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代中国水彩绘画题材语言的地域文化思考

2022-07-20文静王巍

艺术研究 2022年3期
关键词:水彩画题材画家

文静 王巍

摘要:绘画题材是当代持续寻找的艺术语言,艺术语言的产生受历史沿革、地域文化等因素的影响,体现强烈的地域性特点。在当下看来,当代艺术不仅仅是视觉素材的呈现,更多包含了文化与艺术融合的表达形式。从细读历史出发,本文分析其区域环境与人文性;总结地域特点与思想性;再深入探究水彩画题材的创作思维。或许可以从这三方面进一步探索地域、语言、特点,体现其宏观命题下涌动的诗意和激情。

关键词:水彩创作题材语言地域性特点

我们身处信息技术高速发展带来快速迈入图像化的时代,不断更新的技術正全面覆盖我们的视觉认知。我们在互联网精密的调配中获取链接、各式图片和信息充斥在生活的周围,与此同时,高饱和的视觉特征体验正持续侵占我们的视觉领域。在水彩画创作领域绘画题材是绘画创新能力的重要依据,简单的视觉美感的视觉形式已不在有效,我们需要文化深度,沉淀环顾四周,多维度多层次的创造视觉与精神的艺术实践。现今很多水彩艺术家把自身有着密切相关的物品、地域、民族、事件与意识形态进行研究性的艺术创作。另外在中国的山水世界里有着登高望远的时空境界,这也给水彩画创作空灵的静寂与洪荒的地域性思考。

一、区域环境和人文性

画家其画风的特色很大的程度上取决于画家所选题材和画面内容。著名的美国画家安德鲁·怀斯喜欢将家乡的山作为描绘的对象,并非是家乡的山有多么高大雄伟,而是因为家乡是自己自由生活的地方,对于这个地方画家可以缅怀过往那一幕幕激荡、不舍的心灵时刻,是有着特殊的感情和熟悉的生活轨道。在安德鲁·怀斯精细描绘的画面里,蕴藏着感伤的情感和质朴的精神境界。安德鲁·怀斯一以贯之地表现人与自然环境的微妙关系,赞美着纯净的人格与自然生命,充盈着一种对家乡悲悯的忧郁情结。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文化多元的国家,每个地方因地域的不同,其风俗习惯也会千差万别,地域环境和人文风俗也是各有特色。这就形成了因地域差异而造就的个性化的民族文化,这也使得不同地域的画家其笔下的艺术形态有着一定的鲜明特征,以其独有的个性化艺术屹立于中华画坛。

学院在传承序列中贯穿了过去、现在、未来。沈阳师范大学教授董喜春被称为“现实的叙述者”。董喜春教授不仅生于沈阳,也任教于沈阳,他对于这座城市有着特殊的情感,他的作品是自我的真诚与过往的情节叙事的描述。以普通人的地域生活方式,用艺术家的身份体现地域文化、现实处境的微观世界,寻求某种记忆的边界。他的水彩画创作不是形式主义支撑着作品精神,是地域与当代文化接合,通过他独特的艺术语言演绎着当代绘画的视觉感知力。在董喜春的画面中具有浓郁的地域性特点,贴近生活,走进自然,但又不是生活或者自然的简单翻版,作品中他有着自己的独特发现,来源于感悟和细心观察生活,并进行概括和梳理。我们不仅能感受到他对生活的热爱,更能感受到他在艺术创作过程中的艰辛与勤奋。《存在系列》中“羊”是画家董喜春最喜欢表现的对象,如图1《存在 NO.4》、图2《存在 NO.12》,他笔下的羊也被称作“惊艳画坛的羊”,他也因为画羊多次在全国美展中获奖。他的羊有时候出现在枯黄的草地上,有时与火车相并列,有时与飞机大炮相融合……画家的趣味审美创作也是一种情感、是一种乡土情怀。这一系列创作,大多数是用现实主义手法对乡村的民俗民情进行描绘,作品表意明确,画面形象刻画生动细腻,乡村气息质朴浓厚,画面充满了趣味性,可见董喜春对创作的热情,让观赏者在画面中体会到乡情的温暖。

