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运河印记,文武沧州
——雄安郊野公园沧州城市林、沧州展园项目设计

2022-07-18北京市园林古建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孙运婷

城市建筑空间 2022年5期
关键词:郊野沧州运河

文/北京市园林古建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孙运婷 李 彦 杨 乐

0 引言

雄安郊野公园位于新区“一淀、三带、九片、多廊”生态格局中的南拒马河片林,公园总面积约18km2[1],沧州城市林、沧州展园位于公园的西部片区(见图1),是其重要组成部分。沧州城市林以林为体,结合沧州地域特色运河印象,营造“两季有果、三季有花、四季常绿、景色各异”的生态景观林。沧州展园凸显地域文化特色,打造崇文尚武的武术馆及周边园林景观,具备杂技武术表演、餐饮、住宿等综合运营服务功能。沧州城市林和沧州展园的建设成为郊野公园中富有沧州特色的一林一园,为雄安的生态建设贡献沧州力量。

1 沧州城市林及沧州展园区位

1 沧州城市林设计——运河印记,绿色沧州

雄安郊野公园作为雄安新区北部生态屏障,将打造以近自然为主的森林体系,是未来雄安新区城市组团和斑块之间的重要生态缓冲区,通过大面积植树造林,提高新区森林覆盖率及碳汇能力。沧州城市林位于郊野公园的西部片区,占地面积69.24hm2,以实现森林涵养、生态屏障功能为目标,通过大面积生态覆绿,营建生态功能完整、层次丰富的近自然城市森林系统,构建“运河田园”和“运河森林”两大空间。在尊重规划和场地现状肌理的基础上,融入沧州植物特色与运河文化,突出生态、自然特色,实现生态涵养、自然保育、科普教育和生态休闲等功能。

在树种选择上主要以雄安新区乡土树种为主,引入当地适生的沧州特色树种,结合场地内现状大树的保留与复壮,形成了绿色生态本底。场地内清理、利用村庄拆迁后遗留的建筑垃圾,堆筑微地形。利用现状坑塘、低洼地连通形成收集雨水的谷地,营造小气候环境和多种生境,从而提高场地内的生物多样性。同时为突出沧州运河文化特色,利用金叶白蜡、金叶榆等金叶树种模拟运河形态,在郊野公园内打造具有沧州特色的生态景观林(见图2)。沧州城市林通过1条金色运河串联8个景观节点,形成“一河八景”的景观布局。“一河”为金色林带形成的金色运河,“八景”为运河人家(二级服务驿站)、乡愁记忆、沧海之州、运河印象、旱溪花谷、百枣园、运河花海、桃花岛8个景观节点。

2 沧州城市林鸟瞰

1.1 生态景观展现地域特色

沧州城市林通过近自然的种植方式生态营林,以乔木为主,乔灌花草结合,科学选用植物品种,以乡土树种为主,形成“两季有果、三季有花、四季常绿、景色各异”的森林生态景观系统[2]。沧州城市林在东段“最美乡道”处形成春天春花烂漫、秋天叠翠流金的景观;在西段“运河花海”两侧形成梨花春、桃花岛、杏花雨、百枣园等具有沧州特色的春华秋实的植物景观。

红线范围内有坑塘8处,面积约6.7万m2,深度为5~12m不等。依据生态造林的原则,为最大限度减少土方工程量,利用原有坑塘改造形成雨水花园,并采用浅沟进行连通,形成具有收集雨水、减少地表雨水径流以及净化水体等作用的自然“海绵体”。雨水花园内种植耐水湿的地被植物,加强了生境连通,雨季时可导流雨水。同时起伏变化的地形也形成了多生境的花谷景观,增加场地内生物多样性(见图3)。

