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古代货币的演进”教学研究

2022-07-19李红义

教育教学论坛 2022年25期
关键词:交子钱荒货币

[摘 要] 课程标准、核心素养、高考评价指导教学。貨币反映社会经济、政治、思想与文化。探究钱荒、交子、白银货币化三个重点问题,总结发展规律,培养学生整体素养。

[关键词] 货币;钱荒;交子;白银货币化

[作者简介] 李红义(1972—),女,河北阜城人,史学学士,河北省石家庄市第二中学高级教师,主要从事中学历史教学和教育教学教法研究。

[中图分类号] G6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9324(2022)25-0187-02 [收稿日期] 2022-03-09

基于对历史课程标准、学科核心素养、高考评价体系、教材内容等的理解,笔者尝试对“古代货币的演进”教学以时空为基础、为线条,流程上设计了“粗知货币轨迹”“细研货币时代”“审视货币物理”等三个环节。按通史思路,从“货币映像时代”和“时代影响货币”两个不同的视角认识、探究货币演进进程中的三个典型问题,审视货币演进中蕴含的规律,着力学生时空观念、唯物史观、历史解释、家国情怀的整体提升。

一、粗知货币轨迹

课前带领学生到第一套人民币的“发祥地”——河北省钱币博物馆参观学习,进行家国情怀的教育浸润。回归课堂,出示时间轴,让学生说出各时代的货币,概括古代货币由自然货币向人工货币、由地方铸币向中央铸币、由铜铸币向纸币向白银、由杂乱形状向规范形状、由文书重量向通宝、元宝的演变趋势。

二、细研货币时代

(一)货币映像时代(从货币看时代)

出示关于秦代货币的史料和秦半两钱图片,引导学生从字体、文字、形制和作用等方面解读出秦的政治、经济、文化理念:篆体为官方文字,体现大一统思想;形制符合古代天圆地方和天地人合一的思想认知,寓意天下归秦,万物尽在方圆之内,亦象征君临天下,皇权至上,“半两”流通之处,皇权威仪广布,此形制影响后世上千年。

展示“汉兴,以为秦钱重难用,更令民铸荚钱”的史料和“榆荚半两”钱、“五铢钱”图片,对比辨识异同,透视汉朝中前期社会政治、经济、思想状况。汉初,钱币从形制、钱文上承秦制;榆荚半两,虽曰半两,实则重不足三铢(注:秦汉二十四两为一铢),且民间可以铸钱,可知汉初经济凋敝。为巩固政权恢复生产,实行无为而治,但造成铜钱轻重和成色不一而致混乱;铸币权下放,听任私铸,使地方豪强势力发展,威胁中央集权。所以,到汉武帝时由中央政府统一铸造五铢钱,统一货币。

到唐高祖时期,对钱币又进行了一次重大改革,废五铢钱,铸通宝钱。开元通宝实现了从称量货币到符号货币的转变,后代货币一律称元宝、通宝、泉宝,使得经济交易更加方便。货币蕴含历史的年代印迹,同样时代决定了货币的历史轨迹。

(二)时代影响货币(从时代析货币)

设计思路:按时序重点分析唐宋钱荒、北宋交子、明清白银货币化三个问题,从时代的大视野考量货币问题出现的原因及产生的影响。

1.唐宋的钱荒。出示《唐朝主要城镇分布》和《清明上河图》图片,让学生感知商品经济繁荣的时代情景下,社会流通领域对货币的迫切需求和需求量之大。商业的繁荣使得货币的需求增加,这是产生钱(银)荒的根本原因。唐宋都城人口都达百万,同时集市、市镇大发展,普通小民与市场联系日益密切,以茶米为主的平民化交易大发展,铜钱的使用大幅扩大,铜钱紧缺凸显。展示“唐宋岁入钱物数量之比较表”等材料,学生总结概括造成唐宋钱荒的原因及解决方案。

