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最上镜”外景地
2022-07-19贺中张芝萌
贺中 张芝萌
电影一秒钟有24帧,一帧足以定格一座城市。
青岛这座“天然摄影棚”,红砖绿瓦、碧海蓝天,老城拥有浓厚的欧韵底色,众多德式百年老建筑风格各异,漫步其中,恍然置身欧洲小镇;新城拥有摩登时尚的华丽基因,无论是369米城市之巅的高挑,还是城与海的相伴与守望,都于人间烟火中,多了几分浪漫与多情。
据统计,如今每年有超过200部影视作品来青岛取景拍摄,近年来,随着《冰糖炖雪梨》《送你一朵小紅花》《巡回检察组》等在青取景拍摄的影视剧热播,因为一部电影或热剧爱上一座城的故事正在青岛发生。
同时,一个更立体的青岛被定格在影视镜头中:一览无余的海天一色,高低起伏的街区小路,高楼林立的都市风情,烟火十足的小港码头……让我们跟随镜头,换个视角游青岛。
栈桥:经典地标成就几多爱情
如果把青岛这座城市比喻成一部小说,那栈桥就是这部小说里一位辈份极高的“主人翁”。这是最具青岛风味的一道风景,四季轮回、昼夜黑白、潮起潮落,无数文人墨客为它不吝笔墨,相当多的导演们也用镜头定格着这里。
电影中的城市同人一样,亦有个性,而城市的空间外观是城市个性的视觉载体,栈桥无疑成为表征青岛的一个符号。在影视镜头里出现过的青岛新旧地标中,栈桥始终作为经典地标在《早安,冬日海》、《最好的我们》等影视作品中被多次呈现。而21世纪前的大多数影视作品,比如1960年的《碧空银花》、1984年的《闯江湖》都直接采用了栈桥代表青岛的影视象征手法。
青岛栈桥位于中山路南端,桥长440米,堤内建有特色鲜明的两层八角楼“回澜阁”。这座始建于光绪年间的桥,其表征意义不仅局限于空间意义上的地理标识,更蕴含了时间的维度,在这里,青岛的海洋文化与经典文化完美结合,孕育出栈桥独有的浪漫风情。
在电影《早安,冬日海》中,海浪拍打着礁石,海鸥回旋,远处回澜阁若隐若现,栈桥、回澜、爱情男女的俪影,低眉、浅笑、浪漫故事的发生地,导演对栈桥和海边的美景情有独钟。在电影中,不仅栈桥本身的美得到充分展现,导演还让栈桥同它周围的海边景观成为剧中男女产生爱情的重要地标,也成为表征浪漫青岛和这个梦幻爱情的重要符号。
虽然栈桥的旅游、商业属性让栈桥的游览功能更为人熟知,但在导演眼中,栈桥的美在于它的风情撩拨人心。
栈桥飘荡于海心,这里有惊涛拍岸激起簇簇浪花的喧腾,也有乘凉每至黄昏后,人倚栏杆、鸥鸟归来的回味无穷。仅仅栈桥的海、桥、阁、人等元素,就会让人浮想联翩出多少诗情画意的故事。而导演们爱的正是栈桥这耐人寻味的阐释空间,一如中国画中的留白,无需刻意勾勒,也处处皆是妙境。
八大关风景区:银幕偏爱那抹“温柔”
“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像一朵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如果把影像里的八大关风景区比做一个人的话,这句话就是对八大关最好的形容。
八大关的美,在于它是老城的一抹柔情,八大关位于市南区,南边是曲折迂回的海岸线,北边是葱郁的城市森林。该地区包括超过8条以“关”命名的街道,其间布满众多的欧式古典建筑,历史沉淀、异国风情、现代风光在这里碰触,酝酿出八大关的浪漫恬静。
青春剧《最好的我们》取景于八大关,这里是耿耿、余淮必经的上学之路,也是他们初见的场所,电视剧以清新的视听风格讲述着青春时代的懵懂干净。
剧中纯粹、干净的青春画面源于电视剧的场景选择。在蔚蓝的天空下,八大关高大的枫树、黄色的院墙、斑驳的阳光,迎面奔来的大海,看不到尽头的路……以干净、轻松、浪漫的空间衬托着少男少女的天真烂漫,见证剧中主人公们难以忘怀的青春时光。
