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石景山上的娘娘庙

2022-07-19文心声北京

中关村 2022年7期
关键词:妙峰山玉女石景山

文心声(北京)

地处京城之西永定河畔、首钢厂区内的石景山虽不雄奇伟岸,但大禹治水、始皇东巡、北京定都等无数的历史事件和众多的历史故事、文物古迹,都与这座山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而充满了神秘的色彩,古人称之“雄跖一方,高接云汉,钟灵秀之气,郁造物之英,真乃燕都之第一仙山也。”

历代文人墨客对石景山也多有吟咏,明朝的《帝京景物略》一书,称其“山而石其骨者,皆有峰岩壁穴也”。清康熙年间的大学士王士祯,曾登临石景山顶的金阁寺塔,极目远眺远处的群山、山下的永定河,不禁豪情满怀,作诗赞曰:“浮图(佛塔、佛寺)兹山顶,崚嶒插孤标。千盘历诘曲,直上凌风飚。寒空稍明净,百里见纤毫。茫茫塞上山,浩汹连波涛。浑河荡山来,石壁如动摇……”

这座“燕都之第一仙山”上,坐落着许多的庙宇祠殿,其中老百姓俗称为娘娘庙的碧霞元君庙非常著名,几百年来香火不断,每到农历四月十八碧霞元君诞日,无数的善男信女都要上山朝拜。

碧霞元君庙中供奉的娘娘是什么人物、又从何而来呢?原来这位娘娘、也就是碧霞元君是从泰山请来的,是泰山玉女。

明王之纲的《玉女传》中记载:“泰山玉女者,天仙神女也。黄帝时始见,汉明帝时再见焉。”既然是泰山玉女,又是天仙神女,黎民百姓肯定要顶礼膜拜了。于是汉代在泰山顶上雕刻神女石像,在泰山极顶修建玉女池以奉祀。谁知五代时殿堂倾塌、石像仆地,玉女沦落于玉女池内,了无踪迹。

宋真宗赵恒(968年—1022年)东封泰山时,在玉女池中洗手,一石人浮出水面。有大臣告知此乃玉女,于是宋真宗下令疏浚水池,用白玉重雕玉女神像,命有司建祠并更名为“昭真祠”,遣使致祭,号为“圣帝之女”,封“天仙玉女碧霞元君”。明朝时,昭真祠更名为“灵应宫”,后又扩建、增大规模,为碧霞宫。

民间传说中的碧霞元君神通广大,能保佑农耕、经商、旅行、婚姻,能疗病救人,尤其能使妇女生子、儿童无恙。故旧时妇女信仰碧霞元君特别虔诚,不仅在泰山有庙,在全国各地也建有许多“娘娘庙”,如北京门头沟妙峰山娘娘庙。

石景山上的娘娘庙始建于明代正德年间(1506—1521),是由太监钱宁出资兴建的。《明武宗实录》记载:“正德十二年(1517)五月,上微行石经山,经玉泉亭数日乃还。石经山寺,朱宁所营建也,穷极壮丽,乃邀上幸焉。”朱宁,即建石景山娘娘庙的钱宁,朱姓为明代皇帝近侍太监宠信者被赐皇帝之姓,朱宁、钱宁实为一人。从记载中可以看到,娘娘庙建成后,钱宁曾“诱帝微行”,即带领皇帝来游石景山。

《日下旧闻考》引《戴斗夜谈》记载:嘉靖元年(1522)二月,皇帝派三名官员来石景山把娘娘庙拆毁,并命李默撰文叙述毁庙原因。嘉靖皇帝平毁石景山娘娘庙,是因太监钱宁把正德皇帝玩弄于股掌之上,无恶不作,为所欲为。所以,皇帝把钱宁处死并平毁了他所建的一切庙宇。

万历年间(1573—1619),董常侍复建石景山娘娘庙,虽不如钱宁所建“穷极壮丽”,但仍吸引了无数香客前往敬奉香火。清乾隆三十一年(1766),石景山娘娘庙重修,有《重建石景山大殿碑记》可证,碑文记载修建人为北辛安“士庶商贾众善人等”和“远近村庄善男女”。

清末至民国初期,石景山的娘娘庙住有和尚,也住有道士道姑。民国二十一年(1932)版《拈花寺戒录》记载,石景山娘娘庙里的住持是明珠和尚,还有个和尚,法名慧明。

日伪时期,石景山娘娘庙成为禁地。解放前夕,该庙为国民党青年军208师的团指挥部。解放后经首钢多次维修,特别是1985年的大规模维修,使之基本保持了旧时的景观,现仍在大力修葺之中。

