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方高校参与非遗保护策略研究
——以宝庆翻簧竹刻为例

2022-07-17刘旸沛筠

绿色包装 2022年6期
关键词:竹刻技艺文化遗产

刘旸沛筠

(湖南工业大学 包装设计艺术学院,湖南 株洲 412007)

近年来,我国逐渐加大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力度,随着政府工作的展开,一条地方高校参与非遗保护的新途径也逐渐明晰起来。地方高校在保护与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丰富的学术资源、广阔的科研平台、大量的高素质人才都是当下非物质文化遗产所急需的。宝庆竹刻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其独特的工艺成就了一段竹刻艺术史的发展巅峰,现如今却面临高端人才缺失、创新能力不足等种种问题。

1 宝庆翻簧竹刻的艺术特色与价值

中国竹刻历史悠久,提到竹刻就不得不提宝庆竹刻,据传宝庆竹刻最为突出的翻簧工艺始创于清代康熙年间,由竹刻艺人王尚智发明,距今已有上百年的历史。翻簧竹刻中别具一格的工艺流程与高超巧妙的雕刻技法为宝庆竹刻广泛地博得了海内外人民群众的关注与追捧。

1.1 宝庆翻簧竹刻的艺术特色

1.1.1 工艺美

宝庆竹刻能在中国竹刻界中凭一己之力冲出重围,取得突破性成就的主要原因在于它极具特色的工艺与原料。宝庆竹刻的翻簧工艺包括取簧、制器、画稿、雕刻等多道工序。首先需要取簧,光是取簧的流程便十分讲求天时地利,需要选择3-5年的楠竹[1],且伐竹当日必须取簧。其次是制器,这是整个翻簧工艺中最为关键的一步,其中的制模、贴簧、拓样、裁片等步骤都讲求一个“细”,手工艺的精妙之处就在于慢工出细活,唯有充分运用自身经验将手中之物一遍遍的打磨,才能得到最完美的成品。最后经过几十道工序的锤炼将竹胚制成,再在竹胚上雕刻花鸟鱼虫等图案,整个流程十分繁琐复杂,就连许多从业几十年的老艺人在制作完一件竹簧器时都会感到筋疲力尽。

1.1.2 题材美

每一件艺术作品的完美呈现都是由艺术家呕心沥血的创作而得来的,他们无一不投入了丰富的个人情感,将个人的生活体验,运用高超的技艺淋漓尽致地体现出来。宝庆竹刻的题材丰富,涉及范围十分广阔,大致可分为山水风光类、花鸟鱼虫类、人物场景类、吉祥纹样类等[2],但其中数量最多的要属山水风光类,这一类题材大多取材于湘西南的独特景色。湖湘大地到处是好风光,且极具江南地域特色,当地的大好河山在匠人们的一凿一刻之间生动体现。宝庆竹刻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张宗凡雕刻的竹簧座屏《春山翠霭图》(图1)采用阴刻技法,运用全景式构图高度提炼概括了湘西南地区的山林景色。放眼望去,画面主体为一座巍峨大山,上留天下余地,气势雄浑,主峰似一双张开的大手由溪流间耸峙而出、连绵起伏,向擎天无限延伸而去,周边各色林木覆盖茂密,细腻有致的刀法刻画出山石的奇绝俏丽。前景几颗高松点缀,掩山间农舍于无形,颇具“犹抱琵琶半遮面”的娇态。画面左右两分,由一半月弯状小桥连接,桥上僧人一老一少向小屋的方向望去,似要到达心中归处。

1.1.3 器型美

宝庆翻簧竹刻与其他类型竹刻相比,最大的不同在于器型基本不受原材料的限制。传统的竹青雕器型大多为筒形,而翻簧竹刻利用木模具与竹簧片相互配合,可任意加工成各种形状。翻簧竹刻器型种类繁多,主要有茶叶罐、烟盒、花瓶、首饰盒、笔筒、屏风等,这使得竹器的实用性大大提升。张宗凡创作的竹簧花瓶《古韵》(图2),其中的每个块面都是单独制模再利用拼贴工艺将各个部位连接。这件作品的最大特色在于瓶身部分采用双层设计,外部的一层竹簧片犹如花萼般包裹着内里的嫩芯,整件作品仿佛一朵绽放的鲜花。

图2 竹簧正圆花瓶《古韵》(38×23cm)(图片来源:张宗凡)

