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老舍人民艺术家

2022-07-20

作文周刊·七年级版 2022年28期
关键词:千佛山大明湖土坝

作家名片

老舍(1899年2月3日—1966年8月24日),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另有笔名絜青、鸿来、非我等。因生于立春,故父母为他取名“庆春”,大概含有庆贺春来、前景美好之意。上学后,更名为舒舍予,含有“舍弃自我”,亦即“忘我”的意思。中国现代小说家、作家、语言大师,新中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

代表作有《骆驼祥子》《四世同堂》,剧本《茶馆》《龙须沟》等。

老舍的一生,总是忘我地工作,是文艺界当之无愧的“劳动模范”。

2017年9月,中国现代文学长篇小说经典《四世同堂》由东方出版中心出版上市。这是该作自发表以来第一次以完整形式出版。

写作风格

老舍说:“没有一位语言艺术大师是脱离群众的,也没有一位这样的大师是记录人民语言,而不给它加工的。”因此,作品中人物语言是加工提炼过的北京白话。其作品语言的“俗”是建立在精细的思考与研究的基础上。他的“白”,让读者易于理解却又颇有深度。用通俗、平白的文字来反映时代和生活,这才是老舍作为语言大师的境界,可谓“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现代文学史上,老舍的名字总是与市民题材、北京题材密切联系在一起。他是现代中国文坛上杰出的风俗、世态(尤其是北京的风土人情)画家。作为一位大家,他所反映的社会现实可能不够辽阔,但在他所描绘的范围内,却把历史和现实,从一年四季的自然景色,不同时代的社会气氛、风俗习惯,一直到三教九流各种人等的喜怒哀乐、微妙心态都结合、浓缩在一起,有声有色、生动活泼,自成一个完整丰满、“京味儿”十足的世界。

写作经验

老舍说过:“写东西非有生活不可。不管文字多么好,技巧多么高,也写不出自己不知道的事情。我们是工人,就写工人的生活。这样,写作范围不就太小了么?只要写得深刻,范围小点没有什么关系。一位伟大的作家的确能够写出许多不同的人物,好多不同的事情,可是咱们现在的目的是先写好一件事,还不能希望马上成为伟大的作家。”

因为他写的是自己真正知道的东西,所以他的作品以生动和丰富著名,特别是对老北京生活的描写,还原了古城的声音色彩,也显出众多生命景观。他属于胡同里的一员,血管里流着普通百姓的温度,其小说与散文描绘了四合院的老树、胡同的吆喝声,关注着人们在日常生活里的寒来暑往、生生死死,以及那些被漠视的、细小的、司空见惯的存在。

(选自“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0年4月15日)

大明湖之春

老 舍

北方的春本来就不长,还往往被风七手八脚的刮了走。济南的桃南丁香与海棠什么的,差不多年年被黄风吹得一干二净,地暗天昏,落花与黄沙卷在一处,再睁眼时,春已过去了!记得有一回,正是丁香乍开的时候,也就是下午两三点钟吧,屋中就非点灯不可了,风是一阵比一阵大,天色由灰而黄,而深黄,而黑黄,而漆黑,黑得可怕。第二天去看院中的两株紫丁香,花已像煮过一回,嫩叶几乎全破了!济南的秋冬,风倒很少,大概都留在春天刮呢。

有这样的风在这儿等着,济南简直可以说没有春天;那么,大明湖之春更无从说起。

济南的三大名胜,名字都起得好:千佛山,趵突泉,大明湖,都多么响亮好听!一听到“大明湖”这三个字,便联想到春光明媚和湖光山色等等,而心中浮现出一幅美景来,事实上,它既不大,又不明,也不湖。

湖中现在已不是一片清水,而是用坝划开的多少块“地”。“地”外留着几条沟,游艇沿沟而行,即是逛湖。水因不需要多么深的水,所以水黑而不清;也不要急流,所以水定而无波。东一块莲,西一块蒲,土坝挡住了水,蒲苇又遮住了莲,一望无景,只见高高低低的“庄稼”。艇行沟内。如穿高粮地然,热气腾腾,碰巧了还臭气哄哄。夏天总算还好。假若水不太臭,多少总能闻到一些荷香,而且必能看到些绿叶儿。春天,则下有黑汤,旁有破烂的土坝;风又那么野,绿柳新蒲东倒西歪,恰似挣命。所以,它既不大,又不明,也不湖。

