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企业家对话:做好新时代的答卷人
2022-07-18高扬崔现香李雯张雅乔
文 本刊记者 高扬 崔现香 李雯 张雅乔
当前,世界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全球政治、经济格局加速重构与演变。与此同时,我国已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但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国际国内复杂形势产生的诸多挑战对中国企业提出了更多要求,也更加呼唤企业家精神,发挥企业家作用,推动企业实现更好发展,为我国经济发展积蓄基本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在2020年召开的企业家座谈会上指出,改革开放以来,一大批有胆识、勇创新的企业家茁壮成长,形成了具有鲜明时代特征、民族特色、世界水准的中国企业家队伍。企业家要带领企业战胜当前的困难,走向更辉煌的未来,就要弘扬企业家精神,在爱国、创新、诚信、社会责任和国际视野等方面不断提升自己,努力成为新时代构建新发展格局、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生力军。
“爱国情怀、勇于创新、诚信守法、社会责任、国际视野”是企业家精神的真实写照。有了这样的精神,一座城市就有了光荣与梦想,一个国家就有了希望和力量。
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青岛企业早早形成了冲在发展前沿的一股力量,以海尔、海信、青啤、双星、澳柯玛“五朵金花”为代表的“青岛制造”成为“中国制造”一路砥砺前行的典型缩影。
昔日的辉煌仅是起点,身处新发展格局,更多来自不同行业的青岛企业守正创新,不断刷新着这座城市的奋进与求索。
在2021青岛年度经济成就奖发布仪式上,山东港口集团总经理李奉利,赛轮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袁仲雪,新华锦集团常务副总裁张航,中铁建工集团第二建设有限公司董事长杨红波四位嘉宾分别围绕企业转型融合、创新发展等议题进行了对话交流。
企业是时代变局中的答卷人,从不缺乏应对艰难复杂局面的勇气。在不断寻求创新发展之道的征程上,一个又一个企业与城市相互成就的故事在青岛上演。
山东港口集团总经理李奉利:港产城融合为城市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山东港口整合以来,去年实现了15亿吨的吞吐量,从量上而言,已经是全世界吞吐量最大的港口。青岛港也在国际航运版图上地位不断提升,去年成为货物吞吐量位居全球第四、集装箱吞吐量位居全球第六的大港,在中国北方地区,绝对是枢纽港的地位。港口是一个基础性、枢纽性的设施,在城市发展当中,港口给城市最初的发展带来了开放基因。
在我们的发展过程当中,一是要更好地融入青岛城市发展,我们的港区、园区、城区要非常好地结合,就是港产城融合,为城市的经济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另外在互联互通方面,海向是增航线、扩仓容、拓中转,不断提升城市连通世界的能力;陆向是开班列、建陆港、拓货源,辐射内陆,服务于沿黄流域,在包括上合、“一带一路”这样一些新的发展机遇上起到越来越不可或缺的作用。
同时,特别重要的是,我们现在致力于按照山东省委、省政府以及青岛市委、市政府的要求,不断地把自己由一个交通运输港向一个枢纽港、金融港、贸易港转变。在过去这几年当中,青岛港在全球航运中心的排名中,综合排名由2014年的第21位前进到第15位,这应该是非常不容易的,当然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在新华社中国经济信息社联合波罗的海交易所发布的国际航运枢纽的东北亚报告当中,青岛港在东北亚国际航运枢纽中已经遥遥领先成为第一位,排在我们后面的是釜山和天津。作为一个港口,我们会不断地发挥基础性、枢纽性的设施作用,而作为非常重要的战略资源和比较优势,我们要为这座城市、这个区域做出更大的贡献。
赛轮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袁仲雪:创新为链,用心做一条好轮胎
