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德育教育的有效方法和途径探究
2022-07-17骆文辉
骆文辉
摘要:道德观念是衡量一个人是否具有道德和高尚品质以及崇高理想的尺度,因此,在高中开展德育教育十分必要,同时,也是一项长期艰苦而细致的教育工作。德育教育要适应新时期的要求,即高中德育教育要与高中教育的发展方向紧密相连。
关键词:高中阶段;德育;难点探析;创新方法
前言
高中是学生成长发育步入尾声的阶段,心理上几乎与成人相同,但是精神发展和个性塑造的空间依然巨大。自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近几年网络技术得到广泛应用的时期,形形色色的意识形态充斥着每个人,默默地改变着人们的思想和行为。基于这种社会基础的唯利是图与享乐主义的堕落思想对缺乏价值观以及是非观的高中生有着非常不好的影响,使学校德育处于十分不利的地位。教师必须及时转变其道德观,加强对高中生德育教育的指导,遵循新的德育模式,切实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和身心发展。提出了高中德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创新办法,才可以促使学生在学习的道路上全方面发展,从而达成教育体系下人才培养的长远目标[1]。
一、高中德育难点探析
1.内容枯燥,脱离生活
德育的第二个问题,就是内容与生活实践无关,相对空虚而乏味。因为德育内容与生活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距离,高中生在生活中很难找到与德育内容相匹配的内容,部分学生会认为德育涉及面太广、比较空泛,这些都会导致学生丧失学习热情。同时,德育教育越来越多地关注形式主义,这对学生的德育水平有很大影响。原因在于,德育的内容和形式与高中生的现实生活并不密切相关,这就导致高中德育相对较差
2.教育方法过于单一
高中德育教育方法单一是德育低效的重要原因。高中德育开展到今天,仍有不少教师采用填鸭式教学方法,缺少感情教学。同时,德育教育的渠道只限于课本和视听资料。这里的班比较有限,时间比较有限。还有就是教师常常在讲台上讲授德育教育,而学生相对沉默而一言不发。学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对德育的参与程度较低,师生间的交往效果不明显。德育教育的首要任务就是沟通,德育教育通过有效的沟通,能对学生产生微妙的影响,并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2]。
3.德育内容时代感不强
随着时代的发展,高中班主任在开展德育工作时应结合时代发展,并丰富其中的内涵。但就目前来看,仍存在大部分高中班主任在开展德育工作时使用与十几年前的区别不大的德育方式,而这些方式无法激起学生的兴趣,进而大大影响教育效果。甚至,德育工作的內容都是服务于智育教育,使得脱离德育工作的宗旨。
二、高中德育教育的创新策略
1.完善高中德育目标
完善德育目标体系即要关注德育目标的本质与层次。德育的目的在于以普通学生在社会化过程中所接触到的社会关系为基础,比如:通过教育,培养学生对现代法律的理解与法制意识,学生必须懂得基本的社会生活规则和行为准则;学生应具备社会责任感;培养无私精神。它是内化的规范和行为,是德育教育的核心。这一层次的学校教育是一种德育教育,是真正的素质教育;要有理想,有信念,有目标,有追求的人生方向。
2.加强情感交流
今天的大部分的高中生都是有一种精神上的敏锐和对学习的追求。所以,高中老师要正确认识和引导他们,在他们成长的同时,也要对他们进行德育教育,真正体会他们的情感和想法。从情感的角度探讨德育的问题。高中老师要有一个清晰的发展方向。德育教育并非盲目地传授知识,它主要是以交流为手段,以了解学生的思维、观念以及他们的领袖才能。比如,在实施德育教育的同时,一些学校还会设置专门的德育教育课。在课堂上,教师能和同学们沟通,就像是他们的好伙伴。当同学为教师辩解时,他们会主动地表示出他们的忧虑。如果是这样的话,教师可以帮他们解答或者让另一个人去考虑。在此背景下,既能提高德育教育在高中阶段的成效,又能提高学生的类别关联度。
3.重视发挥高中德育各方面的联合功能
德育是不只是一个人单方面的事,需要各方的有效合作,唯有如此,我们才能真正体会德育教育的作用。学校要充分发挥主体地位和主渠道的作用,如利用教学渗透学科、利用不同的教育活动等方式进行渗透。父母还应配合学校教育。俗话说根植于家庭,表现于学校,家庭环境包括主观与客观因素。从社会层面上来说,我们需要净化社会环境。因此,在加强学校德育的同时,应重视社会环境对学生的影响。
4.打破教室就是课堂的观念
课堂是什么?在以往的传统教学观念里,课堂和教室和实验室是一个意思,现在的人基本认知里教室就是课堂,课堂就是教室。很多人倾向于把课堂上不教的课程当作课外活动。这种错误思想根深蒂固。这一狭隘的课程观严重扭曲了课堂的价值和意义,使课堂教学没有得到充分发挥,此外,它限制了学生发展自我和创造力的潜能。新的课堂教学理念截然不同。教室具有很高的灵活性和选择性,其不固定在某个时空上,具有很强的随机性和灵活性。可根据实际的教学内容和需要,随意选择教室的位置和场所。餐厅,茶馆,购物中心,码头,图书馆,运动场,电影院等等,都可以是一门课程。只有在这样的课堂中,学生才能发挥其作用,而要与现实融为一体,就能获得一种内在的、有生命价值的德育体验[3]。
5.教师与学生共同开设德育教育课程
要改变单一的德育教学模式,必须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是建立师生平等互动、平等交流对话关系;一是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两者相辅相成。教师与学生关系的重构是改变传统单一教学法的重要途径,重新塑造师生关系的一个基本联系是,在传统教学中,师生间的单向沟通变成了双向或多维的开放交流,打破传统教学误区,建立平等师生关系与互动。为此,教师必须主动地取消其权威,改变其身份,将自身置于学生的地位。近代教育理论认为,每个生命都有其价值,每个生命都是独特的,所以在教学中,存在着中心与边缘的前提,也不能确定某种生命活动是否会取代另一种生命活动。老师的人生经验可以用来替代教学中的学生生活体验,虽然他们都是学生,但体验却大不相同。但生活可以相互滋养,互相激励,互相补偿,互相补充[4]。
结语:总而言之,在新的教育形势下,德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受到了广泛的重视。所以,在高中教育中,教师要及时转变教育观念,充分关注高中生思想品德教育改革教学模式与方法,提高高中德育教育实效,要认清高中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5]。唯有改善社会、家庭、学校环境,才能通过环境的渗透和良好的教育,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参考文献:
[1]李守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导向的高中德育工作刍议[J].课程教育研究,2018(49).
[2]秦朝伦.浅析当前高中德育困境及其解决方案——兼论如何丰厚高中德育教育土壤[J].学理论,2013,05:245-246.
[3]徐陈璧,刘加勇.高中德育的困境及理路选择[J].法制与社会,2015,30:223-224+247.
[4]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个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N].人民日报,2007-10-24(1).
[5]朱小蔓.当前中国高中德育教育课程标准及其创新方式[J].个球教育展望,200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