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南岳古镇乡土建筑的营建模式研究
——以北支街为例

2022-07-18仇粲华刘丹丹

华中建筑 2022年7期
关键词:山墙南岳天井

仇粲华 陈 蕾 刘丹丹 唐 飚

1 背景介绍

1.1 乡土建筑

“乡土”这个词语来源于拉丁语,其解释意义为本土的或地域的。乡土建筑的发展涵盖了自然以及社会的方方面面,是一个有机的过程;乡土建筑本身不仅仅是物质的实体,也是当地文化的一种载体,其中包含了自发性的建造以及设计,另外也与气候、文化、生活与生产方式相关联[1]。尽管过去乡土建筑的营造与现代生活以及生产之间存在错位,但其营造模式以及背后所反映出来的智慧仍具有强大的生命力[2-3]。研究乡土建筑,结合乡土建筑的形式特征以及对于自然以及人文的分析,对形式特征的影响因素进行提炼总结,对于重新认识与阐释具有地方特色的乡土建筑具有重要意义。以乡土建筑作为切入点,研究外在的营造模式的特征性并进行归纳、总结以及提炼,与内在的自然、文化、功能等影响因素的关系进行深入挖掘,不仅仅是乡土建筑营造模式重构的基础,也应当是未来新的乡土建筑设计以及营造的起点。

1.2 南岳古镇

南岳古镇历史悠久,是“南宋四大名镇”之一,地址位于湖南省衡阳市南岳区,南岳古镇范围从南岳区东边茶亭子一直到西边的白龙潭,从南边的衡山路开始一直到北边的朝阳峰,面积总计约1.8km2。南岳古镇始建于唐,是中国南部地区重要的宗教文化以及民俗文化的活动中心[4]。

南岳建筑自古以来受气候、文化、生活以及生产需求影响,是南方最为重要的香市之一,营建模式与湖南其他地区建筑有所差异。到了改革开放之后,随着技术、经济以及当地居民的生活方式的发展,建筑的营造模式也发生了新的变化。而21世纪初期以来,由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以及生活以及生产行为的变化,出现了新乡土建筑,在某些方面,这种“新乡土建筑”在如建筑立面形制、山墙形式等方面遵循了传统南岳古镇建筑的营建模式,但在另外一些方面则与传统营建模式相背离。另外,从建筑环境角度看,“新乡土”建筑与传统自然环境存在逆差,即在自然气候条件下,传统乡土建筑热舒适度高于某类新乡土建筑,但完全应用传统的营建模式已不符合当代城市发展以及当代居民生活的需求。另外由于传统建筑文化亟需回应,因此本文将研究明清时代、20世纪以及21世纪初南岳古镇建筑营建模式的演变以及影响和构成因素。

现存南岳古镇建筑除了保护建筑以外大部分都经由政府统一规划改建,另外存在着部分由当地居民自发建成的民居,也就是“自发性”的乡土建筑,这些建筑在形式上各异,由独立、自发的建造行为构成,且并未受到政府部门的统一管理以及建设,在组织方式这一点上与自组织系统在某些方面相一致。这种自发性建筑所蕴含的某种“隐藏的秩序”脱离了某些他组织建筑的秩序,反映出来其特有的应对地域特点、功能而进行的设计;通过研究这些背后的因素对于研究当地的营建模式也有着重要的影响。

1.3 北支街

北支街最早形成于唐代,经各朝代均有不同程度的翻修,一直到现在都是寺观林立、商贾云集、人文荟萃之地。在2007年、2016年左右,南岳古镇进行过大规模的集中翻修活动,现存南岳古镇大部分为新改建的乡土建筑,而北支街周围的建筑由于文化保护、历史保留等原因至今还保留着明清时期建造、民国时期新建与翻修以及20世纪末新建、21世纪初新建以及翻修的建筑,同时也是南岳古镇目前建筑整体格局与建筑风貌保存最完整的历史街巷。因此文章将以北支街街区周围的建筑作为样本来进行建筑营建模式的研究。

2 南岳古镇乡土建筑营建模式的影响因素研究

2.1 建筑文化(表1)

