泄漏检测与修复(LDAR)项目的变更管理
2022-07-18吴庆峰
夏 薇,刘 峰,吴庆峰
(上海汉洁环境工程有限公司,上海 200443)
0 前言
从2013年国内部分地区推行泄漏检测与修复(Leak Detection and Repair, LDAR)试点工作并出台地方标准,到2015年国家陆续颁布各项相关标准[1-4],LDAR工作在我国各个省市的石油炼制、石油化工、合成树脂行业快速推进,目前这些行业企业均已完成多轮泄漏检测、泄漏点修复及复测工作,并积累了宝贵的行业数据。
项目建立,也称为密封点建档,是LDAR工作流程的第一步。只有保证密封点台账的准确性,后续检测及复测才能顺利进行。然而在工厂运行过程中,经常会出现现场工艺管线及设备的变更,以满足安全生产的要求;此外,在泄漏点维修的过程中,企业也会适当增加一些堵头、管帽等设备[5]。这些都将导致现场密封点与首次建立的LDAR密封点台账无法完全对应,若LDAR工作人员没有及时进行对应的变更管理(Management of Change, MOC),日积月累后将会给现场的周期性检测造成困难、不便[6]及合规性风险。
虽然《石化企业泄漏检测与修复工作指南》(中国石化环办〔2015〕104号)中有对密封点检测台账的变更要求,然而在LDAR日常运行中,仍有很多企业及第三方对LDAR台账的动态化管理重视程度不够,未做到及时更新[5,6]。HJ1230—2021《工业企业挥发性有机物泄漏检测与修复技术指南》也对相关要求进行了保留及完善,LDAR工作步骤明确规定“若企业因开停工、检维修以及改扩建等原因发生密封点变更的,应重新对变更部分进行建档信息修订,并开展现场检测和泄漏修复工作”;台账审核中也要求在“生产工艺或设备与管线组件变更后的首次检测前”及“其他可能导致检测台账变更的情况”下要开展审核工作。所以企业必须要重视LDAR的变更管理。
1 LDAR变更管理概述
变更管理是指对工艺、技术、设施、人员、管理等永久性或暂时性的变化进行有计划的控制,以避免或减轻对安全生产的影响而采取的管理[7]。在LDAR工作中,变更管理主要用于密封点台账的管理,若现场工艺管线或设备发生了新增、移除或者更改,对应的LDAR密封点台账也需要进行更新修改。同时,企业及第三方都应建立一套完善的LDAR变更管理操作流程,并可通过智能化软件工具进行管理,针对不同情况的变更,按照流程要求开展记录申请、现场变更、审核确认等工作,形成LDAR变更的管理闭环。
本文以现场挂牌与拍照相结合的建档方式及企业采用第三方检测单位服务的模式为例,进行LDAR变更管理操作流程的描述。该模式在我国很多石化企业得到应用[8]。
2 LDAR变更管理操作流程
2.1 密封点变更场景
由检测人员在现场自主发现的密封点变更场景主要有以下5种。
a) 密封点移除。上一轮检测时该密封点存在于现场,而在当前周期检测时,发现该密封点已经不存在,且该密封点附近没有管线更改或增加。
b) 密封点新增。上一轮检测时现场没有该密封点,而在当前周期检测过程中发现为新增密封点。
c) 密封点变化。当前周期检测过程中发现现场实际密封点与原来照片中编辑的密封点不相符。
d) 密封点描述错误。在检测过程中发现密封点的照片与现场相符,但描述信息存在错误,包括但不限于密封点类型、装置、区域、平台、定位设备、公称直径、是否保温、可达性等。
e) 标牌丢失。主要包括4种情形:①条形码标牌因被污染无法扫描;②普通标牌上的编码无法识别;③标牌在现场严重损坏;④标牌已不存在。
2.2 密封点变更管理操作流程
针对上述5种密封点变更场景,推荐使用智能化软件工具进行变更管理的记录、申请、确认、变更、审核等操作。相关流程如图1所示。
图1 LDAR 变更管理工作流程
2.2.1 现场变更情况的记录及确认
a) 检测人员在检测过程中遇到变更的密封点后,在手操器软件中添加该密封点的MOC变更原因,并保存、上传任务。
b) 现场项目主管在LDAR信息化管理平台导出全部变更清单及确认单,发给工厂管理人员及LDAR经理进行变更确认。未经确认之前,不建议在现场执行任何变更操作,以防造成台账的混乱。
2.2.2 变更任务的分配及现场变更
a) 项目主管在LDAR信息化管理平台变更管理模块,进行现场变更任务的分配,并根据实际检测情况下载变更任务给对应的项目人员。
b) 针对不同种类的密封点变更,项目人员在现场根据手操器中的任务类型对密封点的图片台账及信息台账进行相应的删除、新增、修改后点击上传任务。针对标牌丢失,应先进行对应标牌的采购订制,并在下一轮周期检测时进行补挂或更换。
2.2.3 变更任务审核及最终确认
在LDAR信息化管理平台变更管理模块中,项目主管及LDAR经理需依次对上传的MOC任务进行审核,并在所有变更点位审核完成后,由项目主管导出最终版《变更确认单》交由工厂管理人员签字验收,然后回传至平台变更管理模块进行任务办结。
由工厂人员主动通知的密封点变更,工厂人员需为第三方检测单位提供所有已知发生变更的管线或设备清单,包括但不限于涉及更新的P&ID、说明性的文字材料、现场照片等,并派相关技术人员配合答疑工作。第三方检测单位应提前进行变更计划编制及工作准备,并按照相关流程进行变更管理工作,具体步骤与检测人员现场自主发现密封点变更的相关场景类似。
3 LDAR变更的信息化管理
LDAR变更的情况类型较多,过程也需要各方进行严格的确认和审批,如果在现场发现变化后不经过多方核实就进行随意更改,很可能造成密封点台账的误改和项目管理的混乱。此外,LDAR变更管理同周期性检测一样是长期持续的过程,每一次变更的过程记录、文件存储都至关重要,否则会造成很多台账及检测问题无法追溯。比如在广东地区某企业LDAR项目的现场审核中发现一个开口管线的检测在2019年之前是按照半年度频率执行,而根据广东省《泄漏检测与修复(LDAR)实施技术规范》(粤环商〔2016〕636号)的要求,开口管线应每3个月检测一次。经过变更管理记录的追溯查询可知,该密封点在2018年底进行了变更,密封点类型由连接件变更为开口管线,导致检测频率发生变化,并不存在不合规项。由此可见变更记录的重要性。
由于LDAR变更管理的审批流程、存储追溯都具有重要意义,建议企业或第三方检测单位根据自身的组织架构及管理流程,通过专门的LDAR变更管理软件实现整个过程的信息化管理,提高多角色、多部门配合的工作效率,通过流程约束形成变更管理闭环,并使历年变更档案得到有效存储、变更过程有迹可循。
4 LDAR变更管理的实施频率
虽然在现场发现密封点与台账不一致的情况后,最理想的方式为及时进行变更管理工作。但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还要考虑现场检测人员的工作效率、项目成本及变更周期对后续检测及报告编制的影响。针对工厂装置人员或管理人员主动告知的管线或设备变更,第三方检测单位可提前编制变更计划,根据工厂的时间要求执行变更操作,与同周期检测工作同步进行;而对于由现场检测人员自主发现的密封点变更项,建议检测人员先做好变更原因的记录,并由项目主管至少每年组织一次统一的变更管理工作,以确保每年LDAR信息化管理平台中的密封点台账和现场情况保持同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