朦胧纯美的空间影像挡住了成人世界所有的规则,剧中青年男女面临的质疑、规训等问题都是临时的、可变的,取而代之的是青春世界中的自由、纯真、浪漫、美好。
八大关伊甸园式的空间所带有的天然怀旧性和浪漫性加强着这场青春回忆,让车水马龙的城市也迎面扑来“清新”之风。
八大关有“一关一树关关不同”的美誉,仅是建筑就汇集了古希腊式、哥特式、新艺术、田园风等多种风格,这也让八大关在四季的变化中有着卓然不同的气质。夏天的清新、春天的盎然、秋天的浪漫、冬天的宁静,配合着八大关的山海一色,让这里成为导演们最热衷的青岛拍摄地之一。
《青城之恋》《中国式离婚》《去延安》《硬汉》《青岛往事》等剧作都曾在此取景,八大关自带滤镜的美景和建筑气质符合影视讲究视觉美感的特性,在光影中展示着自己的美景风情。
奥帆中心:白帆远影里的城市“镜像”
在热播剧《巡回检察组》中,奥帆中心的浮光掠影停留在海面波澜和点点帆影中。
近年来,青岛不限于旅游业内有这样的传闻“不到奥帆中心,不算来过青岛”,这里是山、海、城的交汇地,都市景观与自然景观在这里和谐共生;这里与青岛又一标志性建筑“五月的风”隔海相望,摇曳的白帆与林立的高楼相辅相成;这里是青岛各大盛会的举办地,2008年奥运会帆船项目在这里上演,2018年上合峰会在这里如期举行。
盛会在握的美誉就足以让奥帆中心成为各大综艺、电视剧青睐的对象。如果你在电视剧《盛夏晚晴天》里邂逅奥帆中心的都市风光,在综艺《极限挑战》里为情人坝灯塔共水天一色惊呼,在综艺《奔跑吧》中因奥帆中心的白帆远影沸腾,这是影视赋予你的“城市想象”。
当你走进奥帆中心,你会发现,走出小屏幕里的青岛,打开青岛城市切面的方式有很多种,而这里是青岛这座城市切面的集大成者。
奥帆中心的迷人在于它从不以单一的景观气质矗立在城市中,在这里,“燕岛秋潮”的古老,帆船运动的活力,情人坝的浪漫,浮山湾灯光秀的时尚,国际会议中心的现代交相辉映,每一个建筑都历经了时间和空间的安详对视,青岛开放、现代、活力、时尚的城市气质在这里汇聚。
奥帆中心的独特在于它是最能展现青岛特色的景区,青岛“帆船之都”的美誉浓缩在这一方天地中,所以,哪怕是电视剧中一闪而过的镜头,但百舸争流的场景足以让人们定标故事的发生场景。
奥帆中心的故事不仅仅发生在白天,也发生在夜晚,当夕阳的余辉遇上城市的华灯初上,情人坝的灯塔闪着点点光亮,人们可以悠闲地在海边漫步,可以在灯红酒绿的小酒馆中打磨时光,可以乘着帆船感受夜晚风的温度,可以在街边小摊中看看这座城市的烟火。
凡此种种,是奥帆中心被镜头青睐的原因,也是人们愿意“凝视”这儿的理由。
天主教堂:眺望这座城
诗人蒲风曾在《青岛》一诗中写道:“观象山是她凸起的头颅,假如她还有对锐利的眼睛呦,那便只好推天主教堂。天主教堂的十字架高插云天,它无日无夜不向着大海眺望。”
的确,从青岛沿海往城区延伸,顺着中山路北上,我们便会看到这座高耸的庞大建筑———青岛天主教圣弥厄尔大教堂。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这里一直是青岛最高的建筑。而88年来,它那两座56米高的钟塔,正如一双眼睛注视着这座城市,见证着这里从殖民走向自由,从历史走向未来……
圣弥厄尔大教堂1932年破土动工,由德国设计师毕娄哈依据哥特式和罗马式建筑风格而设计,1934年10月落成。
教堂以黄色花岗岩和钢筋混凝土砌成,表面雕以简洁优美的纹案。窗户为半圆拱形,线条流畅,显得庄重而朴素。大门上方设一巨大玫瑰窗,两侧各耸立一座钟塔,红瓦覆盖的锥形塔尖上各竖立一个4.5米高的巨大十字架,塔内悬有四口大钟,一旦钟乐鸣奏,声传数里之外。
进入教堂,是一个高达18米,可容千人的宽敞明亮的大厅,色彩斑斓的玻璃花窗透射出柔和的光线。大厅东西两侧设有走廊,后面设有两个大祭台,四个小祭台,厅的穹顶绘以圣象壁画,灯光炫目,充满浓厚的宗教气氛。屋顶覆盖舌头红瓦,其气势庞大,且又古朴典雅。
