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疾未成年人重返校园之路
2022-07-15唐姗姗胡婷婷
文/本刊记者 唐姗姗 特约撰稿 胡婷婷
重庆市綦江区检察院发布的督促保护残疾人未成年人受教育权的行政公益诉讼案,是全国首例针对未成年人受教育权提起的公益诉讼,具有开创性和典型性的意义
小鑫的身影在校园里格外明显,因为所有孩子都低着头看课文,只有坐在第一排的他抬着头,认真地听着语文老师读课文,嘴里也念念有词。
一次眼部感染让小鑫逐渐失去了视力,但是在这座普通小学里,他还是很受欢迎,很多同学还会主动帮助他。
2021年4月,重庆市綦江区检察院在开展残疾人权益保护专项行动过程中发现,部分残疾儿童并未接受义务教育,小鑫就是其中一名。
“一名特殊学校的副校长告诉我,在这里接受教育的孩子一般都是智力残疾,言语和听力残疾的仅有十余人,视力残疾的一个都没有。”办案检察官助理康芮说。
重庆市綦江区常住人口100余万人,按照人口比例,这样的数据是不正常的,那些残疾未成年人如果没有来特殊学校,他们在哪里?他们入学了吗?
开学第一天,重庆市綦江区检察院检察官为身体残疾的学生送去“莎姐”普法小课本。
綦江区检察院遂成立办案组立案调查。检察机关从綦江区残联调取基础数据,通过对全区600余名适龄残疾未成年人入学情况逐一核实摸底,再对筛选对比出的10余名疑似受教育权被侵害的重点对象开展入户调查。
“适龄残疾未成年人没有就学,家庭是首要问题。我们发现一些农村家庭,往往是父母外出打工,残疾儿童由老人照顾。老人没有让孩子接受教育的意识,认为只要看好了就可以。”康芮告诉记者。
2021年5月21日,重庆市检察院和重庆市检察院第五分院在听取綦江区检察院对该案的汇报请示时,对监督方向、调查措施、司法救助等重点问题介入指导。据此,綦江区检察院进一步与綦江区教委磋商沟通,明确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具有保障残疾未成年人接受义务教育的法定职责,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究解决辖区内相关特殊教育问题。
2021年7月5日,綦江区检察院向区教委发出残疾人受教育权保护行政公益诉讼诉前检察建议,建议区教委依法全面履职,保障相关残疾未成年人受教育的权利,完善特殊教育保障体系,以点带面推动辖区内残疾未成年人受教育权相关问题的全面整治。
检察建议发出后,区教委高度重视,成立以区教委主任为组长的整改领导小组,详细制定整改方案,在全区范围内开展控辍保学工作专项督查整治行动,以未实际入学、休学到期未复学、区外就读返綦治疗等为分类,建立工作台账、摸清情况底数。整改过程中,綦江区检察院全程动态跟进监督,对教育部门收集掌握残疾人信息不全面等困难,主动协调公安机关、残联部门支持配合。
2021年8月30日,区教委书面回复检察建议,在秋季开学时已对清理出未入学的79名适龄残疾儿童全部完成安置,以“全覆盖、零拒绝”要求,多方协调解决4名返綦康复治疗的学生和2名盲人儿童就近入学难问题,率先在全市探索因地制宜、因人施策解决送教上门质效问题。
2021年11月18日,检察机关和残联一同对本案开展“回头看”,并对家庭经济困难对象启动帮扶救助,对行动不便的残疾儿童开展“莎姐送法上门”等活动。12月,綦江区未成年人保护工作领导小组出台关于加强残疾儿童少年送教上门、随班就读工作机制,进一步压实教委、民政、团委等相关部门及村社、学校等单位的责任,推动残疾未成年人接受义务教育问题长效治理。
今年1月,綦江区检察院联合区妇联对部分监护职责履行不到位的家庭,进行家庭教育指导。同时,联合民政部门引入社工帮扶和慈善资金,形成多方社会力量协同关爱残疾人的工作局面。
声音
彭静(全国政协委员、重庆静昇律师事务所主任)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要办好特殊教育,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此次重庆市綦江区检察院发布的督促保护残疾人未成年人受教育权的行政公益诉讼案,是全国首例针对未成年人受教育权提起的公益诉讼,具有开创性和典型性的意义。该案中,綦江区检察院在开展残疾人权益保护专项活动过程中发现线索,通过调查研究和证据材料收集,摸清了当地残疾未成年人受教育权实现的难题、薄弱环节、制度漏洞,并向当地教育行政部门提出诉前检察建议督促履职,监督有的放矢、准确有力。除向责任单位发出检察建议外,綦江区检察院还高度重视检察建议的落实,通过调查研究,加强与被建议单位协调沟通,形成监管合力,完善整改方案,有效解决了问题。我认为,这个案例体现了新时代检察机关通过能动履职,利用行政诉讼法规定的公益诉讼制度来维护公共利益的努力和决心,既实现了检察法律监督的价值,又促进了行政机关依法行政、严格执法,最重要的在于切实保障了残疾未成年人的受教育权,实现了双赢多赢和共赢,用行动诠释了“人民检察为人民”的工作宗旨。
检察机关依法承担未成年人权益保护公益诉讼的职责,但是残疾未成年人受教育权的保护是一个综合性的课题,仅凭检察机关的一己之力也不能解决所有问题。建议检察机关运用调查核实权多方收集掌握翔实资料,充分发挥监督职能有效督促其他主体进行起诉,充分发挥支持起诉功能弥补当事人诉讼能力的不足,在办案中适时总结特色经验进行宣传推广。
延伸阅读
《马拉喀什条约》在中国
文/特约撰稿 李元泽
中国盲人协会官方网站数据显示,中国是世界上盲人最多的国家,视力残疾人数达1731万,每100名中国人中就有1人。如前文中小鑫一样,对书籍中知识的获取,必须要依赖听取。那么如何保障他们平等获取信息的权利?
