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延旧展新:龚扇制作技艺传承与数字化设计研究

2022-07-20王媛婷武月琴

吉林艺术学院学报 2022年2期
关键词:竹丝画稿扇面

王媛婷,武月琴

(西华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四川 成都 610039)

中国制扇历史悠久,扇子用途广泛,制扇工艺精湛,后来扇子从实用物朝工艺品方向靠拢。但自工业革命以来,作为工艺品类的龚扇因脱离大众真实生活而面临传承困难、发展受限的险境。直至21世纪传统工艺复兴热潮袭来,人们开始重新审视手工艺文化的存在价值[1]。2017年,我国文化和旅游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联合发布的《中国传统工艺振兴计划》明确提出传统工艺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强调了振兴传统工艺的重要性。

文化遗产数字化是指利用数字采集、数字存储、数字处理、数字展示、数字传播等数字化技术将文化遗产转换、再现、复原成可共享、可再生的数字形态[2]。1990年以来,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通过数字化项目进行保护备受世界各国的关注[3]。目前我国已有多位学者运用数字技术对传统文化进行研究,孙守迁等学者利用数字技术对中华体育文化遗产进行了资料存储和体育个案三维展示,有利于中华体育文化遗产的保存与传播[4];研究学者彭冬梅利用数字技术制作出剪纸元素数据库、计算机辅助剪纸设计系统、计算机辅助剪纸展览系统等,节省了手工艺人的创作时间,创新了剪纸的设计方式及展现形式[5];尤立思等学者对竹编技法进行分析并将其进行参数化建模,达到数字技术辅助三维竹编产品设计的目的[6]。我国在“十四五”规划中对数字化产业也有积极响应:推动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龚扇编织技艺属于传统技艺类非遗项目之一,本研究通过分析龚扇及其制作技艺,挖掘数字技术可介入点,助力这项传统技艺在现代社会的发展路径。

一、龚扇之史:五代传承的坚守与精进

我国扇子形制多样,其中檀香扇、火画扇、竹丝扇、绫绢扇并列为我国四大名扇,龚扇形制即为四大名扇之一的竹丝扇类别。龚扇产自四川省自贡市,距今已有一百多年历史,为清朝光绪年间制扇名家龚爵伍所创造,他受四川竹制品“烘笼”编织形式及图案纹样的启发,采用四川自贡特产一年生青慈竹篾丝编织各式图案为扇面,以牛骨、玉石等材料为扇柄,竹条为外圈制作而成。龚扇整体高约35cm,宽约26cm,扇面呈“桃形”,薄如蝉翼、亮似绫绸,曾作为贡品献给慈禧太后,深受其喜爱并赐名为“宫扇”。后因创始人为龚姓,故命名为“龚扇”,享有自贡“小三绝”之一的称誉。

龚扇制作技艺历经五代传承,在每一代传承人手中都发生了质的飞跃,第一代传承人龚爵伍利用靠近竹皮表面的竹丝通过明暗色差编织出精美的扇面图案,龚扇就此问世,同时因受慈禧的喜爱而闻名;第二代传承人龚玉璋在编织过程中发明出许多编织工具,如刮刀、拨针等,区别于传统编织模式,龚扇编织从徒手编织变为用工具进行编织,不仅提高了龚扇的编织效率,也为其扇面图案的精细化表达创造了条件;第三代传承人为龚玉文和龚长荣,龚玉文创造出了双面图案,将两面不同图案的扇面绷在同一竹条外圈中,创新了龚扇的新形式;第四代传承人为龚道勇、龚道义和龚菊芬,龚道勇将竹丝的厚度由0.025mm降低为0.01~0.015mm,突破扇面原有厚度,真正做到“薄如蝉翼”,增加了扇面的通透性,进一步细化了竹丝宽度,为复杂图案的编织提供条件,其作品《箜篌图》(图1)采用了多达四千多根竹丝编织而成,被中国国家博物馆收藏;第五代传承人为龚倩及她的兄妹们,龚倩创办了龚扇竹编工艺厂,将龚扇制作技艺的编织部分传授给外姓学徒,并积极开授龚扇制作技艺相关研学课,参加各类电视节目,以此传播龚扇文化,同时利用该编织工艺创造其他形制的产品。

