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印度军队怀念的“荣光”

2022-07-17姜森

检察风云 2022年14期
关键词:达卡印巴印军

姜森

虽然在全国多地引发抗议,但印度政府和军方改革募兵制度的决心仍然很大,期望以此令印军恢复历史上的“荣光”——在第三次印巴战争中,印度正是凭借一支精干的武装力量迅速取得了胜利。

6月19日到20日,印度多地爆发不满兵役制度改革的抗议活动,有超过700人被警方逮捕。其起因是印度政府和军方新近推出代号为“烈火之路”的征兵计划:今年将招募4.6万名青年参军,其年龄在17.5岁到21岁之间。最大的争议在于,新招募的军人服役期只有4年。相比之下,过去印度军队普通士兵的服役期可达17年。

印度士兵每月能领取3万—4万卢比(约合384—512美元)津贴,还能获得保额达480万卢比的保险。这种收入和待遇对于普通印度家庭来说极富吸引力。由于士兵服役时间长,不少印度青年指望在军队中混到中年。这种状态对印度军队的战斗力造成了非常大的负面影响。

据《印度斯坦时报》报道,印度政府和军队改革募兵制度的决心很大,期望以此令印军恢复历史上的“荣光”。所谓“荣光”,指第三闪印巴战争。

1971年,东巴基斯坦(简称东巴,今孟加拉国)局势动荡,近1000万难民涌进印度。在此背景下,当时的印度政府认为,这是肢解巴基斯坦的机会。因为美国是巴基斯坦的盟友,所以印军寄希望于发动一场闪电战,在国际力量干预之前一举达成目标。

1971年,印度和巴基斯坦进行了两国间的第三次战争。前两次战争中,印巴两国部队主要在北部边境地区对决,而这一次完全不同。

一方面,印度一直对东巴基斯坦感到不安,想将这颗“眼中钉”拔除。因为只要印巴两国爆发冲突,那么印军就可能陷入东西两线作战的不利局面——印巴分治时,东巴基斯坦选择加入巴基斯坦,那是一块与巴基斯坦主体部分不相连的飞地。东巴和巴基斯坦西部被印度隔开,因此巴军可以在战时两线出击。在之前争夺克什米尔地区的战争中,印军一直忧虑东巴“在其后院放火”,所以不敢全力与巴军作战。

另一方面,当时巴基斯坦内部出现了矛盾。东巴与巴基斯坦西部之间隔着印度,距离遥远,且语言不通。东巴人口在巴基斯坦总人口中占多数,但当地经济水平远远落后于巴基斯坦西部。此外,全国政治实权由巴基斯坦西部掌控。在这一背景下,东巴人开始谋求独立——自20世纪60年代末起,拉赫曼领导的人民联盟党在东巴快速获得广泛支持。

1971年3月,以拉赫曼为首的人民联盟党宣布东巴成为自主、独立的“孟加拉人民共和国”。

时任巴基斯坦总统叶海亚·汗遂以“东巴法律和秩序失去控制”,以及“人民联盟党分裂国家的活动必须被挫败”为由,宣布人民联盟党为非法组织,予以取缔。同时,巴基斯坦当局逮捕了拉赫曼等人民联盟党的领导人。东巴境内随即发生兵变——支持拉赫曼的部队和“东孟加拉团”的部分官兵参加了武装独立运动,大规模内战爆发。

叶海亚·汗针对东巴局势实施了代号为“探照灯”的军事行动。巴陆军依托民航公司的喷气式客机,迅速将两个师(第9师和第16师)运抵东巴首府达卡市。当时巴陆军第14师已驻扎在那里。

巴军先是在达卡实施大规模搜捕行动,然后向其他地区出击,打击东巴独立军,试图恢复巴基斯坦政府对当地的控制。至1971年5月中旬,巴军基本上打垮了独立军。受战火影响,大量东巴地区难民涌入印度避难,引发人道主义危机。当时印度经济落后,大量本国国民尚衣食不足,难以为近1000万难民提供粮食、住所以及医护援助。如果这种局面长期持续,那么印度经济将遭到严重冲击。

