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治愈麻风病合并混合反应和妊娠1例

2022-07-16黄严

医学前沿 2022年8期
关键词:麻风氧氟沙星麻风病

黄严

临床资料

患者杨某某,女,19岁,晚孕。主诉“全身泛发红斑无明显痛痒2年余,出现结节6月余。”于2017年底确诊为“麻风病”,笔者为其主管医生。

体格检查:体温、脉搏、血压、发育均正常,营养稍差,慢性病容,心肺功能正常,产检未见明显异常,宫底约处脐上2横指,符合孕32W+。

皮肤科检查:面部见多处浸润性红斑,全身泛发红斑、斑块,四肢见结节、水疱,背部皮损有丘疹,双下肢皮肤干燥。左手畸形,功能障碍,左尺神经和左腓总神经有明显肿大和压痛,轻度左垂足。见四肢散发皮下结节,有明显捏痛,诉偶有膝关节痛,曾有更多小结节,近期自行消退一些。

实验室检查:①血常规WBC7.05,RBC3.83,Hb94g/l,PLT300;②肝功能、尿常规、心电图、血HIV、TRUST、TPPA均未见异常;③组织液查抗酸杆菌:常规部位加皮损共8处,全部阳性,细菌指数BI等于4.5。④病理诊断:抗酸染色强阳性,符合瘤型麻风诊断。⑤氨苯酚(DDS)易感基因HLA-B*1301阳性。

诊断:①LL型麻风病,②混合型麻风反应,③晚孕伴轻度贫血症。

治疗

经过皮肤科、妇产科、传染病科等专家的会诊,在知情同意的前提下,在尽量保证继续妊娠的要求下开展治疗。

2018年1月14日至1月25日治疗方案:强的松片20mg,bid;利福平(下称RFP)600毫克顿服冲击治疗;克拉霉素0.25克,bid;外用红霉素软膏。

1月25日,患者足月顺产1名健康男婴,产后母婴隔离无接触。

1月26日至3月1日治疗方案:强的松片20mg, bid;RFP 600mg顿服再冲击治疗1次;B663(氯苯吩嗪片)顿服300mg,以后改为50mg,qd;克拉霉素0.25g,bid;继续外用红霉素软膏。

2018年3月2日至2019年6月治疗方案是:强的松片20mg,bid,后规范减量;每月RFP 600毫克顿服1次;B663顿服300毫克,50毫克每天;停用克拉霉素,改服左氧氟沙星0.2g,bid(共6个月);外用红霉素等抗生素软膏。效果

患者于2018年1月14日开始服药治疗后,全身结节逐渐变小或消失,全身红斑无扩大,浸润程度稍减轻,除正常的孕期不适外,无特殊不适。

治疗11天后,患者顺产1名健康的男婴。产后调整治疗方案,治疗1个半月后,细菌指数BI已降到3.5。之后病情逐渐好转,于2020年初判愈。该患者所生小孩出生后,一直未见麻风病感染迹象。

讨论

麻风病是一种古老的疾病,是由麻风杆菌感染引起的传染病。此次研究病例是一名孕妇,其感染麻风且存在混合型麻风反应,孕期存在贫血症,身体状况与精神状态欠佳,但要求保胎治疗。治疗难度主要有三大方面:①参考病例少。麻风病已经是罕见病,孕妇感染麻风病的病例极少,没有针对孕妇感染麻风的公认现成治疗方案。②不可用治疗麻风的经典药物—DDS。患者为孕妇,原则上分娩前不可用DDS,患者伴有贫血,不宜用DDS,更重要的是,患者经检测后,DDS易感基因HLA-B*1301阳性,治疗指南不允许该类患者使用DDS。③ 必须治疗,但免疫功能紊乱,而且要尽量减少对胎儿的影响。孕妇孕期体内激素代谢波动大,免疫功能低下且容易紊乱,而发生混合型反应是指同时存在I型和II型麻风反应的症状,系由细胞免疫反应和体液反应同时参与的一种混合型反应,也是病人免疫功能紊乱的体现,这将增加治疗难度。

目前,临床对麻风病的治疗,主要是针对麻风杆菌选择治疗药物,例如氨苯砜(DDS)、B663、RFP、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喹诺酮类抗生素等,临床对麻风反应的治疗,主要是糖皮质激素(强的松等)、雷公藤、沙利度胺(商品名:反映亭,孕妇禁用)等。

