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粤港澳大湾区智慧医疗服务模式构建研究

2022-07-16杨慧

现代商贸工业 2022年18期
关键词:智慧医疗粤港澳大湾区服务模式

杨慧

摘 要:粤港澳大湾区智慧医疗服务模式是典型的绿色产业、朝阳产业。医药、医疗器械是以城市居民为主要客源市场,以满足人民群众智慧医养健康等需求。重在医疗智慧产业的发展,根基在医疗服务、载体是智慧方式、活力是特色发展。在全民大健康的战略背景下,粤港澳大湾区在医药、医疗器械资源发展的前沿上,运用智慧医疗服务经营理念进行医院管理,充分激发粤港澳大湾区内部医疗资源活力,形成医疗发展整体效益,促进各地区的医疗资源优化整合,从根本上保障人民群众享受高等医疗的权利。为此,要进一步完善粤港澳大湾区智慧医疗服务模式建设,确保人民群众可以享受到高端医疗卫生救治资源。本文以粤港澳大湾区的智慧医疗服务体系建设为出发点,研究与实际工作相结合,为下一步做好粤港澳大湾区智慧医疗服务模式构建加强思考研究。

关键词:粤港澳大湾区;智慧医疗;服务模式

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识码: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2.18.026

1 粤港澳大湾区智慧医疗服务发展的政策基础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健康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前提,要全面提高人民健康水平,优化医疗资源配置。坚持把建设高端服务智慧医疗发展模式作为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举措,持续推进传统医疗体制机制改革,加强粤港澳大湾区内部医疗卫生以及相关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加快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医疗服务质量直接影响了粤港澳大湾区人民群众对生活的满意程度以及幸福指数。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社会高速发展,粤港澳大湾区作为经济发展的前沿阵地,一直把医疗服务作为工作重心,国家也出台了粤港澳大湾区智慧医疗发展规划,持续加大对智慧医疗的扶持力度,经过多年发展,人民群众就医体验有了明显的改善和提升。但是,粤港澳大湾区智慧医疗服务问题仍然很多,体验依旧无法让人满意。

根据未来蓝图,粤港澳大湾区要“打造‘四个中心’、建设现代智慧医疗服务模式”,建设区域性经贸、金融、物流和科技服务中心,构建与区域经济文化强省建设相适应的现代智能诊疗服务中心。为达到粤港澳大湾区的目标定位,将大力推行开放、融入、聚焦三大策略,而建立的粤港澳大湾区国际智能诊疗中心建设项目,也就是促进改革发展的一柄利器。而立足粤港澳大湾区医疗资源发展现状,逐步将智慧医疗辐射全国,并走向国际的粤港澳大湾区智慧医疗发展模式,带动周边城市提升医疗服务能力,聚焦优势产业资源,突出医疗健康的强势专业,打造集医养健康、医疗保健、预防医学、康复治疗集中于一体,建设布局合理规范、高端设施领先的粤港澳大湾区现代化综合医学服务中心项目,将粤港澳大湾区打造成全国乃至全世界智慧医疗领域内前沿的产、学、研新高地。

2 湾区经济对智慧医疗服务发展的价值

2.1 智慧医疗服务的定义

智慧医疗是新型医疗服务发展理念,是新时期医疗信息化、产业化最新发展产物,通过5G、云计算、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等先进前沿技术,深入与医疗卫生健康领域行业开展深层次融合,发展模式是新时期互联网医疗的定位方向。智慧医疗的最终目标,是为有医疗需求的人提供优质、便捷、合适的医疗服务,切实降低医疗体系内部医务工作人员的工作压力,提升医疗救治的综合效率,进而普及基本公共健康知识以及相关公共卫生政策,以全面提高国民身体健康素质为重点任务,建立信息沟通渠道,实现医疗资源适时共享,全面降低现阶段下社会医疗综合成本,有效地防范和应对突发的医疗安全事故。

