进青年更好地成长。一是矛盾协调律。矛盾协调律即青年对于理想信念的社会外在要求与自身内在的选择性接受之间的矛盾。对青年进行理想信念教育时,要结合青年的实际情况,俯身了解其所思所想和所需所困,从思想深处最薄弱的点入手开展启发引导,缓释内心的矛盾和冲突,让青年自愿接受、乐于接受理想信念的教育和引导。二是渐进反复律。认识是一个不断由简到繁的深化过程,并且会不定时地受到各种因素的制约。青年亦是如此,他们在成长期间会出现逆反、好奇、从众、攀比等心理,对同一事物在不同时间和场合会有不同的认识,因此,需要及时对青年进行解释、补充和疏导。三是社会适应律。实施青年理想信念教育是党和国家对青年外在规范性行为的内在指引,要处理好“青年思想”与“社会要求”之间的矛盾。青年作为社会化的人,“个体思想品德良性形成的目标应当包括内部自洽与外部相融两个方面”⑩。“内部自洽”即青年接受教育引导后,对社会要求的外在规范性行为达到了内心的认同和接受;“外部相融”即青年发自内心的认可社会规范性要求,并能积极地将自身的理想和抱负付诸行动,实现与外界社会发展步伐一致、彼此融洽的状态,即个体遵循社会适应律的过程。遵循教育规律开展青年理想信念教育活动,才能在潜移默化中推动青年主动树立正确的理想、坚定的信念,才能在助力青年成长成才的过程中取得实效。

三、逻辑中介:教育青年在学思践悟中矢志不移地坚定理想信念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论述包含青年理想信念教育的基本观点和方法,是解决青年思想深处矛盾与社会现实要求间冲突的现实依据和理论指南,坚持党对青年理想信念教育的全面领导,引导青年坚定“信仰、信念、信心”,推动青年担当时代重任,勇做“奋进者、开拓者、奉献者”。

(一) 坚持“党管青年”原则,加强党对青年理想信念教育的全面领导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只有加强党对青年理想信念教育的全面领导,才能确保青年认准前进方向、矢志拼搏奋斗。为确保党和国家的事业后继有人、兴旺发达,习近平总书记立足青年成长和成才特点,在不同背景条件下给青年书写了多封回信,从中反映出党对青年未来发展的殷切期望。“青年时代树立正确的理想、坚定的信念十分紧要,不仅要树立,而且要在心中扎根,一辈子都能坚持为之奋斗。”

加强党对青年理想信念教育的全面领导,就是要坚持“党管青年”原则,始终做到“重视青年、关怀青年、信任青年”。“青年是整个社会力量中最积极、最有生气的力量。”“重视青年”“关怀青年”和“信任青年”是紧密联系、层级递升的一个整体,“重视”是“关怀”和“信任”的前提基础。一是党要重视青年。青年作为生力军和突击队,身负时代重任。党和国家提出要特别重视青年工作,重视青年就是重视未来,要在“四史”教育中逐渐引导青年理性认同科学理论、正确认识历史规律、准确把握基本国情。二是党要关怀青年。各级党委要加强对青年工作的集中领导,主动走近青年,明确他们在想什么、需要什么,真心实意地为青年群体办实事,让他们切实感受到党对他们的深切理解和关怀。三是党要信任青年。相信青年一代大有可为、大有作为,主动走进青年,倾听他们的心声,为青年思想创新搭建宽广舞台,为青年自主创业提供政策支持,为青年追逐理想创造有利条件。同时,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多给青年压担子,在实践锻炼中增长其见识和才干,使其逐渐成长为愿担事、能担事的优秀青年。此外,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充分发挥党的群团组织在引领青年理想信念教育中的重要作用,明确党团干部要植根青年,把握青年的思想特点,为青年成长成才、创新创业提供良好的条件支持。共青团是党领导下的先进青年组织,要发挥“党有号召,团有行动”的优良传统,做好青年的思想引导工作,不断增强党对青年的凝聚力以及青年对党的向心力。

(二)引导青年坚定“信仰、信念、信心”,高度认同并自觉践行理想信念

要注重结合“四史”的学习,引导青年坚定“信仰、信念、信心”,把牢思想总开关。信仰,指马克思主义信仰。“坚定的理想信念,必须建立在对马克思主义的深刻理解之上。”青年要认真研读经典著作,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加深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层面的认识,不断提高理论素养。青年只有熟悉党的历史,深刻认识历史进程、历史规律和历史智慧,才能更加明确自己的方向定位,才能以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想问题、办事情。信念,即牢固树立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坚定信仰信念,最重要的就是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引导青年以“四史”为载体,在百年来党和国家发展的前后对比中感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历史的选择,是经过时间和实践检验的科学理论,是指引我们走向繁荣富强的必由之路,需继续坚持下去。信心,即坚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终将实现。每一代青年都有自己的历史使命,新时代的青年将完全参与见证“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实现进程,在实现中国梦的壮阔征途中,广大青年是拼搏奋斗的生力军和突击队。因此,作为社会发展的主力军和建设者,青年更要明确自身责任和使命,励志勤学、扎实磨炼,用青春梦激荡中国梦。

