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仔细揣摩文本 优化写作实践

2022-07-18於敏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2022年6期

於敏

摘 要 统编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上册第二单元,在书面表达方面安排的学习任务是“写人要关注事例和细节”,完成这个任务的一个做法就是选择一篇文章,仔细揣摩,然后借鉴,应用到写作实践中。以《心有一团火,温暖众人心》为例,我们可以学习典型事件的选择、感人细节的刻画、叙述次序的安排、详略的安排等写作技巧。

关键词 典型事件 细节刻画 叙述次序 详略

统编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上册第二单元的人文主题是“劳动光荣”,在这个主题下,教材一共选入了六篇文章,其中包括三篇人物通讯、一篇新闻评论、两首诗歌。三篇通讯中选入了林为民报道张秉贵的《心有一团火,温暖众人心》一文。该文发表于1977年的《北京日报》,当时是北京市百货大楼售货员的张秉贵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这篇文章就是为报道张秉贵的服务精神而写的一篇人物通讯。

本单元在书面表达方面安排的学习任务是“写人要关注事例和细节”,具体是要求学生写一个自己熟悉的劳动者,这个写作任务是与单元人文主题和所學的实用性文体——人物通讯紧密相关的。教师用书明确地告诉了我们这样设计学习任务的意图,“把单元写作实践与单元人文主题的学习、单元中通讯的阅读结合起来,发挥学科的育人功能,同时,引导学生通过综合实践,自主梳理探究,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写作实践中。”“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写作实践中”,就是学以致用,学习的目的就是为了使用知识——实践,同时实践的过程有利于学生巩固学习过的知识,还能进一步促进学生深度学习。针对“写人要关注事例和细节”的写作任务,怎么去实践?一个比较好的办法就是选择其中的一篇文章,仔细揣摩,分析这篇文章中值得我们借鉴的写作技巧,然后模仿学习,应用到写作实践中。

在这三篇人物通讯中,我们最好选择林为民的《心有一团火,温暖众人心》,从学习写作的角度看,这篇文章更具有典范性。首先,这篇文章的主人公是一个普通人、平凡人——北京市百货大楼售货员。我们生活的世界中绝大多数的人是平凡普通的人,我们身边熟悉的人也都是平凡普通的人,怎么发现普通人身上的闪光点,怎么写好一个普通平凡的人,值得我们学习,况且学习写一个普通平凡的人更具有普遍意义。其次,这篇人物通讯有别于其他两篇人物通讯的是作者采用了全知视角,进行着灵活自由的抒写,叙述的角度和手法灵活多变,这就能够从不同的角度全面地刻画了人物。而《喜看稻菽千重浪》是“我”对袁隆平的采访,《“探界者”钟阳》是对了解钟阳的各种人的采访,新闻通讯的特征很明显,对于完成“写一个自己熟悉的劳动者”的写作实践来说,借鉴的意义不大。再次,《心有一团火,温暖众人心》使用的写作技巧丰富而全面,具有典型性、操作性,对于学生学习写作而言,可操作性强,能够借鉴,易于借鉴。在《心有一团火,温暖众人心》中,我们能够具体学习到那些写作技巧呢?

一、学习典型事件的选择

笔下的人物要能给别人留下印象,就要写出这个人物的主要性格和品格,要写出人物的主要性格和品格就要选取这个人物的相关事件,用人物的事件说话,以事显人,并且所选的“事”,必须是典型的。清人刘熙载在他的《艺概》中说:“叙事有主意,如传之有经也。”塑造人物的叙事,要突显的人物的品格就是“主意”,所叙的事必须要围绕人物品格选取,这样选取的“事”就具有典型性。张秉贵的主要性格是为人热情,是个热心人,所谓的“心有一团火”,身为一个普通的售货员,他爱岗敬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他热情周到的服务温暖了几代顾客的心,所谓的“温暖众人心”,作者正是围绕“心有一团火”选取了他的三个事件。

热情的服务态度只是对张秉贵对待顾客的态度的总体描述,这个态度具体的表现就是张秉贵怎么对待需要帮助的顾客和对待不讲理的顾客。张秉贵面对需要帮助的顾客,主动发现,主动帮助,对顾客体贴入微。作者为了突出他对顾客的体贴入微,首先选取了两个典型事件:关照抱小孩排队的妇女,让孩子先吃一颗糖;看到排在队尾的顾客神情焦虑,建议大家让这个要赶火车的顾客先买。这两个典型事件就表现出了张秉贵能从顾客的角度出发考虑问题,替人着想,急人所急,从顾客细微的表现中发现顾客的需求,并尽力帮助他,这就客观真实具体地呈现出了张秉贵对顾客的体贴入微。

张秉贵热情的服务态度还表现在他对待不讲理的顾客的态度——“以热对冷”。作者选取了张秉贵面对情绪不好、没有礼貌的顾客,对她关怀备至、耐心劝慰,用热情感动她,最后顾客“变冷为热”的事件,突出了张秉贵关注柜台外的每一个人的“热心”。三个具有典型性的事件之间构成了递进关系,由前两个事件中有需求的顾客递进到不讲理的顾客,这样就更近一步地凸显了张秉贵心中的“一团火”。

