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时代背景下高校思政课程教学的思考研究
2022-07-17苏毓民
摘要:由于互联网时代的来临,使高校教师的教学模式和手段都出现了极大的变化,互联网对传统课程教学的模式产生极大冲击,同样,也给新课堂教学方式发展提供了一定的机会。本文主要从大数据时代背景发展下高校思政工作课程教育中的问题研究入手,全面讨论了大数据下多媒体的应用给高校思政教育的学习内容提供的发展机会,并根据这种机会全面研究了高校教育实践中需要遵循的准则,并提出了具体的教育实施途径,力求促进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高校思政教育的教学内容的进一步发展与完善。
关键词:大数据;高校思政教育;课堂;教学策略
引言
思政课程教材在培育全体高等院校与青年学子的理念、思想、价值观等方面有着其他教育学科无法取代的功能,而传统思政工作课程的教材在信息网络强大的新时代背景下,也有着必须完善与革新的问题,在这种个性张扬与解放的新年代,我们应该怎样实施,才能够使传统思政教育工作课程更好的发挥它自身的价值和功能,成为高校全体教师必须思索的问题。
一、大数据的含义
很多学者认为所谓的大数据时代背景正是人们在大数量的基础数据上面能够实现的事情,同时大数据时代背景更是在获取最新的知识的基础上,能增强自己的创新的动力。通俗来说,就是能运用大数据时代背景来发掘并寻找出数据处理中的价值,从而创新发展出产生相应价值的新信息技术。具体在思政课教学内容中,重點表现为对大数据资源的识别、分类,和对大数据时代背景网络平台的构建和运用[1]。
二、大数据浪潮下高校思政课教育存在的问题
随着社会的日益发达,信息化逐渐渗透到了我们的生活与学习中。在大数据的背景下,高校的专业思政教育工作就必须进行相应的变革,以适应社会发展的新特点和要求。教师在高校思政工作教育的中要做到教学内容多样、教学方式多样,同时也要不断地对大数据时代背景进行运用,以做到高等院校的思政教育工作与社会大数据资源的紧密联系与灵活运用。
(一)因意识形态上受到风险挑战,学生的网络安全意识并不强
大数据时代背景下的中国互联网技术发展迅速,信息传播方式更加多样化,大学生已成为中国互联网应用的重点发展群体,极易遭受一些社会舆论的负面影响,从而导致对大学生的意识形态传播带来了巨大风险。同样,西方价值观的进入也给当下中国高校学生的思维发展造成了不小的影响。由于大学生对于网络安全信息的辨别和过滤能力较为欠缺,在互联网环境中极易被某些网络欺诈和传销机构进行洗脑,从而对自己的生命财产安全和个人人身安全形成了非常大的威胁。
(二)高校传统的思政文化也受到影响,师生思想上有了代沟隔阂
作为接触社交互联网的重点群体,由于大数据的时代背景给高校毕业生的思维发展提供了一定的新意以及创造性发展,而传统思政教育发展下的高校课程思政教育在思想内容和教学模式等方面,都和如今的时代发展产生了一定的代沟,而一部分高校思政工作课程教师思想上也和当今的高校学生形成了隔阂,使得在教学实施和教育过程中,老师的思想内容和学生的学习兴趣之间产生了一定的偏离,直接造成思政课程的教学效果并不明显[2]。
(三)教学过程中思政教育达不到理想状态
在思政教育课堂上,往往达到不成理想状态。分析:1.在当今的高校教育模式中,过分注重对学生的技术思维与技巧方面的训练,而忽视了知识思维领域的培养。2.学生还不能认识到思政课程对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影响,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缺乏有效的方法和评价体系。
(四)学生学习积极性较低
学生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往往还没有充分理解思政教育对他们发展的意义,导致了在思政教育的过程中,学生们在课堂上总是感觉教师讲述的东西很难懂,同时又对枯燥的政治理论知识很容易产生厌倦,这样就造成学生对这门课的学习积极性不高,容易产生厌学心态。因此,这也就导致高校思政教育工作无法像预期的一样开展下去。
三、大数据时代下高校思政课程教学面临的挑战
(一)从经验化教育逐步向精细化教育过渡
