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对食品专业高等教育改革的指导意义
2022-07-17张锐王卫张佳敏吉莉莉
张锐 王卫 张佳敏 吉莉莉
心理学对大学高等教育改革有着重大指导意义,是大学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本科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重要补充。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作为融合食品科学、生物学、工程学、化学等多门学科的高等教育,担负着为社会培养能够面对多重工作环境和复杂生产流程的创新型专业人才。一名从事食品专业高等教学的优秀教师应该掌握一定的心理学基本理论和应用知识,指导学生面对大学生活中的各种挑战。心理学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维护大学生心理健康;第二,支撑大学生全面立体发展;第三,优化教师与学生沟通方式。将心理学融入食品专业高等教育改革,不仅进一步丰富了食品专业教育理念,而且推动社会高速且和谐平稳发展。
1. 心理学在食品专业高等教育改革中的重要性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挺进深水区,中国经济迎来了新时代,经济总量和人民生活水平也发生了惊天巨变。在物质生活得到满足的大背景下,心理健康也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大学生,尤其是一年级新生,更需要在心理健康层面得到更多的帮助。一方面,大学生离开了生活十八年的熟悉环境,来到一个全新的大学环境,面对着新的老师和同学,承担着独自生活的压力。另一方面,从高中生转变为大学生,从相对简单的高中生活跳跃到较为丰富且有着更多选择的大学生活。面对外在和内在的双重改变,会有相当一部分大学生在心理上产生较大的波动,部分大学生不能及时地做好自我调整,在缺乏家人关怀和老师沟通的情况下,有可能发生极端情况,例如,马加爵杀人案、刘海洋硫酸泼熊案、林森浩投毒案等。
成都大学在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以下简称“食品专业”)高等教育开展了多项教育改革。食品专业高等教育相较于紧张的高中教育,可以提供更多元化和专业化的大学校园文化、更丰富的校园生活、更多维度的发展空间,大学生要应对更为复杂的外界环境,包括更复杂的食品专业多学科知识学习、更复杂的人际关系、更多层次的社会环境等。而大学教师作为食品专业的大学生全新旅程上传道授业解惑者,应掌握更多的心理学知识,更深入地了解大学生心理特点,在学习上、生活上、心理上,做一名合格的指引者,为社会培育具有强烈社会责任感的食品专业大学生。
2. 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主要隐患
2.1 不适应大学生活中自主的学习环境
高考是我国最为公平公正和严格的考试之一,它在最大的广度上为绝大多数人提供了相对公平的竞争环境,同时也被称为人生最险峻的“独木桥”。对于大多数学生而言,通过九年义务教育和三年高中教育的十二年“长征式”寒窗苦读,终于在通过高考这座“独木桥”后,迎来了学习生活的阶段性节点。这种普遍存在的心理使得不少进入大学阶段的学生,在相当一段时间内,降低了对自己的要求,开始自我放松,出现迟到、早退、逃课、不能按时完成课程作业的现象。更有甚者,部分学生沉迷于网络和电子游戏,学习成绩一落千丈,同时也和同学与老师之间的关系逐渐疏远,对于参加集体活动表现出抗拒的情绪,久而久之成为大学生活的边缘人,大多数伴有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
2.2 不适应自我管理和多元发展的大学生活
相对于九年义务教育和高中教育的简单而充实的学习生活,在各种学科的课堂学习之外,大学生活提供了更多元的选择,比如,体育运动、社团活动、社会实践、科学研究以及其他各種自我爱好的追求等众多的发展方向。面对如此多的选择,部分同学会乱了阵脚,什么都想做,都想尝试,多头出击,导致大学生活没有被合理地安排,常常把自己忙得一团糟,课程学习没取得好成绩的同时,其他多元发展也收效甚微,对大学生的自信心打击很大,很容易出现气馁、一蹶不振、自暴自弃的心理健康问题。
2.3 不适应从零开始、再出发的大学生活
大多数情况下,进入同一所学校的大学生有可能来自全国各个不同的地区,有城市的也有农村的,有内陆的也有沿海的,有北方的也有南方的。大多数时候,同一所大学的学生高考成绩会在一个相对集中的区间内,除此之外,你会发现你和你的同学、舍友之间存在诸多不同,有时候甚至是巨大的差距。这时,有一部分大学生不能正确地处理这些差异的存在,不能做到从零开始、再出发,从而导致一些心理健康上的问题。
2.4 不适应人际关系更为复杂的大学生活
相对于义务教育和高中教育的生活,大学生活具有更为丰富多彩和更为复杂的人际关系。对大学复杂人际关系的适应可以帮助大学生更好地适应将来进入社会后的复杂工作环境,这个适应的过程对于部分大学生而言有一定的压力。一边是高年级的学兄学姐,一边是低年级的学弟学妹,中间还有自己的同年级同学,更不必说部分同学还要参与学院工作,与学院老师协同工作。这些复杂的人际关系,使得部分同学疲于应对,不仅会分散大学生在课业上的精力,更甚者可能打击大学生在将来参加工作后与同事和领导共事时的自信心。
2.5 不适应离开校园、融入社会的毕业生活
每年的毕业季,都会看到大学毕业生忙碌奔波在各大招聘会上。经过四年的大学生活的食品专业毕业生,要经过多轮的面试,才有可能找到自己心仪的工作。面试的过程中,有不少大学生会受到打击,毕竟食品专业课程教授的内容和当下市场的需求和迅速发展的食品行业现状之间存在不小的差异,使得很多食品专业毕业生在刚入职时的薪资水平偏低,所以会给大学生造成一定的挫败感,使得大学生在接下来的面试中缺乏足够的信心,对食品行业丧失信心,进一步导致面试结果不理想。这个时候,食品专业毕业生能否及时做好心理状态调整,对毕业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是至关重要的。
