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军事职业教育体系下海军职业教育创新研究

2022-07-15田万平梅泽元彭京徽

高等教育研究学报 2022年2期
关键词:军事海军岗位

田万平,梅泽元,彭京徽

(1.海军工程大学 a.舰船综合试验训练基地;b.基础部,湖北 武汉 430033; 2.复杂系统仿真总体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101)

一、引言

军事职业教育是实现新时代中国特色强军伟业的重大部署和顶层设计,是为军队人员完备知识结构、扩充知识储备、提供自主补能和终身学习的平台,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影响力。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深化军队院校改革,健全军队院校教育、部队训练实践、军事职业教育三位一体的新型军事人才培养体系。”[1]2017年8月,中央军委印发《军事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2],开启了新时代中国特色军事职业教育改革的序幕。2019年5月,中央军委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推进军事职业教育的若干意见》[3],为军事职业教育改革任务提供了指导规范。2021年1月1日,发布《军队军事职业教育条例(试行)》[4],从宏观上建立了军事职业教育制度机制。

二、军事职业教育现存的主要问题

(一)认知误区:军事职业教育=MOOC+信息资源

MOOC(慕课)网络学习平台是开展军事职业教育的重要依托[5]。全军推行军事职业教育,把军事职业教育作为年度考核考评内容,自上而下开展了全军上网课行动,积极响应上级要求与部署。但普遍存在把军事职业教育等同于“MOOC学习+平台信息资源获取”现象,忽略了MOOC的平台属性,缺乏对MOOC学习方式的认知。同时,存在片面追求课程数量与成绩高低现象。打卡、刷分、扫课与盲目下载资料的学习模式屡见不鲜。实际上,MOOC并不能有效把关学员的真实学习情况,对学习质量提升的考评机制也不健全。虽然MOOC教学方式给军事职业教育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和学习渠道,但不能用局部替代整体,在教育实际中偷换概念,完成MOOC学习不能等同于完成职业教育。另外,不能把MOOC考评作为职业教育考评的唯一内容,应当建立健全综合性的考评体系,突出能力提升效果、知识储备量、进步空间和学习态度等多维要素。

(二)教育主体认识不清

军事职业教育的体系设计尚不完备,导致在职业教育实际工作中仍然面临体系化建设不到位,未实现全军一盘棋的布局,特别是对两个主体(教学队伍、受教对象)认识不清。当前的职业教育主要集中于教学队伍开展建设工作,在建设中常带有指令性色彩,强调任务指标,对军事职业教育的认知仍然处于受教对象领取教学队伍配发的“打包盒饭”,尚未实现由教学队伍为受教对象主体“点餐配菜”的模式跨越。这里明显存在对教育主体认知不全、服务与被服务的关联属性把握欠缺的问题。首先,教学队伍没能从学历教育的固有教学思维中走出来,找到职业教育教学的新路子。由于学历教育对象水平层次相同,要按部就班批量化流水式地按照整个教学计划进度推进,这与职业教育面向的人群特点显然不同。虽然职业教育课程有大纲,但学员学习需求与进度有差异。其次,军事职业教育更加关注受教对象的需求清单和能力提升,教师队伍应当围绕受教对象的需求清单攻关发力,着力解决群体性需求和个性化需求的问题。然后,应当积极探索两个主体之间的信息交互模式,贯通需求与服务的桥梁,避免打教学内容上的擦边球,努力提升教学质量,并真切满足清单需求。只有抓住两个主体精准建设,才能真正发挥军事职业教育的作用,实现军队人员的能力提升。

(三)课程设置职业化特点不鲜明

推动军事职业教育的重点是课程设置,把关课程设置是保证军事职业教育质量的核心之一。但部分院校存在盲目追求MOOC课程数量的现象,不能充分结合军事职业教育的特点科学设置课程,教学内容主要是在MOOC模式下把学历教育从线下搬到线上。同时,课程的基础通用理论多,专业领域知识少,涉及岗位需求的具体应用更是少之又少。此外,课程设置存在明显的院校“大课”现象,非院校单位上线的经验型和应用类“小课”匮乏。应当调整结构,推动非院校单位上线“小课”,实现“大小课”并举。面向职业教育的课程应涵盖学科通用知识、专业领域知识、行业常识性知识和业务技能知识等,针对不同类型知识的实际特点,科学灵活把握课程设置的具体形式,重点在于认清课程服务于职业化教育的本质。军事职业化的岗位需要什么就要及时设置什么,样式和形式要结合岗位的具体情况确定,不能通用化和固化。

