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东北民歌对民族声乐教学的影响研究

2022-07-20张培培

艺术研究 2022年3期
关键词:演唱者民歌东北

张培培

摘要:东北民歌带有鲜明的地域文化特色,并且在节拍、音程音阶调式、润腔及衬腔、歌词、表演形式等方面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作为我国民族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东北民歌对我国民族声乐教学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本文结合东北民歌的艺术特点,就东北民歌对民族声乐教学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并就如何在新时代声乐教学过程中更好地发挥东北民歌的作用提出了思考。

关键词:东北民歌民族声乐教学教育功能

我国的民族音乐具有十分悠久的发展历史,是我国传统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民族声乐艺术被社会大众不断创造、传承与发扬,使得现代民族声乐更具生命力①。除了有着重要的艺术审美价值以外,民族音乐自身的内涵和题材非常广泛,演唱方法还具有多样化的特点,因此成为了民族声乐教学的素材和基础,并对民族声乐教学产生直接而深远的影响。

我国地域广大、幅员辽阔,不同民族、文化的地区都有各自的民歌作品。东北民歌泛指诞生和发展于辽、吉、黑、内蒙等地区、被人民群众广泛喜爱和传唱的传统民族音乐作品,是民族声乐的重要组成部分。东北民歌发源于东北的白山黑水之间,是当地人民真实生活的记录和写照,是东北地区风土人情的艺术化再现②,同时也传达出东北人民特有的乐观、热情和昂扬向上的精神。东北民歌的曲调欢快活泼,旋律流畅明快,节奏整齐严密,在歌词及音乐表意方面内涵较为明确、生动,比较贴近自然主题,集中代表着东北人民对于声乐艺术的理解和认识。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艺术院校探索将东北民歌作为民族声乐教学的重要素材,推动专业教学体系的创新和改革,也为传承和弘扬东北民歌做出了突出贡献。

一、东北民歌的主要艺术价值和特点

东北民歌独特的风格魅力由东北人生活气质里充分体现,主要从节拍、音程音阶调式、润腔及衬腔、歌词、表演形式分析和总结东北民歌的主要艺术价值富有地方色彩特点。

(一) 节拍。东北民歌的节拍具有较为集中的特点,一般多以2/4或4/4拍为主,少有3/4拍的乐曲,这是东北民歌区别于其他地区民歌的重要特征之一。此外,东北民歌在节奏上较为单纯,大致可以分为平均型、切分型和长短型等,节奏形式并不十分丰富多样。

(二) 音程、音节与调式。在调式方面,东北民歌多以5声调为基础,也包含有一部分6声、7声音节的作品。此外,宫调式、微调式最为常见,羽调式、商调式次之,只有角调式最不常见。在调式转变方面,大部分的东北民歌非常注重调式的多样性,不同调式之间的交替变换很多,不但会有如《回娘家》等作品中的小三度音程,而且还有《瞧情郎》等大跳跃音程的作品。在这些作品中,音程上的变化比较清晰、显著和大幅度,这就完全不同于南方一些地区民歌中的节奏婉转、多层递进式的风格,带有显著的东北地域文化特色。

(三)润腔及衬腔。润腔和衬腔是民歌中出现频率较高的语气词,这些词语共同构成了衬托性的词句,虽然这些词句与歌曲正词之间没有必然联系,不属于歌曲的基本句式,但是一旦融入到民歌之中,这些润腔和衬腔就成为了民歌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甚至会成为民歌艺术特色的重要体现。在东北民歌中,润腔和衬腔的运用频率很高,其中一部分润腔和衬腔的作用是在歌曲前后段歌词之间起到连接作用,另一部分润腔和衬腔则可以起到表达情绪的作用。在这些衬腔和润腔中,鼻音和抖音的运用较多,在总体风格上更加贴近于山东民歌。根据专家的前期研究,这与历史上山东地区人口大量迁入东北地区的“闯关东”密切相关,人口迁徙的同时带来了山东地区民歌的艺术风格。但是与山东民歌不同的是,东北民歌的润腔和衬腔多以 a 音为主,用鼻腔和口腔共鸣进行演唱,不经常使用山东民歌中的鼻腔共鸣方式。此外,东北民歌还经常使用小抖音的润腔技巧,这种抖音频率较快、幅度较小,演唱者多用气息的变化加以完成。