吉林画家高殿才与董喜春一样也深深热爱着这片黑土地,他对于北方的自然环境和人文情怀有着不一般的感受。他的艺术灵感来源于自然与生活,对周围的事物具有独特的视角和敏锐的感知。长白山脚下淳朴的民俗风情和深沉的黑土地激发了他的创作灵感,在他的笔下常以农村的住所为画面主题,栅栏和农作物几乎在他的画中经常被应用。《农村小院》就是他在农村生活中得到的一个生动的场面。这幅作品画面中将普通的农村居所表现的静谧和谐,蕴含着浓厚的乡土气息。画面中农村小院宁静、朴实、平和、具有丰富的生活情景,在画面的构图上简括,色彩单纯。他的画风淳朴而含蓄,静谧而有韵味,让人能感受到画中的宁静之美,更让人不忍心破坏这一宁静。

东北因为乡土气息浓厚,这也为画家们选择自己的绘画题材提供了一定的素材。虽然画家们题材相似,但是他们的作品却各有千秋。这正体现了画家们的艺术修为和独到的观察视角。与北方画家不同的是,南方的画家常常喜欢表现江南水乡,比如浙派张万琪的水彩画深入融合中国的水墨画的元素将江南水乡表现的更有笔墨味道;浙派寿崇德的水彩画紧跟时代潮流;苏州汪钰元的水彩画则更凸显苏州鱼米之乡的的江南之境。这些都是画家眼中的景,心中的情。再如白统绪的水彩画偏爱于故乡的桂鱼;叶献民偏爱于家乡的凉山景色;蒋跃民偏爱于高原的风土人情。这也都是画家们受到区域环境的影响和对于人文情怀的一种喜爱和追求,因此这些题材生活中十分常见,也成为水彩画最佳的表现题材之一。

二、地域特点和思想性

社会文化现象的发展和区域的社会文化有着紧密的联系。唯物辩证法的观念:不存在脱离与现实之外的文化,如果存在的那也只可能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不会长存于世。

沈阳的画家黄亚奇先生经历了家乡古城的沧桑变化,也亲历了家乡的发展。这些宝贵的现实经历都让画家留下了比较深刻的情感印象,也正是因为这些沧桑变化为画家的绘画题材提供了一定的铺垫,因此画家的作品有很多都是与工业发展有着一定的联系,画家用画笔记录和见证时代的变迁与家乡的发展,创作出独具地域性特色有风格各异的水彩佳作。在黄亚奇的作品中,不仅传递着对生存、生命状态的一种文化思考,更是作者对艺术的责任感。黄亚奇出生在我国老工业基地,一直的不断地在关注着这个城市工业文明发展的状况。比如他的名作《封存的记忆》(图3)中以一系列的工业题材为背景,描绘了沈阳这座古城所特有的历史发展过程和人们的生活情况为基础进行创作,画家将真情实感流露于画间,这也是画家内心情感的集中表现,也是那个时代工业化发展在作者内心留下的印迹。

黄亚奇《封存的记忆》系列画作中,都出现了工业化的产物旧机车,陈旧的机车静静地卧在铁轨上,以一种驰骋的状态体现在他的作品中,是黄亚奇对城市工业发展曾经辉煌的眷恋,还有对祖国建设者的尊重与怀念。然而这一机械化的产物也经常与朦朦胧胧的烟雾相结合,晴朗的天空与烟雾迷朦的旧机车都从环境上渲染了作者心情和时代的特色,也表明了画家对于这座城市曾经工业化发展的赞许,同时也抒发了画家对于当前城市没落而感到无奈和悲伤。

与黄亚奇有着相同情感的画家王振华,其作品《纸飞机》也借助曾经辉煌的机场如今却是冷落无人,来表达自己对曾经高速发展的城市的思念。另一位画家杨野则借助《曾经的工厂》将那个时代工厂曾经的辉煌进行回忆,用现实主义的手法描绘了工厂在畫家心中的印迹,也深深表达了画家对于辉煌的追思。这些画家都是因为地域环境给他们提供了丰富的艺术思想,同时也是画家对于社会变化的时时关心。艺术也会随着时代的变迁而成为画家们追忆过去的一种表达方式。