这里独特的景色一直吸引着不少剧组,作家吕铭康回忆:“1953年由上海电影制片厂制作的《斩断魔爪》曾在青岛天主教堂拍过内外景,1981年由长春电影制片厂制造的《诱捕之后》也是在这拍摄,另外还有2011年的《硬汉2》,里面也有天主教堂的场景。”
电影《硬汉》和电影《硬汉2:奉陪到底》都是青岛籍导演丁晟的作品,作为土生土长的青岛人,丁晟将这两部戏的拍摄地都搬到了青岛,影片中也到处可见青岛人熟悉的场景。
中山路街道:跨越百年的影像符号
中山路曾是青岛著名的商圈之一。百年老街这些年虽然随城市发展日渐没落,但史上名气太过响亮,而致总不断有重振的政策或举措在酝酿或尝试。中山路仍然有足够的人流、商家,在影像呈现上会让镜头画面更加饱满充斥,街上陌生人群的流动和琳琅的商铺在空间上打破了追逐双方的真空性,加深了追逐结果的不确定性,从而产生追逐的刺激感、悬疑感,在双方的你追我赶的过程中,中山路街道两边的建筑和商业景观逐一呈现。
在《巡回检察官》中,俯拍镜头下的中山路仅仅是作为物理性的建筑、街道空间出现。但中山路街区的独特在于它既有著现代都市的街道属性、商业属性,又有着百年历史的年代感。
青岛中山路创始于1897年德国占领时期,是曾经与上海的南京路、北京的王府井齐名的老青岛著名的商业中心。南接栈桥,北接大窑沟,长约1500米。中山路至今还留有百年前欧式建筑的风格,福禄寿、春和楼、盛锡福等华商老字号依然林立在中山路上。在《巡回检察组》里出现的天真摄影馆历史可追溯到1921年,依旧老式的建筑风格,让百年青岛定格其中。
富有异国情调的特色、现代化商业景观、历经百年的欧式建筑延伸了城市空间的历史维度,东西交杂的文化丰富了城市底蕴,让中山路这条商业街区在导演眼中极具特色。
它自带的年代感、历史感、文化感,让它可以成为一座城市视觉形态上会给人留下特有印象的影像符号,彰显着青岛的历史与文化底蕴。
所以,中山路不是仅局限于空间意义上的地理标识,更蕴含了时间维度。未来,当影像需要“老青岛”为标志的怀旧文化时,中山路便会成为影像中可以跨越百年的电影景观。
胶澳总督府:建筑是石头写成的史书
热播电视剧《巡回检察组》里,闪现了青岛人最最熟悉的老建筑NO.1“老市府”。青岛人极其珍视的这一地标,位于市南区沂水路上。始建于1904年的胶澳总督府历经着百年风云,见证着这座城市的几经沉浮。那辉映绿树的悠悠红瓦、历久弥坚的花岗岩,感觉再竖立几百年仍然会是过去和今天这个样子。
如果你在青岛有一瞬间产生身处过去的错觉,那可能是胶澳总督府中国式的女儿墙、欧洲古堡般的花岗岩外壁,青岛当地渔村的花岗石墙基……正带你回到20世纪初的青岛。
建筑不仅是一座城市历史的坐标系,也是一座城市气质的风向标。
如果以建筑论一座城的气质,那么胶澳总督府的拔地而起,给近现代的青岛带来了何种城市气质?以欧洲建筑意象为原型,以红色为基调,以蘑菇石为肌理,浪漫主义的优雅和自然主义的淳朴在这座建筑上构成了青岛近现代建筑的一种模式。据专家介绍:“自从青岛有了胶澳总督府,青岛的建筑基本上就是以它的美学风格为基础。”在越来越同质化的城市建筑中,青岛“红瓦绿树”的城市气质恰恰是由这些建筑定义的。
当现代人已习惯生活在混凝土、钢筋搭建的建筑群时,胶澳总督府的矗立在告诉我们,在这个建筑都千篇一律的时代,我们需要这样的建筑告诉现代人关于“美”的温度。
建筑不是死去的过去,当我们的后辈在百年后一如今天的我们从胶澳总督府走过时,总督府建筑的碎片又会给他们带来怎样的新想法、新发现,让后来人重新审视、刷新古老的城市文明。建筑存在的意义不只是让我们通过建筑探寻房子是什么样子,而是通过房子的样子寻找文明的样子。
青岛人相信,一百或几百年后,假如影视这类艺术形式仍然存在的话,屹立不变的“老市府”仍然会被影视镜头特别青睐。
福山支路:定格即成电影画面
