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向育儿不宜盲目尝试
2022-07-20李则宣黄任之
李则宣 黄任之
最近,在很多网络短视频里,年轻的爸爸妈妈会进行“反向育儿”,将家长和孩子身份“对调”。比如,外出时,他们会向孩子“示弱”,要求宝宝抓紧自己的手,以防爸爸妈妈走丢迷路。这类视频有几十万甚至上百万的播放量,且点赞数量惊人。有的人认为这样做很好,可以让孩子学会自我管理,体验父母育儿的艰辛。也有人表示忧虑,认为这样做会让孩子“被逼”长大。
从儿童心理发育的进程来看,反向育儿如果运用恰当,能增强宝宝的责任意识;如果运用不当,倒置亲子关系,会压抑孩子的天性、需要和冲动,令其表现出过分懂事。在孩子心理资源不足和精神脆弱的情况下,家长进行反向育儿有可能对孩子构成“心理剥削”。因此,这种育儿方法不宜盲目推广。
如果亲子关系融洽,孩子有足够的安全感,反向育儿法可以帮助孩子学会照顾别人,为他人提供情绪价值和情感依赖,反过来促进自己的成长。但对于没有安全感的孩子来说,当家长示弱时,他们会惶惑不安,担心是因为自己做得不好而不被父母喜爱,从而产生情绪内耗和自卑心理,对未来缺乏希望和勇气。所以,反向育儿法不适合安全感低的孩子。
缺乏安全感的孩子通常有如下表现:害怕陌生人;消极情绪容易被唤醒,但不容易被安抚;有吮吸手指、咬指甲等紧张动作,注意力不集中;喜欢被紧抱和触碰家长,不敢去陌生的地方;容易发脾气,有咬人、摔东西和夜惊的行为。
父母“示弱”是想引导孩子产生更多的积极行为,比如不任性、承担个人责任等,增强孩子的自我管理能力。但需要注意的是,家长应“身懒心不懒”,要随时观察孩子的情绪和表现,及时给与孩子心理支持和帮助。家长不能借孩子的善良和想被夸奖的天性,把属于自己责任范围内的事情,交给孩子去完成。
反向育儿法是在正面教育无效的情况下,实施的一种教育方式。建议您不要“跟风”效仿视频中的父母,应在考虑周全后再决定是否进行反向育儿。如进行反向育儿,父母双方需要互相配合:一人“示弱”,一人正常教育,通過正面管教来舒缓孩子的精神压力和提供行为指导。只有以正面引导为主,平衡使用育儿方法,才能让孩子不至于陷入心理困境。
需要提醒您的是,如果反复进行反向育儿,孩子会逐渐识破家长的“把戏”,他们会在内心降低父母的权威性,抗拒父母的教育,令亲子关系出现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