我们依托青岛科技大学——我们国家唯一的一所橡胶综合性大学,我们一直致力于橡胶轮胎行业的基础研究,“液体黄金”轮胎是赛轮集团与国家橡胶与轮胎工程技术中心持续加码自主创新的标志性成果。
今年5月份,在德国科隆国际轮胎展的展会上,国际权威第三方检测机构TÜV SÜD对赛轮“液体黄金”新材料胶制品和轮胎进行了全面检测,所有的指标都已经达到甚至超过了许多西方一线大品牌,所以国际权威专家给这个新材料起了一个名字,叫“液体黄金”。
“液体黄金”轮胎,不仅解决了困扰业界多年的“魔鬼三角”问题,更重要的是实现了从原料的生产、使用、回收全过程的绿色可循环,助力国家碳达峰、碳中和。这个橡胶在合成的过程当中、生产的过程当中,它的能耗是现在传统的不到二分之一。“液体黄金”轮胎使用过程当中节油是10%,按照目前中国有1千万辆卡车,每年平均行驶20-30万公里计算,如果使用“液体黄金”轮胎,每年节约的汽油市场价格就是1万亿。另外还有安全性,经过我们的测试,下雨天以80迈的速度,使用“液体黄金”轮胎的机动车刹车距离比使用传统轮胎缩短13米以上。
赛轮接下来的任务是利用新的技术迅速做大。如今,赛轮每年的增量是世界最高的,企业在建厂投资方面的投入一般是西方企业的二分之一到三分之一,建厂的时间是他们的三分之一,用人的成本是西方的三分之一到五分之一,能耗则降低了二分之一。2020年我们的产能占全球新产能的二分之一,效益在不断提升。
新华锦集团常务副总裁张航:实现“进口+出口”双翼发展的新贸易格局
新华锦集团成立于2002年,今年是集团走过的第20个年头,从一开始的单一国际贸易企业发展到今天,形成了以国际贸易、医养健康、新材料为三大战略支柱的全面化综合集团,去年集团销售收入将近400亿元,名列中国民营500强第286位。
一直以来,国际贸易是我们集团的压舱石。根据统计,集团从成立开始一共完成了近350亿美元的进出口额。从2018年开始,集团对国际贸易板块提出了战略转型,提出像当年大力发展出口一样来发展进口,也就是在稳定出口的同时大力发展进口。如何打造符合新华锦的内循环?新华锦的优势在于,经过常年的国际贸易经营活动,有着很丰富的国际朋友圈。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消费的升级,这些国外的客户都想进入中国市场,新华锦就是他们一个最信赖的合作伙伴。
如何把这些国际的优秀品牌服务带到中国?我们是通过旗下的上市公司、资本的力量,采用并购的方式把这些产品的“最后一公里”打通,送到消费者手里。
去年我们沿着这个战略完成了一次并购,现在1+1>2的效应已经凸显。未来我们还会沿着这个战略不断扩大战果,为顺应内循环贡献新华锦的绵薄之力。
慎始慎终,行稳致远。新华锦20年一路走来,一直把“稳”字当成经营的首要要素,一直秉承正直做人、用心做事的核心企业文化。近三年来,因为疫情等各种原因,很多企业面临很多的挑战,新华锦也不例外。在“稳”字的经营方针之下,新华锦可以做到每一年有增长,就算是经营碰到一些困难也绝不裁员、绝不降薪。希望未来在稳定发展的情况下不断挖掘机会,无论是在新材料板块还是在医养健康板块,都可以为青岛市做更多贡献。
中铁建工第二建设有限公司董事长杨红波:青岛高质量发展的建工力量
今年青岛市第十三次党代会确立了建设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总目标,作为建筑企业,我们责无旁贷地要参与到城市更新和城市改造的三年攻坚行动中来。
作为建筑企业,中铁建工第二建设有限公司积极主动地融入青岛市城市更新三年行动战略布局之中,已经参与了一些重点项目。比如,参与了青岛创新创业活力区的开发建设——青岛北客站及周边片区项目,这是青岛地铁沿线开发建设的TOD一号工程,未来将打造“青岛门户·城市客厅”。我们也参与了进出青岛第一印象的铁路沿线环境综合整治提升工程。立足民生,公司不但参与了河道水环境治理、市政管网路网的完善,还投资代建和实施了很多棚户区改造项目,比如即墨中心城东部片区改造安置区,这是即墨区最大的棚户区改造项目,总建筑面积约72万平方米,计划2023年全面完工,投用后可惠及居民4356户。
作为青岛的属地央企,我们结合青岛市最新的城市定位,不但强化了总部经济的带动作用,业务也已经从单一的“建楼”向“建城”转变,从单纯的施工总承包向规划设计、投资、建设、运营的全产业链模式发展。通过建设高品质的城市建筑和优美的城市环境,为市民提供高品质的城市生活场景,从而提升市民的获得感、幸福感,推动城市品质的整体提升。
猜你喜欢
——An Idea From "Etudes Metro"—the Work of Pierre Schaeff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