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欧班列:疫情下的“钢铁驼队”
2022-07-16马力
马力
在全球抗击新型冠状肺炎疫情的背景下,中欧班列因其具有成本低、效率高、路线广和全天候等优势,成为保障国际贸易往来的重要物流通道,被誉为助力国际贸易的“钢铁驼队”。
4月中旬,一批价值近千万元人民币的光伏电池经中欧班列运抵法国,这是四川成都通威太阳能今年出口欧盟的第五批光伏电池。仅一季度,企业就接到超4亿元人民币的出口订单。成都海关所属青白江海关副关长颜毅表示,今年一季度,四川省民营企业进出口同比增长一倍,对法国、意大利等国出口增速达60%以上,“同样,搭乘中欧班列(成都)进口的商品也在逐年递增,涉川涉欧的进出口企业已从2017年的200多家增长至目前的1.7万多家”。
中欧班列跑出了中欧贸易快速发展的“加速度”。成都国际铁路班列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俊峰介绍,自开通至2022年4月,中欧班列(成都)累计开行超9500列,畅联69个境外城市。
中欧班列带来的“新商机”
通威太阳能有限公司是一家生产太阳能电池片的民营企业,在海关属地查检“绿色通道”等多项惠企措施支持下,企业充分利用成渝地区中欧班列国际物流通道优势,连续5年太阳能电池出口量保持全球第一,在欧盟市场占有一席之地。
“欧盟光伏产业起步和发展均早于中国,但近年来在光伏产业智能制造方面,中国逐渐赶上并赢得市场。今年一季度,我们的智能光伏海外订单持续增加,得益于中欧班列的顺畅运行,我们满产满销。”通威太阳能(金堂)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翟绪锦向记者表示。
作为往来于中国与欧洲及“一带一路”沿线各国的集装箱国际铁路联运班列,中欧班列为很多进出口企业畅通了进出口渠道。
在新型冠状肺炎疫情影响下,中欧班列的低成本和高效率得到市场一致认可,中国国内开行班列的城市逐年增多。2022年1月18日上午,一列载有50个货柜、总值1000多万元的卫生用品、箱包、鞋服及工艺品等产品的班列从福建泉州发往俄罗斯莫斯科。这是泉州始发开往莫斯科的首趟中欧班列。
“50个集装箱货柜,我们晋江客户的货物就占了11个柜。”泉州晋江陆地港港务有限公司经理钟红告诉记者,这两年受国际疫情影响,国际海运运力不足、集装箱短缺等问题突出,晋江制造业和外贸企业受到严重影响。“一些出口到欧洲或‘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企业,为了顺利出口商品,会选择舍近求远,通过上海、宁波等地的中欧班列将产品运送出去。”而此次泉州中欧班列的顺利开行,“让企业有了一个家门口的运输通道,不仅缓解了外贸企业出口难的问题,还降低了企业商品出口的成本”。
2月7日,该班列抵达莫斯科,总行程10960公里,用时20天,与原有海运运输方式相比,运输时间节省了25天。
法国葡萄酒酿出“新价值”
在中欧班列(成都)商品发出地成都国际铁路港,有一家亚蓉欧国家(商品)馆,每天来这里购买商品的顾客络绎不绝。32个国家(商品)馆汇集了中欧班列(成都)运回的来自全球各地的母婴、美妆、零食、服饰、轻奢、家具、汽车等消费品。
“除了为顾客提供非常实惠的全球商品,我们还不定期开展线上和线下中外文化交流如法国葡萄酒品鉴、意大利啤酒现酿体验等互动活动,顾客不出国门就可以尽享欧洲风情。”成都国际铁路港管委会对外联络部部长曾怡对记者说。
“在商品馆的OTO跨境体验中心,顾客从扫码下单到报关、清关、提货,只需要10多分钟。”亚蓉欧国家(商品)馆OTO跨境体验中心、成都泛亚国际货运代理有限公司外联经理陈颖告诉记者,体验中心里销售的进口商品80%都是进口保税商品,消费者享受零关税价格。通过线上跨境平台下单,经系统向海关申报后,再由海关已备案的小车,从综合保税区快速配送至消费者手中。
陈颖说,正是依托中欧班列(成都)的稳定开行和国际铁路港的快速发展,公司业务很快从货代运输延伸到国际贸易、跨境电商等领域,扩大了经营格局。“仅外贸这一块,公司每年的营收从最初的2000多万元升至去年的近6亿元。”
法国馆是32个国家馆中的一个。“我们以法国葡萄酒为媒介,已从销售产品向文化经贸交流领域不断拓展。”该馆负责人石蕤锋介绍,自2018年法国馆运营以来,法国葡萄酒年销量最高达10万余瓶,“这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数字”。与此同时,法国馆还连续举办了200多场包括中法小企业交流会、招商投促会等中法重要经贸交流活动。“未来我们将和大型中外合资物流公司合作,创新开展法国葡萄酒整柜订制和拼柜业务,实现酒柜每月常态化开行,最终在铁路港周边打造更加完善的法国葡萄酒产业链。”石蕤锋说,法国葡萄酒产业将在成都创造新的经济价值,中欧班列(成都)的顺利平稳开行则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前提。
畅通中欧贸易的“加速器”
在全球抗击新型冠状肺炎疫情的背景下,中欧班列因其具有成本低、效率高、路线广和全天候等优势,成为保障国际贸易往来的重要物流通道,被誉为助力国际贸易的“钢铁驼队”。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中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9.42万亿元,同比增长10.7%。其中,中欧贸易的增长尤为突出,中欧双边贸易额达到2058.7亿美元,而这背后,连贯亚欧大陆的中欧班列功不可没。
在德国首都柏林,市民通过手机和电脑下单就可以轻松买到来自中国的电子产品;在法国巴黎,消费者在手机上下完单后的15天,来自成都的猕猴桃经过11000公里的远途跋涉后,就会送到他的手上。“中欧班列不仅拉近了时空上的距离,还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李俊峰介绍,最近五年间,中欧班列开行数量年均增长55%,货物品类也从最初的日用百货和手机、电脑,扩大到汽车配件及整车、化工、机电等5万多种。
今年一季度,中欧班列所有线路共开行1941列,發送17.4万标箱,同比分别增长15%和18%。作为横贯亚欧大陆、沟通两大洋的运输大动脉,中欧班列已累计开行突破50000列,通达欧洲23个国家180个城市。商务部研究院欧洲研究所所长姚铃表示,借助中欧班列的稳定开行,中欧贸易在很多领域已经形成了紧密的产业链和供应链关系,“‘钢铁驼队’正成为畅通中欧贸易的‘稳定器’和‘加速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