图1 龚扇《箜篌图》 第四代传承人龚道勇制作(图片来源:釜溪印象论坛)

二、龚扇之器:竹材的妙用与精美的图案

1.扇面材料的选择

自贡市位于四川盆地南部,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是慈竹生长的良好环境,故有丰富的竹资源,当地百姓利用竹材制造出各种生活用品,当地制盐业也曾用竹材制作各种制盐工具,因此竹材与自贡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四川特产的慈竹竹节长、柔韧而富弹性,为四川精美的竹编工艺品提供了条件。四川的瓷胎竹编及龚扇都采用慈竹为原材料,尤其是龚扇因其扇面要求密不透风、光滑平整,故对慈竹的竹节长度要求极为严格,每根竹丝都需贯穿扇面的经纬,中途不得出现断接痕迹,因此必须选用一尺八寸五以上且表面平整的竹节,才满足扇面的编织条件。编织扇面的材料选用的是靠近竹材表皮的竹纤维材质,该材质色泽透亮、富有弹性,既保证编织时竹丝不易折断,扇面顺利完成,也造就扇面形似锦缎、图案灵动有变化的特点。扇面在不同的光效下,其图案会产生不同的视觉效果,图案正反两面产生的视觉体验也有区别,因此龚扇才得以精美超群、独具特色。

2.扇面图案的特征

龚扇扇面通常采用故事人物、有寓意的花草、灵动有神的动物、山水景色、名家字画、诗词歌赋、中国传统纹样等元素组合作为图案,龚扇产出成品最多的元素是故事人物,以女性居多,编织者通过竹丝的经纬交织将女性秀美精巧之态淋漓展示,极具传统审美风格。扇面图案主要有三种来源:手工艺人的构思设计、顾客定制图案和名家字画等的借鉴,编织者确定扇面图案后,会和工笔画师沟通,工笔画师绘制好图案后用其作为底稿进行编织。

扇面图案以工笔画形制为画稿存在一定的弊端,工笔画稿多用线条的形式表现,画面中主体元素线条清晰,但细节部分较为抽象,线条琐碎,粗细不统一,缺乏规范化处理。工笔画擅以大量细密线条表示细节,远处的场景采用虚化的方式表达,编织者难以用竹丝编织的方式将其表达。以工笔画角度赏析画稿,画面主次分明,图案精美,但以编织者角度对画稿进行分析,画稿与编织效果图存在差异,而且画稿中大量留白的部分,在扇面中会以一定的纹理进行填充以丰富画面,其纹理需编织者自行补充,因此该画稿仅起到部分参考作用。编织者在编织过程中仍需不断构思和改动,并且再编织同一图案时,编织者在参考工笔画稿时需二次构思竹丝的经纬排列,因此扇面图案难以规范统一。

三、龚扇之术:制扇工艺及编织技法

1.制扇工艺

龚扇的制作工艺流程复杂,包括前期选材备料、中期扇面编织及后期绷扇装饰环节,龚扇制作工艺流程图见图2。由于后期绷扇环节不对外传授,故在此不作讨论。

图2 龚扇制作工艺流程图

前期选材备料目的是制作2mm规格的竹丝,需经过选竹锯竹、包裹运输、分竹、起竹片、过匀刀、刮青(粗刮竹丝、细刮竹丝)六个阶段。选取符合标准的竹筒划分成竹条,分离每根竹条的竹皮与内壁,取竹皮从缝隙为2mm宽的匀刀间划过,保证每根竹皮宽度均为2mm,刮下竹皮表面竹青,将竹丝打薄至如蝉翼般通透,见图3。此时竹丝规格为宽2mm,厚0.15mm左右,每根竹丝有正反两面之分,正面颜色较深,用于经线的编织,反面颜色较浅,用于纬线的编织,龚扇正是利用竹丝正反面微妙的色差来塑造扇面图案,选材备料阶段需耗时半个月,替代性较高,可由机器及非编织者操作完成。

