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悟课标精神,讲好党史故事
2022-07-17彭鎏旒
彭鎏旒
【摘要】本次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修订以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指引,以核心素养为导向,把课程从学科立场转向教育立场。《道德与法治》课程要培养的核心素养之一是政治认同,而党史学习教育是培养学生政治认同的“沃土”。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中做好党史学习教育,我们必须明确党史学习教育“教什么”和“怎么教”的问题,活化教学内容,创新教学形式,既要教历史,更要立德树人,让学生知党情、感党恩、跟党走,立下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志向。
【关键词】课标精神;政治认同;党史学习教育
在向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之际,教育部颁发了《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强调必须进一步明确:“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课程教材要发挥培根育魂,启智增慧的作用,而党史学习教育是培根育魂的“沃土”,小学《道德与法治》是对小学生进行党史学习教育的关键课程,任课教师需要领悟课标精神,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上落实好党史学习教育,培养有理想、有担当的时代新人,把育人蓝图变为现实。
一、领悟课标精神,明确党史教什么
本次课程修订站在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高度上,完善了培养目标,从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三个方面,明确义务教育阶段培养时代新人的具体要求。同时还优化了课程设置,整合《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和《思想品德》为《道德与法治》,并且细化了实施要求。
本次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修订以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指引,以核心素养(人的全面发展)为导向,旗帜鲜明地把课程从学科立场转向教育立场,以人的发展特别是核心素养的形成为宗旨重建课程标准的方方面面。课标中提到《道德与法治课程》要培养的核心素养,主要包括政治认同、道德修养、法治观念、健全人格、责任意识。
政治认同是指热爱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情感,以及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志向,能够自觉践行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政治认同主要表现为:政治方向、价值取向、家国情怀。党史学习教育可以让学生了解中国共产党的革命传统和作风,激发他们爱党爱国的情感,感恩党跟党走,培养学生的政治认同。
政治认同具体到各学段以阶梯化呈现,因此在不同阶段我们进行党史学习教育的内容也是不同的。在第一学段,可以结合认识国旗、国徽,知道自己是中国人;了解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和英雄模范人物,对他们有崇敬之情;认识党旗,热爱中国共产党,积极加入中国少年先锋队;知道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知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第二学段,可以通过讲述革命故事,知道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热爱中国共产党,积极参加中国少年先锋队的活动,感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初步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在日常生活和集体活动中加以践行;在第三学段,简要了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和革命传统,了解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彻底摆脱了被欺负、被压迫、被奴役的命运,成为国家、社会的主人,熱爱中国共产党,初步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在日常生活和社会活动中积极践行。
二、培育政治认同,探索党史怎样教
“学史以明智,鉴往而知来。”在百年的伟大实践中,我们党栉风沐雨,砥砺前行,留下了宝贵经验,值得后人反复学习体会。
党史学习教育需要以党史为基础,突出政治认同这一学科核心素养,不同于一般的历史教育。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时强调:“思政课的本质是讲道理,要注重方式方法,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老师要用心教,学生要用心悟,达到沟通心灵、启智润心、激扬斗志。”作为《道德与法治》教师,进行党史学习教育时,我们必须避免空洞低效的说教,让党史学习教育直达学生的心灵。
与《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11年版)》强调生活取向不同,新课标的教学建议坚持素养导向,强化学科实践,推进综合性学习,关注因材施教,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提出的思政课教学“八个相统一”要求,将课程内容与学生真实生活相融合,生活逻辑与学科逻辑相融合,强化实践性,引导学生自主、合作和探究学习,在实践的体验感悟中发展学生核心素养。
结合青少年的心理特征及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笔者提出在小学阶段要讲好党史故事,培育政治认同这一核心素养,首先要提炼核心问题,精选教学内容,其次要拓宽教育渠道,丰富教学内容,第三要优化教学方式,促进知行合一。
(一)提炼核心问题,精选教学内容
例如,在教学小学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百年追梦复兴中华》时,我们通过阅读可以发现该单元的逻辑:以时间为序,精神为核,选取了中国近现代史的大事件,用各个时代所体现的时代精神组织了教学内容:
教师要引导学生在了解历史的基础上,体会中国共产党的伟大,理解新中国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来之不易,从而在情感上认同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制度。通过解读教材,我们可将教学的重点放在在了解史实的基础上理解精神,感悟伟大,培养学生爱党爱国的情感认同。