湖之不大与不明,都因为湖已不湖。假若能把“地”都收回,拆开土坝,挖深了湖身,它当然可以马上既大且明起来:湖面原本不小,而济南又有的是清凉的泉水呀。这个,也许一时作不到。不过,即使作不到这一步,就现状而言,它还应当算作名胜。北方的城市,要找有这么一片水的,真是好不容易了。千佛山满可以不算数儿,配作个名胜与否简直没多大关系,因为山在北方不是什么难找的东西呀。水,太难找了。济南城内据说有七十二泉,城外有河,可是还非有个湖不可。泉,池,河,湖,四者俱备。这才显出济南的特色与可贵。它是北方唯一的“水城”,这个湖是少不得的。设若我们游湖时,只见沟而不见湖,请到高处去看看吧,比如在千佛山上往北眺望,则见城北灰绿绿的一片——大明湖;城外,华鹊二山夹着湾湾的一道亮光儿——黄河。这才明白了济南的不凡,不但有水,而且是这样多呀。

我写过一本小说——《大明湖》,在一二八与商务印书馆一同被火烧掉了。

记得我描写过一段大明湖的秋景,詞句全想不起来了,只记得是什么什么秋。桑子中先生给我画过一张油画,也画的是大明湖之秋,这里大概有点意思对了,只是在秋天,大明湖才有些美呀,济南的四季,唯有秋天最好,晴暖无风,处处明朗。这时候,请到城墙上走走,俯视秋湖,败柳残荷,水平如镜;唯其是秋色,所以连那些残破的土坝也似乎正与一切景物配合:土坝上偶有一两截断藕,或一些黄叶的野蔓,配着三五枝芦花,确是有些画意。“庄稼”已都收了,湖显着大了许多,大了当然也就显着明。不仅是湖宽水净,显着明美,抬头向南看,半黄的千佛山就在前面,开元寺那边的“橛子”——大概是个搭菜畦中还生着短短以绿叶。往南往北,往东往西,看吧,处处空阔明朗,有山有湖,有城有河,到这时候,我们真得到个“明”字了,桑先生那张画便是在北城墙上画的,湖边只有几株秋柳,湖中只有一只游艇,水作灰兰色,柳叶半黄。湖外,他画上了千佛山;湖光山色,联成一幅秋图,明朗,素净,柳梢上似乎吹着点不大能觉出来的微风。

对不起,题目是大明湖之春,我却说了大明湖之秋,可谁叫元德先生出错了题呢!

(选自《中国散文鉴赏文库》,有删节)

赏读

老舍自步入文坛以来,便以一种与众不同的写作风格在众多现当代作家中独树一帜,这篇《大明湖之春》也以他本人独特的语言技巧,为读者勾勒出一幅与众不同的北国之春画卷。我们置身其中,既能领略独特的语言,又能通过这语言置身于非凡的春天里,浮想联翩,遐思无穷。

选文写了大明湖春秋两季的风景,写大明湖的春时用笔似多有贬抑,但笔锋一转,又写“到底算个名胜”,清新素淡的叙述中饱含着作者的深情,全然没有“贬春”之意。在婉转流畅的文字背后,一个微风绿柳的春已经呼之欲出了。

思考

1.文章第一段强调了什么?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

2.结合上下文,体会文中画线句的含义。

——————————————————————————————————————————

3.题目是“大明湖之春”,为何作者还要用不少笔墨去描绘大明湖的秋景呢?请结合时代背景及上下文语境,谈谈你的看法。

——————————————————————————————————————————————

猜你喜欢

千佛山大明湖土坝
家乡的千佛山
지난(济南)시 관광 텍스트 한국어 번역에 대한 소고*——―‘쳰포산(千佛山)’의 관광 텍스트를 중심으로
大明湖这里的故事最济南
爬千佛山
关于千佛山,你不知道的神秘事
美丽的大明湖
大明湖奇遇记
鄢家桥水库土坝剪应变及稳定分析
大明湖旅行记
水利工程中均质土坝防渗处理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