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递诈骗泛滥
2022-07-18李惠琳
李惠琳
“请教下,现在这种发个包裹,到付1000多的是啥意思?是骗钱的么 ……俺都拒收一次了,又发一次……”
6月初,微博CEO王高飞抛的一席问话,揭开了快递诈骗黑产的一角。
王高飞晒出的快递面单显示,该快递由顺丰配送,寄出地为华强北某工业区,物品标注为“高端旗舰款i13”,收件方签收时需支付1009元,包含10元快递费用、999元代收货款。
这一高额到付包裹,并非是王高飞购买的,寄件电话无法拨通,王带着被骗的质疑,在微博上喊话顺丰。顺丰的响应也非常迅速,停发该客户的结算、配送,而且报警查证。
电商业态如火如荼,带动快递量连年增长,繁荣之下,藏于暗处的生意也悄然形成。整个链条的核心在于面单信息泄露,其中牵连电商商家、末端网点等多个环节。
“6.18”大促进行时,快递迎来单量高峰。部分消费者已然感受到,自己的快递还没到,诈骗短信和电话就先来了。
明明没下单,莫名收到一个到付快递,姓名、地址、电话等信息又全部对得上。等付钱拆开包裹,才发现货不对板,里面不过是一张白纸、假冒茶叶、破皮带、廉价清洁剂、指甲剪、数据线、山寨手机……
业内称这一诈骗手段为“盲发快递”——诈骗团伙获取用户信息后,以 广撒网的形式寄出廉价商品或废品,由于成本足够低,即使只有极少数人付款签收,也有利可图。
特别像“6.18”这样的大促节日,消费者要收的快递增多,很多人忘记具体购买了什么,一时大意未核实,或者不明情况的家人签收,就着了骗子的道。
杨师傅在快递业从业多年,对此屡见不鲜,“之前在韵达经常会送到付件,多数金额是几十元,但没见过付钱的,很多人一看到付就不要了”。
今年4月,央视新闻报道的一个案例,揭开了诈骗分子的猖狂:3个团伙在几个月时间内“盲发”快递达18万件,其中2万多件被签收并支付了货款;诈骗群众30多万人,涉案金额超2000万元。
快递诈骗套路,更是层出不穷。除了盲发到付件,常见的套路还有两类:一是以快件丢失、破损或者错拆为由,提出赔偿,诱导用户下载App或加微信,盗取银行卡、密码等信息;二是发送中奖短信,附钓鱼链接。
快递诈骗在行业不断渗透,几大头部公司均被波及,几乎无一幸免。
一位北京消费者告诉《21CBR》记者,此前一个陌生电话打来,自称顺丰快递,说她的快递丢了,提出赔偿100元,并让她下载一个App进行理赔。
她心有疑虑,提出要考虑一下。结果第二天就正常收到了快递,电话也没再打来。
另一位消费者刘女士也反映,趁着“6.18”优惠,6月初在网上下单了几件商品,负责配送的恰好都是中通快递。
随后,她就收到一条附上手机号的短信,上面写道:“您的快递物品被压坏了,麻烦尽快加我,拍照片跟您确认要不要退。”
第二天,她又接到两个境外电话,自称为中通快递,表示该用户买的货物出现问题,需要加对方微信进行退货处理。
按照套路,加了微信之后,骗子会将收件人拉到理财群、刷单群等,之后诱导登录钓鱼网站或下载App实施诈骗。
直觉告诉刘女士,这些可能都是骗局,她没有理会,但心中的疑惑却越来越深:“是物流公司泄露了我们的个人信息,还是商家?”
快递诈骗的根源,在于信息泄露,其中快递面单的泄露尤为关键。
一张快递面单能透露多少信息?