两税法规定以钱计算征收户税,王安石推行募役法等,符合商品经济发展的趋势,但势必造成货币愈加集中到国家手中,故唐宋乃至明清赋税制度的改革是产生钱(银)荒的直接原因。铜钱使用范围的扩大或外流,铜钱、白银被大量收藏或被毁损,官府铸钱数的下降,进一步加剧了钱荒。历代政府虽采取了多种措施,收到一些效果,但都无法根本解决。商业的发达要求有更多更便利的交易媒介以通有无,在金属货币不足的情况下,纸币无疑充当了这一角色。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就这样出现。

2.北宋交子。摘编朱绍侯等《中国古代史》对北宋交子的解释材料和“宋代交子历年发行额汇总表”,学生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交子产生的原因和特点进行解读。基于知识储备和基本的学科素养,高二学生能较容易地说出交子产生的原因:四川商品经济发达;铁钱携带不便;民间力量的智慧;政府增加财政的利益诉求;印刷术的进步等。从材料和图表也能厘清交子的发行特点:世界上最早发行的纸币;最初民间富商推动;发行主体经历了由民间到官方的变化;管理由规范到无序和滥发;流通上始终带有地区性。政府滥发纸币,对货币信用和货币管理机制造成了巨大破坏。无独有偶,元末和明初都曾滥发纸钞,招致人民反抗。白银货币化是明朝中期以后流通领域引人瞩目的现象。

3.明清白银货币化。展示情境化的材料,当时中国最穷的人也随身携带一把凿子和一杆小秤,即便需要二钱银子或五厘金子,都能异常灵巧地往往一次就能凿下准确的重量,不必增减[1],感知明朝货币及经济的特性:商品经济繁荣,白银在民间流行甚广,且是称量货币而非铸币。进而调动原有知识储备,分析造成白银大量流通的原因和影响。

新航路开辟后,一个围绕白银输入中国的贸易网络形成,世界各地的白银大量流入中国,进一步刺激了中国东南沿海地区经济的发展,中国经济加速货币化。“一条鞭法”的税制改革,最终在制度上确立了白银法定货币的地位。但“称量货币使国家丧失了通过货币发行调控市场的能力和利用货币流通量控制增加财政弹性的能力”[2],国际形势的不确定性也给白银流通带来隐忧。

以冲击力比较强的时序形式和数字展现国际贸易形势的日渐恶化:西班牙等国遏制白银外流、在海外的中国商船减少、中国商人被屠杀、贸易线断绝等。白银的流通受到世界形势的巨大影响,白银流入减少,出口减少,居民趋于保守,政府财政进一步萎缩,最终引发了战乱和起义。对明清统治而言,“繁荣时刻的白银是锦上添花,衰败时代的白银则是最后一根稻草。”[3]

三、审视货币物理

設计思路:货币不仅是一种财富的象征,更是一个时代的历史缩影。回顾本节课的知识、思维流程,三环节、两视角,从宏阔的历史维度,原因、特点、影响等角度,认识历史上的三个典型货币问题,认识其内在的关联,以及货币与政治、经济、外交的关系,进而让学生试阐述对货币信用、政府信用、民间信用等的理解,达到真正的知识内化和认识升华。

参考文献

[1]布罗代尔.十五至十八世纪的物质文明、经济和资本主义[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7.

[2]赵轶峰.明代白银货币称量形态对国家—社会关系的含义[J].史学月刊,2014(7):20-23.

[3]徐瑾.白银帝国[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7.

Research on the Teaching of Evolution of Ancient Money Course

LI Hong-yi

(NO.2 Middle School of Shijiazhuang, Shijiazhuang, Hebei 050000, China)

Abstract: The curriculum standards, the cultivation of students’ core literacy, and the 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 evaluation should guide our teaching. The currency reflects the social economy, politics, ideology and culture.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three key issues of money shortage, Jiaozi and silver monetization, summarizes the development law, in order to cultivate the students’ overall literacy

Key words: currency; money shortage; Jiaozi; silver monetization

猜你喜欢

交子钱荒货币
公园之美
清明?上河图(童话版)
一国货币上的面孔能告诉我们什么?
宋代交子与铁钱关系的演变研究
古代的货币
古代的货币
精明的四川人和“交子”
钱荒遇上货币空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