2.2 智慧医疗服务的发展

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我国积极效仿国外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引进了现代化的医疗技术。当时,少数具备购置能力的医院,建立IT系统以及医疗信息数据库,优化传统医院管理工作体系,推动医疗服务效率综合提升,这是智慧医疗发展的先期成果,发展方向是运用信息化手段完善医院内部财务结算系统,以及医疗物资的综合管理管理系统。迈入21世纪发展阶段,人工智能、大数据信息系统发展进一步完善,互联网的应用日益普及,医疗信息化发展开始迈入2.0阶段。我国大部分医院的发展态势已经面向数据化、信息化,开始自建医院内部的机房和信息化网络,搭建医院内部信息化管理系统。电子病历、自助服务机等信息化发展的产物,陆续出现并开始普及。2010年后,智能移动互联网发展日益兴盛,再次刺激了传统医疗信息化技术的升级演化,逐步推行远程手机操作的发展模式,方便移动互联网更好地服务群众。在5G、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水平逐步提升完善下,智慧医疗服务又进入了新阶段。模拟在线医疗场景、共享医疗设施和解决方案,为群众开启智慧医疗服务的新方式。尤其是新冠疫情期间,智能化通信技术已经开始融入传统医疗模式场景,为医疗机构以及医护人员提供医疗资源充足保障。

3 粤澳大湾区智慧医疗服务模式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3.1 粤澳大湾区智慧医疗服务模式现状

目前,大湾区内部的民间医疗行业的相互之间交流与合作十分密切,例如,香港的医疗资源正在积极地向珠三角地区引进,医疗服务模式实现了双向互动。粤港澳大湾区现在的发展经济总量很大,内部经济力量活跃,医疗需求市场前景较为广阔。支撐经济体发展。粤澳大湾区经济发展与区域内部医疗服务发展互为支撑、相互增进,香港的医疗市场优势较为明显,珠三角地区的带动效应较强。粤港澳大湾区智慧医疗服务受政治因素的影响,一国两制的政治制度为粤澳大湾区智慧医疗服务模式发展增添了创新活力,智慧医疗受前沿技术影响较早,获取的创新动能较多,家庭医生、医疗服务管理等比内地发展较为成熟,私立医院与公立医院相互的沟通服务较为全面,商业化的医疗市场为居民提供了更多可选择的医疗空间。粤澳大湾区智慧医疗服务模式跟国际接轨,获取更多前沿医疗信息,但是粤澳大湾区智慧医疗服务模式也存在着不足,制约粤澳大湾区智慧医疗服务模式的长远发展。

大湾区相通共进为中医药“走出去”开启“科学—技术—产品—企业”通路,澳门中医药产业基础良好,澳门居民一直有使用中医药保健、治疗疾病的习惯,以澳门中医药产业为基础,创办粤澳合作中医药科技产业园,扩宽内陆地区中医药市场,加速融合中医药产学研发展。

3.2 粤澳大湾区智慧医疗服务模式存在问题及成因

粤澳大湾区智慧医疗服务模式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特别是医疗资源总量不足、优质资源匮乏,医疗卫生机构总体规模、业务量、重点学科建设、临床科研水平等基础仍然较差,一是基础医疗服务力量较为薄弱,医疗技术人才缺乏,国家对基本公共服务投入加大,但粤澳大湾区基础医疗的人员没有相应增加,新型医疗设备缺乏,打造智慧医疗服务模式资金紧张、缺口较大;二是粤澳大湾区医院发展空间不足,床位短缺,现有各类用房面积严重不足,医院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人才队伍建设落后,人员流动性大,制约医院的发展;三是虽然全国的新冠疫情形势已得到有效控制,但疫情常态化防控工作仍然不能放松,疾控机构流调人员和实验室人员缺口较大,疫苗接种工作艰巨,近期主要任务是第二剂次的接种,由于宣传不到位,群众积极性不高,出现了苗等人的问题。