随着大数据技术的逐步开发与完善及其在高等教育领域中的广泛应用,高校中原有思政教育课程的传统课堂教学形式逐步被替代,转变为基于数据挖掘、计算与管理为一身的具有数据分析手段的教学精细化课程。所以,在利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开展高等教育思政教育教学研究的进程中,就需要全面抓住大数据处理技术这一发展契机,通过借助大数据处理技术充分认识并抓住了高校思政教学中的重大政策问题和学术前沿,从而使教学研究内容和思想教学课程进行了全面衔接。新形势下,唯有把精细化和标准化的管理方法与教育思想,贯彻到思想政治教学的多样化教育之中,把大数据时代背景结果作为精细化教育的理论依据与教育目标,则高等教育思想政治课程的多样化教学才得以全面充分的反映,通过全面掌握精细化的教育目标,抛弃以往传统的教育思想,才可以避免在某些课程上出现的重大错误,促进思政课程的多样化教学,从而在整体上增强了思想政治教学中的针对性与实效性[3]。
(二)从被动型灌输逐步向主动型探究过渡
随着大数据时代背景的到来,在高校课堂教育中逐步引入了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课堂形态,以多媒体为主要表现形式的课堂教育方式也获得了广泛运用,但是由于高校原有教学理念的限制,在思政课教育中仍然以单一的灌输式教育观念为主要方式。所以,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高校思政教育课堂的教学就需要全面抓住这一契机,将原来封闭式、传统式的课堂教学形态逐渐向更加和双向交互的课堂形态转变,并充分利用大数据时代背景的研究结果和预测能力,来加强高校对学生认知情况和知识状况的整体掌握情况,并由此来完成高校原有课堂方式的重大变革。这些利用基于大数据时代背景开展的综合教学方法的改革,可以为教育提供必要的技术手段保障,促进高校思政教育的课程逐步向精细化和自主型跨越。
(三)从传统课堂型学习,逐步向网络化学习发展过渡
传统教学下的课程思政教学都是以教育课本为核心的,但因为实效性和发展性上的问题,使得高校思想政治课程教育并不能完全完成与时俱进的课程模式的变革,虽然学生接受知识的主要途径还是在课堂上,但是在课堂外却可以利用已经掌握的知识点加以复习,而大数据时代背景也给高校思政教育的课程提供了巨大的机会,通过建立基于大数据时代背景的整体式课程系统可以让学生打破时间和空间上的束缚,在校园和家庭生活中都可以随时进行练习。同时,教学内容还可以紧跟时政热点展开及时化的教育,使学生从传统课堂的教学逐步走向了网络化的教学,这些方式都从根本上提高了学生对思政课程的学习积极性,也增强了课程的开发能力与效果。
四、大数据时代背景下高校思政课个性化教学策略分析
(一)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高校思政课的教育原则解析
1.坚持大数据依托与学生实际需求相统一
大数据时代背景也为高校思政教育课程的教学提供了必要的方法和手段,其在思想教育中需要充分考虑到大数据时代背景的使用关键是学生,而在分析与处理中也需要充分考虑到高校的现实需要,并将之深入运用到高校思政教育的课程中去。大数据时代背景中的信息类型繁杂,信息量大,要求教育工作者从大量的信息来源中全面发现有意义的信息加以研究,并加以合理的总结与处理,从而制定符合学生需要的针对性教学方法。
2.坚持将一般性分析和教育相结合
高校在思政教育与课程的实施过程中,加强大数据时代背景的运用关键在于通过对信息的获取、分类和处理来掌握高校生的群体特点,来进行针对性、有效性的思政教育指导,如此做既可以有效的进行思想政治教学,又可以对教学过程中切实有效的问题进行有效指导。所以,在利用大数据时代背景进行高校生思政课教育的实践中,不但必须要善于研究高校生群体中普遍存在的一般情况,而且还必须结合大数据情况充分研究一些特殊案例,充分实现并坚持将普遍性研究和针对性教学相结合的方针。
3.坚持数据分析与隐私保护相协同
高校在利用大数据时代背景收集学生的个人信息,为思政工作教育教学提供必要的信息支持与行动保障的同时,还必须以坚持信息为学生提供为基础,充分掌握好大数据时代背景和学生隐私权保护之间的明显区别,为高校生提供良好的思政教学氛围,同时,必须充分抓住大数据时代背景的良好发展机会,做好和重视对高校生个人隐私的信息保护研究工作,贯彻大数据时代背景和学生隐私权保护工作相互协调发展的原则,为高校生思政工作教育教学提供良性的发展环境[4]。
