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魏哲与张瑞图

2022-07-20郑雪峰

中华书画家 2022年7期
关键词:老铁纸本用笔

□ 郑雪峰

张瑞图作为晚明四家之一生前即大有书名,一方面由于当时的思潮风气,打破传统追求新意成为书法家与受众的共同追求;另一方面,张瑞图字二水,民间传说他的字能够防火,这也使其作品得到了广泛传播。接下来进入清朝,除了进入新朝为官的王铎能够继续发挥他的影响之外,倪元璐、黄道周、张瑞图三人都影响甚微。这其中自然有一些政治、道德方面的原因,但最重要的还是整个社会风气陡然一变,新奇怪异的风格不符合新兴王朝的统治思想。嘉庆年间的郭尚先在《芳坚馆题跋》中就对他的福建老乡提出了批评:“张二水书,恣睢取势,在书中为下劣阿修罗。余雅不喜之,非第薄其人也。”直到晚清民国,黄道周因为道德坚贞和字有出处,才被好古尚奇的沈曾植大力推崇,继而马一浮在学黄上更加完善,影响甚大。在一直追求古雅的传统审美中,时间晚近的作品如果没有明显的源头,很难被从内心里尊敬。王铎于王羲之、王献之、米芾用力皆甚深,黄道周小楷直接来源于锺繇,所以才被当作临习典范。倪元璐和张瑞图两人始终没有追随者和继承者,一个极其重要的原因就是从两人的作品中几乎看不出源头,是真正的奇辟开创、自我作古。

直到20世纪初,魏哲先生始取法张瑞图。以笔者所见,这是学习张瑞图的第一人,如果从晚明到现代还有其他人学过张瑞图的话,则魏哲先生是继承张瑞图的第一人,既得其精髓,又有所发展,从而使张瑞图不再只躺在书法史的教材中供人评点,而是得到了唤醒,焕发出了新的生机。

魏哲先生最早注意到张瑞图作品是在1984年,当年魏哲先生随公派访问团在访问日本期间看到了张瑞图的巨幅大字,深受震撼。此后在主攻“二王”、孙过庭的余暇偶尔信手临摹,广泛学习,以徐渭、张瑞图二家用功较多。在80年代末期写张瑞图心有所获,渐入佳境,他尝试在一个军事博物馆举办的书法展览中写了具有张瑞图风格的六条屏,得以入选,使他的信心得到了增强。而当时,他参加的重要展览仍是“二王”、孙过庭一路,这类永恒的晋唐经典正是时风推崇所在,他也是辽宁“二王”小行草书风的代表人物之一。此后,他重新调整了自己的艺术观念和审美理想,把取法的目标主要对准了张瑞图。在1998年全国首届扇面书法大展中,他的一件张瑞图风格的作品以唯一满票一举夺魁。当时书法专业报刊纷纷转发其作品,有评论文章称这件作品“令人震撼”。2000年天津人民出版社、江苏电子音像出版社联合出版了《五十家五体书法·魏哲临摹示范草书张瑞图》,标志着他对张瑞图的学习已被书坛高度认可。2003年他的论文《略论张瑞图的笔法》入编《第二届全国书法教学论文集》,则是他对学习张瑞图的总结。

魏哲 心经 48×151cm 纸本 2017年款识:丁酉之秋,凌水老铁敬书。钤印:魏哲无恙(白)

魏哲先生长期在地方书协工作,属于专业书家,习字极为勤奋,经常写到下半夜,但他读书的时间更多于练字的时间。读书则有识,他取法明清是基于认识上的超越,艺术的本质是抒情的、表现的,明清之际的一些优秀书法作品是抒情性最强的。他说:“因为如果人们真正将书法看作一种艺术样式,那么这种艺术最本质的便是抒情,是把人们心中那种最隐秘、最微妙的感情,甚至是下意识层面通过笔墨线条表达出去、宣泄出去。也就是说,只有意识到书法的这种精神层面的作用,艺术创作才会是自觉和自由的,所表达出的东西也才会是自然和真实的。正是在这种角度上,我们才可以说,明人那种逾礼越制、追求精神解放的狂态,是构成张瑞图书法风貌的重要因素。”这段话在当时的书法界是一种高屋建瓴的认识,对书法本质的认识是基于实践基础上的真正体悟,尤为可贵,从而也真正能够理解张瑞图的价值和意义所在。当时人们对书法的理解还斤斤于点画结构的完美,行草书基本局限于晋唐宋元,明清狂放的作品还不被理解,被认为粗野不文,最早被接受的是王铎和傅山:一方面两人受前人影响的痕迹明显,犹存有晋唐宋经典的影子;另一方面有日本书道带来的影响,因为日本人极其推崇这两位。日本人甚至还提出了“后王(王铎)胜先王(王羲之)”的看法,而极具个性的其他诸家还不被理解。魏哲先生的认识领先于同侪,他将学习徐渭、张瑞图的作品拿出来与同侪探讨时,有朋友就好心地告诫他说“魏哲,你再这样写就完了”。我有一次曾听到他谈张瑞图时说了一句“张瑞图其实是从王羲之那里出来的”,这句话我至今未准确理解,只做了两种可能的推测:一个是张瑞图形成独特风格之前的早年,其字颇用圆笔,有王羲之一派的影子。另一个推测就是,他是在为张瑞图找一个好的出处来源,增加其身出名门的美誉度,以便于书坛同道接受。无论如何,最先的探索总是不易的。而正是由于魏哲先生与同道的声气相和,明清风在书坛飒然而起。