同样作为东北老工业基地的黑龙江,是画家张玉新土生土长的地方。在黑土地成长起来的张玉新,北方的自然环境特征与当地的人文风貌为他绘画题材上提供了生动与丰富的素材。他的作品大多数以现场写生为主,尤其是对自己家乡的景色最有深刻的感情。他走遍了黑龙江很多地方,连绵起伏的大、小兴安岭;气势磅礴的松花江;一望无垠的黑土地;寒风凛冽中的林海雪源,都给张玉新一种用绘画表现的冲动。只有在室外亲身经历过的地方,才能感受到大自然的光与颜色的气氛。单纯的参照照片写生,容易陷入对照片的临摹,很难画出真正生动的作品。在他的作品《寒冬》、《林海冬日》(图4)、《松花江冬至》、《松花江冬日》、《林海雪原中》中,都很好地诠释了他对家乡的自然景观与人文风貌的一种偏爱与执着。炊烟袅袅的村庄,遮天盖日的原始森林,落日黄昏的潺潺溪流。在他的作品中,不仅仅是单纯的对客观物象的描绘,同时也融入了自己的情感与创作观念。

艺术作品生成,其中一个重要原因画家们自幼成长的环境和滋养着他们成长的那篇土地,加之人文环境的熏陶,使得画家们能成长为一位伟大的艺术家。自清末以来,我国水彩画一直以上海为主要画派——海派为主流。上海的经济文化得到了较大的发展,思想得以解放,这种思潮也对画家们有着一定的积极影响。使得我国的水彩画在中国这片土壤中逐渐成长成为和西方水彩画不同的艺术风格。中国水彩画经过长期的探索求新,已然成为了写实性和表现性兼备的艺术形式。比如上海海派画家梁钢是一位既赋传统,又兼现代的艺术家,作为新一代水彩画传人,他的绘画受到上海地域文化与经济文化的影响,笔下的作品色彩丰富明艳、色调和谐统一,画面内容与时俱进、紧跟时代潮流,具有很强的视觉冲击力。其系列作品《琴》,画面的构图新颖、色调和谐、装饰感强,将水彩画特有的薄、透、艳三大特点运用的淋漓尽致,创造出淋漓的湿润质感。这里画家借“琴”来表达自己对于上海这个大都市的真情实感。著名的画家吴冠中先生曾说过:“将中国传统艺术的意境与西方造型艺术的观念结合起来,也是走向世界的一个尝试。”正如吴冠中先生所述,海派画家梁钢恰是一位敢于走向世界的画家,他将中国传统艺术和西方艺术有机结合,并根据自身的所处的地域环境来塑造自己的画面内容,其所创造的作品具有一定的时代特征和思想性。

三、探究水彩画题材的创作思维

华裔著名的建筑大师贝聿铭先生在建筑学的理论中曾经提及过,一座成功的现代建筑需要结合城市的历史文化。如同植树,必须要选择合适的土壤,随着树木不断扎根,直到适应本土环境为止。中国水彩画与贝聿铭先生所谈及的建筑理论有着异曲同工之处,都要以地域性为基础,根植于这片艺术之林,才能创作出优秀的作品,才能将地域性、风俗性、人文性、思想性融入到自己的作品之中。

