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分辨率MRI 检查诊断直肠癌淋巴结转移及分期的效果
2022-07-18曾凌宇陈佩仪黄海涛周华丹
曾凌宇,陈佩仪,黄海涛,周华丹
(茂名市人民医院磁共振科 广东 茂名 525000)
近年来直肠癌在临床中十分常见,属恶性肿瘤疾病的一种,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安全[1]。目前,临床针对此疾病一般首选手术方案治疗,但在手术前,则必须对患者病情状况予以有效判断,确保手术方案具有针对性。在过去,临床往往以肠镜进行直肠癌手术患者的分期,但肠镜诊断的准确性尚待提高,同时也无法进行病灶转移和直肠段浸润情况的有效判断,存在不足之处[2-3]。近年来,我国的医疗技术正在逐步革新,影像诊断方面也取得了巨大成效,CT 与MRI 作为影像诊断的常用检查方式,在各类疾病中均取得了显著的诊断价值[4]。上述两种影像学技术若用于直肠癌患者中,则能对患者病情实现有效判定,便于进行术前病理分期,对手术方案的实施和患者预后也均有着积极效果。相关研究表明[5],不论直肠癌患者T 分期结果如何,在术前均应接受是否有淋巴结转移的判断,以便转移患者术前辅助治疗方案的使用,如新辅助放化疗等。而淋巴结转移情况的判断也往往借助影像学技术进行,是其诊断的重要指标。鉴于此,本文将主要对高分辨率MRI 技术的诊断价值进行有效分析,探寻其在直肠癌患者中的诊断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0 年4 月—2021 年4 月茂名市人民医院收治的直肠癌患者60 例。其中男性41 例,女性19 例;年龄35 ~78 岁,平均年龄(52.36±2.48)岁。基本病情:大便带血20 例,反复解血便40 例;病理诊断结果:淋巴结转移阳性21 例(区域淋巴结转移6 例,远处淋巴结转移6 例,肝转移9 例),淋巴结转移阴性39 例;T1患者6 例,T2 患者13 例,T3 患者35 例,T4 患者例6 例。患者知情同意并自愿参加。
纳入标准:①患者皆在病理后确诊后直肠癌;②患者选择手术方案治疗;③患者均伴有明显的大便形状异常、腹痛、腹胀等现象。排除标准:①患者伴有其他恶性肿瘤;②患者存在精神、智力等方面的障碍;③患者对研究中使用的对比剂有过敏反应;④患者伴有明显的肝、肾、心等脏器功能的损伤。
1.2 方法
检查准备:检查前,告知患者必须保持清淡饮食,且食物以流食为主;检查前1 d,还应指导患者口服硫酸镁溶液(50%,100 mL),并鼓励患者多喝水,确保每日饮水量足量约1 500 ~2 000 mL;检查当日,患者应禁食、禁水,还需对患者予以0.9%氯化钠溶液灌肠操作;检查前可为患者注射一定剂量(5 ~10 mg)的山莨若碱,抑制胃肠道蠕动,减少检查过程中的运动伪影。检查顺序需先行CT 检查,再作MRI 检查,依照顺序严格实行检查。
CT 检查:诊断仪器选择飞利浦公司生产的64 排128 层螺旋CT 诊断仪。检查前,将仪器的相关参数予以有效调整,保持120 kV 电压,300 mA 电流,0.625 mm重建层间距,0.625 mm 层厚;扫描范围从膈顶至耻骨联合下缘平面;平扫完成后再行增强扫描,增强剂选择碘克沙醇(扬子江药业公司;100 mL/瓶;国药准字H20184001),剂量取100 mL,动脉期则选择完成注射后的30 s,静脉期为60 ~90 s 之间,延迟期为240 s。
高分辨率MRI 检查:仪器选择中国联影公司生产的uMR 780 3.0T 超导型磁共振扫描仪。整个检查均借助相控阵表面线圈进行,扫描序列主要包括横轴位、冠状位、矢状位T2WI,扫描参数如下:FOV 为220×220 mm,层厚3 mm,层间距1 mm,扫描范围从髂总动脉分叉水平至耻骨联合下缘平面;对直肠区行高分辨扫描完成后,再作腹部MR 平扫,扫描范围从膈顶至髂前上棘水平,层厚6 mm,层间距1 mm,最后增强扫描,对比剂选择钆双胺[通用电气药业(上海)公司;20 mL/瓶;国药准字J20140164],剂量取0.2 mL/kg,以静脉注射方式注入患者体内。