此时,印度政府意识到,这是肢解巴基斯坦的机会。时任印度总理英迪拉·甘地立即召开军事会议,商讨如何使用军事手段应对东巴局势。有印军将领指出,在对东巴用兵方面必须谨慎,因为巴基斯坦是美国的盟友。当时苏联支持印度,美国则实行“重巴轻印”的政策。时任美国国务卿基辛格多次警告印度:“如果印巴爆发战争,印度不能指望像1962年时那样获得美国的支持。”当时的美国政府并不希望看到印巴两国兵戎相见,因为巴基斯坦总体军事实力不及印度。

时任印度陆军总参谋长萨姆·马内克肖尤其谨慎。他对英迪拉·甘地表示:“印军能够获得胜利,但请您允许我自主选择出兵的日期。”

對于印军而言,出击的时机至关紧要,而且必须实施快速突击作战。马内克肖很清楚,要想快速突入东巴地区,印军必须花时间进行周密的准备。他曾对手下人说:“我手下的部队可不是昔日实施闪电战的纳粹德军装甲突击集团。我们必须按照自己的模式,根据自己的节奏来实施闪电战,而不是盲目效仿当年的德军。”

在接下来的7周里,马内克肖监督各项战前准备工作。印度工人在东部边境悄悄建造了集结基地、通信设施,并整修公路。大量山地战装备、弹药被运往东部边境。在印军出击之前,马内克肖将投靠印度的前东巴独立军残部改编为3个正规旅,同时还招募、培训了约7万名东巴游击队员,让他们不断骚扰东巴地区。从1971年6月至11月,印军多支精锐师团级部队不断演练“突击进入东巴”。

利用上述军演获得的经验,印军最终制定了完善的行动计划,代号“意外收获”。根据该计划,印军将对东巴地区实施闪电战:迅速进入东巴,尽量绕开巴军的防御阵地,不与之纠缠。尽可能多地占领据点,从而对巴军形成包围,使其孤立无援。

对于印军突击部队而言,最大的挑战是地形。东巴河道密布,无论印军从哪条路线进入,都会遇到大河拦路。因此,印军必须以最快的速度控制东巴的桥梁和渡口。

在印军周密备战之际,东巴地区的巴军指挥官尼亚兹将军面临抉择:可以将部队松散地部署在长达2171公里的东巴边境线上;也可以让部队收缩部署,以便集中兵力保卫东巴首府达卡一带。如果选择第一种部署方案,那么巴军在东巴边境的松散防线,可能被集中兵力的印军一举突破;如果实施第二种方案,巴军就必须放弃东巴近90%的土地。

最终,尼亚兹将军选择了折中的方案:抽调部分兵力防御边境,同时在达卡附近设置10个“最后防御堡垒”。这样一来,东巴军队分散了原本就有限的兵力——当时巴军在东巴地区只有4个师,总兵力不超过13万人。

1971年12月3日,战争爆发,印巴两军在东线和西线开战。在过去的印巴战争中,印军将主力集中于西线,以应对克什米尔地区的战事。这一次,印军将13万精兵集中在东线,即印度与东巴边境。

时任印度总理英迪拉·甘地(中)

第三次印巴战争中的印度坦克部队

第三次印巴战争中的印军

在东部战线的西南处,印军中将拉尼亚以第4山地师为左翼,以第9步兵师为右翼,突入东巴,直取东巴地区西南重镇杰索尔。与此同时,印军两个装甲旅为上述行动提供掩护。他们装备了苏联制T—55主战坦克以及PT—76轻型水陆坦克。PT—76堪称水陆坦克中的经典之作。它安装有1门76.2毫米口径坦克炮和1挺7.62毫米口径机枪,战斗全重为14吨,可在水上航行,尤其适合在东巴水道密集的区域快速突进。拉尼亚的对手是巴陆军第9师,后者在边境线上散得太开,不足以对抗印军的集中突袭。不久,巴军第9师的防线就崩溃了,印军快速突进。

在东线的北面,负责指挥印军的是塔潘中将,他以小心翼翼闻名。根据计划,突进的印军应尽量绕开巴军防御阵地。但塔潘中将对这种战法不放心,保守的他命令部队“正面打垮所有现身的敌人”。他的对手是巴军第16师,后者面临兵力部署过于分散的问题,因而难以抵御印军的攻势。

