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清风抚竹,不改清俊风骨
——浅析作品《清风提梁壶》的造型创作及艺术内涵

2022-07-16姚夏雨

陶瓷科学与艺术 2022年6期
关键词:翠竹壶嘴风骨

姚夏雨

春去秋来,岁月无疾,唯翠竹静处于山林,不惧岁月更迭。

一袭翠衣,任清风吹拂,不改清俊风骨。

这是创作者为我们构造的此壶的意境,将竹子的宁静致远刻画得淋漓尽致,让人不由自主地沉浸在这个静谧的世外桃源中,忘却了周身的嘈杂与烦乱,有一种飘飘欲仙之感。一把好壶,一壶好茶,就可以逍遥一生,快活一世。

这件作品《清风提梁壶》在意境构造上给人一种如沐春风之感。试想一下,在一个宁静的夏夜,清风徐来,竹叶沙沙作响,是多么的令人愉悦啊!紫砂创作者从自然中提取灵感,寓意人生,斟酌作品,这是对使命的追求,也是对艺术真谛的领会。完成一件紫砂作品并不难,难得是让别人从紫砂作品中体会一番,心灵上有所感受。而这件作品就做到了这一点,而且完成得十分完美。此壶结合了人文寓意,以自然界中常见的竹作为主题,枝干挺拔,绿叶清脆,展现着翠竹风骨。渺小过,拼搏过,繁华过,竹子的一生在壶上体现,展现着生生不息的精神,也具有人的哲学观。

从作品《清风提梁壶》身上我们能感受到关于生命的气息,这股气息不是压迫性的,而是如同缓缓溪流,滋润人的心灵,一种新生的活力在人们心中慢慢膨胀。作品造型以圆为主,无论是饱满的壶身,还是流畅的提梁,都给人一种圆润之感。而圆通常给人的感觉就是顺利、圆满,因此此壶天生地就带有积极的含义。此壶的衔接部位非常的自然,提梁与壶身、壶嘴与壶身都是采用暗接的方式,浑然一体,流畅而统一。作者对细节的把控尤为出彩,壶嘴、壶钮、提梁皆采取了竹节的纹路,但是在表现上却各有千秋。壶嘴是一个上窄下宽的圆柱体,此处表现出了竹子的老年时期,此时的竹秆已经不再光滑,反而有些岁月留下的痕迹,一种沧桑之感油然顿生,给观者一种触景伤情的悲凉之感。而壶钮的竹子部分却势如破竹,有一种直上云霄之意,体现了竹子生命力之旺盛,让人心底又有一种蓬勃迸发之力以势如破竹的态势激发出来。而提梁处的竹子给人一种柔韧、妥协之感,提梁的弧度恰到好处,便于提拿,此时的竹子呈少见的弯曲态势,仿佛充满着对生活的顺从,有一种无奈之感,但其实,这就是成年人的智慧,生活中总存在着不如意的事情,硬碰硬从来不是最完美的处理方式,有时候稍微地让步也许是一个双赢的决定。创作者将竹子的三种状态拟人化,表现了人的三个阶段,充满着人生的哲理。

壶盖采用嵌盖的手法,让壶整体呈一个圆润的珠型,具有一致的美感。此壶追求“形外之形”,整体以圆为主,传递着圆满的积极思想。此件作品的线条具有很大的张力,收与放、静与动,一切尽在掌握之中。从整体观之,会发现此壶看似柔和,内在却有竹子的那一种坚韧,“柔”与“力”的融合,让此壶在艺术性与文化性之间达到了一个平衡。

壶身采取了陶刻的装饰技法,壶的正面刻下了一簇竹叶。这里的竹叶极为旺盛,给人生机勃勃之感。竹叶形态各异,随风飞舞,定格在了壶面上,成为了永恒。这里的陶刻装饰十分生动传神,一定是创作者对竹子进行了长期的观察,才能把握得如此精准,一气呵成。壶的背面刻了一句诗:“只疑归梦西南去,翠竹江 邨绕白沙。”字体采用了行书,有草书的行云流水、肆意潇洒,又有楷书的整齐工整、中规中矩。这句诗有几分伤感,让人忍不住浮想联翩,进入到创作者构造的壶的世界当中去。

这句诗虚实结合,给人以想象的空间。既表达了此壶虚无缥缈的意境,又给这普普通通的竹子赋予了几分人的情感。翠竹本无情,恰是有情人给予了竹子情感,在这孤苦的白沙边苦苦等待。

总的来说,这件作品从头到尾都充满着情趣。从主题选取来看,但凡善于从自然中取材的紫砂艺人,必定是个热爱生活的人,而热爱生活的人,才能捕捉到生活中细小的一面,在紫砂壶上给人一种趣味感。从文化表达上来看,作者从竹子思考到了人生,意义深远,发人深省,这何尝不是紫砂文化中的趣味?

结语:作品《清风提梁壶》壶如其名,让人感觉清风徐来,水波不惊,在平淡之中感受到壶中宽阔的天地。整件作品以“竹”为主题,在造型设计上做到了精准与精心,于不变之中做到万变,让人有着不断探索的欲望。同时,在文化意境上也充满巧思,以竹子的三种时期来比喻人的三个时期,从而表现作者的人生观,具有哲学意味。

猜你喜欢

翠竹壶嘴风骨
研以一文章,读出千风骨
风骨傲然 英雄当时
翠竹
Reading and Blank-filling语法填空
高季笙
倒水防分叉及防回溢的双层电热水壶的结构探讨
直言才见真风骨
历 练
狗尾草和翠竹
词人的风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