在大处着眼认准张瑞图的价值与意义之后,魏哲先生对张瑞图做了深入细致的研究,他极为重视书写的技术性,对张瑞图的技术特点作了精微的解读:“用笔盘旋跳荡、方折紧束,凌空取势,尖利横撑,弃使转、改翻折、重提按、快速度。给人以棱角分明、左高右低、上小下大,形成三角形构成,弥补了线条单一平滑的缺陷,虽尖入而能圆出,发力强劲而能内敛,使转虽方而能浑成,牵丝虽多而不纤弱,在迂回盘绕中显露出缠绵情致,流畅中有直转,飞动中有停顿,奇险而不轻浮,在挫与撑的变化和统一的主旋律中形成磅礴的气势。”他充分肯定了张瑞图的尖锋用笔,认为这是米芾发端,而由张瑞图发展到极致,既成就了张瑞图的个人风格,也确定为一种新的用笔方法。当时由于群众书法热情很高,却多不得法,书坛一些理论家们极力提倡中锋用笔,中锋用笔是传统用笔的主流,这本无可厚非,但对于书坛最前端的书法家们来说,终生奉此不变则未免狭隘了。魏哲先生不拘一格,强调“笔贵铺得开拢得起”,认为这是用笔的要领。他常引用齐白石的一句话“一味强调中锋是没有才气的反映”,齐白石这句话的出处不得而知,但在书写实践中,魏哲先生是中锋、侧锋、尖锋、散锋、破锋……八面出锋,极为丰富,其中的翻折用笔完全出于张瑞图。在章法上也有一路完全取用张瑞图夸张行距的特点。魏哲先生于张瑞图在用笔、结构和章法上有着全面的借鉴、吸收与融化。我们还可以细致地看一下他取法过程中的扬弃,这也是他最后形成自己面目的关键。

魏哲 毛主席诗词 纸本款识:书毛主席诗词七首。壬辰之夏,凌水老铁。钤印:凌水铁马砚斋主人魏哲之印(白)

魏哲 笔底胸中十一言联 70×34cm 纸本释文:笔底天文凭指看,崩云垂露;胸中意气无妨吐,圭角锋芒。丙申秋白露后一日于归真簃,老铁录旧作。钤印:魏哲私印(朱) 老铁无恙(朱) 铁马砚斋(朱) 养心园(白) 荷砚斋(白)

首先,魏哲先生的作品表现的是其个人的优异气质。传统的书法作品艺术观念是“书者如也”,就是通过书法作品表现书法家的气质和性情。一个优秀的书法家需要具备高超美好的气质和性情,然后再用丰富的艺术手段充分地表现出来。现实中,有的人根本意识不到这一点,只在临摹中讨生活,忘记了临摹是手段而不是艺术的目的。有自觉性的书法家则能够写出自己的气质和性情,但自身的气质和性情并不具备高度,所写的虽然是自家字,却反而不如临摹作品受看。这样的书家往往在早期能够因为临摹能力之强接近古人而颇受赞誉,但最后写出自己时却越来越差,差的就是自身的气质和性情缺少高度。魏哲先生数十年浸淫书画,心远市井,取法古今书家甚多。他的取法,不仅是学技法,更是丰富完善陶冶自己的过程。在学习张瑞图之前,他精熟王羲之、孙过庭、米芾、徐渭、董其昌、吴昌硕、齐白石、于右任,已经形成了自己空灵精劲、俊逸倜傥的面目,和我们平时感觉到的其倜傥儒雅的气质是一样的。在一次聊天中他说自己心中总是有一种激荡的情绪想要表达,我想这就是他取法张瑞图的根本原因,是出于内心表达的需要。所以,魏哲先生的作品气质和张瑞图有同有异。大体说来,魏哲先生从张瑞图作品中获取了开合动荡、激越峭折、翻腾凌厉、坚苍倔强,而去掉了张瑞图的诡异狷介、缠绕深结,尤其去掉了张劣作中的粗野和蛮拙,增加了俊逸洒脱的文气,骨凝韵秀、跌宕灵动,同时也可看出北方人的正大。狷介或者正大应该和一个人的生长地域有关,是个人性格中的一部分,不同的性格自然有笔端不同的表达。