1.2 宝庆翻簧竹刻的价值体现

宝庆竹刻于2006年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作为一项民间传统工艺,宝庆竹刻于明代问世于邵阳武冈,至今已有几百年的悠久历史。在发展过程中,宝庆竹刻吸收嘉定、金陵两派的竹刻艺术风格,顺应潮流发展成集实用性与观赏性于一身的民间工艺,主要雕刻手法包括浮雕、圆雕、留青雕、透雕等。明末清初,竹刻艺人王尚智发明翻簧工艺,宝庆竹刻在行业内的地位也随之提升。因此,虽然囊括了竹青雕、竹根雕与竹簧雕三种竹刻类别,但说到宝庆竹刻人们就会自然而然的想到工艺流程最为繁琐、技术含量极度复杂的翻簧竹刻,是宝庆竹刻最高技艺成就的代表性技艺。

2 宝庆翻簧竹刻在保护与传承中存在的问题

2.1 人才储备问题

目前宝庆竹刻仅有张宗凡一位国家级传承人,翻簧工艺直至目前为止都尚未认定一位代表性传承人,熟练掌握翻簧工艺详细流程的也只有胡光荣、杨屹楼、姚中发等几位老艺人,技术人才稀缺且年龄普遍偏大是翻簧技艺最主要的现实困境[3],技艺传承面临着断代失传的危险。翻簧工艺无疑是一项极为珍贵的传统手工技艺,随着社会发展进程加快,现代人的视野逐渐开阔,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已鲜少有人愿意去发掘与探索这些被时代洪流掩埋的宝藏。与此同时,身怀技艺的老一代手工艺人正在随着时间的流逝而衰老,但年轻一代却尚未掌握足够的经验技巧,如何使下一代接班人迅速成长成了众多工匠面临的最大难题。

2.2 设计创新问题

由于宝庆翻簧竹刻在器型上几乎不受限制,艺人们的雕刻技艺也十分成熟,装饰题材涵盖范围甚广,大体可以分为花鸟鱼虫类、山水风光类、人物故事类、几何装饰纹样类等。虽然宝庆竹刻的装饰题材颇为丰富,但由于近年来竹刻行业竞争力加大,竹制品装饰图案出现同质化的趋势,且形式偏向于保守,缺乏新颖性。而一些创新设计也并未经过认真考量,只是将其他类目的装饰图案拿来直接用于宝庆竹刻的图案设计中,这就会造成生产出来的竹器失去了宝庆竹刻的原真性。要实现真正的创新必须在符合当地人文风俗的情况下结合时代背景,创作现代审美观念的作品。

而且传统民间工艺品普遍存在没有包装或者包装毫无特色的情况,这不仅不能为传统工艺起到正向宣传的作用,也让原本个性化十足的工艺品变得千篇一律。宝庆翻簧竹刻工艺品的包装需要在兼备功能性与审美性的情况下,起到宣传竹刻产品,推广宝庆竹刻的目的。

2.3 社会参与问题

目前来看,各级政府与传承人在宝庆竹刻的传承与保护中起到了主导作用。2006年将宝庆竹刻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7年在传承人张宗凡与政府的共同推动下成立了邵阳市宝庆竹刻研究所;2018年于邵阳绥宁举办苗族四月八姑娘节暨竹文化旅游节,宣传本土竹工艺,推广竹产品;2018年8月,绥宁木竹产业园区获认国家林业产业示范区;2020年湖南省成立竹产业协会,建立“潇湘竹品”公共品牌助力竹工艺品发展。在这种政府与传承人主导的情况下,社会群体参与度不高,非遗离民众生活越来越远,这将使人们对其产生疏离感,宝庆竹刻的社会性也将持续降低,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核心要素之一就是社会性,当失去这一特性,非遗也将变得不再完整。

3 地方高校参与宝庆翻簧竹刻保护与传承的策略

3.1 通过“产学研协同”的新模式保护与传承翻簧竹刻技艺

宝庆竹刻目前从业人员整体文化素质偏低,这无疑为宝庆竹刻今后的机械化生产与创新发展造成一定阻碍。与地方相比,高校在高端人才培养方面具备广阔的平台与丰富的资源优势。同时作为传播知识、传承文化的重要阵地,其具有的多学科优势、现代科研技术与高素质研究人才都是其他地方保护机构所无法比拟的。对宝庆竹刻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保护不仅需要在技术层面习得其技艺精髓,更应该在理论层面进行深入研究,掌握其历史发展规律与文化审美意境,探索其保护与传承方法。因此,高校在非遗保护中扮演着异常重要的角色,科学研究与理论教学相结合既可以使相关理论知识在更深层面推进,与政府联合解决文献挖掘整理等基础性工作,也可以推动产品创新研发,向企业输送高精尖人才与技术支撑,如此一来,高校、政府与企业三者之间便围绕着非物质文化遗产形成了相互连通的良性循环。