图3 龚扇制作工艺

中期编织阶段较为复杂,需经过选图、排针拉丝、起头、编织、收尾五个阶段。选定编织图案后,依据图案的复杂程度确定竹丝规格,所用竹丝规格有1mm、0.7mm、0.5mm宽度,根据相应规格可分为粗扇、中等扇和细扇三种类别,对宽为2mm的竹丝排针拉丝至选定规格。先在扇柄处起头,用颜色较深的正面竹丝作为经线纵向紧密排列,固定于扇子把柄处,再依据图案的明暗关系及编织技法将颜色较浅的反面竹丝作为纬线横向穿插于经线中,见图4。直至扇面图案编织完成并收尾,编织常用手法有挑、放、穿、压、破等。中期编织环节是整个制作技艺的核心环节,编织结果决定了产品的最终效果。编织一个完整扇面大致耗时两个月,该环节中起头、编织、收尾过程操作复杂,需传承人和编织者操作,其复杂性主要源于编织图案复杂、编织技法难以掌握,编织技法之难不仅影响龚扇的生产效率,也是该技艺传承困难的主要原因。

图4 扇面起头编织工序

2.编织技法

龚扇编织技法分为元素编织技法和纹理编织技法,元素编织技法即对图案中的元素进行编织,纹理编织技法用于对画面中留白部分进行修饰。在编织时,通常将画稿顺时针旋转45°再进行起头,以便最大化利用竹丝长度,且45°斜纹排列更体现出扇面图案的灵动性,编织完成后在绷扇面环节再将其旋转回来,这样扇面中图案纹理呈45°斜纹效果。

元素编织技法根据元素的明暗关系进行编织,图案中用于表现元素的线条及暗面部分以深色经线进行表达。本研究以经线为黑色块、纬线为白色块,对龚扇《飞天图》中的人物头顶发饰局部进行视觉呈现,见图5。在编织过程中,一些细节部分如人物眼睛、下巴等线条较细,需将已细分的竹丝再次一分为二剖开进行编织,以展现其图案的精美。

图5 《飞天图》人物发饰局部表达

纹理编织技法主要有两类:人字编织法及点位编织法,以经线为黑色块、纬线为白色块表示,纹理编织技法表达见图6。人字编织法纹理呈“人”字形,运用纬线对经线以挑二压二的技法进行排列,人字编织法相对简单,在其他竹编产品中也较常用。点位编织法是龚氏家族自创的编织技法,分为“四点编织法”和“七点编织法”。“四点编织法”以纬线对经线以挑一压四后,第二排向前数三个点位再进行挑一压四排列;“七点编织法”以纬线对经线以挑一压七后,第二排向前数三个点位再进行挑一压七排列。在龚扇的构图中,人字编织法常用于表示天空背景,点位编织法常用于表示地面背景。

图6 龚扇编织技法图示

四、龚扇之传:龚扇与数字技术的现代化结合

1.龚扇制作技艺现存问题

经过对龚扇特征及其制作技艺的分析,发现该技艺在传承中主要面临以下问题:

第一,现有产品图案样式传统,与现代消费者的审美有出入。对龚扇扇面图案进行创新设计,在保留其传统风格的基础上结合当地文化特色并融入新时代审美元素,有利于提高龚扇的文化底蕴,吸引大众的消费兴趣,进而提升龚扇销量,使龚扇融入大众生活,促进龚扇制扇技艺的活态化传承。

第二,参考画稿不规范,编织成品与画稿图案有出入,编织者需消耗大量时间和精力进行编织构思。规范参考画稿的形制有利于扇面图案标准化,给顾客提供预览效果,同时避免编织者再次编织同一图案时进行二次思考,达到“一稿永逸”之效,进而节省编织者的思考时间,提升龚扇的编织效率,增加龚扇的产量。

第三,扇面编织技艺复杂,学徒学习困难。龚扇的编织技艺复杂,使很多学徒望而却步或半途而废,但正是因其复杂的编织工艺,才使得扇面图案精细而富有层次。如果对其编织技艺本身进行简化,龚扇则失其本味,而扇面编织的精密程度必须依靠手工完成,所以说,编织扇面的手工形式不可替代。但由于采用的竹丝宽度为固定规格,扇面图案可以是由具有一定规格的两种明暗度的正方形组合而成,因此可对龚扇的编织技艺进行可视化处理,并通过更符合人的视觉体验的可视化方式对学徒进行教学。

