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推行“健康第一”教育理念的路径探究

2022-07-19文王典

中关村 2022年7期
关键词:健康第一心理健康理念

文王典

从教育部发布《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卫生与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见》到国家出台《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明确提出要开展青少年健康促进活动,体现出党和国家始终把青少年的健康放在重要位置的决心;从“足球要从娃娃抓起”的深切勉励到“少年强则中国强 体育强则中国强”的重要指示,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对激发青少年参与体育热情,带动青少年参与体育锻炼的关切。

一、“健康第一”教育理念的内涵

新中国初期,针对当时学生负担过重、身体素质下降的现实情况,毛泽东同志多次提出“健康第一”理念,理念重点关注青年学生体质健康情况,强调增强体质、强健体魄是个人心智发展、成长成才的必要前提。

随着时代的发展,“健康第一”理念的内涵日渐丰富。2016年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提出大健康的观念,指出人的健康包括躯体健康、心理健康、道德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良好。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将“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作为大会主题,充分体现了“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也强调这一教育理念应关照学生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两个方面。

“健康第一”教育理念内涵的演变启示笔者,要想建立“健康第一”教育理念下的长效育人机制,不仅要在高校体育工作中坚持这一理念,还应充分调动高校教育教学各环节的资源和力量,使“健康第一”理念真正贯穿到学校教育管理的方方面面。

二、大学生健康的现实状况及原因

身体健康方面,教育部研究数据显示,全国大学生体质健康及格率不足70%,其中有近25%的大学生处于肥胖状态。笔者分析,除学生课业、就业压力大外,学生未养成参与体育锻炼的习惯,熬夜、暴饮暴食等不健康的生活方式都是造成学生体质不健康的原因。

心理健康方面,2020年版《中国国民心理健康发展蓝皮书》调查结果显示,有18.5%的大学生呈现抑郁状态;8.4%的大学生有焦虑倾向。蓝皮书强调,需要加强大学生关于心理健康技能方面的理论学习和实践运用,以帮助学生养成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阳光心态和及时调节心理状态的能力。

社会适应能力方面,有研究显示,大学生普遍在生活适应能力、人际社会交往等方面存在障碍,在实习就业过程中也表现出较为明显的沟通协调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短板。这些问题凸显了高校在大学生“情商”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方面缺乏足够重视,学生社会适应力较弱。

在2020年教育文化卫生体育领域专家代表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研究谋划“十四五”时期卫生健康发展,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必须坚持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战略地位。当代大学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健康是其成长成才的前提条件,也是其勇挑时代使命的必然要求,因此,对于大学生这一群体健康状况的重视和改善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

三、“健康第一”教育理念的实践途径

(一)加强学校体育工作:重点培养学生“健康的体魄”

“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健康是一切的根本”,推动“健康第一”理念应当首先帮助学生关注自身躯体的健康状况,培养开展体育运动的好习惯。

1.丰富课程体系

在开足开齐上好基础体育课的前提下,结合学校的专业设置组织特色体育课,丰富体育课程体系。例如: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可以借助自身船舶工程、海洋研究等专业特色,开设游泳、划艇等水上体育课程;少数民族地区的高校,可以分别结合当地特色开展龙舟、摔跤、冰雪运动等带有地域特色或传统特色的体育课程。

构建丰富的课程体系能给予学生更多选择,既有利于学生掌握体育知识和技能、养成锻炼的习惯,也能充分实现地区、校内各项资源的优化配置,形成独特的校园体育文化。

此外,部分高校还开设了健康管理课,《大学生心理健康》《大学生防艾健康教育》《中医养生保健》等课程深受学生喜爱,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健康观,自觉培养健康生活方式。

2.丰富体育活动形式

大学生的校内活动丰富多彩,高校应当广泛依托校内运动会等活动形式和学生社团等校内组织,开展丰富多样的体育活动,引导学生培养多种爱好。一是打造“体育+专业”的活动模式,例如,船舶特色院校可以组织“操艇”“结绳”等专业技能竞赛,让学生在专业实操中提升运动兴趣,在体育竞赛中强化专业本领;二是结合劳动教育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地里学种菜、山间识百草”的过程中,强化劳动意识,锤炼劳动技能,提升身心素质,接受心灵和身体的双重锻炼;三是高校可积极邀请专业体育运动俱乐部运动员进校园,组织友谊比赛、开设运动训练营,激发学生投身体育运动锻炼的内在动力。

(二)加强心理健康教育:重点培养学生“健康的心态”

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如何帮助学生养成健康的心态对于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激发身心潜能意义重大。

1.结合学生的普遍心理特点,抓“共性”

心理健康是“健康第一”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学生心理工作应当积极主动分析了解学生当中存在的共性问题。首先,通过心理健康课程这一重要载体,向学生普及和宣传心理健康知识,让学生掌握一定的心理健康技能,增强抵御心理风险的能力。例如:大一学生可以开设“新生活、新起点”主题课程,帮助学生实现从高中生到大学生的心态转变,尽快适应大学的学习和生活;大二学生可以开设“职业生涯规划”主题课程,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树立明确的人生目标,更好激发学习兴趣;大三学生可以开设“就业心理指导”主题课程,帮助学生缓解焦虑情绪,以积极阳光的心态走向职场。

