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芪建中汤加减治疗自汗患者的临床疗效
2022-07-18沈智理李路迢
陆 虎,沈智理,李路迢
(1.岳阳市中医医院中医肿瘤科;2.岳阳市中医医院门诊部;3.岳阳市中医医院治未病中心,湖南 岳阳 414000)
自汗是临床常见的异常出汗现象,长期自汗可造成人体津液减少,引起电解质紊乱,损害机体健康,降低患者生活质量[1]。目前临床多将自汗作为伴随症状进行干预,而以自汗为主症的专项研究较少。中医药治疗具有效果可靠、安全性高的特点,在疾病诊疗中具有独特优势[2]。中医对自汗的认识历史悠久,自汗出自《伤寒论》,气阴亏虚、营卫不和是自汗发病的重要病机,临床多主张温中补气,以益气补中、调和阴阳[3]。黄芪建中汤出自《金匮要略》,是温中补气经典方,推测其可能有助于自汗的治疗。沈智理教授将黄芪建中汤进行加减裁化,用于自汗患者[4]。本研究根据沈智理教授用药经验,通过前瞻性对比研究探讨黄芪建中汤加减治疗自汗的临床应用效果,并观察其安全性,现将结果报道如下,为优化临床治疗方案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岳阳市中医医院收治的80例自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患者中男性24例,女性16例;年 龄24~63岁,平均 年 龄(47.12±11.58)岁;体质量指数(BMI)18.00~25.50 kg/m2,平均BMI(22.08±1.85)kg/m2;病 程7 d~2年,平均病程(10.52±3.59)个月。对照组患者中男性27例,女性13例;年龄26~65岁,平均年龄(46.79±12.02)岁;BMI 18.30~26.00 kg/m2,平均BMI(21.69±1.90)kg/m2;病程10 d~2年,平均病程(10.28±3.66)个月。两组患者性别、年龄、BMI及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组间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岳阳市中医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及其家属对研究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诊断标准:参照《中医内科学》[5]中自汗的诊断标准,主症为临床可见自汗,或伴有盗汗;次症为神疲乏力、少气懒言;汗出较多、形体消瘦;舌苔淡、脉细弱。满足主症及2项次症即可诊断。纳入标准:①满足上述诊断标准;②患者年龄≥18岁。排除标准:①肝肾功能严重不全或有严重心肺基础疾病者;②妊娠或哺乳期患者;③正在参与其他项目研究者;④有精神意识障碍病史者。
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营养支持干预,嘱患者合理饮食,补充营养,适当食盐。及时擦拭汗液并更换汗湿衣物,避免受凉,注意休息。观察组患者给予黄芪建中汤加减干预。组方由沈智理教授的黄芪建中汤进行加减而得:黄芪30 g,桂枝15 g,白芍15 g,当归10 g,地骨皮15 g,生地20 g,熟地15 g,十大功劳叶30 g,浮小麦30 g,龙骨30 g,牡蛎30 g,山茱萸15 g,五味子10 g。对于体虚、自汗严重、反复发作者加白术、防风各15 g;对于伴有心烦少寐者加茯神20 g,酸枣仁15 g;对于纳差者加鸡内金15 g,焦山楂15 g;对于伴有手足心热、口干口燥者加知母15 g,丹皮15 g,黄柏15 g。中药均由岳阳市中医医院煎药房煎煮并制成袋装,150 mL/袋,150 mL/次,3次/d,温服。每2周调整1次组方,共治疗4周。对照组患者必要时给予止汗剂。
1.3 观察指标 ①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分别在治疗前后对患者临床症状进行评分,包括自汗、心烦少寐、手足心热、神疲乏力、舌质、脉象,症状评分标准[6],见表1。减分率=(治疗前评分-治疗后评分)/治疗前评分×100%。显效:减分率≥50%;有效:30%≤减分率<50%;无效:减分率<30%。总有效率=(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分别以显效、有效及无效例数进行等级资料比较,评估整体疗效。②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③比较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分别在治疗前后采用中文版生活质量评定量表(SF-36)评定两组患者生活水平[7]。SF-36包括生理功能(PF)、生理职能(RP)、躯体疼痛(BP)、总体健康(GH)、精力(VT)、社会功能(SF)、情感职能(RE)及精神健康(MH)。每项评分按百分制计分,得分越高,生活质量越好。SF-36评分采用问卷调查形式进行,问卷均由研究人员发放,向患者说明情况和填写方法后,由患者独立填写完成,并即刻回收。
表1 临床症状评分标准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数资料以[例(%)]表示,组间比较行χ2检验,等级资料比较采用秩和检验;计量资料以(x)表示,组间比较行独立样本t检验,组内比较行配对样本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观察组患者治疗整体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例(%)]
2.2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两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两组均未发生因严重不良反应退出研究的病例,观察组1例腹痛患者给予对症处理后症状消失,其余患者未行特殊干预,观察1~3 d后症状自行消失。
表3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例(%)]
2.3 两组患者SF-36各项评分比较 治疗后两组患者SF-36各项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VT、SF、MH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SF-36各项评分比较(分,x)
3 讨论
现代医学多从抑制汗腺分泌和调节自主神经功能对自汗进行治疗,但效果差异显著,且存在一定不良反应。我国古代文献有关自汗的描述较多,《三因极一病证方论》记载,“无问昏醒,浸浸自出者,名曰自汗”。《素问》则解释了自汗的病因:阳气少,阴气盛,两气相感,故汗出而濡也[8]。中医认为,汗为五液之一,阳气蒸化精液、发泄于腠理而成。因此,阴阳失衡、气血失调、营卫失和在自汗的发病中起关键作用。自汗也以本虚为主,部分患者还可能因感受湿热邪气而进一步加重自汗症状。
因此,对于自汗患者,当治以温中补气,以健脾益气、固表而不使腠理开泄。黄芪建中汤由小建中汤加黄芪而成,是张仲景为治疗虚劳里急证所创。方中以黄芪为君,补气升阳,配伍大枣、甘草,补脾益气,合为臣药。另桂枝、生姜温阳散寒、白芍缓急止痛,作为佐药。全方达到温中补气目的[9]。本研究依据中医辩证论治理论,在黄芪建中汤基础上根据患者神疲乏力、心悸纳差及手足心热等症状给予中药辩证加减,以提高治疗效果。本研究结果发现,观察组患者整体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提示黄芪建中汤具有较高临床应用价值。但本研究显示,两组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这可能与样本量小有关。另外,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提示黄芪建中汤具有较高安全性,不会增加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具有可行性。
现代药理研究也证实,黄芪含黄酮、苷类、多糖及氨基酸等有效成分,这对于改善机体代谢水平,调节机体免疫功能,纠正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具有重要作用,这也是治疗自汗的重要机制[10]。而甘草中有效成分生物碱、多糖可发挥抗病毒、抗炎作用,进而减轻心律失常[11]。本研究结果也显示,观察组整体疗效较对照组显著改善,说明黄芪建中汤治疗自汗效果显著。另外,研究结果还显示,治疗后观察组患者VT、SF及MH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提示黄芪建中汤有助于改善患者生活质量,这与其改善患者神疲乏力、心烦少寐症状有关。
综上,黄芪建中汤加减治疗自汗患者效果显著,有助于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具有较高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