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重视保护版权 推动创新发展

2022-07-18叶刚

传媒 2022年13期
关键词:争端观念制度

叶刚

版权制度是现代文明的产物。尊重版权、保护版权,是推动文化创造创新发展的基础性工作。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由于地理环境、文化传统和社会观念的巨大不同,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版权保护观念存在着很大差异,形成了不同的版权制度形态。由国内青年学者王志刚翻译的美国学者彼得·鲍德温的《版权战争——跨越大西洋三个世纪的争斗》一书,聚焦美英和欧洲大陆版权发展的历程,分析了三百多年来版权法发展的历史脉络和不同版权制度的文化差异,对于今天更好地了解人类版权规制的不同文化思想、哲学基础和管理形态有着重要的认识价值。彼得·鲍德温是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历史学教授、纽约大学全球杰出教授,多年深耕版权制度史研究,在版权历史研究上有着精深的造诣。本书的出版,有以下五个特色,值得深入关注。

主题鲜明,视野宏阔。本书是一部版权发展史研究的经典之作。作者以人类版权发展脉络为主题,向读者详细地展示了作为人类现代文明的重要产物——版权制度——发生发展的历史进程和思想脉络,勾画出一幅生动详实、主题突出的版权发展历史演进图。从中可以看到,版权发展演进的社会动力机制和历史发展状况,让人更深刻地认识到,作为一种制度文明成果,版权在推动文化创造创新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在发展演进中经历的曲折历史。在描绘版权发展的历史过程中,作者不回避版权制度背后的多元主体矛盾关系,生动地展示了作者、传播者和受众之间斗争的现实逻辑和文化差异,以及这种斗争给版权制度发展所带来的各种影响。他说:“如果三者之间的平衡出现偏差,事情就会变得不协调。如果作者过于严苛,受众就会受到影响。如果传播者贪婪或者受众吝啬,文化最终将走向贫瘠。”

他提出,作者、传播者和受众多元主体的矛盾关系和权利争斗构成了版权制度发展的逻辑起点,同时也是其发展变革的动力机制。作者认为,在数字革命时代,版权争端不是变得更加趋缓,而是更加激烈。要正确解决这些争端,需要以历史视野来重新审视版权争端背后的多元主体关系,重新认识制度争端背后的文化异同。他说:“不了解历史,就不能掌握它们。我们都是狭隘地去理解时间的先后发展,数字一代认为正在发生的争斗是第一版权战争,事实上,它已经延续了三个世纪。”以历史的视野来看待版权发展,能够让人更清楚地认识到版权规制背后的文化差异、观念差异和现实差异,从而引领人们更加理解今天版权发展面临的各种问题和矛盾,以更加理性积极的心态来解决问题和挑战,而不是动辄对别人进行攻击、指责和抹黑。这是本书的一个重要主题,也是作者要深入分析的一个重要理念。

角度独特,观念新颖。不同于一般的版权史著作,该书描绘版权发展的历史是以一种不同寻常的比较视角,由此赋予了整个研究以独特的认识角度,即英美国家和欧洲大陆国家的版权制度的异同。作者指出,作為一种人类文明形态,版权保护已经制度化,但表现出形态各异的特色,呈现出不同的保护观念。他认为,在版权发展的历史中主要存在着英美和欧洲大陆两种不同的版权规制方法和观念。英美版权规制相对重视受众利益并热衷公共领域,因此更加强调不同主体利益的保护,既要促进作者创造受益,又让公共领域受益。欧洲大陆则不同,强调作者创造权益,主张确保作品表达作者的真实意图。这两种不同的版权观念,必然形成两种不同的版权制度体系,表现在版权保护期限、保护手续、权利让与、合同签订、作者身份、强制许可等方面,就形成了截然不同的观念制度。比如,在保护手续上,欧洲大陆不重视保护作品所需要的传统手续,包括对作品进行登记、给作品贴上标识并交存、更新权利等。英美法系主张保护不是由纯粹的创造事实所出发,需要办理一定的手续。

作者认为,这种差异的背后是一种权利观念的不同。他说:“在作者权利体系中,作品作为私有财产出现;但在版权体系方面,它们自动属于公共领域,除非作者费尽心思对它们进行注册,‘无注册没版权’。”正是通过这样深入细致的比较,让读者认识到两种版权制度背后的版权观念的文化差异是何其之大。这样一种比较视角可以说构成了此书论述的一个重要角度,形成了比较研究的独特张力,让研究的深度更加厚重,看到了制度差异背后的文化因素、环境因素和历史因素。这视角也让我们看到,世界上没有整齐划一的版权制度,不同国家和地区在版权保护上应该相互尊重、求同存异。

善于叙事,故事性强。尽管是一部学术著作,读起来却生动有趣,引人入胜。原因在于,作者善于叙事,注重通过对版权争端故事的叙述来表达自己的观点认识。故事是这部书的精彩构成。书中引述了很多令人兴趣盎然的版权争端轶事,从康德、费希特到维基百科,再到瑞典盗版党,从伯尔尼联盟的国际版权倡议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兴起的精神权利,作者将这些悉数娓娓道来,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让人读起来流连忘返。比如,作者在国际版权法案中对马克·吐温故事的讲述,指出马克·吐温在1886年发表了一份由144个美国文学家签名要求国际版权的请愿书,寻求国际版权的保护,读来让人觉得妙趣横生。再如,他讲述谷歌和其他互联网公司支持非盈利组织对抗当时美国的版权法,拒绝要求计算机存储器可能保存的每一份临时副本都需要授权的提议,甚至不惜花费重金游说国会,让人看到版权保护背后复杂的利益关系。作者将故事讲述和案例分析有机结合起来,使得每一个故事讲述都成为版权历史发展演绎的生动载体,一方面突出主题主线,推动历史呈现发展。另一方面,增强趣味性通俗性,让思想演绎更加生动直观。