除了石景山的娘娘庙,北京地区的娘娘庙(祠)主要位于门头沟区、房山区、海淀区、平谷区等地。其中门头沟的妙峰山娘娘庙规模最大,供奉佛、道、儒、俗各路神灵,数受皇封御宠,因嘉庆皇帝御笔题书“敕建惠济祠”石额,香火甲于天下,清代成为北方民众的信仰中心。妙峰山娘娘庙的山门殿供奉道教护门神青龙、白虎,表明妙峰山娘娘庙是以道观为主的宗教建筑群。灵感宫为妙峰山娘娘庙正殿,供奉天仙圣母碧霞元君、送生、眼光、斑疹、送子五位娘娘,门柱楹联“云行雨施不崇朝而遍天下,理大物博祖阳气之发东方”。地藏殿供奉佛教四大菩萨之一的地藏菩萨,门柱楹联“地属名区赖佛威灵留净土,藏兹宝库救民饥苦上春台”。药王殿供奉战国时期著名医学家扁鹊,楹联“药有神功何若养生祛病,医无止境必须酌古参今”。喜神殿供奉梨园界祖师——唐明皇李隆基,楹联“寄予此中人但使有缘常见我,坐观天下事须知作戏要逢场”。

关于碧霞元君,京西有一句民谚:妙峰山的娘娘照远不照近,石景山的娘娘照近不照远。意思是两座山头的娘娘各有分工:住在外地的香客求妙峰山的娘娘灵验,而家在附近的善男信女拜石景山的娘娘管用。因此,去妙峰山娘娘庙上香的多为天津、河北及山东等区域的香客,而去石景山娘娘庙上香的则多为京西一带的香客。

对于华北地区众多的碧霞元君庙和香火鼎盛的庙会现象,引起了清末民初一些学者的关注。1925年4月30日至5月2日,北京大学风俗调查会的顾颉刚、容庚、容肇祖、孙伏园、庄严五位学者,对妙峰山香会进行了为期三天的实地调查,此举是中国近现代民俗学第一次科学严谨的田野调查。这次调查还是该会唯一的正式调查,更是中国近现代民俗学史上首次有计划和规范的集体田野作业,它把田野作业从“采风”初步提升为一项研究方法,在中国近现代民俗学从“歌谣学”向“民俗学”的转型过程中,起到了极其重要的推动作用。

调查结束后,《京报副刊》刊发了学者们的调查文章——《妙峰山进香专号》,由此妙峰山的民俗考察和相关研究,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和学术影响。

由于妙峰山的民间宗教信仰与地方民俗结合紧密,并以庙会的形式将香火、集市贸易和民间戏曲及杂技演出融为一体,形成香会、善会、花会同时进行的独具地方特色的民俗文化活动之地,故成为中国民俗学者心目中的一块宝地。随着当时中国民俗学研究的兴起,妙峰山庙会的民俗活动引起了更多学者的注意。民国时期的一些民俗学家,曾先后数次对妙峰山庙会实地考察和研究,推动了中国民俗学的发展,也使妙峰山有了“中国民俗学”的发祥地之称。

1928年9月,《妙峰山进香专号》里的文章,和顾颉刚收集的其他几篇讨论妙峰山进香的文章,以《妙峰山》为题,作为国立中山大学语言历史研究所的民俗学会丛书之一结集出版。《妙峰山》一书共收录文章29篇,其中最有份量的当属顾颉刚的《妙峰山的香会》一文。

1929年顾颉刚、魏建功等13人对妙峰山香会进行了第二次调查,从阴历四月初九至四月十一,历时三天。在考察途中,顾颉刚就为每个人拟定了考察题目。这些考察文章于1929年7月24日,发表在中山大学语言历史研究所出版的《民俗》周刊上,共收文章9篇、附录3篇、照片36幅。

奉宽也是一位对妙峰山香会调查颇有贡献的学者。

奉宽,满族人,自号小莲池居士。他于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首次奉母命朝观妙峰山,1914年以后他又连年与妻、子同去。由于他有了三十余年的见闻和经验,加之他对历史的浓厚兴趣,到处寻访古迹,一碑一碣都要摩抄,并引用书证物证数百种。因为奉宽对妙峰山的专注,所以他对妙峰山上香路上的茶棚名目、会帖及其废兴的情况,对妙峰山及其附近的庙宇、村庄、碑碣、塔像风景,都一丝不苟、清清楚楚地记录下来。他按照自已的兴趣,对某几个问题做了数十年的专门研究,将自己的考证资料汇集成《妙峰山琐记》,由顾颉刚撰序、魏建功标点并配照片25幅,由中山大学收入民俗丛书后出版。

顾颉刚等学者对妙峰山娘娘庙的民俗调查和研究,完全可以作为研究石景山娘娘庙的重要参考资料。

石景山上的碧霞元君庙,是石景山上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建筑之一,它背风向阳、气势宏大,占据着石景山上中心点的位置,周围风景秀丽、古木众多,远远望去,娘娘庙的红墙黄瓦隐现在郁郁葱葱的绿色之中。

猜你喜欢

妙峰山玉女石景山
咏杏
珠海隧道透水事故已致13人遇难
登妙峰山
妙峰山写生
长江艺苑 李婷婷《玉女潭写生》国画
北京市石景山区汛期降水的气候特征分析
妙峰山高山玫瑰节
首钢石景山厂区三号高炉工业遗产的细节性评价
更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