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通转通观的陶刻要点
——陶刻作品《八方笔筒》的创作感悟
2022-07-16储亚军
储亚军
紫砂陶刻发展到现在,主要分为三种艺术形态,第一是以自身刻画为主;第二是与紫砂器相辅相成无分主次;第三便是紫砂器的附庸,专为点缀紫砂器而存在。从紫砂陶刻的发展来看,最古老的陶刻作品肯定是依附于紫砂器而诞生的,因为最初的陶刻仅仅只是紫砂器众多装饰手段的其中之一,没有紫砂器作为载体,陶刻本身是没有任何独立的意义的。与紫砂器同时存在的陶刻主要存在于紫砂艺术发展的中期,在紫砂作品上留铭刻款在当时成为一种风尚,陶刻与紫砂器相得益彰,此时两者互为表里,缺少了任何一方都没有办法提升另一方的艺术魅力。最后便是以自身为主创作的陶刻,这是紫砂陶刻发展必然所出现的情况,是一门独立的艺术成熟的标志,当代紫砂陶刻正处于陶刻艺术的成熟期,众多门类的紫砂陶刻作品正如雨后春笋一般诞生,陶刻作品《八方笔筒》亦是其中之一。
作品《八方笔筒》在紫砂八方笔筒上刻绘山水,八面通转通观,画面连续不断,创作了一幅精美的山水画,这件作品不单画面精美,对于意境的渲染亦有独到之处,八方笔筒每一个面对于刻画都有所限制,不能如画布一般任意展布,需要在方寸之间设计好整个山水景物的构图,需要刻画出和谐美好的协调比例,其精准的把握较之笔墨山水犹有过之,而这件作品最终所呈现出来的亦是与器形整体相互协调的完美效果,让山水之意境、陶刻之美都显露无疑。
作品《八方笔筒》的创作要抛开传统山水画的构图思维,在不同的面构筑连续且连贯的画面,并非是单纯地在平面上进行构图,平面构图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画面有着明显的边界,无论画中之景如何延伸,最终总会到达这条边界,传统的水墨山水用黑白两色来进行创作,为了规避这种界限感,会刻意地将画布的两侧留空,以无限留白的形式将画面延伸出去,而在作品《八方笔筒》上这一点却是无法做到,刻画要在笔筒的八个面上不断延续,人们在欣赏这件作品上的画面时,显然要环绕笔筒一周,这就使得笔筒上刻画的画面可以向左右无限延伸,没有边界,此时画面的连贯性显然要比延伸意境更加重要,左右的边界可以填充进更多的内容,所刻画的山水画也可以真正做到绵延不绝,因为只要刻画没有明显的中断,那么就会形成通转通观的效果,且从任何一个面去欣赏,都能获得一幅完全不同的山水画。
如此在这件作品上刻画出的山水就避免了单一面刻画所带来的千篇一律,八方八面,而人的视角一次仅仅只能读到三面,这就可以在同一件作品上欣赏到多种山水画面,且这些画面还是连贯的。在这样的山水刻画中,传统的水墨画中的留白依然是必不可少的,只是不需要在横向构图中体现,而要在纵向中体现,上为天,下为水,水天一色,笔筒上下两端正应了二元之天地,是非常符合中国传统美术逻辑的,在这件作品中,刻画的山水自成天地,如同转轮一般播放着四季轮转的景色,在作品《八方笔筒》的山水画面构思中,这便是其中最为关键的一环,用四种不同的山水景色来演绎四季变化,将四时之景通过紧密而连续的画面来加以呈现,这就比单纯的通转山水更进一步,其所创造的意境以及从单纯的笔筒通转本身,延伸到时光轮回,四时之景的刻画不仅让刻画本身生动了起来,也从立意和表现上使作品整体的艺术气息拔高一层。
从作品《八方笔筒》可以看出,围绕着笔筒周身的陶刻创作并不仅仅是表面内容的填充,欣赏这样的作品也并非是通转一周的刻画内容,而是刻画内容本身的意境带有这通转通观之意,而时光轮回是整个世界运行的哲理,是每个人都能够理解并引发自身独特感悟的情景内容。
结语:从中国的传统山水画中可以发现,传统美术讲究布局,讲究意境之美,紫砂陶刻在紫砂器上重现山水画之风,并不单单要从技法上发掘画面的表现,更应顺应主题的意蕴以及创作的立意,从更高的维度来考虑主题表达的完整性、多面性,在传统的世界习惯和审美观念的框架内去探索更多更有意趣的表达方式,这便是在方寸之间尽情展示自身的陶刻之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