其次,在具体的技术层面,从用笔的角度说,魏哲先生获取了张瑞图的迅捷顿挫。张瑞图尖笔翻折是其特色,魏哲先生于翻折取用甚至夸张之,尖笔所用则不甚多。张瑞图的用笔一般来说比较凝重,最凝重时墨气浓厚,不用飞白。有时也以细笔控勒,未免显得尖薄。魏哲先生则由于善于铺毫,笔力弥满,虚实兼用,质量更为圆满,内涵也更加丰富。在取法张瑞图的过程中,魏哲先生还参考酌取了潘天寿的书法,潘虽学黄道周,却也多用方折之笔,在章法布局上也别具特色,与张瑞图可以融合炉冶。

从结构的角度来说,张瑞图字的结构颇多上窄下宽,这样的结构着实霸悍,但同时夹杂着粗野和蛮拙,这个缺点在张瑞图的行书作品中表现得尤为充分。其行书甚至有尘土气,这也是魏哲先生从未染指张瑞图行书的原因吧。魏哲先生的草书结构基于王羲之和孙过庭,秀整而灵动,结合张瑞图的草书之后,显得文武兼备,既雄强威武,又文明有仪。

张瑞图遗留的作品是逐渐成长过程中的作品,魏哲先生取法张瑞图则是在技法完善之后,因此也可以说后出转精。况且张瑞图只是魏哲先生取法的一部分,魏哲先生晚期的作品虽见出处,却也独具精神,为我所用,是所谓善学者。清代王文治在跋《董临米天马赋》中说:“袁简斋云‘余不喜苏诗,而喜梦楼学苏之诗’,余甚爱米书,而尤爱香光临米之书。此中别有会心,不在皮相。盖米书一经董临,遂尔转飞动为静深,化奇险为平淡,旌旗壁垒,倏忽改观,而原书之佳处逾显,有识者不当以时代论也。”吾于魏哲先生之学张瑞图亦云。

魏哲 毛泽东《卜算子·咏梅》 246×67cm 纸本释文: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老铁。钤印:魏哲之印(白)

魏哲 王湾《次北固山下》 纸本释文: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次北固山下》,王湾诗一首。壬辰之夏,凌水老铁。钤印:魏哲印信(白)

魏哲 陈毅《冬夜杂咏》选三 纸本款识:陈毅同志冬夜杂咏青松、红梅、秋菊三首诗,尤能代表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无私无畏的高尚情操。其诗句铁骨铮铮,铿锵掷地,其境界非古代文人咏梅赏菊、修身明志诗句所能比。这是一种共产党员的大无畏精神。在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这种精神更应提倡发扬。甲午之夏,客宁远莲花山庄,老铁并记。钤印:双砚斋记(白)

魏哲 张籍《思远人》 纸本释文:野桥春水清,桥上送君行。去去人应老,年年草自生。出门看远道,无信向边城。杨柳别离处,秋蝉今复鸣。张籍《思远(人)》一首。丙戌天晴醉后一挥,凌水老铁。钤印:魏哲私印(朱) 铁马砚斋(朱)

魏哲 王建《宫词》 纸本释文:百花丛里一茅堂,独坐时传百和香。隔帘谁放游蜂入,扑酒冲琴特恁狂。王建《宫词》一首。丙申春,老铁。钤印:魏哲(白)

魏哲 唐诗五首(附局部) 纸本 2009年释文: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杜甫《绝句》。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独坐敬亭山》李白。太乙近天都,连山到(接)海隅。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王维。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祖咏。高阁逼诸天,登临近日边。晴开万井树,伏看五陵烟。槛外低秦岭,窗中小渭川。早知清净理,常愿奉金仙。岑参。右书唐诗五首。己丑之秋,客凌水,老铁。钤印:魏哲无恙(白) 铁马砚斋(朱)

猜你喜欢

老铁纸本用笔
张睿作品
《岩高千尺虎》
不要用笔去玩电风扇
包饺子
张顺琦作品
郭诗奇美术作品展示
老铁
彩虹
尊严
智力大闯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