1.3 观察指标
①观察CT 与高分辨率MRI 诊断病理分期的准确率;②观察CT 与高分辨率MRI 诊断淋巴结转移的准确率。包括区域淋巴结及远处淋巴结转移、肝转移。
注:上述诊断将手术病理结果作为金标准进行参考。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22.0 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 s),行t检验;计数资料以频数(n)、百分比(%)表示,行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CT 与高分辨率MRI 诊断病理分期的准确率
高分辨率MRI 诊断分期准确率显著高于CT 诊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CT 与高分辨率MRI 诊断病理分期准确率比较[n(%)]
2.2 CT 与高分辨率MRI 诊断淋巴结转移的准确率
高分辨率MRI 诊断淋巴结转移的准确率显著高于CT 诊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CT 与高分辨率MRI 诊断淋巴结转移的准确率比较[n(%)]
2.3 高分辨率MRI 诊断准确率与金标准比较
高分辨率MRI 检查结果与金标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高分辨率MRI 诊断准确率与金标准比较[n(%)]
3 讨论
3.1 高分辨率MRI 检查诊断直肠癌淋巴结转移及分期优势分析
直肠癌是临床高发恶性肿瘤之一,据有关医学报道显示,近年来,直肠癌病情发作概率呈上升趋势发展,直肠癌患者初期症状十分的隐匿,直至病情发展中期或后期,患者会出现粪便性状改变、腹部肿块、腹部疼痛等表现。正因如此,直肠癌患者的诊断及分期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科学合理的诊断分析能够为患者提供治疗方案,为预后判定提供精准依据。55 岁以上的群体为直肠癌高发人群,且男性患者数量高于女性患者。直肠中下段是主要病变部位,直肠癌患者发病初期并无明显表现症状,因此极其容易被忽视。正因如此,导致大部分患者病情确诊之后已经发展到中期或晚期,这时选择手术治疗无法获得理想的效果。流行病学调查报告显示,Ⅱ期或Ⅳ期直肠癌患者5 年预后生存率低下。除此之外,在手术结束之后非常容易病情复发的情况。因此,在手术前对直肠癌患者做病理分析,精准评估病情发展情况,对其病情的治疗以及病情治疗方案的制定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能够帮助患者提高病情治疗有效率,降低术后复发概率,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对其病情康复产生促进作用。
MRI在直肠癌的病理分期诊断中具有很高的准确率,T3 和T4 分期的正确率都在85%以上,有助于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和有效的执行。病情发展到T2 期的直肠癌患者在长周脂肪存在明显的锯齿状改变,通常是因为纤维化所引起的。T3 期患者是因包含肿瘤细胞在内的纤维化情况所引发的。正因如此,选择MRI 诊断直肠癌T2 期患者非常容易发生高估分期情况。通过对患者病理结果及具体病情发展情况进行分析,极有可能是由于肠壁周围存在炎症反应而引发的,如果肿瘤侵犯到了高炎症反应区域的信号层,那么将会出现病情判断失误情况发生。以往通常选择CT 检查方式诊断患者病情进展,主要评估临近组织的密度差异性,但是因为直肠壁内层密度均处于软组织密度范围之中。因此,导致直肠壁组织密度差异性较小。针对肿瘤是否累及浆膜层中、肌层或黏膜下层的情况,CT 不能够进行精准且合理地评估。正因如此,选择CT 诊断直肠癌患者T1、T2 期存在一定局限性。