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早已不是老年病!少年儿童也要注意
2022-07-16付开鑫
付开鑫
一直以来,高血压都被大家当作"老年人疾病",不过近年来各大病症都有了年轻化趋向,而高血压也不例外。职场压力、日常生活中不良习惯等因素,导致了更多年轻人的血压数字"与日俱增"。
据美国国家慢性病预防中心(CDC)发布的一份全国横断面调查研究表明,二零一零年我国十八周岁以上成年人中的高血压发生率超过了百分之三十三点五,预计发病人口将达到三点三亿。高血压发生率随年龄的增加而上升,其中以十八负二十四岁組最低,为百分之九点七,75周岁以上人群最高,达到了百分之七十二点八。也就是说,哪怕是十八到二十四岁之间的年轻人,每十个中就有一个得高血压的。但更恐怖的是,许多的高血压,其实从小婴儿时候,就开始出现了。
一、高血压并发症的几种特性
1、原发性
所谓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即与十分复杂的各种遗传原因、环境因素的共同作用有关。而针对于这类型的急性高血压者来说,根本就并不需要许多大师、神医、科普论文中所说的"治本"、"去根",而更重要的,是要通过终生的服药而很有效地调控血压数值,以达到防止、减轻对靶脏器损害的目的。
2、继发性高血压
继发性高血压情况就完全不同了,这时继发性高血压病症仅是其他一些病症的表征而已。但如果及时将原发病症治疗好并控制,继发性高血压病症将有很大几率能够自动消失。同时可能导致继发性高血压的原发病变众多,还有甲状腺、肾上腺、垂体等内分泌病变,以及肾实质的病变,肾动脉的病变,主动脉的病变,以及血液系统的病变,当然还有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以及各种异质性的病变。最后值得一提的是,有些药品会升高血压病症,如引发由药品继发的高血压病症时,须首先予以治疗。而继发性高血压的原发疾病诊断繁杂,牵涉多个专业,基础诊所常常漏诊,而三甲公立医院亦有漏网之鱼。因此该病以早检查早期治疗原发病者为要。
二、少年儿童得高血压的几种原因及症状
2.1儿童
孩子的高血压症状出现在特别早期,预防就得紧跟步伐,也得"特别早"!在孩子这个年龄段群体中,继发性较多见,但通常继发性高血压的特征是血压增高得很明显,又或者是高血压症状的症状成为了首发症状,部分儿童同样也存在着相关原发病症的症状体征,但通常无特殊。如小孩们可能出现脸色苍白、心烦意乱、喂养障碍、多汗、易惊、生长发育延迟等,而岁数大一点的可诉以眩晕、头疼、心慌、呕吐等症状,严重者还会发生呕吐、视物模糊乃至抽搐等高血压疾病危象的出现!对孩子们而言,最典型的原发病一般为慢性肾脏病和先天性肾血管生长异常,其次为正中毛细血管缩窄、嗜铬细胞瘤、皮质醇增加综合征、副甲状腺功能亢进、阻塞性呼吸暂停综合症、结缔组织疾病和药物影响等。只要有征兆,应立即就医确认;如果确诊,应立即进行适当处理!
2.2青少年
多见原发性高血压,但病情较隐蔽,进一步发展较慢,且降压常呈轻、中度的增高,一般是亚临床症状,往往经过严格体检方能发觉,易漏诊。而这些高血压病人大多都是由精神压力过大、超重肥胖等原因所引起。而现在的孩子,由于喜欢吃油炸食品、喜欢喝含糖饮品,再加上吃穿都量大的吓人,肥胖的孩子更加多见了,这也正是给少年时期发现的高血压病打下了种子。而同时,由于工作压力早在少年时期就大得恐怖,因此对于原发性高血压病症的出现也是很大的原因。尤其要当心的是,如有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ⅰ型或高血糖家庭史,有慢性肾脏病、川崎病、先天性心脏病史,有心肌移植或恶性肿瘤的病史,这些群体更容易出现脂类代谢障碍和高血压症状,从而使得动脉粥样硬化的患病率明显上升,因此必须在早期、严密地监控血脂和降压。
三、预防和改善高血压症状的措施
继发性高血压者,应及时治愈原疾病!而对于原发性高血压,一经诊断,就应以生活行为改善、与药物治疗联系的方法综合处理,但二者都不能偏废。
假如曾有人告诫你:"高血压吃我的药,或是不吃药喝我的保生汤,治愈病根,停掉用药,完全治好!"现在你就已知道了,除继发性高血压以外,大部分的原发性高血压都是必须终身保持用药状态的,而且其副作用在合理的用药选择下总是能够限制在很小,甚至大大小于临床获益。
年轻人的高血压,一半以上是没有突出症状或体现的,因此经常被人忽视。所以建议血糖、血脂、尿酸值升高以及有高血压家族史的中年轻人,要定时测量血压;除荤素搭配适当,少食油脂含量过高的食物之外,最关键的就是起居规律,注意休息,切勿熬夜工作,并相应增加运动时间;并尽快至医院进行全面细致的检测,以排除是否患有引起血压突然上升的有关病症,以防止因仅口服降压药而耽误病情,甚至后悔莫及。
而患者必须在找出发病根源之后才能加以相应调理。临床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又有原发性高血压与继发性高血压之分,原发性高血压的预防措施主要以生活控制与用药控制为主,而继发性高血压病人在去除发病原因后,体重一般均可恢复,但同时也应注重调节膳食,维持低盐、低脂的饮食结构,并要注重日常作息时间规律性,防止劳累,合理进行体育锻炼,以及戒烟戒酒,病人更要重视心理调节,切勿过度兴奋与忧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