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坚持走“三生共赢”的文明发展道路

2022-07-18邓玲

关键词:道路文明生态

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是我们党改革开放以来的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之一。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强调指出,“必须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更加自觉地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一、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的提出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文明发展道路,是我们党在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进程中,根据我国的特点,为促进人与自然协调与和谐,为满足人民群众对优美环境和美好生活向往而提出来的。江泽民同志在2001年7月1日庆祝建党80周年大会讲话中首次提出,“要促进人与自然的协调与和谐,使人们在优美的生态环境中工作和生活。坚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改善生态环境和美化生活环境,改善公共设施和社会福利设施,努力开创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充分反映了我们党促进人与自然和谐,以人民为中心、为人民谋福利的思想。

党的十六大首次將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写进党的正式文件中。十六大报告指出,“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生态环境得到改善,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促进人与自然和谐,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2002年胡锦涛同志在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大会上指出,“可持续发展就是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或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保证一代一代的永续发展。”党的十六大完成了开创中国特色文明发展道路的任务,构建了中国特色文明发展道路的基本框架,确立了文明发展道路由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三大系统构成,将以生态环境保护为主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提高到文明发展道路的高度,丰富和发展了可持续发展的内涵,提升了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这也是我们党对全球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大贡献。

十六大以后,政界和学界开始对生态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展开热烈的讨论,普遍认为“三生”文明发展道路是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共生、共融、共赢”的协调发展道路。“三生”是一个系统,缺一不可,经济发展是物质基础,生活富裕是根本目标,生态良好是发展前提和保障,经济发展必须与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只有协调发展才能推动社会进步。中国特色的文明发展道路是“三生共融”“三生共赢”的文明发展道路逐渐形成共识。“三生共赢”的文明发展道路,凸显了文明发展道路的协调性、整体性,强调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共荣,对保护自然生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有着重大促进作用。

二、生态文明理念下“三生共赢”文明发展道路的深化与发展党的十七大首次提出建设生态文明,指出“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循环经济形成较大规模,可再生能源比重显著上升。主要污染物排放得到有效控制,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同时十七大继续强调“坚持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道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使人民在良好生态环境中生活,实现经济社会永续发展”。十七大对中国特色文明发展道路的深化在于,在坚持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基础上,同时提出了生态文明建设,生态文明和“三生共赢”的文明发展道路同样提到文明发展的战略高度,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作出重大贡献。

党的十八大对推进中国特色文明发展道路具有里程碑意义。十八大将生态文明建设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专章论述生态文明建设并写入党章,确立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对可持续发展,对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文明发展道路的指导地位,这对建设中国特色文明发展道路来说是一个重大突破和转折,从此,中国特色文明发展道路从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引进入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引的新时代,这一深化和提升具有深远的、重大的意义。

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是一项伟大创举,正确理解生态文明建设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关系,有利于深化对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引领中国特色文明发展道路的理解和认识。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不是一个单纯的生态环境保护战略,而是一种全面系统的文明发展形态。它继承和发扬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先进理念和发展方式,但绝不是传统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更名和简单升级,而是对人类文明发展的重大创新,在理念、目标、方针、任务和实现路径上都超越了可持续发展战略。生态文明建设既是推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可持续发展的伟大实践,也是对人类和地球可持续发展新道路的重大探索,其意义是深刻、长远、根本性的,其对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创新和超越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是战略目标的创新和超越。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了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是“努力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这一目标由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三部分共同组成,已经包含了可持续发展的内容。但是相对于“可持续发展”这一过程性、状态性目标而言,“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的目标更高远、更准确、更清晰。“可持续发展”可以是现有人类发展模式的可持续,也可以是新的发展模式创新。而“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则十分明确地强调了前进的方向是一个新时代,是以生态文明主导的全新的时代,而不是现在人类文明发展模式的简单延续,隐含着人类文明发展模式的重大变革和创新。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是中华民族的发展目标和前进方向,既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内容,又是中国梦的具体化和丰富化。在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的总目标下,党的十八大还进一步提出了具体目标:“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从而把当前和长远、理想和现实很好地结合起来,目标既高远又具体。