(三)引导青年担当时代责任,勇做走在时代前列的“奋进者、开拓者、奉献者”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时代赋予青年的历史使命,体现了理想信念教育的阶段性目标。习近平总书记在回信中告诫青年学生要“珍惜韶华、奋发有为,勇做走在时代前面的奋进者、开拓者、奉献者”,牢牢把准服务人民、奉献祖国这个新时代青年努力的正确方向。具体而言,第一,指引青年树立正确且坚定的人生理想,勇于做奋进者。习近平总书记在致青年的29封回信中多次提到,青年一代要“坚持与祖国同行、为人民奉献,以青春梦想、用实际行动为实现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贡献。”青年成长成才与服务人民、奉献祖国相辅相成,青年志向远大、追求卓越,是向“奋进者”定位迈进的重要前提。第二,鼓励青年切实增强本领,敢于做开拓者。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志存高远、德才并重、情理兼修、勇于开拓”是新时代对青年提出的要求,习近平总书记致青年的29封回信站位高远,为青年一代的价值实现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志存高远”即要志向远大,将个人志向与祖国繁荣、人民幸福相统一;“德才并重”即要勤于修德、扎实苦学,提高道德修养,严守政治纪律;“情理兼修”即要有家国情怀、人民情怀,正确看待亲情、友情和爱情,究学理、懂道理、明真理;“勇于开拓”即要勇于创新、敢想敢干,有初生牛犊不怕虎的胆量和气魄。第三,引导青年明晰责任,甘做奉献者。习近平总书记特别指出,青年一代要坚持“高扬理想、脚踏实地、甘于奉献”,激励青年以理想为旗帜,在追逐理想征程中要脚踏实地,切实明确青年自身所担负的历史使命,清楚个人理想的实现离不开社会的帮助和支持,个人价值需要在社会服务中才能得到彰显。青年的个人目标与中国梦指向一致,成就中国梦就是成就青春梦,推动中国梦的实现需要青年一代的倾情奋斗和矢志奉献。从习近平总书记致青年的29封回信中可以看出其对青年一代的理想信念、责任担当、爱心善意的培育工作的重视。青年只有把个人奋斗的平台置于祖国发展的事业上,才能在服务和奉献中找到青春方向和人生目标,才能更好地大展宏图、成就自我。

四、逻辑终点:引导青年自觉将“小我”的个人梦融入“大我”的中国梦

新时代的中国青年生逢盛世、共享发展机遇,必将大有可为、大有作为。习近平总书记在致青年的29封回信中强调,新时代是青年人可以大展身手、大显才华的时代,要引导青年在追逐理想、服务社会、奉献祖国的过程中认清“青年当下”与“青年未来”的关系,明确个人梦与中国梦的内在联系。对青年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就是要让青年明确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的紧密关系,明确个人价值是在社会理想达成的过程中实现的,明白“得其大者可以兼其小”的道理。让青年理清个人梦与中国梦互为促进的关系,进而引导青年主动将“小我”的个人梦融入“大我”的中国梦,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理想信念教育重要论述的逻辑终点,也是所欲达成的终极目标。

正确看待“小我”与“大我”的价值关系,就是要引导青年坚定理想信念,自觉将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相融合。马克思指出,“只有在集体中,个人才能获得全面发展其才能的手段。”人作为整个社会集合体中的单个个体,自身价值的实现势必需要经由劳动才能创造和实现。只有为社会、为集体作出贡献,得到尊重、认可与接受,人生价值才能达到完美实现。也正因如此,个人“小我”与祖国“大我”是共生共存、彼此促进的关系。青年理想信念关乎祖国、民族的未来发展,要教育引导青年主动立志、坚定信念、勇于担当。一是引导青年主动立志。“青年志存高远,就能激发奋进潜力。”“志存高远”就是鼓励青年要敢于立志,确立坚定的信念,立志做大事,将个人理想置于祖国繁荣发展的大平台上。“要立志做大事,不要立志当大官”是习近平总书记给青年的告诫与教诲。做到心想大事、手干实事,做好、做细、做实身边小事,以小见大、叩问初心,以平和心态看待个人得失。立志要高,但起步要低一些,正所谓既要仰望星空,又要脚踏实地,努力在实践中不断摸索,终能到达理想彼岸、脱颖而出。二是激励青年坚定信念。青年要始终坚定理想,有追逐梦想的执着信念和必胜信心。青年在追梦旅程中往往荆棘丛生,能否果敢面对未知的挫折与考验,在激流中奋勇前进,使得青春理想化作美好现实,迫切需要青年内心顽强信念的支撑。“刀要在石上磨、人要在事上练,不经风雨、不见世面是难以成大器的。”青年只有历经磨炼,才能在形势万变的社会发展中站稳脚跟,守住初心,获得人生境界的升华。三是推动青年勇于担当。青年一代担当时代责任,要能真抓实干、苦干精干,不能坐而论道、纸上谈兵。担当指承担、担负任务责任,这里更多的是强调青年在遇到事时要能扛得住事,勇担自己的使命责任,用实际行动履行自己的铮铮誓言。担当与作为紧密联系,担当就是要有作为、敢作为,要注重在工作过程中紧抓细节、全面考虑、谨慎行事,在工作完成后要及时反思、总结经验。青年要以“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心态干事创业,把握机遇、迎接挑战,强化使命担当,以“滴水穿石”之功不断砥砺奋斗,成就精彩人生。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理想信念不是拿来说、拿来唱的,更不是用来装点门面的,只有见诸行动才有说服力。”这深刻说明,对青年进行理想信念教育的价值旨归就是让理想信念入耳、入脑、入心,进而外化为具体的行动实践,时刻保持知行合一、言行一致。