分析客观,论述有力。从本质上来说,版权文化是一种制度文化,是现代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作者提出版权战争的概念,是立足于人们在不同历史阶段版权争端的实际状况而提出的,指向的是版权文化背后不同社会主体的权利关系,切中了版权规制的核心,聚焦到版权观念的历史冲突和现实矛盾。作者认为:“版权与作者权利观点冲突的内在根源,在于两者对文化的创造与传播,创作者与社会的相互义务与利益,艺术、文学、音乐的性质与社会功能存在着明显的不同的态度。”正是因为切中了版权背后的这种冲突根源,作者才梳理出了版权发展的历史逻辑和版权争端的历史困境。他认为,版权这种战争性之所以是“跨国和长期的”,原因也在这里。

为了更清晰地呈现这种斗争的复杂性,他不仅阐述了历史上不同时期的版权争端,而且描述了20世纪以来版权争端的激烈程度,甚至认为这种争斗已经导致现有的国际版权共识遭到巨大的挑战。他说:“20年后的今天,伯尔尼共识已经开始瓦解。不仅英美本土的有限版权传统再次被认为是对权利持有者过分权利要求的一种解毒剂,即使是在欧洲,数字普及的承诺与对创造力的集体理解和社会决定的新发现,也引发了对继承真理的反思。”由此可见,作者论述问题的严谨客观,分析深入而有力,总是能够深刻地呈现版权争端背后复杂多元的现实因素。

表达流畅,语言生动。作者具有历史学家的通透,善于运用简洁生动的语言进行故事和场景呈现,把复杂的历史事实转换成生动的主题故事,引领读者走入历史的深处,去思考冲突背后的原因。作者对伯尔尼联盟的叙述,通过聚焦英国、法国、德国、美国等国家的版权观念差异,呈现了《伯尔尼公约》这个版权公约诞生背后发生过的各种曲折。作者在讲述这些冲突的过程中,往往是寥寥数语就把故事中的精华表达得淋漓尽致。在总结历史发展过程时,作者用语也极其简洁、准确流畅,力求让表达晓畅明晰生动。比如,他这样总结美国加入国际版权公约的曲折过程:“在19世纪的大部分时间里,美国重印外国作品以启发其公民而不受版税的滋扰……迟至1873年,国会图书馆委员会(Committee on the Library)报告了一种普遍的观点,即国际版权‘阻碍了知识产权进口转向出口,经济利益开始击败公共领域的意识形态(我们将回到这个故事)。随着尼伯尔联盟的扩大,留在外部的成本(更不用说严重违反其限制的成本)也在增加。”这段叙述尽管很短,但“在19世纪的大部分时间里”、“迟至”、“隨着”等几个时间状语就把美国当时国际版权观念的犹疑、矛盾和反复表达得十分清晰生动,让人体会到历史发展的无限曲折和复杂。

作者具有辩证的历史眼光,认为既要认识到版权制度发展是一个逐步完善的过程,也要看到版权制度背后的文化差异和历史不同。他极其反对西方国家动辄在版权问题上对中国进行指责,主张以发展的历史的眼光来看到中国版权事业的进步。他说:“今天,美国对中国盗版行为挥动拳头,就像一个世纪前欧洲对美国一样。但中国已经是世界上第三大专利国,仅次于美国和日本,它于1992年加入了《伯尔尼公约》,仅仅比美国加入晚了三年。”他坚信在不久的将来,中国一定会在版权保护事业上成为世界的榜样。这些观点无疑都是具有建设性的。需要指出的是,改革开放以来,党和政府高度重视版权事业发展,中国版权事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版权制度越来越规范化,版权管理越来越科学化,版权文化越来越深入人心。2021年9月,党中央、国务院印发《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纲要(2021—2035年)》,明确了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的时间表,其中明确提出把我国建设成为版权强国的重要目标。2021年12月,国家版权局印发《版权工作“十四五”规划》,明确“十四五”时期全国版权工作的发展目标,围绕完善版权法律制度体系、版权行政保护体系、使用正版软件工作体系、版权社会服务体系、版权涉外工作体系和版权产业发展体系等6大方面提出战略任务,为版权强国建设确立路线图和时间表。要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和知识产权强国,需要我们更加重视版权保护,建设版权强国,深入推进版权制度建设和完善,努力推进版权文化普及提升。

《版权战争——跨越大西洋三个世纪的争斗》这部书的翻译出版给了我们很多有益启示,提醒我们以更加开放的视野来审视版权规制的历史意蕴、文化内涵、地区差异和制度逻辑,更加立足中国实际来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版权制度,为版权事业的发展完善做出更大的贡献。

作者单位 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

【编辑:孙莹】

猜你喜欢

争端观念制度
钓鱼的观念
当观念成为艺术
殷周时期“中”观念的生成演变
解决中印领土争端要打“持久战”
某些单位的制度
十二星座时间观念排行榜
美高官试图淡化军售争端
争端解决机制是WTO对全球经济稳定的最独特贡献
论制度安排的后发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