3. 心理学理论对食品专业高等教育改革的指导意义
3.1 善用“本我”“自我”和“超我”的理论体系
在弗洛伊德的结构理论中,本我、自我与超我构成了相互支撑、相互制约的关系,用于解释意识和潜意识的形成和相互关系。“本我”完全是人潜意识的体现,代表了人内心的欲望,同时“本我”又受意识调控;“自我”大部分是人意识的体现,负责处理现实世界的事情;“超我”中有部分是意识的体现,主要基于良知或内在的道德判断。
在大学生的教育过程中,食品专业老师要充分考虑大学生群体“本我”的诉求,尽量不通过制度手段来强制约束,而是在尊重大学生的群体“自我”的前提下,充分发挥大学生“超我”的作用,通过沟通纠正和观念改造的教育方式,在大学生“超我”层面进行修正和重塑,提升“超我”的意识管理体系,从而实现对大学生“本我”的约束,建立大学生的自我指导、自我管理、自我提升的能力。食品专业老师特别要在食品安全层面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对“食品质量安全无小事”有充分的心理层次的新认知。
相对于传统的大学生制度管理和批评训诫的教育方式,心理学教育改革赋能大学教育者直面大学生“本我”需求的合理性,通过与大学生建立对等的有效沟通,让大学教育参与者认识到,解决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疏导优于堵遏的规律,认识到“自我”的管理混乱源于“超我”的价值观不完善,让大学教育摒弃脚疼医脚、头疼医头的方式,透过现象看本质,透过“本我”看“超我”,提升“超我”,解决“自我”的困惑。同时,大学教育改革,也要在心理层面帮助大学生建立自我指导、自我管理、自我提升的调控体系,帮助大学生应对比高中生活更复杂的大学生活,以及大学毕业后更加纷繁的社会环境,进而帮助食品专业学生,坚守食品安全底线不动摇,不赚“昧良心”钱,并在心理上进行食品安全底线思维的强化。
3.2 善用门槛效应调动大学生持续进步的积极性
大学考试成绩已不再是单一的追求目标,不少大学生仅仅要求自己的课程考试合格即可,导致很多大学生在大学生活中缺乏积极性,对大多数课程提不起兴趣,做不到全力以赴,更不能保持持续性进步。因此,存在部分学生需要老师给予一定的指导来摆脱这种低积极性状态。
门槛效应是指个体为了保持对外的一致形象,而在先前接受过一个相对低难度的任务后,更有可能接受难度更大甚至是不太可能完成的任务。在和大学生沟通的过程中,大学老师要善于运用门槛效应,不断地为学生设立合适的目标,持续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励学生持续学习、不断进步。例如,对于课程成绩有待提高的同学,特别是持有“60分万岁”观念的同学,可以首先设立68分的课程成绩目标,通过设立这样一个比较容易达到的目标,调动和激励同学努力学习的动力,使这一部分同学摆脱原来的状态,而进入更为积极地完成一个小目标的状态。在同学达68分的小目标后,再设立90分的较难的目标。这样,利用门槛效应设立不同难易程度的阶段性目标,更容易调动大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大学生养成持续进步习惯。举一反三,逐渐培养食品专业学生对食品安全的敬畏之心,固守食品安全工作的职业道德底线。
3.3 善用期望效应鼓勵大学生全方位立体发展
师者,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大学老师作为大学教育的主要输出端口,最大的目标就是培育出更多更优秀的大学毕业生。大学高等教育相较于九年义务教育和高中教育,在选拔学生方面的功能要弱很多,而更多的是要为社会各行各业培育出合格的人才,持续地提供合格的劳动者。也正是基于此,单以成绩论优异的标准化评价体系已不能满足大学的核心目标,大学对学生的评价标准应该更加多样化、多层次化、复合化,才能为社会培养出各式各样的人才。这也是高等教育改革过程中,要更多鼓励个体全方位、多元性、多层次发展的原因。教师和大学生都要充分认识到多元发展的重要性。教师作为学生发展的指引者,更要主动鼓励、协助、支持学生寻求自我实现。
期望效应指出,在同样环境里,经常受到表扬、肯定和支持等心理暗示的参与者,和经常被忽视的心理暗示的参与者,在一段时间后,两部分参与者都会朝着心理暗示的方向发展。罗森塔尔效应充分表明,教师作为指引方和评价方,对于学生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和学生交流时,应更多地保持积极、鼓励和指引等正面的态度,而避免使用批评、指责和奚落等消极的态度,引导学生向积极的方向发展。在高等教育改革过程中,要借鉴罗森塔尔效应的效果,摒弃对学生使用单一的课程考试成绩评价体系,使用更多元的评价系统,老师更多承担起引导和鼓励的角色,在做好基本教育的基础上让学生培养自己的爱好,帮助大学生发现适合自己的领域,发展自己的优势,巩固自己的强项,从而在大学生活和未来毕业后的工作中,有一技之长,可以独当一面。
结语
大学是培育人才的殿堂。食品专业高等教育改革应本着以人为本的方针,在满足大学生的知识和技能需求的同时,更要关注大学生心理健康,为社会培养理论知识扎实、实践技术过硬、体格筋骨硬朗和心理健康成熟的食品专业毕业生。如果每个走进社会的大学生都有着健康的心理,自然会使整个社会在快速发展的同时,拥有合规合标的食品安全,营造平稳、成熟、友爱的社会大氛围。
作者简介:
张锐(1984-),男,汉族,河南安阳人,特聘副研究员/讲师,农学博士;研究方向:肉产品加工与贮藏保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