2.龚扇制作技艺的数字化可行性分析

数字技术种类繁多,彭冬梅等按技术类型将其分为六个类别: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保存与存档;数字虚拟博物馆;虚拟文物修复、复原及演变模拟技术;数字化图案、工艺品辅助设计系统;数字化故事编排与讲述技术;数字化舞蹈编排与声音驱动技术[7]。其中前三个类别具有普适性,在非遗项目中已被广泛采用。针对龚扇及其制作工艺的特性,可利用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保存与存档,数字虚拟博物馆,数字化图案、工艺品辅助设计等方式实现龚扇制作技艺的数字化。

龚扇制作技艺的数字化主要利用数据采集存储、新媒体传播、参数化编程、计算机辅助设计等技术手段实现,其中数据采集存储技术、新媒体传播技术、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现已被广泛运用于文化产业中,故具有可行性。从龚扇图案样式、参考画稿、编织技法三个方面进行分析:利用矢量绘图软件对现有元素进行矢量图绘制及分类,同时提取现代元素进行创新应用并绘制矢量图,进而创建龚扇图案元素数据库,可为计算机辅助设计提供素材;每把龚扇内所用竹丝宽度及厚度规格一致,符合图像数字化规范,可据此对参考画稿进行图像数字化处理;龚扇经纬线按编织技法进行排列,每种技法均有律可循,符合参数化编程条件,可对其编织技法进行参数化编程处理,进而通过可视化的方式展示。经分析可得:对龚扇制作技艺进行数字化处理具有可行性。

3.龚扇制作技艺的数字化实践

对龚扇制作技艺进行针对性数字化,主要通过图案样式的计算机辅助设计、参考画稿的图像数字化、编织技法的可视化表达等三个方面实现。第一,图案样式的计算机辅助设计可先建立龚扇图案元素数据库,利用辅助设计软件进行插件编程,再通过提取数据库的元素素材对图案样式进行辅助设计。第二,参考画稿的图像数字化可通过数字化仪器对图像进行采样,将图像划分成一定规格的像元,根据图像的灰度将每个像元按照相应数字排列成数字列阵,形成数字化图像,此列阵即为经纬线的分布列阵。第三,编织技法的可视化表达可通过对不同技法进行规律研究及总结,利用Java等程序设计语言进行参数化编程,再通过可视化方式进行表达。

本研究根据龚扇制作技艺的特性,以编织技法的可视化表达为例,对龚扇制作技艺进行数字化实践。对龚扇编织技法可视化的难点在于探究编织技法的规律,只有总结出不同编织技法的经纬分布规律,才能对其进行参数化编程,进而将编织技法可视化。

对元素编织技法进行分析可以得出,其元素经纬线的排列依据该元素的线条轮廓及明暗关系而定,有线条和暗面的地方为深色经线在上方,其余留白部分为浅色纬线在上方,留白部分通常会填充纹理,对元素进行采样及数字阵列较为简单。对纹理编织技法进行分析可以得出,以经线为A、纬线为B表示,人字编织法基本单元为4×4,以AABB、ABBA、BBAA、ABBA形式进行排列;四点编织法基本单元为5×5,以ABBBB、BBBAB、BABBB、BBBBA、BBABB形式进行排列;七点编织法基本单元为8×8,以ABBBBBBB、BBBABBBB、BBBBBBAB、BABBBBBB、BBBBABBB、BBBBBBBA、BBABBBBB、BBBBBABB进行排列,纹理编织技法及基本单元示意图见图7。本研究采用对比直观的黑白色块进行表达,画面也可根据人体眼部对色彩的舒适度及画面需求用不同色彩表示,其中黑色色块表示经线A,白色色块表示纬线B。在完成各编织技法的基本单元建立后,基本单元分别向XY轴向进行直线阵列,以排列对应纹理。其中,人字编织基本单元的经纬比例为1A:1B,四点编织为1A:4B,七点编织为1A:7B,经纬比例越大,表示编织时对经纬线的计算越多,技法越复杂。龚扇扇面根据画面构图及不同元素特性决定其适用的编织技法,通过图像数字化将图案的经纬分布以对比明显的色块进行表达,能够清晰直观地呈现经纬排列规律。此方式不仅适用于编织技法的可视化,也能用于参考画稿的图像数字化,将原本抽象晦涩的编织技法传授方式以清晰易懂的可视化方式进行表达。不仅有利于传承者传授,也有利于受教者学习,提高受教者的学习积极性,加快龚扇制扇技艺的传承力度。