在东线的东部,印军萨加特·辛格将军率领的第4突击兵团发挥了关键作用。他严格执行代号“意外收获”的闪电战计划:其手下的印军(包括3个山地师、3个装甲战车中队、两个机械化步兵营以及大量东巴游击队员)由西往东推进,不与巴军缠斗,而是以最快速度向达卡进发。同时,他的部队切断了一线巴军向后方“最后防御堡垒”撤退的路线,从而大幅削弱了巴军防御达卡的实力。

直到12月10日之后,巴军边境部队才全力回防达卡,但为时已晚——突进的印军控制了大量桥梁,掐断了巴军的后撤之路。同时,巴军一线部队因兵力分散而遭受重创,无法再返回达卡组成防御的“拳头”了。

达卡是东巴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也是印军最终攻占的目标。随着战事的推进,印军从西、北、东三面对达卡实施围攻,同时从南面实施海上封锁。

西部印军占领库尔纳、杰索尔、杰尼达、法里德普尔等要地后,越过马杜马提河和贾木纳河,向达卡进攻。北部印军夺取贾马尔普尔和米门辛格后,也向达卡挺进。东部印军从昌德普尔、道德坎迪、拜那布巴扎尔一线越过梅格纳河及布拉马普特拉河后,直逼达卡。

12月11日,印军各部队竞相向达卡进发,都想抢占头功。印军动用了几乎所有直升机和船只,运载人员、枪炮和坦克,越过河流向达卡逼近。为了加快推进速度,印军有时会利用直升机运送部队,实现“跳跃式”前进。

12月11日20时,印军伞兵在达卡西北部实施空降,切断了巴军的退路——当时达卡西北部上空布满印军的伞兵运输机,包括苏联制安—12运输机,美国制C—82运输机和C—47运输机,加拿大制DHC—4运输机等。几分钟后,印军第二伞兵营的士兵顺利着地,让当地的巴军大吃一惊。

至12月15日,印軍地面部队已从东、北、西三面进抵达卡,印度空军和海军也对东巴实施了空中和海上封锁,切断了东巴与外界的联系。同时,印度还加强了对巴军的心理攻势。印度广播电台反复播报马内克肖写给巴基斯坦军人的劝降信,印军在巴军防区内空投了印有劝降信的传单。同时,抵达达卡市郊的一名印军将领,向巴军将领投送了一封私人劝降信,上面写道:“我们可以在数小时内拿下达卡。游戏已经结束。我们来了,奉劝你们立刻投降。”

为加强心理攻势,印度空军还加大了对巴军防御地区的打击力度,特别加强了对达卡城周围32公里以内所有通道的攻击。达卡巴军在孤立无援、欲战不能、欲退不得的绝境下,于12月16日宣布实行全线停火,向印军投降。

至此,战争基本结束,印度取得了这场战争的胜利。对战果“非常满意”的印度见好就收——于12月17日宣布实行“单方面停火”。巴基斯坦政府接受了印度的停火建议,战争遂正式宣告结束。

在第三次印巴战争中,印军伤亡1.1万人,损失飞机41架、坦克81辆、舰艇1艘。巴军有约9万人被俘,损失飞机86架、坦克226辆、舰艇22艘。印度通过发动这场战争,将东巴从巴基斯坦的版图上划出,成为独立的孟加拉国。通过此役,印度一举解除了困扰其多年的“东巴之忧”。

印军之所以能取得这场战争的胜利,从军事角度而言主要有三个原因:一是周密计划,精心准备;二是集中优势兵力,实施多路向心突击,分割围歼,使巴军首尾难以相顾;第三点最重要,即拥有一支作战能力出色的精干部队,可以快速有效地突击作战。

编辑:姚志刚  winter-yao@163.com

猜你喜欢

达卡印巴印军
一天全歼“王牌旅”
巴基斯坦释放被俘印军飞行员
印巴推出2019“和平日历”
水上集市
1967年,解放军一个月内两次打退印军入侵
着急回家
印巴边界交火,上万人逃离6日
孟加拉船只“罢工”
一定要顶住
克什米尔雪崩 17名印军士兵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