三、军事职业教育发展的核心要素

(一)完善军事职业教育的体系设计

完善军事职业教育体系设计,有助于在顶层设计下更加系统科学地开展好军事职业教育具体工作。应紧紧围绕培养高素质、专业化新型军事人才,突出任职水平提升和职业发展需要,增强官兵驾驭装备和引领科技的能力。军事职业教育体系要明确线上线下双轴联动模式,充分依托MOOC平台发挥网络的资源优势,但核心技术和涉密程度高的教育内容仍然需要线下教学。同时,紧密依靠教员队伍、强化教员队伍建设、优化教员队伍结构、拓宽教员来源渠道是推动军事职业教育取得优异成绩的重要部分。重视受教对象人员组成结构分析,结合不同岗位人群的各自特点,提前为不同层次、不同类别的学员准备“自助餐菜谱”。严格制定、落实和把关考核考评机制与监管机制,注重对学习质量的检验。图1是海军职业化教育的体系构成,包括了职业教育的目标、总要求、主体组成成分、要素组成以及岗位特点等。

图1 军事职业教育体系构成

(二)打造优质开放的课程资源

建设职业教育精品优质课,既要充分发挥军事院校教员队伍讲课的优势,也要积极“拜师取经”,缩小职业教育与院校教育的差距。在军民融合的大背景下,军事职业教育课程资源已不能停留于军内自制、一校单建,要充分利用社会性资源,开展合作交流。对于基础理论和专业程度较深的课程,可以直接从外部引进,着力解决理论与装备、理论与岗位接轨的部分。对于涉军、理技融合类课程,要采用“院校+”的方式,鼓励院校与基层部队、军工企业等单位合作,在课程视频录制、见习实操等内容上实现共建,消除课程资源保护的壁垒。重点实现课程的长效性和知识更新,做到学-师-机的有效交互。此外,职业教育与学历教育的显著区别在于:前者是任职岗位的能力提升,后者则是达到课程要求获得学分。因此,优质课程不局限于课程的时长而在于突出其实用价值,在分门别类下鼓励各基层单位、军事科研机构上线“小课程”“短课程”,实现各单位、各岗位优势资源的相互交流。

(三)健全知识补给的高效机制

军事职业教育是院校教育与部队训练的长期有效补充,充分利用官兵在岗学习和业余学习,满足任职与职业发展需要。相比于学历教育对象,职业教育对象更加复杂多元,具有部队训练实践的特点,专业与岗位要更加融合,对理论的针对性和应用的价值性要求更高。为形成高效补给机制,应建立学科和岗位相协调的课程体系,利用大数据、知识图谱等技术把课程与岗位关联,辅助智能搜索与推荐功能,在浩如烟海的知识平台和课程中做到“您所关注的才是头条”。实现真正的高效补给需要满足:(1)授课教员认真负责、教员岗位渠道多样;(2)制课单位严格把关课程质量,突出岗位特点、注重理论层次和应用价值;(3)个人科学选课,合理安排时间学习吸收;(4)学习单位考评考核真抓实检;(5)上级单位要强化督导责任落实,面向备战打战;(6)充分利用新技术和社会性资源。

四、面向海军特点的职业教育策略思考

(一)探索符合海军部队实际的教育模式

为维护海洋安全、远洋贸易、海外利益,海军向“近海防御与远海护卫”相结合转型[6]。舰艇离岸执行任务频繁,舰上官兵上岸休整时间短,难以组织统一的长时间职业教育,只能依赖离线课程终端建设。伴随舰行万里,学在万里海疆。除舰艇离港执行任务及雷达站等特殊岗位人员分散外,相较于其他军兵种人员,海军官兵较为集中,可以支队或基地为单位建立随营课堂,对航母等单位可建立同类的随舰课堂,形成单位内部的岗位级职业化教育教学小组。同时,对涉密程度高、理论层次深的教学内容可以配套“上门服务”,让院校依托随营课堂走进部队单位办学,由千军万马赴院校向专家教授下基层转变,探索代职和职业教育教学并轨的思路。形成办学录播管理制度,将其资源纳入离线终端建设,从而解决涉密课程内容在网上课程平台难以获取的问题。图2是结合海军部队特点的职业教育知识流动转换示意图,重点在于实现教育模式的转变。