4 粤港澳大湾区智慧医疗服务模式构建策略

4.1 克服医疗体制限制,构建大湾区医疗服务合作模式

一是建立粤港澳大湾区智慧医疗共同体,打破大湾区区域医疗体质的地域发展限制下,在保持大湾区内各医疗机构原有的内部行政隶属以及医疗机构财政投入的获取方式不变的前提情况下,完善大湾区医疗资源内部人事任免、财务资产管理、业务办理等合作管理制度,并实行医疗人才统一管理,实现医疗体质人才资源柔性管理机制。二是建立粤港澳大湾区利益分配一体化。按照允许医疗卫生机构突破现行事业单位工资调控水平,完善大湾区医疗服务人员的绩效工资政策,适当放宽大湾区医疗服务人员的绩效薪酬综合控制标准,逐步建立符合大灣区智慧医疗服务发展的绩效薪酬管理措施,并积极引导大湾区智慧医疗服务体系健全完善医疗人员科学考核以及绩效工资制度。三是建立大湾区医疗业务管理一体化。大湾区智慧医疗各医疗机构要统一医疗服务行业标准,尤其是在遵循规章制度、合理开展人员技术培训等方面。大湾区内的智慧医疗服务机构要承担基本医疗、公共卫生等医疗服务工作,满足人民群众看病就医需求。四是构建了大湾区工作绩效考核一体化。建议进一步完善建设大湾区智慧医疗绩效考核系统,通过将平时考评和年终考察有机地结合等方法,对大湾区智慧医院开展综合绩效考核工作。在基层首诊、上下转收治、医护服务质量、群众评价、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实施情况等方面对大湾区智慧医院的所有参与者开展综合考评,考核结果将成为大湾区智慧医院所有参与者业绩分配的重要依据。

4.2 强化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打造面向科技前沿的开源创新平台

粤港澳大湾区智慧医疗服务强化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积极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国家医药、医疗器械重点实验室体系化、集成化发展,着力打造支持国内外顶尖智慧医疗新型研发机构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医药、医疗器械科技力量正在逐步优化发展结构。形成加速集聚医药、医疗器械创新资源的发展态势,加速培育医药、医疗器械服务的生态环境,加紧培育生物医疗、材料基因组结构等创新医疗研发状态,逐步建立“科学+城”的智慧医疗发展框架。粤港澳大湾区正在积极培育和建设与国际接轨的顶尖医药、医疗器械新型流研发服务平台,着力聚焦生物科学、人工智能、应用数学等医疗发展的前沿领域,提高医疗建设的分析研判能力,超前谋划智慧医疗的战略布局,全面提升粤港澳大湾区智慧医疗原创前沿关键技术的研究水平。集聚有强大吸引的粤港澳大湾区人才医疗服务团队,以高端人才建设优势凝聚智慧医疗建设发展新平台。粤港澳大湾区加强智慧医疗创新中心建设的组织领导,立足与医药、医疗器械市场竞争化的发展状态,根据地区发展的工作实际,积极探索改良现有的医疗服务发展模式,组建高水平医疗研发创新团队,开展智慧医疗前沿探索创新。深入推进智慧医疗服务体系创新政策转化落地。巩固现有度创新高地优势,率先推进新一轮智慧医药、医疗器械发展先行先试。深化开展粤港澳大湾区各地区协同建设,建设智慧医疗服务模式共同体。

4.3 借助智慧医疗平台,推动粤港澳三地基础研究的差异化协同发展

一是借助智慧医疗平台,规范诊疗服务行为。粤港澳三地基础研究全面推行适合区域发展的智慧医疗临床诊疗路径,对照传统医院能够收治的疾病目标,扩大开展智慧医院临床路径管理的疾病数量,对粤港澳三地上中下级医疗机构合作治疗的疾病,要结合地区实际建立粤港澳三地连续治疗路径,以做到治疗服务的标准统一、连续衔接。牵头的地方医院要加强医共体各诊疗院所的质量管理,与粤港澳三地政府共建全国统一的医院服务质量评估系统,并积极开展与粤港澳三地智慧医院的有关业务培训,进一步完善粤港澳三地智慧医疗系统内部管理与评估,推进医院质量同质化。对粤港澳三地智慧医疗系统,要瞄准前沿发展的技术手段,合理制定符合群众就医的诊疗指导以及相关服务方案,及时运用大数据信息共享平台,实现诊疗信息全面共享,专家共同会审,采用医疗模拟的方案,选择最佳的诊疗方式和方法。要全面突出智慧医疗全面共享的基础优势,消除各医疗机构之间的诊疗隔阂,全面构建信息化、智能化、共享化的疾病诊疗康复机制,为人民群众提供更为精确的智慧诊疗健康管理服务。