(二)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高校思政课的教育途径
1.打造教育模式,提升大数据时代背景应用能力
高校思政教育的重点与关键,就是教育实践和教学思想的形成。所以,在教学中全面确立个体化的教学观念是真正推动和促进教育大数据时代背景运用,以及实施教育的重要前提与保证。更具体来说,对教育阶段教学观念的全面确立能够通过推进教学中的数字文化构建,来进行精细化的服务,通过具体地践行大数据时代背景的发展思想,引领教育者审视思政教育多样化的发展意义,通过全面关注学生在素质教育发展过程中的多样化要求,并利用教育大数据时代背景的研究结果因材施教,从而更好的形成了教育阶段个体化的发展思想。
2.打造国际化的人才,提高大数据时代背景的素养
大数据时代背景的思政教育教学要根据师资水平和教育队伍的整体能力来进行,具体来说,教育队伍的打造一方面需要借助教育队伍内部人员的优势能力和创造力激发学生对大数据知识素养的个人价值,一方面加强了对海量教育信息的甄别与优化能力,另一方面也可以着眼于学生未来的发展教育,通过全面吸收各领域的信息与专门教育人员来发展教育。所以,要切实推动大数据阶段思政课程的多样化建设,必须从发展和教育团队的角度入手,全面推动大数据阶段的课程素养建设。
3.創新的教学方式,增强大数据时代背景使用能力基础
大数据技术在高校思政课教育中的运用是一种崭新的思维方式与教学手段,需要通过大数据时代背景结果准确地解析高校学生在思维教学阶段的现实发展状况与需求,从而综合分析高校学生在学习中的思想困惑,并进而实施针对性的教育;通过统计分析,结果准确地分析了高校学生在思想政治教学过程中的现实行为发展状况,并全面指导了高校学生在经济社会发展与现实中的正确思想状况。而这个创新化的教学模式,可以渐渐使我国传统的思政教育管理工作方式一步步转变为主动干预与积极指导的管理模式上来,从而开辟了我国高校的思政教育教学工作新模式[5]。
结论
综上所述,随着大数据时代的来临,互联网的运用已经非常普遍,思政课教育也是顺应着时代潮流发展,必须坚持科学教育原则,保持好的教育教学理念与方式方法,在充分尊重学生隐私的情况下,运用好大数据的教学服务。同时,也要清醒地意识到教和研是既彼此区别又互相联系的统一体,课堂教学必须以老师的能力为第一要义,以学生兴趣为主要基础,在通过利用信息培养学生个性的思政教育工作课同时,也要分清主次。老师在思政课教育时,一定要坚持课堂教学的本我,有了课堂教学基础后,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参考文献:
[1]左励明.文化自信视域下高校思政课程实践教学保障体系建设研究[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21,37(12):84-87.
[2]聂如诗.“融媒体”时代高校思政“金课”建设的理论与实践探索[A].新课程研究杂志社.《新课改教育理论探究》第四辑[C].新课程研究杂志社:新课程研究杂志社,2021:74-75.
[3]张炳勇.高校思政课程理论品质弱化问题及对策研究[J].新疆警察学院学报,2021,41(02):36-41.
[4]徐岚.大数据时代高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方向分析[J].知识文库,2021,(08):11-12.
[5]邓乐.大数据时代下的高校思政教学改革分析[J].作家天地,2020,(24):172+174.
[6]孙玉姣.大数据时代背景下高校思政课程教学的思考[J].花炮科技与市场,2019,(04):185.
[7]代背景下高校思政课程教学的思考[J].花炮科技与市场,2019,(04):185.
作者简介:
苏毓民,1979.01,男,汉族,福建龙海人,本科,讲师,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单位:福州大学先进制造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