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江苏油田自主研发纳米驱油“扫帚”

2022-07-15王庆辉

中国石化 2022年6期
关键词:驱油活性剂乳液

□ 文/图 王庆辉

江苏油田一些低渗和特低渗油藏的孔隙小于4微米,堪称密不透风。如何深入致密的特低渗油藏孔隙,驱出原油?

江苏油田工程技术研究院的科研人员打破常规分子构成方式,极限降低油水界面张力,引入“锁水”“携油”等功能,自主研发了一种分子直径只有头发丝千分之一的纳米乳液,宛如一把精致灵活的驱油“扫帚”,钻入致密孔隙,高效驱出原油。这项技术获得国家发明授权专利4件、实用新型专利2件。

截至目前,该项技术已规模应用至14个区块29个井组,已累计增油1.3万多吨,降水2800立方米,成为油田大力推进三次采油的科技利器,为油田难动用储量高质量开发提供了技术支撑。

探索三次采油新方式

低渗和特低渗油藏开发,一直是老油田提高采收率难题。由于深层致密,这类油藏注水开发效果普遍不好。

为了提高难动用储量采收率,科研人员尝试了注表面活性剂及聚合物等三次采油试验,然而单独的表面活性剂驱易形成驱替不均,造成水窜;常规的“表活剂+聚合物”二元驱油体系又存在注入困难、易造成储层堵塞、聚表材料色谱分离等难题。

成本问题也一直制约着三次采油规模应用,特别是对江苏油田来说,由于断层多,单块储量规模相对小,建设注聚站等地面投入难以通过面积井网规模应用的方式摊薄成本。

江苏油田科研人员在进行纳米乳液体系配制研究。

对油田科研人员来说,驱油体系既要实现“注得进、采得出”的目标,还要实现“成本低、可推广”。

近年来,江苏油田大力倡导实施创新驱动,加速科技提升,提高老区采收率,针对复杂断块低渗和特低渗油藏,深入开展化学驱提高采收率研究,探索效果更好、成本更低、操作更便捷的驱油体系。

江苏油田工程技术研究院专门成立了化学驱提高采收率项目组,从研发新驱油体系、工艺技术配套等方面探索三次采油新方式。由副院长王彪担任项目组长,一级主任师虞建业任技术首席。

“哪里有难题,就在哪里攻坚。瞄准一个方向,就要竭尽全力坚持下去,直至取得突破。”虞建业说。

连续攻关研发高效表面活性剂

如何从海量的分子中优化强有力的功能团,通过化学变化组成更高效的表面活性剂分子?

“想要超越常规的表面活性剂性能,我们不能走寻常路,要突破固有思维,从常规的表面活性剂分子结构、作用方式里走出来,探索‘调、堵、驱、洗’一体化技术体系。”王彪说。

由于界面张力的作用,表面活性剂会有一部分吸附在岩石孔隙口,而不是长驱直入孔隙。因此,需要想方设法降低界面张力,使驱油液能够到达孔隙内部,增强洗油效果。

“我们改变分子间力的作用方式,将驱油体系的油水界面张力降低1至2个数量级。”虞建业说。这种新表面活性剂的功能团可以像一把驱油“扫帚”一样,在5分钟内使油膜从岩石表面剥离,并打散为“小尺寸”,将更多隐藏在孔隙深处的原油“扫”出来。

此外,科研人员还在新表面活性剂中引入“锁水”“携油”功能,让水跑得慢,减少水窜问题。室内实验显示,新的表面活性剂洗油效率较水驱提高14%以上。

表面活性剂的活性提升后,科研人员又面临新的难题。怎么把众多成分组成的驱油“扫帚”的分子直径变得更细、更小?这似乎是个难解的循环:想要驱油效果更好,就需要更多功能团,这就面临着分子直径更大的问题。

在一次次分子“瘦身”试验失败后,虞建业认为,必须探索新路,打破常规分子组成方式。

“我们创新思路,仅用两个分子就组成新的表面活性剂分子,不仅减少了主剂种类和助剂用量,而且大幅提高体系性能。”项目组化学技术负责人吕红梅说。

新组成的表面活性剂分子的直径降到纳米级,相当于头发丝的千分之一。同时,所需要的分子成分大幅减少,原材料也大幅减少,从研发源头实现了降本。

通过微观可视化、核磁共振等室内实验显示,与水驱相比,该体系在岩芯中的波及体积可以扩大15%,进入了很多以前水都进不去的地方,驱替后剩余油饱和度下降7%。

“高效技术+全科服务”推进规模应用

纳米乳液驱油技术在低产低效的欧庄区块应用后,持续保持良好的增产效果。该区块实施纳米乳液驱油以后,平均单井产量提高50%,年增油2337吨。

良好的应用效果,让新技术推广得到油田大力支持。去年,江苏油田组织专家论证,优选纳米乳液驱油技术等4项科技成果,安排专项成果转化基金786万元支持推广应用,打通科研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

“我们根据不同区块油水性质,开发了更具针对性的驱油体系。同时,充分发挥多专业联合的技术优势,以‘全科大夫’的视角,从调剖、堵水、井筒降黏等多方面拿出区块整体治理方案,精准施策,全方位做好技术服务保障。”江苏油田工程技术研究院油化室副主任钱志鸿说。

石5区块是典型的低孔低渗油藏,平均渗透率仅为7毫达西,区块4口油井日产油仅4吨。科研人员针对该区块层间、层内矛盾突出,水窜严重的病症,先针对性实施在线调剖工艺,实现油藏均衡驱替,然后实施纳米乳液驱油工艺,实现“波及、洗油”双提升。目前,该井组平均日产油提高50%,区块综合含水下降15%,年增油723吨。

在技术针对性方面,科研人员实施一藏一策,一块一策,针对庄13、堡1等普通稠油油藏,开发了具有降黏功能的纳米乳液体系;针对关7块高含蜡原油,开发了界面活性更高的新一代纳米乳液体系,提高了该技术的适应性。

在“高效技术+全科服务”的支撑下,纳米乳液体系研发成功后,得到推广应用,成为油田增产增效的科技利器。

猜你喜欢

驱油活性剂乳液
表面活性剂在污染土壤修复中的应用研究
酰胺类表面活性剂的合成及发展趋势
注空气驱油过程中N80钢的腐蚀规律研究
低渗储层不稳定注水实验研究
藜麦蛋白Pickering乳液在新型果蔬酱料中的应用研究
油田三次采油驱油技术应用研究
表面活性剂研究进展
表面活性剂增强叶酸的光稳定性
防晒,终生功课
每天你只涂两次乳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