直接能看到的是姓名、电话、住址、购买商品,间接又可能借此找到收件人的微信、支付宝、微博账号,甚至勾勒出个人画像,分析其消费习惯、经济能力等。
经过层层贩卖后,被“有心人士”用于网络、电话推销,也可能实施电信诈骗或卖到境外博彩机构。
那么,购买一张快递面单,需要花多少钱?答案是0.5元—4元。
在某些快递贴吧上,《21CBR》记者发现不少求购快递面单的帖子,在这些信息贩卖人员口中,快递面单多被模糊称为“面子”。
“有没有面子问题解决的,三通一达,顺丰、极兔、京东、邮政”“吃面了,杂蛋品统统都来”,在贴吧中,信息贩子用类似的黑话招揽卖家,不少发帖中,有数人跟帖要联系方式。
记者从几位信息贩子处了解到,快递单面主要依据新鲜度和类别标价,价格最高的是单品类的实时面单,多为当天新鲜“出炉”、还未签收的,常见的单品有母婴、化妆品、白酒、服装等。
另外一种是历史面单,一般不限时间,甚至可能已经被卖过一次,价值大打折扣。
一位信息贩子提到,如果每天能供货100单以上,杂货为2.5元/张,单品3元/张,1000单以上给4元,而历史面单则为0.5元/张。
该人员自称是“上家”,每天收货后再批量转售给固定的“下家”。
当记者问及这些面单是否会被用于违法行为,他直言,“这都不用想,肯定是做那些”。另外一个收购面单的人员则称:“自己有工作室,收面单来是做广告营销。”
那么,谁是快递面单泄漏的罪恶之源?记者在贴吧中看到,信息贩子招揽的潜在合作对象里,包括快递小哥、快遞打单员、驿站、中转站、仓库和电商。
这意味着,信息泄漏是多渠道、多环节的。另外,业内也有说法称,商家采用的第三方打单软件也可能因木马病毒,被动泄露信息。
当然,快递公司难辞其咎。快递专家赵小敏提到,快递面单被买卖,暴露出快递企业管控方面的漏洞。
一位快递业内人士告诉记者,一线快递人员能接触到的用户数据一般只有面单,这几年各家企业都对面单泄漏问题加大了管理,在网点、中转站、仓库等场所安装了监控。
内部人员泄漏面单,只能通过手机一张张拍,效率低、风险高。如果要顶风作案,可能性比较大的方式是,在外面拉货途中或者在车里拍。
除了用户信息泄漏,前述在快递行业多年的杨师傅认为,快递公司在实名制落实上也存在纰漏。
比如在盲发快递中,寄件方的姓名、电话多为虚拟信息,导致难以溯源,而快递公司本应严格遵循实名发件制,并对其信息进行查验。
黑产泛滥,消费者不堪其扰,快递公司也头疼不已。
一位前顺丰快递员提到,以前做顺丰收派员时,几乎每天都会派送盲发快递,里面大多数是保健品,被收件方拒收的话,发件人会通过顺丰要求快递员再次派单,“快递员深受其扰,经常会被要求送四五次,派送不出去还容易被寄件方投诉。”
业内人士提到,类似事件频发,对涉事快递企业的形象和行业名声都造成负面影响,为了防止个人信息泄露,不少企业甚至在内部专门立项。
隐私面单,就是快递企业们的应对策略之一,顺丰、三通一达、安能、极兔均表示,已在自有渠道开通该业务。
以中通快递为例,《21CBR》记者从该公司了解到,从2021年底开始,通过中通寄件小程序、手机端、官网打印出的面单,会免费默认隐藏收寄双方的姓名和电话。
“隐私面单是平衡快递实名制和个人隐私保护矛盾的重要手段。”中通快递相关负责人表示。
然而,由于影响投递效率,叠加电商平台限制,隐私面单目前还很难实现全面普及。
上述业内人士提到,市场主流的“猫狗拼抖快”电商平台,只允许使用平台的面单,隐私面单只能用在商务件、小电商平台或者独立站的件。
商务件占比大的顺丰,可能用得比较多。
况且,隐私面单无法一劳永逸,防得了外人,却难防 “内鬼”。赵小敏认为,解决快递面单信息的泄漏和买卖问题,快递企业内部的管控体系和处罚机制要发力。
中通快递表示,已建立了快递运单及电子数据管理制度,定期销毁快递运单;内部人员录入和查询用户个人信息,进行严格限制和日志记录。
当然,单靠快递运输环节的约束,还不足以肃清黑产链条,也需要电商平台管理、商家自律、监管层的联动以及法律的严惩。而这,也绝非一朝一夕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