在青岛的影史上,首部以青岛为外景地拍摄的电影《劫后桃花》,编剧洪深就是踏着福山支路长长的台阶长大,把青岛定格在光影中。
多年后,福山支路依然是青岛最热门的拍摄取景地之一,以至于这里的居民早已习惯了镜头的凝视、光影的照亮,一位居民告诉记者,福山支路上的台阶小路,迎来送往了数不清的剧组,“他们一搭棚子就拍到半夜,这条路就是上镜。”
福山支路,位于青岛市南区,是青岛的老街之一,至今这条路上还留着目前青岛为数不多的马牙石路,路两侧的老式建筑向我们展示着福山支路的百年历史变迁。福山支路像一位耄耋的老者,低吟着历史的回声,让福山支路的空间功能不仅体现在电影叙事的场景功能上,还因为它有丰富的文化和艺术性,可以让它成为电影的表意空间。
然而,导演们如此热衷这里,还因为福山支路的美恰到好处,拾级而上的台阶、暗黄的墙壁、夏天满墙碧绿的爬山虎,枝干虬曲苍劲的老树,树枝上缠绕着的黑色天线,一景一物都让福山支路充满岁月的痕迹,放眼望去、福山支路的色彩搭配恰到好处,黄墙、绿树、红瓦、褐石,每一处定格就如一幅电影画面。
2010年,感人至深的电影《海洋天堂》在此取景,剧中癌症晚期的父亲背着患有自闭症的儿子,在福山支路上嬉笑打闹,展现着温情的父子时光,这样一个生活化场景却有此般动人的感染力,这源于福山支路自带的岁月感、生活感、光影感和色彩感,让它以无声胜有声的“姿态”,瞬间掀起故事的高潮,渲染剧情的发展,福山支路拾级而上的台阶,斑驳的外墙,这些观众熟悉的生活类场景,却恰恰带着美感,让电影空间所呈现的力量更加凸显。
影像比他们的制作者拥有更漫长的生命,当观众走在福山支路,凝望着导演们最初的凝望,穿行在夕阳余晖的光影里,关于这座城市的时间和空间想象在这里汇聚,中国历史上很多文人墨客都曾在此处定居,这是青岛文明的先声。三三俩俩放学的孩童跑过,居民楼传出飘香的百家风味,这是日常生活的百态,而电影把历史、生活变成艺术,永久的镌刻在光影里。
浮山湾灯光秀:光影变幻的滨海夜景
当越来越多的城市挤入电影城市的赛道,对一座城市而言,除了区别与他者的地域特色也同样需要一座地标性的场景。当青岛浮山湾畔,栉次鳞比的高楼大厦灯火通明,炫目夺人的灯光在楼宇间变化,海湾辽阔,“五月的风”散发着绚彩的红色,这样的场景仅仅是在电视剧《巡回检察组》的片头曲中出现,观众都知道这里是青岛。
这是标志性场景的魅力,它把影视里出现的其他故事场景串接在一起,定调故事的发生背景。城市不再是观众脑海中一团未曾看过的迷雾,因为标志性场景的出现,观众对一座城市的猜想幻化成具体的空间印象。
浮山湾畔的灯光和建筑群,在未来青岛影视图景中或将成为浓墨众彩的一笔。
影视是讲究光影的艺术,光影变幻间影像的所指也发生着改变,在白天还有自然光为影视拍摄提供着光影变幻,但对不少影视剧而言,最考验人的还是外景+夜戏。夜间外景拍摄时,除了人工打光,一座城市的光亮也成為夜间拍摄至关重要的一环。
在新的影视谱系中,上海是各大影视剧的必争之地,更是现代剧、都市剧夜景拍摄的不二之选。点亮”夜上海”的不再是周旋《天涯歌女》的低吟浅唱,而是黄浦江边的璀璨灯光。尤其对于现代剧、都市剧来说,他们需要外滩、浮山湾畔这样的场景隐喻都市繁华,烘托现代生活的灯红酒绿、形形色色的都市男女。
但与内陆城市灯光秀不同,“青岛之夜”的特色在于城市灯光与海面共生,灯光让临海而建的建筑群摆脱“枷锁”,活跃生动起来,夜晚的海色深沉壮阔,海面折射后的灯光倒影虚幻飘渺,大海在视域上拓宽了因建筑群而略显局促的空间场景,也在模糊的灯光倒影中为场域增添了或浪漫或悬幻的氛围,拓宽了拍摄题材。
在此前都市剧等题材的拍摄中,上海夜景几乎雄霸一方,青岛若能利用好《巡回检察组》这类热剧,把青岛夜间美化亮化做得更好并宣传到位,或能让“青岛之夜”成为未来影视剧组来青岛取景的又一个理由。
第二海水浴场:演技最佳的“配角”