今年5月5日,《马拉喀什条约》(全称为《关于为盲人、视力障碍者或其他印刷品阅读障碍者获得已出版作品提供便利的马拉喀什条约》)对中国生效,中国成为条约的第85个缔约方。该条约要求各缔约方规定版权限制与例外,以保障阅读障碍者平等欣赏作品和接受教育的权利,是世界上迄今为止唯一一部版权领域的人权条约。
按照该条约,已出版或以其他形式发布的文学和艺术作品可以不经著作权人许可制作成切实可行、能让受益人舒适使用的无障碍格式版。《马拉喀什条约》中没有体现影视作品,但增加了一条“发展条款”,允许各缔约国灵活规定著作权限制与例外范围,如果缔约国想要加入新的作品例外,比如影视作品的限制与例外,也是可行的。
目前,我国著作权法中阅读障碍者版权例外制度的客体范围大于《马拉喀什条约》。《马拉喀什条约》采用“无障碍格式版作品”的概念来规定阅读障碍者版权例外制度的客体范围。我国新著作权法则将阅读障碍者版权例外制度的客体并未对“作品”进行形式要件上的再限制,因此,著作权法第3条所规定的文字作品、音乐等艺术作品、视听作品均可被涵盖其中,起到鼓励无障碍电影、手语解说视频、有声书等多类型无障碍作品产出的积极作用。
由于身体条件的限制,视障人士无法直接使用现代多样的文娱产品享受丰富的文化生活,但他们本就同样具有感悟生活美,心灵美的艺术需求和权利。互联网平台关注视障人士的消费需求,探索无障碍影视资源的发展空间以便丰富他们的精神生活,最大力度保障残障人士平等享受生活教育权利。
现如今国内领先网络平台如阿里、腾讯、爱奇艺、西瓜短视频等研发了惠及残障人士教育、娱乐、文化方面的传播资源,如爱奇艺的光明影院为视障人士播放无障碍版影视,而腾讯平台较为全面,涉及娱乐游戏研发、知识教育、工作(无障碍办公软件)等方面。
5月13日,北京铁路运输检察院携手北京市残疾人联合会召开“点亮阅读障碍者心中之光”主题座谈会,旨在扩大《马拉喀什条约》知晓度,鼓励、支持各互联网平台开展相关公益活动,为公益事业贡献力量;同时通过与会专家解读、参会代表发言,为国内法的具体修订和配套制度的完善提供实践依据,助力检察机关找准公益诉讼履职方向。
当当代表表示,将与业内更多内容供应商合作,授权当当用声音转换等技术手段服务更多特殊人群,推出更多优质有声作品。京东代表表示,作为国内重要的图书销售分发渠道,京东将为阅读障碍者获取已出版作品提供更为便捷的途径。抖音代表表示,西瓜视频无障碍影院项目正式启动,目前上线电影已超百部。今日头条和番茄小说均有相关的“听”模式,未来将为视障群体提供更多的语音选择和更好的使用体验。三家企业均希望检察机关密切关注条约的贯彻落实,以公益诉讼检察履职助推条约落地,解决企业无障碍作品制作传播中的法律问题。
5月13日,北京铁路运输检察院携手北京市残疾人联合会召开线上座谈会,探讨以公益诉讼检察推动《马拉喀什条约》落地。(摄影/通讯员 李昕)
中国盲文图书馆信息无障碍中心主任何川认为:“《马拉喀什条约》在我国落地的关键在于能否通过规则和技术手段保证相关作品的非营利性和排他性,防止产生版权滥用的问题,真正实现相关作品惠及需要的人群。”
北京市残联副主席、最高人民检察院民事行政检察咨询网特聘专家王向前则建议,要加强研究条约以及其他国家的实施经验,根据条约的倡导性条款以及他国的有益经验进一步完善我国国内立法;要大力宣传和推动实施我国著作权法规定的无障碍格式版作品著作权限制制度,以便不断增加供应数量、提高质量。对于法律实施中发现的问题,要参考条约规定的大量倡导性条款不断探索切实可行、符合我国国情的解决方案。加强无障碍作品著作权限制制度实施的行政保障和司法保障,并逐渐将实践经验吸收到有关立法中,从而促使相关制度越来越完善,并向世界各国提供履行条约的中国经验、中国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