其次是发展理念的创新和超越。党的十八大提出建设生态文明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先进理念,这是我国生态文明发展戰略价值取向的重大创新和突破。其积极意义在于,一是重新审视了人与自然血肉相连的依存关系,遵循祖先“天人合一”的教导,还自然以平等的主体地位,承认了自然的价值、自然的力量、自然的智慧。感恩于自然的抚育,崇拜于自然的伟大,我们由衷地尊重自然。二是重新摆正了人的位置,提倡还人以自然人的本源。重审人的力量和价值,承认人在自然面前并非“无所不能”,更不能为所欲为。同时又正视人类在自然界的特殊性和重要性,作为自然养育的智慧之子,保护自然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三是强调了自然规律的重要性、不可改变和不可抗拒性。尊重自然就是尊重自然规律,顺应自然就是顺应自然规律。启示我们生态文明建设就是要按自然规律办事,把遵循自然规律和遵循经济规律结合起来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正是生态文明理念应用的典范。

实现路径的创新和超越。党的十八大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实现路径进行了系统部署,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一是提出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四大建设系统“各方面和全过程”,这既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定位,也是路径选择,是对可持续发展战略实现路径的最大创新和超越。建设生态文明采取全面“融入”路径,表明了生态文明建设和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系统的共生关系,强调了生态文明建设独特的实现路径:生态文明建设必须融入四大建设系统中去,紧紧围绕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的目标任务,在四大系统内部建设生态文明,在四大系统内部推进绿色循环低碳发展,从而对四大系统进行生态化改造,促进其生态功能的提升,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的。全面融入的路径有效地克服了传统可持续发展战略实施过程中,生态环境保护游离于经济社会发展之外的弊端,使“五位一体”得以实现。二是坚持“两型”社会建设的成功道路,在继承和发展中创新。“两型”社会建设是我国在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中的重大创新,既是中国特色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又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内容,在全社会得到推广,已取得很好的成绩和成功的经验,得到全世界的赞同。党的十八大把“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要求,再次强调了“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全面促进资源节约”“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充分体现了生态文明建设的继承性、连续性和可行性。三是提出“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明确了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型的具体路径。四是在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任务中,强调了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和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作用,弥补了传统可持续发展战略在空间管制和制度建设方面的缺陷。

三、生态文明指引下的“三生共赢”文明发展道路新进展党的十九大将生态文明新时代的目标提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的高度,“三生共赢”的文明发展道路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引领下进入一个全面的系统化推进阶段,一个最明显的特征就是“体系化”。第一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体系的形成,包括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的深邃历史观;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科学自然观;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观;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的基本民生观;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体的整体系统观;用最严格制度保护生态环境的严密法治观;全社会共同建设美丽中国的全民行动观;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之路的共赢全球观。第二是生态文明建设体系的构建,包括构建生态经济体系、生态文化建设体系、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目标责任体系和生态安全体系。第三是推进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建设。第四是推进“两山”转换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体系构建。第五是系统推进“碳中和”“碳达峰”等。这些体系的构建为“三生共赢”的文明发展道路带来新的指引,推动生产发展体系、生活富裕体系、生态良好体系向系统整合的方向发展,使“三生共赢”的生态文明发展道路更加丰富化、绿色化、高端化,创造出独具中国特色的生动活泼的文明发展新景象。

作者简介:邓玲,女,四川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四川大学区域规划研究所所长,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

猜你喜欢

道路文明生态
坚持中国道路——方向决定道路,道路决定命运
道听途说
漫说文明
文明过春节
对不文明说“不”
2016生态主题摄影月赛
2016生态主题摄影月赛
文明歌
2016生态主题摄影月赛
一次骑行带来的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