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课外阅读的方式,指导学生自主阅读
2022-07-16何涛
何涛
摘 要:在课外语文活动中,课外阅读是最重要的内容,是课内阅读的延伸与拓展,也是阅读能力训练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我们应该通过形式多样的方式,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最终使学生掌握阅读的方法,养成阅读的习惯。
关键词:课外阅读 指导 自主
《語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是收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经。阅读理解能力对提高学生语文学习素养至关重要。课外阅读是语文课外活动一项最重要的内容,不但是课内阅读的延伸与拓展,更是阅读能力训练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一再提起阅读对儿童智力的影响。我们在语文课堂学习中,教给学生许多的阅读方法,学生怎样才能真正掌握这些方法呢?只有加以有计划的、大量的课外阅读,让学生能够运用课堂上学到的多种阅读方法,才能培养起学生阅读的熟练技巧,形成较强的阅读能力。
一、激发阅读兴趣,培养读书主动性
人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首先要做的,就是想方设法激发小学生的阅读兴趣,当学生对阅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不用老师和家长催促,自然能积极地去投入,陶醉在书中,体验到阅读的乐趣。
1.巧借课文,激发兴趣
叶老曾说过,课外阅读须配合着教材随时进行。部编版语文教材中的“快乐读书吧”“资料袋”中往往结合单元主题向学生推荐课外读物,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在课堂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有效的利用好课堂的四十分钟,上好每一节语文阅读课,以课文为“点”,带出大量优秀课外读物的“面”,从而扩大学生课外阅读量,这是一项切实可行的重要策略。在教师指导下,让学生的阅读活动从课内向课外延伸,对于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营造课外阅读的氛围,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比如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猴王出世》一课,我在教学时,让学生了解石猴从出世到成为猴王的经历,体会石猴聪明勇敢的特点,感受其魅力无穷的形象,激发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课堂气氛十分活跃。课后我顺势向学生推荐了《西游记》,学生的阅读积极性也一下子被调动起来了,提高了课外阅读的效率。在这种有目标、有计划的引导下,学生的阅读兴趣就像星星之火一样,蔓延开去,学生就是这样逐渐养成良好阅读习惯。
2.故事引路,激发兴趣
阅读习惯的培养要从小抓起。处于低年级的小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他们常常都会被有趣的故事情节所吸引。大多数孩子都爱听故事,我讲台上的放着好几本书,有《中国古代神话故事》《安徒生童话》等,我就经常有意识地选择一些学生感兴趣的、情节生动的故事,利用课前五分钟或放学后的时间,讲给他们听,讲到兴味处,往往还会“手舞之足蹈之”,与故事中的主人公同喜、同乐、同悲……在学生听得“上瘾”时,我往往会卖个关子,设置悬念,借机向学生推荐这些书,告诉大家可以让父母到书店去买,自己也可以去图书馆借来阅读。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了阅读的兴趣。过不了几天,班上许多同学的书包里就会出现这些书,课间常常可以看到学生凑在一起看书的情景,没有书的同学也迫不及待地到处向人借阅。通过讲故事的方法,调动学生的读书兴趣,最终达到让学生喜爱读书的目的。
二、加强阅读指导,提高阅读能力。
古人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面对浩瀚的课外语文信息,学生只有掌握了有效的阅读方法,才能获得开启知识宝库的金钥匙。小学生怎样才能有效地从课外书籍中汲取营养,提高阅读能力呢?这需要教师在阅读方法上予以适当的指导。