二是借助智慧医疗平台,实现优质资源共享。粤港澳三地要建立统一共享的医学影像、远程心电、远程会诊、检查检验、病理诊断、消毒供应后勤服务等中心,为粤港澳三地各级医疗机构提供一体化服务。在严格执行取消药品加成政策前提下,依托全国统一的中医药信息网络平台,开展集中供应平台建设,对中标结果已实施满一年以上的公开招标药物,实行集中议价购买。在粤港澳三地按照规范开展统一的药物供应目录、统一供应价格、统一医疗药品的配送管理,切实实现粤港澳大湾区药品供应共享。调整药品医疗使用明细,将进口药物尽快实现大湾区内部医疗机构药物共享,对相关医疗诊治手段进行合规合法管理,严禁随意泄露病人信息,相关药品供应要切实做到药品责任到人,严格药品使用用途,切实完善粤港澳大湾区药物使用机制。为做好与粤港澳三地的各医疗机构用药衔接工作,医共体内制定了延伸处方、延长处方期的实施方案,明确了处方病种和用药目录,并结合实际及时调整充实。

三是借助智慧医疗平台,推进医疗资源信息化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各地区要协同推进粤港澳三地智慧医疗服务体系信息化建设,实现医疗信息相互联通,健全粤港澳大湾区全民健康信息综合管理,实现居民电子健康档案以及相关电子病历可以在智慧医疗平台上实现信息共享,便捷开展远程诊疗、健康管理等医疗健康服务,开展医疗专家远程视频诊断会议,高清共享医学影像等服务,全面提升智慧医疗整体服务水平。加强智慧医疗宣传引导。采取多种切实可行的方式,加大对智慧医疗体系信息化系统建设的运行机制、诊疗程序、政策措施等相关内容宣传力度,充分调动广大医务人员积极采取现代化诊疗救治方式,在粤港澳大湾区相关医疗机构公众号以及宣传栏内定期宣传智慧医疗便民惠民政策措施,提高社会对智慧医疗的认可度和支持力度,引导群众改变就医观念和习惯,逐步形成合理有序的就医格局。

5 结语

粤港澳大湾区智慧医疗服务模式已成为新形势下医疗服务发展新模式,是促进发展、提升医疗水平的前进指引,提高粤港澳大湾区智慧医疗服务模式的认识并加紧推进高新医疗体系发展,是做好医疗服务保障工作的发展前提。本文从粤港澳大湾区智慧医疗服务模式的现状为出发点,系统分析政策基础、发展价值及问题分析,并为构建粤港澳大湾区智慧医疗服务模式提出策略,以期粤港澳大湾区智慧医疗服务模式构建能够更好地发展。

参考文献

[1]陈敏.“互联网+医疗健康”:打造智慧医疗服务新模式[J].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18.

[2]卢喜烈,苗锋,应致标,等.新型医联体背景下的智慧医疗建设模式与路径研究[J].中国卫生信息管理杂志,2018.

[3]陈武朝,林英忠,伍秋霞,等.智慧医疗提升医疗服务能力的实践探索[J].中国卫生产业,2019,(03).

[4]糜泽花,钱爱兵.智慧医疗发展现状及趋势研究文献综述[J].中国全科医学,2019,(03).

[5]杨新雷,许源,易应萍,等.智慧医疗的探索与实践[J].医学信息,2018,(16).

猜你喜欢

智慧医疗粤港澳大湾区服务模式
“粤港澳大湾区”,即将崛起的世界级城市群
“粤港澳大湾区”,即将崛起的世界级城市群
试析互联网+医疗在医院中的应用
基于云计算的数字图书馆建设与服务模式研究
文化馆总分馆制服务模式的实施探索
物联网技术及在智慧城市建设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