图2 知识流动转换示意图

图3 海军军医职业教育架构

军医作为医疗保障力量,在军种归属中应由战略支援部队负责建设。在海军各项任务中,离不开海军军医的存在。作为每次力量编组的必备部门,海军职业化教育应单独研究教育模式。尤其是,海军军医不同于其他军医,通常要具备独立保障基层官兵健康任务的能力,包括医疗、预防、保健等[7]。由于军医岗位具备实践性强的显著特点[8],因此应建立严格的任职监管和教育培训流程,把能力与岗位适应性作为第一要素,重视再教育再学习的职业教育。规范培养体系建设,健全从业资格认证制度,保证先拿证后上岗,先考核后任职的机制。图3给出了海军军医职业教育的基本架构,明确了以学历教育为支撑的多种教育方式相结合的海军军医职业教育模式。

(二)完善海军职业教学体系的创新思路

新时代的人民海军,具有水面舰艇、潜艇、航空兵、岸防部队、陆战队五大兵种,涉及作战指挥、政治工作、医疗保障、后勤保障等诸多岗位。改进和丰富教育内容,可采取“院校+MOOC+工厂企业+部队岗位”四驱协同的教学方式,使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见解与知识相协调、思想与政治相统一、能力与岗位相适应。在职业教育中既可以采取兵种合训、军政合训、指参合训等老办法,也可以创新一些新办法。创新教学体系主要围绕:(1)教学内容是否有效实用;(2)教学理念是否先进;(3)教学知识是否贴近前沿;(4)教学方式是否引起兴趣;(5)教学保障是否配套有力。在教学内容上,严格把关按职业教育培训的“一班一方案”和“同批多方案”的原则,直面岗位需要和能力提升,不走过场、学以致用。在教学理念上,向世界头号海军大国和老牌海军大国学习先进经验,洋为我用、古为今用。在教学知识上,要保证基础理论知识、实用知识和前沿知识三者间的科学合理占比,不划统一的红线,鼓励教员在教学拟定内容之外,拓展前沿知识。在教学方式上,绝不能只“光坐冷板凳、看书盯黑板”,要尝试室内室外、课上课下、学习与动手、授课答疑与互研互讨、文本与音视频等多形式的创新。在教育保障上,要完善体系性的职业教育保障机制,不能“顾点不顾面”,不能只保障名师而忽略青年教师。

(三)提升海军职业教育质量的对策建议

开展面向海军任务需求的军事职业教育,重点是围绕海军职业教育的质量攻关发力。这里给出以下几点建议:(1)健全海军体系下的军事职业教育管理保障机制建设,建立各级管理保障机构,严把关,注重把考核考评同调职晋衔相衔接,形成可落实的制度化方案。(2)针对职业教育和学历教育的显著不同,采取自下向上的方式设定各级各类岗位,最终形成岗位标准化方案。(3)重点突出职业教育的质量跟踪,采取课上(人机互动)-课下(学师交流)的双线机制。(4)加大海军职业教育提质专项经费投入,支持课下同类岗位人员经验交流与学习使用,完善经费管理、使用和审批流程,突出高效性。

五、结语

军事职业教育是军委部署下的全军性行动,涉及每个人、每个任职岗位。海军职业教育研究不能脱离全军职业教育体系,既要找准自己的本质定位和要求,也要从其他军兵种找到共性问题并获取优质经验。特别是,认清学历教育与职业教育的不同,结合部队任职岗位实践特点,重视体系设计研究,聚焦教育质量和岗位任职能力提升的目标,探寻海军职业教育的发展路径。

猜你喜欢

军事海军岗位
晓褐蜻
我的海军之梦
相信爱
在保洁岗位上兢兢业业
走进“90后”岗位能手
海军协议1
实施HR岗位轮换 打造复合型HRM团队
张晓东:倒在岗位上
军事幽默:局
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