表1 南岳古镇建筑风貌

南岳古镇建筑风貌主要包含两种:岳庙建筑和古镇老街建筑。岳庙建筑其中包含有诸多历史悠久的宗教建筑。其中有“南国故宫”之称的南岳大庙是江南最大的古建筑群,同时也是五岳寺庙之中规模最大的寺庙建筑群[5]。现存老街建筑修建年代跨度较大,从明清年代到民国年代再到21世纪初。古镇老街建筑主要功能以商住混合为主,大多为一层对外开放的商业,二层以上为居住,另外还有部分居住功能的建筑。建筑形式大部分保存了传统南岳的建筑形式。其中一些统一改造的街区,例如“御街”两旁的建筑形式保留了明清时期的建筑风格:青瓦白墙,户之间以山墙分隔,屋檐翘起。而另外一些没有统一改造的,即由当地居民自发建造的建筑也保留了部分传统建筑的形式:白色墙面、山墙相隔、坡屋顶。这些由当地居民自发建造的建筑一般多由经验丰富、技术熟练的业主或者是当地技术工人担任施工。

2.2 自然气候(表2)

表2 南岳地区各气象因子年际变化

对于乡土建筑来说,气候因素影响较为重要。南岳地区属于夏热冬冷地区,具有典型的山地气候效应,降水量集中在4月—7月份,年平均气温在19.3°C;而且随着周边城市化进程加快,年平均气温逐渐增加,相对湿度也逐渐减小,但春季以及冬季降雨量以及湿度变化不明显。因此,随着气候的影响,20世纪初到20世纪末南岳地区建筑的开放性也逐渐增强[6]。

南岳古镇位于衡山脚下,古镇气候较为舒适,四季变化明显,冬长夏短,湿度较大,光照以及雨水充足,防晒以及通风成为影响建筑营建模式的两大重要因素。在通风方面,当地自组织建筑多在建筑中设置天井以及外廊来带走建筑中的潮气,天井多较高较窄,容易形成拔风效应来流通空气,外廊形式多为敞开式外廊,利于疏通二层以及二层以上内廊空间以及内部居住空间的空气;另外,部分建筑也通过入口前厅产生单侧通风以及利用建筑开放内廊结合天井形成贯流通风。在防晒方面,多通过出挑外廊以及出挑外檐的方式来减少日照的影响。

2.3 宗教文化

南岳古镇由于其地理位置的影响,自古以来受到道教与佛教寺庙选址的青睐;南岳地区“儒”、“释”、“道”三教共存一山,共荣一庙,其中现存大量古代宗教建筑[7]。

由于宗教活动的影响,南岳宗教建筑一般分两种平面形制:一种是以“进”作为平面基本单位,这种以“进”为基本单位的一般以三重四进为主,左右有钟楼、鼓楼、厢房、宝库,这种形制的建筑一般承载较大规模的公共宗教活动;另一种是以单栋建筑作为平面基本单位,这种以单栋建筑为基本单位的平面构成比较简单,缺乏进深,但这种布局方式能依山就势、顺应地势,便于地势高差较大时的建筑群排布,这种形制的建筑一般承载较小规模的公共宗教活动。南岳地区的宗教建筑山门一般呈圆拱形,这种大门形式对部分民居的门廊形式有影响,部分民居会将入口前厅的门廊做成拱形。另外,由于南岳地区的部分宗教建筑承载着古代大部分的公共活动,因此南岳地区的宗教建筑特别注重建筑的场所感,也就是一般在大的殿堂空间都会设置小的空间来映衬殿堂空间的高大宽敞。

2.4 书院文化(图1)

图1 南岳地区书院建筑空间排布

南岳自古以来都是处士栖身、书院罗布、学者盘桓的地方。南岳地区的书院大多产生于唐宋,并由宋明理学的发展而名列全国前列[8]。这些不同规模的书院在某些方面具有相似的构成特性,也就是“自相似性”,主要是缘于这些书院共同的文化以及地域背景。南岳地区的书院建筑由于功能需求的影响,在选址上,多为三面环山,正面较为开阔,并且一般附近都有水系环绕。由于南岳地区古代学术活动丰富且学术历史悠久,因此书院功能一般分两种:①承启名士风范,尊贤重道,具有纪念以及宣传讲学意义的纪念馆以及藏书馆如:邺侯书院、集贤书院;②为官方或私人出资办学,如:文定书院、石鼓书院。

南岳地区的书院一般具备四个功能空间:①以授业为主的讲堂空间;②以收藏书籍为主的藏书空间;③缅怀先贤的纪念空间;④供学生以及先生就餐以及休息的生活空间。另外,根据形制、用途、规模的影响,部分书院还会设立进入大门之后的引导区以及供学生以及老师休息以及交流的园景区。