1.指导学生制定阅读计划
就目前的状况而言,学生在学校要上课,课余时间往往被家长安排各种培训班,自由阅读的时间极为有限,所以,帮助他们合理安排阅读时间显得极其重要。读报纸、杂志可以用零碎的时间读。读整本的书需要的时间就比较长。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制定阅读计划。有了计划,就能大大提高阅读效率。
2.教会学生学会积累。
在培养学生阅读兴趣时,要想学生从中有所收获,就要教会学生从书中汲取精华,学会积累。
(1)做读书笔记。这是阅读积累最常用的方法。在学生阅读课外书籍时,遇到自己喜欢的句子和段落,及时摘抄到小本子上,可以把自己的读后感记录下来。让学生对自己的笔记进行个性化的美化,鼓励他们经常翻阅,把摘抄的美词佳句运用到自己的习作当中。
(2)多背诵。小学生处于记忆的黄金期,多让他们背诵名言警句,精彩段落,是阅读积累的重要途径。低年级主要背诵儿歌、古诗,中高年级则对优美段落熟读成诵。背诵有利于学生快速积累语言,学生也会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和感染。
(3)编写手抄报。通过范例引路,指导学生定期将自己阅读中发现的优美文段编成“小报”,既有文字,又配插图,有图文并茂、相得益彰的效果。通过这种方法,学生不仅会爱上读书,而且会爱读好书。
三、营造读书氛围,增加读书情趣
阅读使人精神愉悦,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目的在于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如果我们期待学生爱上阅读,就要想方设法让学生置身于浓厚的读书环境中,浸润书香,丰富读书的体验。
1.营造学习场所的文化氛围
教室是学生学习最重要的场所,就成了营造班级读书氛围最佳场所。组建班级“小书屋”,发动学生捐书、买书,让擅长书法的孩子写一些关于读书的名人名言,悬挂在教室里。另外在书屋旁边装饰一些绿植,摆上有趣的饰物,无形中增添了学生生活的情趣。每天,学生置身于优美的自然环境与和谐的人文环境中,身心得到陶冶,想读、爱读之情油然而升,对读书活动充满期待,在思想上也充分认识到阅读的重要性,学生在这样的氛围下更喜爱读书了。
2.给学生充足读书时间,增加读书兴趣
语文新课标提出,要让学生爱读书,读整本的书。读书是需要时间的。教师可以安排固定的时间为学生的读书时间。下午上课前,是学生们的自由阅读时间,进到教室学生就会阅读自己喜欢的书,还可以互相交换,相互传阅,或者看从小书屋借来的书。每周的阅读课时间,都会去学校阅览室读书。久而久之,学生养成了良好的读书习惯,他们大多数都能静下心来与书为友,在书海中倘佯。就算是有几个孩子看不进书,在这种读书氛围中也会被影响,慢慢地也捧起书本读书了。
四、开展活动,展示读书成果
儿童有天生的表现欲,受到老师和同伴们的肯定会是让对所做的事兴致更高。学生通过一定时间的阅读,积累多了,就需要教师搭建一个平台,为他们创造一个展示的机会,从而增强它们阅读的兴趣,从中感受掌握知识和收获的喜悦。
1.表演课本剧
小学生喜欢阅读故事性强的书籍,每学期都可以安排一次课本剧表演,让学生分为若干组,从课外书籍中找出要表演的章节,自己改编,自己排练,极大地发挥学生们的阅读主动性。例如五年级的孩子阅读《西游记》有一定的难度,但有一组学生表演了《三借芭蕉扇》,他们还在编写台词时融入幽默的对话,表演时引得其他孩子哈哈大笑,对阅读《西游记》兴趣更浓了。表演课本剧的方式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潜能和对阅读的兴趣。
2.多种展示方式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擅长的领域。表现欲强的,就让他们上台演讲,可介绍一本好书,简述主要内容、写作特点、读后感受;还可以说一句名言、谚语,或背上一段优美句子等等。喜欢画画的,可以给自己喜欢的情节画插图,制作书签。这样就极易调起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让他们在课外阅读中做一个有心人。
3.定期召开读书交流会
在读书交流上,把学生个体的读书行为变为有组织的集体活动,在读书交流会上,孩子都有他们的收获,希望孩子永远与书为友,与书相伴。读书交流活动有很多种,如读书知识竞赛、读书笔记展评、辩论赛等等。
总之,培养学生阅读兴趣是一项长期的、艰苦的,而有细致的工作。书是一扇沉重的门,它垂青于每一个敲门者。它敞开的门扉里,是一口掏不完的井,是一座掘不尽的矿。走进书里去,从书里走出来,让书香浸润我们的心灵,滋润着我们的肺腑,让动人的箴言树起我们人生和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