3 沧州城市林旱溪花谷

1.2 “最美大树”保留雄安绿色乡愁

沧州城市林建设范围的1/4位于北河照村内,因工程建设周期紧张,赶在相关公司进行拆迁前,设计团队多次前往村内,在对现状大树、古树进行调查摸底的基础上,尽最大努力给予保留,留下百姓记忆中的乡愁——大树。雄安新区的每棵大树、古树都是自然留下的珍贵遗产,是森林资源中的瑰宝,它们记录着大自然的变迁,承载着雄安人的乡愁,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生态、景观、科研价值。通过多次踏勘,发现村庄内的建筑多为灰砖砌筑,大门、墙角等位置有不少磨盘、石墩等老物件。拆迁时将其收集分类,在景点设计中采用灰砖铺砌,延续村庄的铺装样式,并将磨盘等老物件嵌入其中,形成乡愁记忆。保留村庄南侧入口附近的一组现状大刺槐,整理周边地形,安设仿木围栏,为当地村民留下乡愁记忆的风景树。该景点被评选为雄安郊野公园“最美大树”之一,成为沧州城市林中的特色景观,体现出雄安的绿色乡愁(见图4)。

4 沧州城市林“最美大树”

1.3 凸显沧州运河人文特色

沧州是运河流经里程最长的城市,因此运河成为沧州市重要的精神地标。千百年来,运河养育了两岸人民,见证了沧州的兴旺发展,并在这片大地上留下独一无二的印记。选取京杭大运河沧州段市区内最具有代表性的标志性河弯形态,如大运湾公园处、清风楼前、运河三角洲、平安大街处等,充分体现了“三弯顶一闸”的运河水工科技和人民智慧(见图5)。沧州城市林以“运河印记,绿色沧州”为主题,采用金叶树种模拟沧州运河特有的标志性河弯形态,并在重要节点处打造了百枣园、运河人家等沧州特色人文节点,成为雄安郊野公园中一道亮丽独特的风景,彰显沧州特色。

5 沧州城市林“几字弯”

2 沧州展园设计——崇文尚武,人文沧州

在雄安郊野公园中,14个主题功能各异的城市展园和主场馆形成“一园一景”,以东湖为核心,形成“一湖四片”的组团式空间格局,各展园既各具特色,又组团成景、相映生辉。其中沧州展园位于东部湖区,紧邻定州园、张家口园、廊坊园,占地面积达8439m2。展园主题为“崇文尚武,人文沧州”,主体建筑武宗堂的核心功能为武术表演、武术文化展示及有关后期运营的武术培训、餐饮、住宿等,形成吃、住、游一体的多功能武术文化展示组团。展园总建筑面积3898.59m2,地上1层,局部2层,地下2层,整体为契合园林环境的新中式风格。室外园林环境则通过多个园林景观场景的营造以及户外游线的组织,形成观景与景观的复合空间体系,多角度、多方位地展示沧州崇文尚武的历史文化。

2.1 独具园林特色的建筑布局

采用在传统建筑空间设计中融入中国园林虚实相生、变幻流动艺术特点的做法,在引导游人流线、营造景观空间和场地氛围时更好地展现设计的内涵,营造更具观赏性的空间。通过建筑与园林环境的结合,塑造多层次的建筑室内外空间,多视角地运用框景、借景手法达到步移景异的“流动画卷”效果。建筑布局分为2个区域,西侧为武术馆和客房,主体建筑采用对称布局,空间氛围较为正式、庄重;东侧为武术馆、餐厅和客房所围合的水院,建筑结合环境错落布置,空间氛围较为轻松、自然。

沧州展园以武术馆为核心,辅以餐饮、住宿等建筑,3个单体分散布局,以风雨游廊相接,融入整体展园环境当中,具有园林建筑灵活布局的特点(见图6,7)。建筑采用新中式风格,庄重大气,平面为方正的布局,契合习武之人的端正、刚劲。

