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农村小学语文实施课堂有效阅读教学的研究
2022-07-16张敏霞
张敏霞
摘要:在“双减”的背景下,小学语文课堂的教学方式正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在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时,必须正确掌握“双减”方针中的关键,并对现行的教学策略进行优化,使学生能够迅速掌握所学知识,提高他们的阅读水平,并使其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关键词:小学语文;双减政策;阅读教学;教学策略
前言
在“双减”条件下,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理解水平必须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小学语文课程标准(2019)》对小学阶段的阅读理解能力提出了具体的要求:联系语境、理解词义、初步把握文章的主旨、复述作品大意、感受作品情感等内容。因此,在教学中要加强对学生的阅读理解,使其逐渐适应阅读的方式,从而提高他们的阅读水平。“双减”政策下,语文学科的作业安排存在着时间、内容等方面的局限性,应适时地进行优化与调整,而在课堂上,则应优化教学方式,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阅读指导思想,在课外阅读上减少作业,借助家庭的力量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另外,在教学改革中,要主动为学生做好准备,使他们认识到“双减”的核心目的,并由此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他们的语文学习水平。
一、学习快速阅读,掌握阅读方式
在“双减”的大环境下,提高小学生的阅读理解水平,必须从快速阅读的视角做好具体的安排,并运用这种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水平。小学生的阅读水平很低,主要表现在:读的时候结结巴巴,不认识的字词,不熟悉的字词都会影响他们的阅读热情。
如,《观潮》中,学生对于“屹”(yi)和“隐”(yin)字不熟悉会刻意在阅读中忽视不读或者干脆读错,将原文读成屹(qi)立在江边远处!这样的阅读方式明显地会使文章的真实内容与学生的阅读规则不符。根据学生的阅读实践,老师可以通过跳过+注释的方法来引导学生快速阅读,将屹、隐二字跳过,并且将其用笔标注。如此引导学生掌握阅读的技巧、内容和目标,使他们能够更快地完成阅读的学习,提高阅读的阅读水平。
二、注重课文细读,理解文章思想
精读课文是提高学生语文阅读水平的一个重要保证。通过对文本的分析,可以使学生在阅读中理解文章的内涵,概括文章的大意,对文章进行初步的层次划分和概括,从而达到阅读目的,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在阅读过程中,教师要自觉地引导学生精读、细读,逐渐形成分层习惯、段落大意总结习惯、中心思想体会等,从而使学生能够更深入地理解和感悟。
以《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为例,在快速阅读的小学生,很容易出现问题,比如不能对应每个豆子的结局,不能与豆子的发展相匹配。根据语文教学中的实际状况,老师要指导学生进行精读,而所谓精读,就是把每一个字词都读一遍,然后把它的结构组织起来,在整理的过程中,老师会引导学生对其进行分析。第一颗豆子“要飞向广大的世界里”,其结局是:“被一只鸽子吃掉了。”在精读的过程中,老师会让学生把每一颗豆子的开头和结尾都记录下来,然后用比较的方法让孩子们明白这篇文章要表达的是什么,让他们明白,最后一颗豆子给小女孩带来了希望,让他们能够更深入地思考,让学生从“关注豆子”变成“关注希望”。
在精读的过程中,教师要做好阅读的准备,不仅要让学生掌握阅读的思维方式,还要让学生体会到阅读的价值,而在精细的阅读中,要自觉地培养学生对阅读的深层理解,并在阅读的时候,要注意对不同的课文内容进行适当的引导,比如文言文的精读要注重内容的翻译,而诗词的精读要注重情感的表达,而散文、记叙文的阅读要注重对文章的内涵和核心思想的把握,总之,要在老师的引导下,才能真正的掌握阅读的基本思路。
三、鼓励学生在课文中进行沟通和解答
提高小学生的阅读理解水平,光靠老师的指导是远远不够的,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主动的沟通,通过对文本的理解,确定重点和重点,并从中提炼出核心思想和解决问题,从而达到教学目标的目的。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进行交流,要引导他们坚持“自主思维+交流”的原则,并在阅读中增加主动交流和主动学习的内容,以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
如《爬天都峰》中,在快速阅读和精细阅读的基础上,让同学们了解到了“我”与老爷爷之间的互动,但是在学习的过程中,“终于”这个词的理解出现了偏差,有些同学觉得“终于”这个词应该在文章的末尾写,而不是先爬上山然后再抒发“我”和老爷爷的互动。根据学生问题,老师要指导同学们进行交流:对“终于”这个字的理解作了说明,目的是让学生在阅读中联想到上面所说的“终于”,了解“我”和“爷爷”是怎样克服重重困难登上天都峰,又是在感情上为“爸爸”接下来的话语铺平道路。在讨论的过程中,不仅要了解课文的内容,还要根据课文的主旨展开讨论和实践,最后达到学生的阅读理解的目标。
四、学会合理注释,加深文章理解
正确的批注是一种很好的方法,它可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同时也可以扩展学生的阅读能力。在课堂上,老师要鼓励学生进行注释,在注释时使用不同的注释方法,以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水平。在课堂评语时,老师要发现与学生的学习有关的东西,要把注释的价值体现在教学设计中,要主动地进行注释,使学生能够真正地融入到课堂中,并不断地寻找适合学生的阅读习惯,从而达到有效的引导目的。
如《少年闰土》,老师在教学中指导学生批改,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一是对句子的批改,主要是疑问,主要是批注一些不懂的问题,如“正月”,“正”字读一声;其次就是领悟性的注释,比如“他们都和我一样,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这句话具体反应了什么?部分学生会认为:“这里体现了闰土虽然来自农村,但却见过大世面”,这样就可以让学生们意识到当时的闰土实际上是与“我们”这些孩子是格格不入的,他在一定程度上已经脱离了孩子的范畴,同时也可体现出“我”对于闰土的羡慕和钦佩,同时也表露出“我”对自身所处生活环境的不满,自己渴求接触更广阔的的世界。以类似疑问的注释方式,引导学生思考文章的内容;最后是联想式的注释,以避重就轻为基础,对相关的评论进行主观联想分析。总之,批注的方法有很多种,老师要让学生在阅读的时候有意识的引导,让他们更好地了解和领悟文章的内容,在教学中加强对文章的提炼,继而最大化提升学生的阅读水平。
结语
总而言之,在“双减”背景下,小学阶段的语文阅读教学也应积极适应形势变化。而教师则应积极探究双减政策与语文阅读二者的辩证关系,并从多个方面采取多种手段以切实提升学生阅读能力,这是教育革新的要求,同样也是一名语文教育工作者所理应去实现的。
参考文献:
[1]旺国艳."双减"政策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模式探究——以五年级下册《人物描写一组》第二课时教学为例[J].新课程导学,2022(9):83-84,87.
[2]郑淑娟.谈双减引导下小学语文趣味性阅读创新模式的构建[J].讀与写,2022(16):46-48.
[3]沈晓敏."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阅读试题命制微探[J].教学月刊(小学版)语文,2022(4):49-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