本单元历史知识点多,涉及面广,如果只是局限于向学生展示一些史实,难以激学生的情感。因此,教师要提炼出本统领单元的中心问题——“你感受到了怎么样的精神力量?”启发学生通过众多的历史内容,了解中国共产党的革命传统和作风,感受史实背后蕴含的精神内涵,从而激发学生对党和祖国的热爱之情,并以此彰显《道德与法治》学科的育德功能,坚持价值引导。在每一节课的教学内容设计中,要围绕精神为核心组织教学内容,并启发学生聚焦核心问题,通过思考感悟精神。
以第9课《中国有了共产党》为例,在体会“长征精神”的时候,我们可以选取《飞夺泸定桥》《四渡赤水》等有教育价值的故事,并通过对核心问题的引领,帮助学生透过事实,领悟事实背后的精神内涵,最终认同伟大的“长征精神”。
(二)拓宽教育渠道,丰富教学内容
新课程标准提倡“教学要与社会实践活动相结合,加强课内课外联结,实现隐性课程与显性课程相配合。”党史的学习不能仅仅局限于40分钟的课堂,要及时丰富和充实教学内容,反映党和国家重大实践和理论创新成果。坚持教师价值引导和学生主体建构相统一,建立与校外相结合的育人机制,引导和鼓励学生走向课外,开展实践活动。
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当地的社区资源,开展社会实践活动,通过探究、体验培养学生的政治认同。笔者所在的学校位于广州,科组的教师精选了30个红色基地设计了五条红色教育研学路线,开展项目式学习:
为了避免学生“一片空白”地进入课堂,我们可以让学生通过观看电影、书籍、展览等方式初步了解历史,拓展学生的历史视野。例如,在教学《百年追梦复兴中华》这一单元之前,我们推荐以下资源给学生在节假日观看,然后利用班会课召开“英雄故事会”。
学生透过这些鲜活的例子可以感悟到革命者的伟大,在情感上产生共鸣,将课内与课外联结起来。
(三)优化教学方式,促进知行合一
《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要积极探索议题式、体验式、项目式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参与体验,促进感悟与建构。”基于学生的年龄特征,党史学习教育中我们需要把纷繁复杂的史实转化为直观易懂的教学活动。小学阶段,我们可以通过故事法、情景法、项目式学习等深入浅出的教学方式,让学生既了解历史,又领悟内涵。
1.故事法。简短有趣、有情有理的故事,可以让党史学习教育寓教于乐,适合小学生的年龄特征。我们可以通过读故事、讲故事、画故事、演故事等方式对学生进行党史学习教育。
(1)读故事。开展课前三分钟“红色故事汇”活动。《道德与法治》教师可以结合教材内容精选故事素材,课前三分钟请学生读故事,课堂上根据故事内容,教师提出问题、进行启发引导,课后让学生结合实际情况进行拓展性学习,让党史学习教育入脑入心。
(2)讲故事。开展“党史故事分享会”活动。《道德与法治》教师可以结合教材内容,引导学生利用课外的时间分小组阅读相关的故事,并用思维导图的形式把故事的内容画下来、把心得体会写下来;课堂上结合教材内容,在全班讲故事,分享学习的感受。
(3)画故事。学生的思维是形象的,富有创造性的。我们可以鼓励学生读了党史故事后进行再创作,用生动的色彩,灵动的画笔,将党史故事画出来,编制成党史故事小绘本。
(4)演故事。例如,在召开研学汇报会时,学生们用历史舞台剧的形式表演了“半条被子”“丰碑”“八女投江”等故事。学生在表演的同时,对故事的理解和里面蕴涵的精神力量感受更加深刻,爱国爱党的情感也油然而生。
2.情境法。“德育归根结底是学德”,而“学德”需要知情意行相统一,学生的自身经验和情感体验非常重要。因此,在讲述党史故事的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情景模拟,将学生“代”入其中。例如,在教学“抗美援朝”时,我们可以在学生讲述了邱少云的故事后,问学生:“如果你就是邱少云,你在烈火中会感受到什么?”
生1:火越来越大,火把衣服烧着了。
生2:火苗灼伤了我的皮肤,烈焰让我的眼睛都睁不开了。
……
師追问:你的身后就是一条水沟,如果后退几步,就势一翻,就可以在泥水里将火苗扑灭了。为什么不这样做呢?
生1:为了不暴露目标。
生2:为了确保全体潜伏人员的安全和攻击任务的完成。
……
师:正是因为有像邱少云这样的战士面对困难,浴血奋战、不怕牺牲,才获得了抗美援朝战争的伟大胜利。
教师通过情景模拟的方式来讲故事,可以让学生身临其境,体验感更强,也就更能理解志愿军保家卫国的决心,热爱祖国、视死如归的气概,从而领悟抗美援朝精神。
为了再现历史情景,教师可充分利用多媒体手段,引导学生穿越时空体会当时的情形和人们的感受。例如,教学《勿忘国耻》这一话题时,可以通过视频《松花江上》进行导入,音乐和图片会将学生带到沦陷的东北,引导他们体会东北人民国破家亡的痛苦。教学《虎门硝烟》一课时,可以播放《虎门硝烟》的视频片段,呈现林则徐的相关奏折、家书等引导学生从中感悟民族英雄林则徐的爱国情怀。
2.项目式学习。在进行党史学习教育时,我们应遵循知行合一原则,把理论教育和体验锻炼结合起来,既要提高认识也要培养行为。例如,我们可以开展红色资源项目学习,设计研学路线,通过现场考察和实践体验等活动引导学生在参观研学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思考问题。学生们将参观、采访收集到的资料,制作成精美的手抄报或PPT在课上交流,或者用情景剧等方式再现当时的历史。再如,小学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12课的《活动园》栏目“祖孙三代比童年”,我们可以引导学生采取访谈、搜集资料等方式,列好访谈提纲或调查表,对祖孙三代人童年时代的衣食住行用等做一次问卷式调查,然后到班上与同学分享自己的调查结果,体会祖国和家乡的变化给人们带来的幸福。这些活动能够让学生产生情感的共鸣,感受党的恩情,跟随党的脚步,有助于学生树立理想信念。
总之,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中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教师要明确核心素养导向、坚持价值引领,同时还要关注学生立场,坚持“灌输性与启发性相统一”,活化教学内容,拓宽教育渠道,创新教学形式,讲好党史故事,培育政治认同,让学生在党史学习中了解国情,爱党爱国,立下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志向。
[本文系广州市教育科学规课题“项目式教学下港澳子弟班中华文化认同的实践研究”(课题编号:202113576)的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S].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2]陈思蒙.开展党史教育 强化高校铸魂育人的立身之本[N].光明日报,2021-6-3(1)
[3]田丽,赵婀娜,黄超,等.大思政课,总书记心中的一件大事[N].人民日报,2022-5-22(1).
[4]新华网.立德树人,习近平强调办好这个“关键课程”[EB/OL].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28411585142399545&wfr=spider&for=pc.
[5]高德胜.以学习活动为核心建构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J].中国教育学刊,201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