二、学习感人细节的刻画

古人说:“观人于微”,说的是要了解一个人的本质,可以通过观察这个人的细小之处就能发现。清人刘熙载在他的《艺概》中说过,“无论纪事纂言,其中皆有表微意在”,“表微”就是描写细节,他同样指出了描写细节的重要性。细节是构成人物形象,表现人物性格最小,也是最重要的组成单位,写好细节能够让人物形象更加丰满,内容更加真切感人。如果说事件是人物性格形成的历史,那么细节就是人物性格的史实,正是这些史实让人物活了起来。

张秉贵“在柜台里,他三步并作两步走”,“有时连上楼梯还要扶着墙”的细节,就具有很强的真实感,真实地突出了他的敬业爱岗。“累得额头渗满汗珠,顾客就按住称盘说:‘老同志,您先擦擦汗!”的细节如同特写镜头,表现了群众对张秉贵的热爱,这就从另一个方面表现出了张秉贵热情的服务态度。“张秉贵不由得眼里有些湿润了”,由于把握住了这稍纵即逝的细节,有力地表现了张秉贵的情感波动,为刻画人物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同时,这些细节也写出了人人平等,互相关爱的社会风气。作者对生活中的小细节进行深层次的挖掘,让人物的情感更突出,形象更饱满。

三、学习叙述次序的安排

写人物就是写人物的事件,刻画人物的相关细节,但先讲什么,后讲什么就涉及到叙述次序。通俗地讲,叙述次序就是人物事件的先后排列,事件排列的好,能让文章在逻辑上构成紧密的关系,能够写出人物思想情感的变化,以及特殊品格的形成原因。叙述次序又属于文章的整体构思问题,体现的是文章的思路。

《心有一團火,温暖众人心》中的第一部分先讲述了张秉贵对待不同顾客的三件事,突出的是他的热情的态度;其后讲的是张秉贵即使在女儿生病住院,他依旧“像往常一样精神抖擞地走进柜台,满面笑容地接待顾客”,体现了他一心为公,先公后私,舍弃小家,顾全大家的无私奉献精神,这种精神是张秉贵以热情态度对待顾客的思想动力。文章的第二部分先讲了顾客对他生气的质问和党支部书记找他谈心,这是张秉贵思想形成的外部原因。其后讲了女顾客送来“一包大枣和梨”感谢他,张秉贵回忆在旧社会遭受的凌辱,在亲身经历和今夕对照中,张秉贵从思想深处认识到“我有什么理由不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他的思想认识有了全新的提高,这是张秉贵思想形成的内在原因。

文章的第三部分,主要交代的是张秉贵为了提高业务水平付出的努力。为了熟悉柜台里的商品,他去过糖厂,问过医生,咨询过顾客,还亲自品尝。正是工作之后的巨大付出,才能够创造性地工作。文章的第四部分主要讲的是张秉贵赢得顾客的爱戴与尊敬,成为时代榜样,影响了更多的人。他虽处平凡岗位,但做出了不平凡的先进事迹,这是张秉贵的发挥出来的榜样的力量和产生的社会意义与价值。文章从张秉贵外在的态度到内在的思想,再到思想形成的原因,产生的社会影响,由表及里,给读者以思想启发。

四、学习得当的详略安排

成功的文章,在安排材料时,总会有详略之分、粗细之别。从材料的使用角度讲,详写就是指对能直接表现中心意思的主要材料加以具体的叙述和描写,放开笔墨,充分去写;略写就是指对与那些与表现中心意思有关,但不是直接表现中心意思的材料,进行概括式的叙述,简单地写。从表达方式的角度讲,写人物的文章主要采用叙述的表达方式。叙述的表达方式有概括叙述和详细叙述之分。概括叙述是指简明扼要的述说,就是我们所说的概述,它的好处是给读者提供的信息多;详细叙述是指具体详细的述说,多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详仔细描述事物的细节,它的好处是生动。详写对应详细叙述,略写对应概括叙述,好的文章总是把详写与略写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心有一团火,温暖众人心》中讲述了张秉贵对待不同顾客的三件事时,用的是详细记叙,完整详细地交代了事件的全过程。如叙述第一件事时,有故事,有场景,有对话,有细节。文章先交代了时间——初冬的早晨,再写了百货大楼柜台前的热闹,天气的寒冷和柜台前的热闹形成鲜明对比,对人物的进行了细节刻画,刻画了张秉贵的精神状态好、动作迅速、待人态度热情的细节,突出了张秉贵“像一团火一样”让顾客感到温暖。又通过顾客的评价巧妙地介绍了张秉贵,“一抓就准”,“卖的真快,又那么热情”。之后从小孩子的哭闹写起,写了张秉贵解决问题的详细过程,最后是这位顾客的感谢以及周为顾客的赞扬,故事有起有落,叙述详尽。在写张秉贵提高业务能力时,用的是略写。先是一个总括,——“他不知废了多少心血去熟悉柜台里的商品”一句话总括了他的付出,其后是概述:参观糖厂,向医生咨询营养知识,向顾客了解吃糖的习惯,和各种糖果的味道,自己买糖品尝。这样的概述就让我们看到了张秉贵为了提高业务水平在各个方面付出的巨大努力。

除了以上所谈的几点之外,《心有一团火,温暖众人心》作为一篇报道劳动模范的人物通讯,语言上通俗平易、生动形象,也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作者通联:浙江衢州第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