6 沧州展园总平面

7 沧州展园建筑布局

武宗堂作为核心建筑,是集武术表演、培训等功能于一体的武术馆。建筑体量相对于园林建筑偏大,因此利用前廊减少体量感,将侧面加檐廊,在人视点降低建筑高大感。武术馆地上1层,地下2层。武术表演台可供单人或多人表演,观演席位达132个。客舍位于园区南部,为地上1层、局部2层的园林式建筑。延续了园区新中式建筑风格,周边采用自然式植物配置,打造具有浓厚武术文化氛围、清新自然的园林客舍。餐厅位于园区北部,造型质朴、简洁,与周围自然环境融为一体。南侧傍水而建,室外设亲水平台兼室外茶座,形成室内外空间的自然过渡。平台周边结合水景及植物景观,为游客营造轻松、愉悦的用餐场所。

2.2 崇文尚武的文化内涵

沧州展园结合沧州地域文化特色,利用园林场景与特色建筑,展现崇文尚武的沧州精神以及运河两岸的风土人情(见图8)。展园总体布局沿袭中国传统造园理念,以连廊连接武术馆、餐厅、客舍,形成“一主三辅”布局形式。建筑的游廊、檐廊所形成的灰空间是建筑空间向园林空间的过渡,也是游人停留、休憩、观赏之所,从而实现建筑空间与园林环境空间的相互融合、相得益彰。园林景观的营造注重延续沧州文化主题并结合地域特色,以抽象化的运河为依托,打造了大运壁、阅微亭等代表“文”的园林景观,同时融入梅花桩、沙坑、木人桩等代表“武”的特色元素,表达亦文亦武的沧州展园文化内涵。

8 沧州展园鸟瞰

2.3 主题鲜明的景观营造

武术馆、餐厅、阅微亭围合的水院是沧州展园的核心(见图9)。武术馆与餐厅通过游廊相联系,游人需穿越游廊,先到达亲水平台,再进入餐厅,路上蜿蜒曲折,移步异景,是我国园林设计中处理小空间的典型手法。亲水平台近水面处点缀景石,种植荷花等水生植物,池中映衬出建筑的倒影,犹如一幅充满水景园趣味的风景画。

9 沧州展园水院

池东南角处以阅微亭点景,“阅微”二字取自沧州文化名人纪晓岚的“阅微草堂”,是“文”的代表。亭周边栽植菖蒲、水葱、细叶芒等富有乡野气息的滨水植物配置水生花境,水边驳岸以自然山石砌筑,利用其不同的观赏特征实现虚实、动静的对比,产生自然质朴的野趣。

武宗堂的主入口广场具有小型展演功能,集武术观演、互动于一体。武术馆正对的影壁用于展示经典的沧州武术招式,其中就有全国著名的武术拳法——六合拳和劈挂拳,既起到建筑正立面的对景作用,又开门见山地点明展园的文化主题,引导游客参与武术健身活动,加深对沧州武术文化的认识。

3 结语

雄安绿博园的建设是推进雄安新区规划建设的重要战略部署,是河北省举全省之力支持雄安新区建设的具体实践。根据总体规划的相关要求,沧州城市林遵循生态覆绿的基本原则,既注重林的生态涵养功能,又与观光、采摘、休闲产业相结合,实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沧州展园的建设以“崇文尚武”为主题,在提升郊野公园综合服务能力的同时展示了沧州地域文化特色,为雄安新区的生态建设贡献了“沧州力量”,留下了可持续发展的绿色成果。

项目位置:河北省雄安新区

项目面积:沧州城市林69.24hm2、沧州展园8439m2

业主单位:沧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沧州市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设计单位:北京市园林古建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总设计师:杨 乐

项目组成员:刘杏服、孙运婷、李 彦、刘 月、张福山、罗 明、孙丽颖、武晓宇、霍 鹏、王初旭、赵 辉、付松涛、穆希廉、刘 强

猜你喜欢

郊野沧州运河
2022 第六届沧州国际数控机床及智能装备展览会
独占鳌头的运河传奇
文化,让运河“活”起来
河北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群众文艺云上展演(沧州专场一)
河北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群众文艺云上展演(沧州专场二)
银河哪比运河乡——《诗咏运河》读后感
运河博物馆:讲述大运河的前世今生
Feminism in A Story of an Hour
香港的郊野公园
香港争论是否开发郊野公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