影视剧热衷青岛,尤其不会“放过”青岛的天然海岸线。无论是多年前在青岛取景拍摄的电影《硬汉》、《早安冬日海》,还是大热的《巡回检察组》,剧组不到海边走一走似乎都辜负了这座天然摄影棚城市的最佳入镜画面。
无论是一个或明亮或悲伤、或青春或苍老、或悬疑或温馨的故事,大海总能出乎意料地匹配所有的故事属性,寂静地做着演技最佳的“配角”。
世界上的海岸线千千万,为何青岛第二海水浴场会脱颖而出,成为《巡回检察组》镜头下的“演出者”。
如果把大海比喻成一幅画卷,在一众涂满蓝色的画纸上,第二海水浴场褐色的海边堤坝丰富了单一的画面色彩:画面以蓝色为主色调,蓝天碧海汇成一体,在干净舒爽的画面基底上,褐色堤坝、暗红色礁石在淡蓝色的衬托下显得格外醒目。别说影视剧导演了,就是寻常游人逛到这里,也流连忘返依依难舍。
礁石的立体感拓宽了画面层次:如果说大海都有同样泛着涟漪的波浪,同样细软的金黄色沙滩,同样刺眼暖人的阳光,那么礁石的冷冽更加深了大海的神秘气质,成为第二海水浴场独特的叙事标签。最后,堤坝的长度延伸了画面的景深,让镜头在广阔无边的海平面上找到了聚焦的焦点。电影镜头讲究的画面质感极容易捕捉。
如果你想在第二海水浴场邂逅一段青春浪漫的故事,那么迎面奔来的大海自然会调整到最年轻最沸腾的状态,配合着人们的嬉笑打闹,展现着岁月的恬静美好,如果你想在这里看看别样风光,海上迷雾,浪打礁石,深邃的海面可能就成为“迷雾剧场”“末世风光”。
而青岛也因为这无可复制的碧海礁石,让剧中人物与青岛建立了更真诚紧密的联系,讲述着剧中人的浪漫、倔强、孤寂、美好……
西海岸新区:设计感十足的“未来之城”
《巡回检察组》里,夕阳余晖下的珊瑚贝桥似从海中腾跃而起,抽象简约的线条勾勒着这座连接星光岛与灵山湾的大桥,这座桥是导演们热衷的取景地,《流浪地球》、《兄弟同体》等电影同样取材于此处。
然而,西海岸新区“东方影都”的盛名除了这座“电影名角”外,东方影都大剧院、凤凰之声大剧院的建筑风格同样独树一帜,让《送你一朵小红花》等时下热门电影对此地情有独钟。
摩天气派的建筑群像足以支撑现代生活的灯红酒绿、都市风情。所以,仅是这三座极赋设计感、都市感的现代建筑就能吸引一众现代都市题材来此拍摄取景。
但西海岸新区的电影价值不该只限于此,相比起反映都市生活的现代剧,这些个性极强的建筑更该成为科幻电影的背景板。
科幻电影是游走在虚拟与现实的媒介,而“建筑是电影在真实和虚幻之间运动转换的自然前身”,所以,建筑是科幻电影建立幻想世界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故事情节展开的重要载体。
对于科幻电影而言,“未来之城”需要的不再是中规中矩的建筑群,他们需要各种不拘一格,超现实主义审美的建筑作为科幻符号,而科幻电影的取景又不可能完全依靠CG特效,依然需要独具匠心的实景取材,那么珊瑚贝桥、东方影都大剧院、凤凰之声大剧院它们的空间、造型、形式本身就是奇观化建筑。
珊瑚贝桥采用国内首创的“珊瑚贝”装饰拱,弧形的曲线、白色镂空的桥身纹理,摒弃了正规桥体的错落有序、一板一眼。
“碧海银螺”是东方影都大剧院和秀场的设计理念,仿生物学的设计,让剧院建筑形态、表皮肌理与贝壳的纹路,海螺螺旋上升的复杂曲线结合起来,突破常规墙面的线条切割设计,青蓝色的玻璃幕墙在阳光的照射下,宛若波光粼粼的海面。
如果說东方影都大剧院是一场旖旎的海派风光,另一端的凤凰之声大剧院则展示着“凤凰于飞”的东方想象。流畅的建筑线条,通体的白色宛若一只落在金沙滩上的凤凰,振翅欲飞的翅膀设计增加了整个建筑的流动感、科幻感。
这三座建筑不同于常见的矩形立面建筑,它们蜿蜒简洁的外形、动感流畅的曲线、超意识流的建筑理念,带着极强的视觉冲击寓意着未来之城的迥异、变幻,成为可以跨越时空拼贴未来城市的碎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