五、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理想信念教育重要论述的价值意蕴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论述较为系统地回答了新时代青年个体思维发展的特点和规律、青年理想信念教育如何开展以及青年个人怎么做等问题。因此,对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理想信念教育重要论述的内在逻辑进行深入分析,对于国家的发展和青年的成长成才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一)揭示了青年理想信念教育对国家的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

“青年一代的理想信念、精神状态、综合素质,是一个国家发展活力的重要体现,也是一个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因此,对青年进行理想信念教育,就是要引导他们高度认同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当前,数字信息化社会迭代发展,人们的思想观念也在不断变化,社会不同思潮纷繁复杂,极大地影响着青年人的价值判断和行为选择。在这种形势下,对青年进行理想信念教育工作,就是要让青年始终坚定“信仰”“信念”和“信心”,明晰我们号召什么、反对什么,明辨是非曲直,遇到偏离社会主流的事件要认真分析、坚决抵制不良思想和行为,共同为美好祖国建设尽一份心、出一份力。青年有着大好的时间和机遇,对青年进行理想信念教育,就是要引导青年从一开始就定好方向、迈稳步子、夯实根基,在为梦启航、激扬青春、奉献社会的奋斗进程中书写精彩人生,以青春梦助推中国梦的伟大实现。

(二) 突出了青年理想信念教育对青年的成长成才具有重要的价值

第一, 理想信念坚定能够让青年把准人生方向。理想信念坚定对于青年明确人生目标、矢志拼搏奋斗具有重要意义。新形势下,社会上形色各异的信息泥沙俱下,青年在一生中要面临很多选择,面对重重诱惑稍不留意便会做错选择,甚至毁掉个人的大好前途。拥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可以让青年时刻牢记自己为什么出发,在“乱花渐欲迷人眼”的复杂社会环境中能够坚定定力、深入分析、谨慎思考,从而作出正确抉择。

第二, 理想信念坚定能够让青年坦然面对挫折。如何面对挫折挑战,对于青年的处事方式以及长远发展具有重要影响。树立正确、坚定的理想信念,可以使青年不惧怕一时的挫折,形成积极向上、沉稳乐观的人生态度。“青年时期多经历一点摔打、挫折、考验,有利于走好一生的路。”人生并非全是坦途,也会遇到挫折和坎坷,重要的是要利用困难提升毅力、磨炼品质,最终获得人生智慧。新时代的中国青年是“能够经得起风雨、受得住磨砺、扛得住摔打”的。时代催人奋进,青年选择吃苦才选择了收获,若不抓住机遇奋勇向前,只会被时代甩在身后,任何“躲进小楼成一统”的思想是要不得的,想要人生价值得到实现,就需要加倍努力。

第三,理想信念坚定能够让青年成就出彩人生。青年的个人价值需要在社会实践中才能实现,“当代中国青年要有所作为,就必须投身人民的伟大奋斗。”青年只有坚定理想信念,自觉将小我融入祖国、人民的大我中,踏踏实实地在伟大实践中干事创业,在艰苦奋斗的历程中摸爬滚打,才能从中体察到收获成长的喜悦,从而找到人生真谛和生命价值,在祖国需要的地方灿烂绽放青春。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论述,是依据新时代青年成长成才发展的规律与特点而展开的系统概括。本文以2013~2021年的29封习近平总书记致青年的回信为文本,深入分析习近平青年理想信念教育重要论述的内在逻辑,弄清新时代青年理想信念教育“为何要教”“要教什么”“如何去教”等问题,有助于丰富党的青年观教育理论,推动青年主动立志、坚定信念、勇于担当,进而引导青年主动将“小我”融入祖国、人民的“大我”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注 释:

②《习近平在同团中央新一届领导班子集体谈话时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3年6月21日,第1版。

④刘建军:《思政课:观照青少年精神成长的三个时期》[J],《红旗文稿》2019年第9期,第20页。

⑩王易,彭思雅:《试论思想品德的形成规律》[J],《教学与研究》2012年第9期,第66页。

猜你喜欢

信念理想信念理想
习近平2021年9月1日在2021年秋季学期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的讲话
理想之光,照亮前行之路
理想信念是“政治灵魂”
诠释理想信念的写作追求
为了信念
2021款理想ONE
理想
你是我的理想型
发光的信念
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