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手足口病,一定要早期发现
2022-07-20姚齐玲
姚齐玲
小儿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一种传染病,婴幼儿普遍易感。发病后,患儿的手、足、口等处可出现明显的疱疹、皮疹,若病情未得到有效治疗,还可能引发肺水肿、脑膜炎等疾病,有致死的可能。
研究发现,针对小儿手足口病临床实施科学的护理干预,对家属加强健康宣教,更多的掌握小儿手足口病知识,能有效改善患儿预后,对于控制死亡率具有重要作用。
下面就给大家介绍下本病的临床表现及护理知识。
首先,小儿手足口病根据临床表现可分成5个时期:
1 .手足口出疹期。此期间,患儿临床可表现出发热症状,观察患儿的手、足、口等部位有明显的斑丘疹和小疱疹,同时可合并疲倦、身体不适及食欲不振等症状。有些患儿仅表现为皮疹、疱疹性咽峡炎,个别病例可无皮疹。大多患儿在此期间可自愈。
2.神经系统受累期。多于发病5日内,患儿表现出明显的嗜睡、头疼、呕吐、烦躁和肢体无力等症状,严重时还会有脑炎、脑脊髓灰质炎等症状。此为病情进展到重型期的表现,及时正规治疗后大多患儿可治愈。
3.心肺功能衰竭前期。发病5日内出现,患儿主要表现出冷汗、肢体凉、血压和血糖高、呼吸和心率变快、白细胞上升等。此为病情进展到危重型的表现,及时并正确治疗是降低死亡率的关键。
4.心肺功能衰竭期。此期间,随着病情进展,患儿心肺功能表现出明显的衰竭状态,可表现为心动过速、呼吸急促、口唇发绀、咳痰呈粉红色泡沫样或血性液体。此表现为重症中的危重型,具有较高的病死率。
5.恢复期。此期间患儿基本恢复,个别患儿遗留神经系统后遗症。
夏、秋季节是手足口病的高发季节,父母应引起注意,多多观察儿童身体状况,若其出现身体发热、精神差、烦躁、食欲下降,伴手、足、口等部位的皮疹,建议及时到儿科就诊。若明确为手足口病,应在医生指导下治疗。同时还要做好患儿的护理工作。
基础护理 注意保持患儿的口腔清洁卫生,有效预防细菌进入而引发感染。应在患儿用餐后,以温水为患儿漱口。若发现患儿出现口腔糜烂,遵医嘱为其使用药物,利于糜烂面的康复,有效预防发生感染。若患儿体温持续低热、中等发烧,指导患儿多饮水。一般情况不做特殊处理,当体温高于38.5℃,遵医嘱使用退热剂。
患儿应穿着舒适、柔软、宽松的衣物,并注意经常更换,卧床期间要保持床单干燥整洁。定时为患儿修剪指甲,如有必要对患儿双手包裹,避免其因瘙痒抓搔导致皮疹破溃而引发感染。对臀部皮疹患儿,注意及时将排泄物清理干净,让臀部保持清潔和干燥状态。
心理护理 患儿年龄小,很难控制自己的情绪,在治疗过程中可能出现哭闹、乱发脾气、不配合治疗的情况,依从性差。因此要针对患儿性格特点,多和患儿沟通,安抚其情绪。
饮食护理 要为患儿提供高蛋白、高维生素等有营养及容易消化的食物。由于患儿口腔内疱疹,进食时会产生疼痛感,使食欲受到影响。所以,要尽可以选择温凉的、不刺激的食物,以减轻对疱疹的不良刺激。
并发症护理 小儿手足口病会损害心脏、大脑等器官,护理过程中要注意观察患儿病情变化,对患儿一般生命体征进行记录,发现其面色苍灰、发绀、呼吸变慢、出汗等症状,要及时开始护理干预,预防发生肺水肿。对合并心律失常、心动过速症状的患者,要预防可能发生的心肌炎。总之,发现异常症状要及时上报医生,积极配合临床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