DDS通过抑制麻风杆菌的二氢叶酸合成酶,影响细菌蛋白质的合成,清除体内病菌和炎症因子,但会干扰叶酸的合成,而叶酸是孕中后期胎儿生长所需的营养物质。而筛查氨苯砜易感基因阳性的患者,如果服用氨苯砜,会诱发严重的药物性过敏反应——DDS综合征,严重者会危及生命。因此,妊娠和氨苯砜易感基因阳性不可服用氨苯砜,容易加重病情,造成流产。B663主要治疗对DDS耐药的麻风杆菌感染,该药物是一种亚氨基酚嗪染料,通过结合麻风分歧杆菌的DNA,抑制DNA转录,发挥抑菌作用,高效发挥抗炎效果,改善麻风结节性红斑。RFP是从利福霉素B获取的半合成广谱抗生素,可以抑制细菌核糖核苷酸合成与转录,阻止麻风杆菌DNA与蛋白质合成,是最有效的抗麻风杆菌药物,而且安全性高、耐药性较低,同时RFP是麻风病预防性治疗的药物。但RFP对孕妇来说属于C类用药,孕妇不可轻易使用。克拉霉素是大环内酯类抗生素,通过抑制细胞核蛋白50S亚基的结合,可以阻止蛋白质合成,进而发挥抗菌作用,对麻风杆菌也具有显著杀菌作用。左氧氟沙星可以抑制麻风杆菌DNA拓扑异构酶Ⅳ与螺旋酶的活性,影响其DNA形态结构与功能,阻止麻风杆菌的繁殖。

麻风分歧杆菌对周围神经具有亲和性,直接损伤自主神经纤维,引起感觉神经受累而导致肢体组织畸形、感染,提高伤残率,而本病例皮肤和周围神经病变症状较严重,故采用糖皮质激素药物,调节机体免疫功能和代谢。强的松片具有较强的抗炎、抗过敏、修复受损神经的作用,副作用少,配合大量抗菌药物使用,可以起到降低毛细血管壁与细胞膜通透性的作用,减少炎性因子渗出,抑制毒性物质的生成与释放,减轻麻风病引起的免疫应答反应,进而阻止麻风分歧杆菌对皮肤和周围神经的损害。

采用RFP冲击治疗和中等量糖皮质激素治疗,同时应用克拉霉素治疗该病例。通过治疗,有效缓解本病例的症状,控制病情发展,使其顺利产下胎儿。分娩后,立即给予本病例加服B663,再改用氧氟沙星替代换克拉霉素,更好的控制了病情。其原因为,B663是麻风病标准治疗方案的必备药物,但也存在一定的不良反应,例如食欲减退、腹痛、恶心、腹泻等胃肠道症状,属于孕妇禁用,只能产后使用。由于克拉霉素抗菌活性较低,且略低于左氧氟沙星,长期用药可能产生耐药性,因此采用左氧氟沙星替代克拉霉素。左氧氟沙星可以阻止麻风杆菌的繁殖,使麻风杆菌失活,整体上提高治疗效果。因左氧氟沙星类会干扰胎儿的骨骼发育,属于孕妇禁用,故改为产后使用。

总之,该病例能取得良好的疗效,说明采用RFP、中等量糖皮质激素、克拉霉素等药物治疗晚孕的麻风病人——包括合并麻风反应,分娩后加用B663,改用左氧氟沙星替换克拉霉素。以上治疗方案具有可行性與安全性。

参考文献:

[1]李四新,周志刚,张国新.注射用头孢唑肟钠联合夫西地酸乳膏治疗麻风病后遗溃疡的疗效观察[J].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17,17(11):1499-1500+1503.

[2]沈云章,杨红霞,竺璐,等.麻风病院患者用药情况及合理性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2020,58(11):95-98+102.

[3]赵蕾,李璐.抗麻风分枝杆菌药物的作用机制及其临床使用的研究进展[J].抗感染药学,2017,14(2):241-244.

[4]顾秋琳.联合使用复方利多卡因乳膏、加巴喷丁胶囊及强的松片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疗效观察[J].当代医药论丛,2014,12(19):130-131.

猜你喜欢

麻风氧氟沙星麻风病
左氧氟沙星滴眼液治疗细菌性角膜炎的临床体会
左氧氟沙星和氧氟沙星,啥关系
关注麻风,消除歧视, 共同走向文明进步
日本向麻风病患者道歉
浅谈麻风病
英国红松鼠携带麻风病菌株
荧光光度法测定氧氟沙星的含量
消除麻风在行动
三金片合左氧氟沙星治疗急性肾盂肾炎60例临床疗效观察
麻风树理想的生物质作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