学生心理素养的提高也可以依托高校日常学生管理工作有效开展,班主任、辅导员在其中应当起到积极作用。比如,大学生在恋爱受挫时,容易产生负面情绪,出现心理危机事件,班主任、辅导员可以通过主题班会,面向全体学生宣传人际交往、情感问题等知识,又或者通过谈心谈话对问题学生及时予以疏导,给予学生必要的关心和支持,帮助学生走出负面情绪。此类工作可以常态化开展,以实现从“治疗”到“预防”的转变,从“被动治疗”到“主动问诊”的转变。

2.围绕学生实际需求,抓“关键”

不良心理状态背后通常都有诱因。做好心理工作,既要重视疏导学生当前存在的负面情绪,也要重视探究学生不良情绪背后存在的实际问题,挖掘深层次的原因,针对性地帮助学生解决问题、打开心结。比如,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容易产生自卑、焦虑的心理,经济困难也容易衍生出个人发展上的困境,使学生逐渐丧失学习、生活的勇气和信心。班主任、辅导员除帮助学生申请助学贷款、奖助学金外,更应当帮助学生培养学习的兴趣,指导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搭建实习就业平台,实现“扶志”与“扶智”的结合。同时,重视发掘和利用先进学生典型,做好宣传推广,影响和带动其他学生勤奋学习、积极面对生活,凝聚正能量。

3.丰富工作方式方法,抓“特色”

要站在学生这个受众的角度,不断创新心理健康教育形势和途径,让教育方式更加喜闻乐见,教育效果更加春风化雨。

素质拓展课是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创新途径。例如,可以组织学生参加“雷区取水”“盲人游戏”“无敌风火轮”等热门的素质拓展活动,培育学生迎难而上、团结合作的精神,提高学生组织、沟通等方面的素养,同时,让学生在游戏中体验人际关系中的互信互助,正确对待看待生活中的问题,增进同学之间的情感。

心理舞台剧也是较为成熟的方式。通过表演将学生们熟悉的课堂学习、宿舍生活、人际情感交流等情景搬上舞台,让学生在角色扮演中学会换位思考,探索科学处理各种心理问题的途径。

(三)加强学生养成教育:重点培养学生“健康的习惯”

不良的学习生活习惯是阻碍大学生健康发展的一大障碍,推广“健康第一”理念,高校还需要从培养学生健康习惯上下功夫。

1.上好“军事技能训练课”

军训是学生入学教育的重要一课,对于学生生活习惯、纪律要求的培养有重要作用。高校应当组织好军事训练活动,一方面,锤炼学生意志,增强学生体质,另一方面,通过队列训练、内务整理,提高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

在军训中形成的一些好的经验,军训结束后,也可以通过适当的方式加以延续。比如,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组织推广“步道乐跑”软件,鼓励学生参与“阳光晨跑”活动,将该项活动与学生素质教育学分关联,以“硬要求”培养学生良好的作息、坚韧的品质,是一个有益的尝试。

2.抓好“宿舍生活”

学生在校期间大部分时间在宿舍中度过,我们应当充分发挥宿舍空间在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人际沟通本领中的重要作用,认识到在良好的宿舍环境中学生才能健康成长。日常工作中,班主任、辅导员要发挥宿舍网格化管理体系的作用,经常性查寝、查“晚归”“不归”,检查学生宿舍卫生状况,及时督促学生纠正长时间游戏、睡懒觉、长期吃外卖等不良习惯。此外,辅导员还应积极了解学生思想动态和现实需求,帮助学生解除困惑。

高校还可以举办建设宿舍文化等相关主题的活动,例如,评选文明宿舍、书香宿舍,引导学生美化宿舍环境,营造积极向上,阳光和谐的宿舍氛围。

3.落实“三结合教育”

学生健康成长的过程中家庭、社会都起到基础性作用。只有充分利用好各方面的教育资源,创新工作方法,真正实现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协同发力,才能更好帮助学生养成健康意识和习惯。

在疫情防控的背景下,可以邀请专家学者、医护人员来校开展卫生知识讲座,引导学生学习掌握传染病预防、食品卫生安全等方面的知识,养成健康生活的好习惯;利用高校联络结对的社区、企业为学生红十字会组织打造走出校园、服务社会的平台,让学生在活动中培育仁爱品性,强化责任担当。

一方面,学校应面向家长宣传大学生心理健康知识,提醒家长加强对于学生心理状况的重视,鼓励家长增加对学生的情感理解和温暖,营造和谐有爱的家庭氛围,使学生产生安全感、幸福感,在学生遭遇挫折时获得必要、及时的家庭支持。另一方面,家庭应当充分鼓励学生在寒暑假居家期间开展力所能及的劳动实践,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形成正确的消费观,让学生“沉重的身体”和“横流的欲望”真正在劳动实践的过程中得以解放。

猜你喜欢

健康第一心理健康理念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浅谈中西方健康及健康理念
让体育课堂唤醒学生的生命本色
我的“健康第一”体育教学观
“健康第一”指导思想下体育教师角色的思考
论体育高效课堂的构建
用公共治理的理念推进医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