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位刺激调控对神经症的临床效果观察
2022-07-18叶佳秀
叶佳秀
摘要:目的:探究穴位刺激调控疗法对神经症患者的疗效。方法:实验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在我院收治住院治疗的90例神经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加心理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穴位刺激调控疗法,将两组治疗前和治疗4个月后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和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进行数据比对分析。结果:两组治疗后的HAMD和HAMA与治疗前相比均明显降低(P<0.05),且研究组降低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PSQI评分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在PSQI总分上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穴位刺激调控疗法能够降低神经症患者的抑郁和焦虑,提高睡眠质量,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关键词:穴位刺激调控;神经症;临床观察
神经症是影响人类的一大类精神障碍疾病,主要表现为焦虑、抑郁、恐惧、强迫、疑病症状,或神经衰弱症状,它有一定人格基础,起病常受心理社会环境因素影响,症状没有相应的可证实的器质性病变为基础。通过对神经症患者的研究发现,其个性内向,情绪波动性较大,并且情绪表达受限,缺乏良好的应對方式。穴位刺激调控疗法是在行为疗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在治疗疾病的基础上在较短的时间内消除患者的焦虑、烦躁情绪,达到综合治疗的目的。因此,本次实验在探讨研究穴位刺激调控疗法对神经症患者的临床效果观察。现将实验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实验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在我院收治住院治疗的90例神经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1)符合《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CCMD-3)》[1]中关于神经症的诊断标准;(2)年龄>18周岁,且<60岁;(3)生命体征平稳。排除标准:(1)重度焦虑、抑郁或伴有自残、自杀倾向;(2)精神类药物依赖;(3)不能配合随访。利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两组,每组45例。研究组男20例,女25例,平均年龄(44.5±7.6)岁;对照组男18例,女27例,平均年龄(44.8±7.2)岁。两组在年龄、性别、文化程度等基线资料上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常规的药物治疗。指导患者正确用药,避免出现药物依赖。心理护理。医务人员与患者建立良好的医护患关系,注重沟通技巧,根据患者实际情况进行个性化护理,加强心理支持,及时疏导患者的焦虑、抑郁、恐惧及疑病等情绪,耐心解答患者的疑问,使患者保持健康积极的心态正确面对疾病。睡眠相关健康教育,告知患者规律作息的重要性,睡前避免兴奋,避免喝浓茶饮品。营造良好的睡眠环境,温湿度适宜,光线柔和,保持病室安静,指导患者睡前温水泡脚,听轻音乐放松身心。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穴位刺激调控,具体方法如下。环境:光线及温湿度适宜,保持操作环境安静,无人为干扰。穴位:内关穴,位于前臂掌侧,当曲泽与大陵的连线上,腕横纹上两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劳宫穴,在掌心,当第2、3掌骨之间偏于第3掌骨,握拳屈指时,位于中指和无名指指尖处。百会穴,位于头顶正中线与两耳尖连线的交叉处,穴居颠顶。仪器:采用电子磁疗仪电刺激患者上述穴位。治疗频率:40~50Hz,以患者能耐受无不适为宜。刺激时间:30min/次;干预时间1次/d,4周一个疗程,共4个疗程。注意事项:操作过程中密切关注患者主诉,如有不适则应立即停止。
1.3观察指标
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和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评估患者治疗前后的疾病变化。
2结果
2.1 HAMD、HAMA量表评分分析
两组治疗后HAMD、HAMA均较治疗前有所下降(P<0.05),研究组下降程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情况见表1。
2.2 PSQI评分分析
治疗前,两组PSQI总分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在PSQI总分上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情况见表2。
3 讨论
神经症是一种无明显器质性基础的精神障碍,其可能由社会心理因素与物质因素共同引起,与个性特征、心理社会应激存在紧密联系。临床上神经症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发生明显高于一般人群,焦虑、抑郁情绪又进一步影响患者的治疗与转归。长期的负性情绪会使疾病恶化,二者之间形成恶性循环,导致患者久治不愈。在本次实验研究中,采用穴位刺激调控疗法对神经症患者进行治疗后,能够有效降低患者的抑郁、焦虑评分。与治疗前相比,研究组HAMD评分和HAMA评分均明显下降,且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且治疗后,研究组在PSQI总分上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穴位刺激调控疗法同时能够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综上所述,穴位刺激调控疗法不仅能够降低神经症患者的抑郁和焦虑,还能提高睡眠质量,值得向临床应用推广。
参考文献
[1]余志刚,刘金鹏,刘军,等.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临床使用情况调查[J].临床精神医学杂志,2007,17(5): 312-313.
[2]李娜. 神经症失眠患者应用心理护理干预的效果研究[J]. 中国医药指南, 2022, 第20卷(5):17-20.
[3]万礼艳.抑郁性神经症患者人格特点规律及心理护理指导[J].安徽医药,2016,20(8):1614-1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