(四)歌词。东北民歌的歌词大都取材于日常生活,带有显著的口语化、叙事化、生动化的特点,不少歌词还讲究合辙押韵。大部分的东北民歌歌词以七字句为主,例如在《小拜年》中的“正月里来是新年,大年初一头一天”,也有少部分东北民歌中出现了五字句、九字句、不规则句式等。在歌词的语言风格方面,东北民歌歌词偏重于叙述,选词大都来源于日常生活,易于演唱。在歌词风格的影响之下,许多东北民歌在不同段落之间会出现自然停顿和反复。在利用歌词表达感情方面,东北民歌也体现出了真挚热烈的特点,歌词内容较为幽默,语调较为夸张,一些歌曲中经常会出现大幅度的旋律跳动,这也成为了东北民歌区别于南方民歌的显著艺术特点之一。

(五)表演形式。在表演形式方面,东北民歌也深受其“姊妹艺术”——二人轉的影响。在演唱的过程中,演唱者除了要准确、生动、传神地演唱歌曲以外,还需要具备一定的舞蹈基础,可以伴随着歌曲节奏配合扇子、手绢等道具进行舞蹈表演。在这些表演形式的烘托之下,东北民歌具备了热情奔放、活泼俏皮的艺术特色。与西北地区、南方地区不同,东北地区的气候长期寒冷,大部分情况之下民歌的表演需要在室内进行,这就决定了东北民歌无法实现大量表演者的共同参与,仅需要1-2人就可以完成。但是为了实现调动观众情绪、提高观赏性的目的,就需要表演者调动演唱、舞蹈等多种形式,为观众提供良好的视觉、听觉享受。

正是由于东北民歌具有上述几方面重要的艺术价值和特点,东北民歌才得到了东北地区乃至全国人民的高度认可和喜爱。大量的艺术家深入东北地区进行采风和体验生活,也为东北民歌的传承、创新和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二、东北民歌在民族声乐教学中的主要应用

笔者认为,现阶段东北民歌在民族声乐教学中的应用主要集中在演唱风格和情感表达两个方面。

(一) 对演唱风格的影响。大部分的东北民歌风格淳朴,情感真诚,需要演唱者运用天然的演唱方式,即用“土嗓子”加以演绎,这就与美声等需要技巧配合的修饰音有着很大的区别。通过对相关歌曲的节奏、旋律与演唱技巧进行分析,可以最终还原作品的创作意图和主题③。此外,东北民歌歌词高度贴近现实生活,演唱者的吐字发音更加自然、淳朴,说唱风格较为明显,突出北方方言的特点。由于东北方言更加贴近于标准普通话,因此东北民歌在演唱时更加强调字正腔圆,并要随着歌词的变化调整腔调的运用技巧。在情感表达方面,东北民歌更加强调真诚、炽烈,相对来说歌声更加高亢、灵动。在共鸣方面,东北民歌在演唱过程中对于共鸣体的力度要求较低,发音多集中于口腔前部,声音比较靠前。演唱者运用这种发音方式,可以确保歌词更加清晰、准确,更好地进行收声和转韵、归韵等,更加有助于情感表达的亲切和自然。

正是由于东北民歌具有如下几方面特点,在艺术院校民族声乐教学过程中,东北民歌更多地被运用于发音训练的过程之中。通过反复试唱,教师可以对学生的发音、吐字进行及时纠正,同时能够有效地训练学生对腔调的运用和控制。很多教师在运用东北民歌进行教学之时,往往都会现场播放一些东北民歌,为学生进行演示和艺术分析指导,这样做除了可以讓学生切身感受到东北民歌热烈豪放的风格以外,还能够对其中蕴含的丰富情感进行分析和理解。例如,一些教师经常会运用东北民歌《送情郎》作为教学素材,这首作品表达出青年女性对爱人深沉、热烈的爱情和依依不舍的深情,这首歌曲正是东北民歌抒情风格的代表,集中展示出东北地区女性对待爱情真挚热烈的态度和细腻的柔情。教师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之中,通过反复播放和进行现场指导,会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首东北民歌中蕴含的艺术特点和情感内涵,便于学生在深刻理解这些内涵的基础上更好地融入自身情感,调动演唱技巧,最终成功地演绎出这个代表性作品。具体来说,东北民歌对学生演唱风格培养和形成方面的主要影响包括如下几方面:

1.加深学生对民歌总体布局的认识。不同地区的民歌都带有鲜明的艺术特点和价值追求,受到创作者对艺术的不同理解和地域文化差异等因素的影响,不同地区的民歌总体布局设计技巧并不完全相同,而不同的布局设计技巧不但能够直接决定民歌的艺术特点和风格,而且会对演唱者的感情表达方式以及演唱技巧产生直接影响。东北民歌在风格意境的营造以及歌曲的起承转合、开头、高潮、结尾连接、演唱者的介入、演唱与伴奏结合等方面的设计均有独到之处,这也确保了东北民歌可以始终保持一种相对统一的艺术风格,辨识度非常之高。通过对东北民歌加以研究和运用,学生能够更加全面、深入地理解和认识到民族声乐作品在艺术构思和设计方面的规律和特点,以及作为民歌演唱者如何将个人情感注入到作品之中,表达出东北民歌独特的艺术风格。