3.2 通过社会创新活动保护与传承翻簧竹刻技艺

高校学生不同于社会在职工作者,他们有着极其充裕的课余时间、掌握着一定的专业知识,具备强大的创新思维,对自己的兴趣爱好怀揣着极大的热忱。由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独特性与唯一性,地方高校可以通过政府牵线搭桥,组织一批对非遗技艺感兴趣的学生利用寒暑假期深入当地进行考察、采风,与当地手工艺人面对面,了解宝庆竹刻的相关技艺,观摩大师的雕刻手法,记录相关的人文影像,探索当地民俗风情、人文情怀。通过这些方式既锻炼了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又能让大部分人在参与过程中亲身感受到了非遗技艺的魅力,接触到最真实的非遗文化,达到宣传推广的目的。同时,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资料的挖掘与整理也起到了一定的帮助。在每次创新活动结束后,安排学生分组汇报活动成果并进行评估,验收活动目的是否达成,为创新活动的再次开展提供整改思路。

3.3 通过建档立库、开展传习活动保护与传承翻簧竹刻技艺

高校图书馆是校园文化传播与建设的重要阵地,充足的馆藏空间与丰富的馆藏手段为非遗保护与传承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与技术支撑。在参与宝庆竹刻的保护工作中,地方高校图书馆可以在各个方面体现其价值。例如为保护宝庆竹刻的相关史料,可以在馆内单独设册建档,通过专业人员的科学分类,整理与宝庆竹刻相关的文档、书籍以及地方史料,资料收集务须详尽有序,便于日后的更新。在现有纸本资料基础上,还可以建立现代化信息数据库,录入非遗档案、音频、图像、视频等资料,记录原汁原味的非遗文化,方便非遗研究人员进行快速查询,对非遗文化保护与传承起到支撑作用。

在建立非遗数据库的基础上与政府开展深度合作,实现文献资源共享,利用高校人才优势开展传习活动,邀请民间艺人到校进行展演讲解,将宝庆竹刻的艺术魅力,鲜活、立体地展现在人们面前,吸引更多年轻群体关注、学习、传承宝庆竹刻。

3.4 通过校园文化活动保护与传承翻簧竹刻技艺

校园文化是高等院校办学过程中建立起来的独有的精神气质,是校园建设中极其重要的一环,将非遗保护、传承与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既能在一定程度上丰富学生的校园生活,又能为非物质文化遗产起到宣传作用。推进宝庆翻簧竹刻技艺进入地方高校,可以通过举办专题展览、校园文化艺术节等多种活动形式进行,也可以邀请民间艺人与专家到校开展讲座、举办学术论坛,使师生更加了解翻簧竹刻技艺,提高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关注。在这些校园文化活动的不断加持下,高校学生能设身处地的融入到非遗保护的情境中,深刻感受到非遗文化的珍贵并主动参与其中,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能够激发学生对非遗的热爱,提升民族情怀,同时非遗技艺也得到了推广与传承,二者相得益彰,共同发展。

4 结语

地方高校参与非遗保护,非遗资源融入高校教育,二者完成能够在有意识地引导下相互促进,和谐发展。宝庆翻簧竹刻技艺是我国竹刻界的重大发明,其中蕴含着极高的科学与历史文化价值。近年来所显现出的各种问题,如创新研发动力不足,高水平人才缺失,社会参与度降低等都可以通过地方高校的参与得到显著改善。高校作为传承文化的重要阵地,培育人才的一方沃土,对保护与传承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更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运用恰当的策略方案使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一种文化资源合理融入到高校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便能让这二者和谐共融,大放异彩。

猜你喜欢

竹刻技艺文化遗产
非遗技艺绒花的传承与创新
与文化遗产相遇
酌古参今——颐和园文化遗产之美
非物质文化遗产
——嘉定竹刻
修篁万竿 雕竹成画
——张泰中竹刻作品欣赏
治理的技艺:三代王官学新说
郑庆章 把“弄虎”技艺传回大陆
技艺精湛 星光灿烂——来自欧洲的Herrmans
活态文化
《文化遗产》2016总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