南岳地区的书院建筑空间排布方式一般分两种:第一种是建筑按照院落单元组合的模式,这类书院一般受儒家“礼”制思维较大,严格按照中轴线对称排布建筑,并且多包含教育功能。另外由于南岳地区的山地特性,部分南岳地区的书院建筑依山体或水体的走势而排布,并通过廊道将单体建筑相联接,这种类型的建筑群布局较为自由,一般功能为藏书或纪念。

2.5 当地生活以及生产行为

南岳古镇由于其特有的自然资源、宗教特色以及历史文化的影响,现存的南岳古镇的土地利用混合程度高,沿街建筑大多为“下店上居”的模式。

经过调查,南岳古镇现常住人口11.11%为26~45岁、33.33%为46~60岁、55.56%为60岁以上。南岳地区的职业构成中78%为个体经营户。因此大部分都是中老年经营个体商户的人群,其中经营的行业40%为香行、20%为餐饮、20%为住宿、20%为无经营;因此底层商业,2层及以上为居住的民居功能模式成为了南岳古镇尤其是古镇沿街建筑的主要建筑功能模式。除此之外,还有一部分住宅整体都用于居住。

3 南岳古镇乡土建筑营建模式构成因素研究(图2)

图2 北支街具有代表性的6栋乡土建筑

根据前文对南岳古镇乡土建筑营建模式的影响因素的研究,对功能模式、山墙形式、结构形式、外廊形式、天井模式、建筑细节、建筑材料这些受影响因素影响较大的营建模式构成因素进行分类。由于北支街是目前南岳古镇建筑整体格局与建筑风貌保存最完整的历史街巷,因此本文针对北支街乡土建筑进行实地调查研究,根据调研结果筛选出典型的6栋建筑进行分类研究。

3.1 功能布局模式(图3)

图3 平面模式图

民居大部分面宽2~3开间,每开间大概3.5~4.5m;小部分开间小于3.5m,这类民居进深较深,大多约在15~20m。功能布局模式主要是受使用者的生活生产行为和气候因素影响,主要功能布局模式分五种。

模式1与模式2相类似,都是见于少户民居,居住人口一般在3~6人,这两种模式的前厅承载了商业售卖、休闲以及餐饮等主要日常活动,在其他位置设卧室以及厨房、仓储空间。模式1与模式2的区别之处在于模式1一般多见于民国以及明国之前的民居建筑,这类建筑的功能空间多围绕天井展开,而模式2多见于20世纪80年代后的自建民居,由于风扇以及又来空调这类通风设备的出现,忽略了传统天井空间在建筑中的作用,因而模式2的建筑功能空间多围绕走廊来展开。

模式3和模式4主要见于21世纪初建造的商业性较强的建筑中,这类建筑一般大面积地用于商业售卖。模式3与模式4的区别之处在于模式4常见于单面临街的建筑中,而模式3常见于两面迎街的建筑中,由于临街面的商业价值较高,因此会将建筑两个沿街面设立开放的厅空间,将其他附属空间设计在两个厅空间的交界处。

模式5常见于多户多代民居中,这类型的建筑会在建筑主入口处设置一个前厅,另外为保证每一个小户的采光通风一般会依靠多天井来组织居住空间;建筑整体上通过一条走廊来连接这些建筑空间,部分建筑为了取得好的通风效果,会设置一条贯通建筑前后入口的风廊。

3.2 外廊空间模式

外廊本身就是南方地区的一个重要的建筑空间,不仅能够对外廊下的行人空间进行有效遮阳以及直接对外通风,还能够通过热压通风及时疏散潮气与热气。传统建筑的“外廊”多用于宗教建筑或者是书院建筑的建筑群中连接不同建筑空间的交通空间,或者是用于传统楼阁式建筑中用作交通空间以及观景平台。

到了20世纪70年代之后,由于民居的层数变高、规模变大以及“骑楼”这种建筑概念普及之后,“外廊”也逐渐应用于民居尤其是沿街的民居之中。南岳古镇的外廊分开敞式外廊和封闭式外廊两种。封闭式外廊更多考虑到建筑的防盗或立面整体性。开敞式外廊相较于封闭式外廊更加利于通风,而且更加容易消解建筑立面的厚重感,在立面上更容易产生丰富的光影变化。开敞式外廊又分单外廊式外廊以及“外廊+天井+贯通式内廊”复合空间式外廊,第一种外廊通过阳台门与室内相连,第二种外廊模式是当地居民为提高建筑的被动式通风,直接将外廊与内部贯通式廊道以及天井相连接,运用这种类型外廊的建筑中一般多住户,且住户之间相对独立(图4)。