2.影响对歌曲高潮的处理技巧。与其他地区的民歌相比,东北地区民歌的高潮部分相对比较突出和集中,其中蕴含的情感也更加充沛,是民歌中当之无愧的核心部分。为此,东北民歌在高潮部分的处理过程非常独特而细腻,在高潮的演唱技巧处理方面也更加强调多样化。很多东北民歌的高潮部分都有音域较宽、音调较高、情感热烈等特点,为了突出东北民歌的艺术风格,演唱者必须要学习和掌握良好的转音、转调和气息控制技巧,以便于可以迅速进入高潮的演唱状态,处理好开头、结尾与高潮部分的关系,让演唱过程更加具有层次感和立体感。

3.影响对艺术夸张技巧的理解。在民歌创作和演唱过程中,艺术夸张是一种常用的技巧。在创作过程中,创作者往往会以某个或某几个特定的素材为基础,结合对艺术的独特理解和认识,对特定的素材进行艺术夸大和处理,从而达到显著区别于其他部分的特定效果。在民歌演唱过程中,演唱者也需要掌握艺术夸张技巧,对艺术夸张进行准确地演绎和表达。适度、新颖的艺术夸张可以有效提升民歌作品的艺术价值,但是在艺术夸张技巧的运用过程中也要注意尺度和分寸,尽量避免过度夸张脱离现实,产生适得其反的效果。东北民歌中的艺术夸张技巧运用的频率很高,不但在歌曲创作过程中经常有夸张,而且演唱者也经常会运用一些夸张性的方式演唱这些作品,留给观众深刻的印象。因此,在民族声乐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更多地运用东北民歌作为素材,指导学生准确理解和认识艺术夸张,并且指导学生通过反复训练掌握演唱过程中的艺术夸张技巧。

4.影响对艺术对比技巧的理解。在民歌创作和演唱过程

中,艺术对比同样是一种常用而重要的技巧。艺术对比是指整体艺术作品中存在快与慢、刚与柔、明与暗、长与短等的差别,这些对比可以产生强烈的艺术反差效果。在东北民歌之中,艺术对比技巧的运用也较为常见,其中最为突出而侧重的是情感表达方式上的对比,歌曲中的爱恨、悲喜对比分明。学生通过对歌曲中的对比部分进行分析和研究,能够更好地掌握民歌中节奏、速度、调式的变化。

(二) 对学生情感表达技巧的影响。除了可以对学生演唱风格产生直接影响以外,东北民歌还能够在情感表达技巧方面对学生产生直接影响,具体表现在如下几方面:

1.运用节奏表达情感。在东北民歌之中,节奏的不同变化是情感表达的主要方式之一,不同类型的情感都可以通过歌曲中的节奏变化加以体现。例如,在《小拜年》中歌曲总体旋律较为明快,可以很好地展现出节日中欢乐的气氛和情感,而《摇篮曲》中的总体节奏则非常舒缓,用以表达母亲深沉而炙热的母爱。学生通过对东北民歌中利用节奏变化表达不同情感的技巧,可以更好地实现演唱过程中的情感控制和表达。

2.运用速度变化表达感情。在民歌演唱过程中,速度的变化即演唱者演唱快慢的变化。东北民歌中演唱速度的变化是比较多的,在表达情感的过程中作用非常突出,不但不同类型的民歌作品中的演唱速度完全不同,在同一个作品中的速度变化也是非常明显的。学生通过学习东北民歌,可以有效地掌握速度变化技巧,提升情感表达能力。

3.运用旋律变化表达情感。在民歌作品中,旋律是将高低、长短不同的音节和节拍综合到一起所形成的,不同旋律中所蕴含的情感是完全不同的。在学习东北民歌的过程中,教师应当指导学生将不同旋律中蕴含的感情分析出来、演绎出来。例如在民歌《看秧歌》中就包含着欣赏秧歌过程中的喜悦之情,学生必须要唱好旋律,才能够运用旋律变化准确表达感情。