图7 纹理编织技法示意图

4.龚扇制作技艺的数字化意义

(1)制作技艺的数字化保存

对非遗记录及保存是数字技术在文化遗产中应用最基础、最广泛的类别,也是研究较多的一个类别。其主要利用数字采集及数字存储技术,多用于数据库、博物馆及数字博物馆、档案馆、图书馆的相关建设方面。蔡群等学者认为数字化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本质即以记录保存的方式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保护[8]。对龚扇制作技艺的数字化保存可丰富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据资源库,避免该技艺的信息流失,也便于学者及手工艺人等对其进行资料查找及进一步研究。

(2)龚扇文化的数字化传播

龚扇从清朝诞生至今已有百年历史,在时代变迁及五代传承中已累积丰厚独特的文化底蕴,是四川省地方文化的标志性产物之一。但龚扇相关文化体系尚未系统化,难以对其进行传播,故龚扇文化知名度不高,不利于其发展。应对龚扇的历史文化、编织工艺的演进、历代龚扇产品及相关工具的演变形式等资料进行采集与整理,形成龚扇文化体系、凝聚龚扇文化内核、树立独特文化形象、创建优秀品牌形象,再通过网页及虚拟博物馆等方式展示传播,使龚扇文化与其他竹编类非遗文化相区别,让人们以更便捷的方式了解龚扇文化的独特魅力。

(3)编织技法的可视化表达

利用数字技术对编织技法进行可视化表达,能直观呈现出龚扇图案的经纬线分布规律,有利于传承者在传授学徒、研学活动、线上节目展示等场景中高效剖析其编织所用技法,有利于听众快速学习,进而为龚扇制作技艺的传承与传播提供条件,也有利于提升大众对龚扇文化的兴趣,促使其活态发展。

(4)参考画稿的数字化统一

对龚扇的参考画稿进行图像数字化表达,可达到画稿形制标准化、扇面编织规范化,缩减编织者的构思过程,提升编织者的生产效率,使龚扇制作技艺在满足规范化生产的基础上保留其手工性,既促进龚扇的产量增加,也保留龚扇的工艺特性,实现现代化转型。

(5)扇面图案的数字化辅助设计

计算机辅助设计已成为文化产业数字化的热点发展趋势,利用计算机辅助软件对相关文化元素进行辅助设计,能有效掌握该文化产业的潮流趋势、提高文化产物的生产效率。利用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的插件开发对龚扇扇面图案进行数字化设计,能有效利用大数据把控现代潮流趋势,根据其热点方向提取潮流元素进行龚扇的扇面图案设计,创新扇面图案元素,迎合大众审美,助力龚扇产业现代化发展。

五、结语

龚扇编织技艺作为我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因其制作技艺复杂而面临险境,如何对龚扇编织技艺进行活态传承是当下应解决的问题,龚扇制扇技艺数字化是该技艺现代化转型可发展的方向之一。通过对龚扇特点及其制作技艺的研究,分析其与数字技术的结合策略,以编织技法可视化进行设计实践。数字技术在应用中仍有一些编织细节需进一步研究,例如在编织人物五官等细节时,仍需要将固定规格的竹丝再次一分为二剖开进行编织,元素与元素之间的连接部分需依照具体情况进行优化,故该方法对细节部分的处理还有待进一步完善。伴随数字技术对传统文化介入的深入研究,该技术将在非遗文化中有更广阔的应用前景。通过对龚扇制作技艺的数字化研究,可对相同原理的其他编织类文化遗产提供活态传承发展思路,传统手工艺是现代化技术的启蒙,在进行传承时不应只是一味继承,更应思考其如何在现代环境中存活与革新,迸发新的发展方式,进而摆脱传承困难的处境。

猜你喜欢

竹丝画稿扇面
扇面山水
有趣的羽扇
冬天的画稿
绘画的新形式
舒强扇面作品选登
先学会擦橡皮
扇面等式
先学会擦橡皮
“三毛之父”的橡皮
竹丝镶嵌屏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