有关研究报道显示,选择N 分期评估直肠癌患者病情发展情况,MRI 检查以及CT 检查的特异度较低,但具有较高的灵敏度,二者之间并没有显著的差异,将其和T 病理分期做比较分析,二者针对N 分期判定准确率低下,极有可能是因为炎性反应增生淋巴结与恶性淋巴结的影响增加了判定难度。直肠癌患者选择MRI 诊断能够精准判定淋巴结转移情况,对患者病情的评估以及后续治疗方案的制定有非常积极的影响。选择CT 扫描能够精准判定直肠癌患者肿瘤形态,肿瘤部位及肿瘤大小,并且将肿瘤及周围组织的关联性清楚地显示出来,但却无法有效评估淋巴结的转移情况。正因如此,对直肠癌患者术前分析判定有不利影响,还会影响主治医生确定手术方案。直肠癌患者选择CT 检查,在检查之前需要做有关肠道准备。同时,选择增强CT 精准评估病情进展情况,从而做出有效的判断。选择CT 诊断直肠癌患者病情进展主要是将脂肪及脂肪间隙密度情况为依据作出评估。MRI 具有较高的分辨率,能够将数据图像作为依据,对患者病情进展进行分析并评估,能够使患者手术分析判定精准性得以提升。除此之外,能够精准地显示患者的病灶形态、病灶部位及病灶大小,使医生了解患者周围器官的浸润情况。选择MRI 诊断致癌患者病情进展主要是将脂肪信号不均匀与低信号影的情况作为依据。MRI 诊断在结直肠癌患者病情诊断分析过程中的应用具有较高的准确率。除此之外,选择MRI 诊断能够精准地判定患者术前病理分析情况,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同时,还能够有效判定评估直肠癌患者远处淋巴结是否存在转移。这样一来,主治医生能够将此作为依据,制定科学合理的治疗方案,确保手术顺利进行,进而促进患者病情康复,改善其生活水平,提高病情治疗有效率。
3.2 研究结果分析
直肠癌在临床中的发病率较高,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据相关研究表明,直肠癌好发于55 岁以上的中老年群体,且以男性为主,病变部位主要为直肠中下段[6-7]。在疾病初期,直肠癌患者并不会出现明显的临床症状,因此患者也常常容易忽略疾病影响,往往就诊问医时,病情已至中晚期阶段,手术治疗的效果也将有所下降。据有关研究显示,Ⅲ期和Ⅳ期的直肠癌患者五年内的生存率极低,即使经手术治疗后,仍存在复发现象[8]。因此,在进行直肠癌手术治疗前,应须做好患者的术前影像分期,以实现治疗方案的针对性,提升患者预后效果。在本次研究中,先后对患者接受了CT 诊断和高分辨率MRI 诊断,CT 诊断各分期的准确率为76.67%,有14 例误诊现象,而MRI 诊断各分期准确率为93.33%,仅有4 例患者被误诊,与CT 诊断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中我们可以看出,若想进行直肠癌患者的术前分期,则可将M R I 作为一项相对准确的诊断方式,对患者后续治疗方案的确定有着积极意义。而从对淋巴转移的诊断结果中可知,MRI 诊断的准确率为95.24%,显著高于CT 诊断的71.43%(P<0.05),由此可见,MRI 诊断直肠癌淋巴转移与否的价值更高,CT 虽能实现肿瘤形态、部位、大小等的判断,但却无法清晰显示肿瘤与邻近组织的关联,同时也不能有效判断是否有区域淋巴结转移,对患者预后有着一定阻碍。而MRI 具有较高的分辨率,可清晰显示影像图像结果,便于患者的病理分期和淋巴结转移情况的判断,并且,该技术不仅能够完成与CT 相同的病灶状况反映,同时还能发现邻近组织的浸润现象,诊断效果良好[9]。此外,本文MRI 与金标准诊断结果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MRI 可作为次于金标准一种的诊断方式,在最快的时间内获得患者的诊断结果,缩短其治疗时间,意义价值斐然[10]。
综上所述,高分辨率MRI 检查诊断的临床价值显著,可实现直肠癌患者病情的有效鉴别,并能做到术前分期,同时也可进行对淋巴结转移与否的判断,值得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