图4 外廊空间模式图

3.3 天井空间模式(图5)

图5 天井空间模式图

以天井空间来组织空间是南方传统建筑特征之一,在满足功能需求的同时也能产生光影变换的空间效果,以给人无限遐想[9]。另外,天井空间在宗教建筑中的空间组织中也有特殊的用途,宗教建筑中的天井空间是“抑”,而殿堂空间是“扬”,利用天井的狭窄来映衬殿堂的高大宽敞。

在南岳古镇的民居中,天井空间常与开敞式连廊一起串联起建筑中的主要空间,也用于排水和通风之用。大部分天井空间的地面低于室内地面约15~20cm,用青石堆砌。

天井空间模式一般分3种:模式1为单独式小天井,这种模式下建筑一般主要依靠设备采光与通风,在这种模式建筑的空间组织关系中天井空间一般作为附属空间。模式2为集中式天井,这种天井空间模式在南岳古镇中的民居较为常见,这类建筑中天井空间在建筑空间组织关系中占主导作用,使用功能空间围绕天井空间展开。模式3为分散式小天井,这种模式下建筑一般为独立多户住宅,由于南岳古镇大部分沿街建筑进深较长,每户都有自然采光通风的功能需求;因此,一般形成以天井为核心的每一户的“空间组团”,然后通过廊道等交通空间将这些小的“空间组团”相连接。

3.4 山墙形式(图6)

图6 山墙形式图

封火山墙在南岳古镇非常常见,由于南岳古镇自古以来房屋排布密集,因此封火山墙多用来防火。南岳地区传统建筑的山墙形式一般为一阶“人”字形山墙以及三阶山墙。山墙以白灰粉刷,部分民居山墙墙头覆以青瓦两坡墙檐,整体上呈现一种白墙青瓦的形态,明朗而雅素。另外,在宗教建筑中山墙多采用一阶“人”字形形式,并在墙头覆以黄色琉璃筒瓦。到了20世纪70—90年代,由于“功能主义”的影响,古镇部分山墙逐渐“去装饰化”,形式也变成了随屋顶以及外墙形式变化而变化的自由式山墙。到了21世纪初,新乡土建筑的设计受到“后现代”建筑主义的影响,开始注重建筑所蕴含的人文特点,保留了传统南岳古镇的“人”字行以及三阶山墙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再创作以符合功能需求。

3.5 建筑材料

明清以及民国时期的南岳乡土建筑结构按材料分主要分两种:砖木和夯土加木构。到了20世纪80年代后,建造普遍采用钢筋混凝土现浇的方式,但南岳当地砖泥制作的青砖透水与吸水性好,抗形变能力强,冬暖夏凉,在调节建筑室内微气候以及建筑被动式节能上的效果上都大于混凝土。南岳古镇建筑坡屋顶屋面采用经当地“取瓦泥—放置—拌瓦泥—垒墩—制瓦坯—烧瓦—出瓦清窑”一系列工艺过程制作的青瓦。由于南岳地区气候潮湿,多在勒脚的部分用密实的石材实砌。另外,受到宗教建筑文化的影响,部分民居在建筑内廊中也采用了类似宗教建筑中石砌拱门的做法。

结语

新乡土建筑的单体建筑设计是基于现代气候、文化、生活背景的,同时也是对传统乡土建筑营建模式以及传统建筑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南岳古镇位于衡山脚下,因此如何借鉴南岳传统建筑以及南岳古镇居民自发性建筑中低成本的手段来让新乡土建筑获得舒适性的居住环境、改善建筑的被动式通风以及隔热是极为重要的;另外,南岳自古以来有着深远的宗教、商业、文化内涵,如何在建筑空间的组织模式以及外部形式上在继承发扬并体现符合新时代的时代特性也是现如今新乡土建筑需要面对的一个问题。因此,本文针对南岳古镇乡土建筑的地域特色的营建模式影响因素以及构成因素进行分类与总结,希望对之后南岳古镇的相关研究以及建筑设计有所帮助。

资料来源:

文中图表均为作者自绘。

猜你喜欢

山墙南岳天井
传承南岳游干班红色基因 奋力谱写高质量发展南岳篇章
田汉与南岳衡山的不解情缘
观日台弄笛
不同火源位置情况下的内天井结构建筑
Neve Tzedek天井住宅
南岳寿文化的现代养生价值研究
天井庭园,幻境犹深
雨天
绿山墙的安妮(五)
绿山墙的安妮(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