4.运用音色调整表达感情。音色是演唱者个人演唱风格的“标签”,在音高和音量相同的前提下,演唱者的不同音色也可以形成不同的艺术风格。正是由于音色具有演唱者个人鲜明的风格,才可以更好地用于表达情感。例如,在《乌苏里船歌》中演唱者就是运用高远、嘹亮的音色来营造白山黑水的辽阔,也衷心地赞美和讴歌劳动者,学生要对东北民歌中音色的运用技巧加以深刻体会。

5.运用语言技巧表达感情。民歌中的歌词是歌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情感表达过程中具有直接的作用。在东北民歌演唱过程中,演唱者必须要吐字发音准确清晰,腔调饱满,同时注重重音的变化和歌词演唱速度的快慢转化。此外,东北民歌中的大量的衬词、虚词和语气词如“呀呼嘿”等也能够用于表达情感。

6.运用调式变化表达感情。在东北民歌中,调式变化即意味着演唱者运用了不同音高和音阶,其中最为稳定的音高即是演唱的核心。在东北民歌演唱过程中,演唱者一般都会运用主音作為总体调式的起始音,运用其他音高来进行围绕,从而表达不同的感情,在《孟姜女》中就运用了 G 大调用以表示悲伤之情。

7.运用力度变化表达感情。东北民歌中的力度变化即指演唱者在演唱过程中声音的强弱变化,也是表达感情的主要方式。一般来说,歌声的力度较强多用以表达强烈感情,而力度弱化则用来表达哀伤、温婉等。当然,在个别情况下也有“反用”力度表达技巧用以营造特殊艺术效果的做法。学生在学习《对花》《摇篮曲》的过程中应当加以着重留意。

三、如何更好地发挥东北民歌在民族声乐教育中的功能

在新时代民族声乐教学改革的进程中,为了更好地发挥出东北民歌的作用,应当采取如下几方面措施:

(一) 注重对东北民歌进行系统整理和深度开发。虽然在现阶段的民族声乐教育过程中已经应用了一部分东北民歌,并且取得了比较理想的效果。但是,东北民歌包含的内容很广,也有一定的流派之分,并且一部分东北民歌还具有重要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为了更好地运用东北民歌,就应当在现有工作的基础上,对东北民歌这个博大精深的艺术宝库进行系统的整理和深度开发,加大人力、物力投入,深入东北地区收集和整理民歌作品,防止一些依靠口耳相传的民歌作品由于保护不当而出现遗失,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通过对东北民歌进行深入挖掘和系统整理,进一步丰富东北民歌教育资源,为新时代民族声乐教学提供更多的素材。

(二) 创新东北民歌在民族声乐教学过程中的应用模式。要在现阶段充分发挥东北民歌功能和作用的基础上,进一步发挥东北民歌的教育功能,在艺术审美等层面上将东北民歌纳入其中,这样不但可以实现对东北民歌教育资源更为有效的利用,同时也可以丰富民族声乐的教学内容,让东北民歌在民族声乐教学改革的进程中发挥出更大的功能和作用。

(三)促进东北民歌实现创新发展。为了让不同的地域文化永久停留,就要促进丰富多彩的民歌不断传承与发展④。要充分发挥和利用民族声乐教学成果,为新时代东北民歌的自我发展和创作提供更多鲜活的素材和典型经验。要支持新时代东北民歌的健康发展,在坚持东北民歌艺术风格和特点的基础上,不断丰富东北民歌的题材,讴歌伟大时代,记录人民生活,让东北民歌始终保持充沛的发展动力,回应时代发展和人民关切。

总而言之,作为民族声乐教学的重要内容,东北民歌的功能十分重要,未来发展前景广阔,令人期待。可以预见,在新时代民族音乐教学改革创新的浪潮之中,东北民歌必将绽放出全新的发展活力,在民族声乐艺术宝库中绽放更为耀眼的光彩。

注释:

①莫雨莎.高职音乐教学中应注重渗透情感教育研究[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9(7).

②沈德鹏,姜楠.谈东北民歌在民族声乐教育教学中的应用[J].音乐创作, 2018(11).

③杜洪晨.东北民歌的演唱风格特点[J].明日风尚,2020(22).

④李欣雨.浅谈东北民歌的创新与发展[J].山西青年2020(11).

猜你喜欢

演唱者民歌东北
声乐表演中音乐素养对美声唱法的重要性
MADE IN CHINA
Make ’Em Laugh
每到冬天,东北就变成了“冻”北
大东北的春节
声乐演唱中弱音技巧的训练与运用
藤县水上民歌
中吕 十二月带尧民歌 十九大胜利闭幕
声乐钢琴伴奏在与演唱者合作中的协调作用
论我国民族声乐演唱者的舞台形体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