画家林绍灵对于陕西的人文历史有着自己的认识,并将自己对于陕西的意识观念融入绘画作品中,其水粉画《悠悠岁月》《走向光明》是将历史与艺术相结合。作品《梦莹兵马俑》与《古韵》是画家十分喜欢表现的主题,不同系列的作品中画家都将水彩画的水和色的表达运用的十分到位,作品中的笔触有轻有重、有虚有实、有大有小、有疏有密。画家将陕西秦帝兵马俑的质感塑造的非常细腻,造型很精确,画面节奏感强,色彩很明快。《古韵》中将水的流动感和韵律感塑造的十分的到位。尤其是画面中的明度变化,由深至浅、由暗到明等不同程度的塑造,将画面中的历史味道表达的十分透彻,不免让人对那千年古韵的城市产生热爱之情,人们都能从画中领略到那逝去繁华和留下的沧桑。江南,这个题材不知被多少画家演绎过多少次而大红。正如画家林绍灵所说:“生于斯长于斯的江南,是他挥之不去的记忆。江南,这特定的地域景观,不仅是一处历史的风景,也是一处文化的风景。它曾以繁华的市井气息和浓郁的人文气度回应了大江的赐予,它演绎着一种文明的走向与兴衰。在江南水乡之中,画家经常在深巷中徘徊,回味脚下的泥土与老墙的气息。在傍晚中漫步,在渡口、小桥旁凝望,沉浸在水色流淌的趣味中,这一幕幕浓醇至美的江南景象,深深地铭刻在画家的记忆里。这种岁月时空中的沉淀,成为他今后探求生命情怀中的最深的一部分,从而在他的笔下自然流畅地情景再现。我们细品一下林绍灵的《晨曲》(图5)、《最忆是江南》、《水巷晨光》等江南水乡作品,“廊桥烟雨今犹在,梦里依稀是故园”,画家细数着岁月留下的斑斓,画他一生画不完的诗篇。林绍灵的画,并非单一的历史感怀,更多的是对中华文化的灿烂文明有着发自内心的崇敬和热爱,他利用色彩的鲜明对比来表现这种情感,用冷暖来增加画面的美感,用书法字体来使得画面的构图和情调更深一个层次,那恢弘的气势让人情不自禁的产生敬仰之情。

对陕西的风情地貌和人文历史有着同样情感的画家赵龙,赵龙被陕北麻黄梁的千沟万壑、纵横交错的黄土高原与浑厚粗犷的山川地貌所震撼。具有独有的山岭纵横、沟壑交错的地貌为赵龙提供了丰富的创作元素,激发了他创作的热情。在他的《麻黄梁记忆》(图6)、《陕北》系列中,敏锐的捕捉到了陕北的风情地貌与当地的人文历史,画面中有张力的色彩、生动的线条,给观者呈现出他对陕北的印象。

著名的历史学者谭其骧对于中国文化有着独到深刻的见解,在他看来中国文化是延续至今的伟大文化,但是中国文化并非一层不变,而是会因为时代的不同而产生不同的文化,也会因为区域的差异而产生别样的文化,因此我们要全面的认识中国的文化。谭先生的这一言论应该是全面思考的结果,并非狭隘的文化界定,而是辩证统一的看待中国文化。林绍灵正是因为充分认识到中国文化有着地域性的差异,因此他的画作才紧紧把握住地域环境和人文环境的特点。

四、结语

著名的画家李爱国曾经有过这样的言论,画家们把各种不同的题材都挖掘殆尽,有的题材被反复使用,所以画家没法在当代潮流中或新奇中挖掘题材提高自己作品的创新能力。然而有一条看似平常但却蕴藏着无限的创新之路,那就是在平凡的生活中以自身的情感体验去挖掘新的题材并进行创新。对于同样的事物每个人的情感是不一样的,也是最宝贵最稀有的题材。本文对区域环境进行分析并对地域特点进行总结,以人文情感为基点和以人的思想性为核心进行探索求新。画家们对于不同区域的景物、人物、动植物等,都有着不同的情感和思想。其实最能打动画家心灵的还是生活中最常见的一处风景、一个人物、不同的民风民俗,这也就形成了中国水彩画题材地域性的特点。

参考文献:

[1]赵云龙,高飞.当代中国水彩画题材语言的地域性特点[J].艺术平台,2008(8):34-35.

[2]谭其骧.中国文化的时代差异和地域差异[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

[3]冯天瑜.中国文化的地域性展开[J].汉江论坛,2002 (3):12-13.

猜你喜欢

水彩画题材画家
广电总局关于2020年4月全国拍摄制作电视剧备案公示的通知
我的水彩画
说说我的水彩画
说说我的水彩画
漂亮的水彩画
2016年9月,全国电视剧拍摄制作备案公示的剧目共117部、4552集
广电总局关于2015年6月全国电视剧拍摄制作备案公示的通知
广电总局关于2015年3月全国电视剧拍摄制作备案公示的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