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德阳市红色资源保护利用现状与思考

2022-07-15中共德阳市委党史研究室德阳市地方志办公室

巴蜀史志 2022年3期
关键词:德阳遗址全市

中共德阳市委党史研究室(德阳市地方志办公室)

广汉抗战阵亡将士纪念碑(舒启东/供图)

绵竹“七四”农民暴动纪念碑(舒启东/供图)

红色资源记录着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社会主义建设不懈奋斗、艰辛探索的历史,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进行革命斗争、社会主义建设,推进改革开放,奋进新时代的历史见证,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社会价值、文化价值、经济价值、教育价值。德阳具有比较富集的红色资源,为有效保护、适度开发利用红色资源,弘扬党的光荣历史和优良传统,牢记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有效反对历史虚无主义,开展思想政治和意识形态教育,服务改革发展,必须加强对全市红色资源的保护利用。

一、德阳市红色资源的基本情况

德阳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不久,德阳地区就有了党员和党组织,他们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带领德阳人民开展了艰苦卓绝的反帝反封建、推翻国民党统治、翻身求解放的伟大斗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德阳进入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时期,从20 世纪中期的“德阳工业区”建设到德阳建市、从广汉农村改革到打造“改革开放高地”、从国有企业改制到打造“智能制造之都”、从抗震救灾后恢复重建到成德同城化发展、从脱贫攻坚到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党又领导德阳人民在这块土地上书写了“敢叫日月换新天”的锦绣篇章。德阳也因此成为红色资源的富集地,不但数量众多,且不少在党史上有着重要影响和重要地位。如:投身五四运动、首译《资本论》的陈豹隐故居,曾赴法勤工俭学、邓小平入团介绍人和党的早期领导人之一的萧朴生故居,德阳第一个支部——绵竹支部遗址,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党领导的“七四”农民暴动纪念碑,广汉起义、孝泉兵变、文家桥暴动等党领导的武装斗争遗址,还有王铭章率军出川抗日的誓师遗址,特级战斗英雄黄继光的故居和纪念馆,广汉农村改革历史陈列室、汶川特大地震抗震救灾遗址等。

据调查统计,全市红色资源在市辖6县(市、区)均有分布,且类别比较丰富。全市共有党史遗址217 处。按区域分:旌阳35 处、罗江20 处、广汉27处、什邡35处、绵竹31处、中江69处;按类别分:重要历史事件和重要机构旧址67处、重要历史事件及人物活动纪念地31 处、烈士墓12处、革命人物故居2 处、其他105 处;按时期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57 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50 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54 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56 处;按保护利用级别分: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1 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 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4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4 处,未定级196 处;国家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处、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3处、县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4处、未定级208处;省级中共党史教育基地1 处、市级中共党史教育基地6处。

原国立六中四分校旧址(舒启东/供图)

中江农民协会成立旧址——富兴白云寺(舒启东/供图)

总体看,德阳红色资源具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资源比较富集、类型齐全。全市总面积不到6000平方千米,分布217 处。同省内其他部分市(州)相比,绝对总数不是很多,但相对数量较高。有重要历史事件和重要机构旧址,也有重要历史事件及人物活动纪念地。有烈士墓,也有革命人物故居,还有纪念设施。各个时期的资源均有,大革命时期、土地革命时期、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与改革开放时期均有。二是价值颇高。抗美援朝的黄继光纪念馆,广汉农村改革的向阳陈列室,都是全国很少、省内独有的红色资源。三是分布不均。全市现有217 处红色资源,仅中江县就有69 处,约占1/3,其他5 县(市、区)加起来占2/3。四是亟待保护。全市保存完好和较好的分别为105处和42处,占比67.8%;其余70处,要么原貌有改变,要么已出现破损,要么已垮塌、已损毁。五是利用不足。只有极少数如中江黄继光纪念馆等,开展各类活动比较频繁,其余很少开展。

二、全市红色资源保护利用存在的问题

(一)知晓度不高。总体上看,公众对德阳红色资源了解不多、不深、不细,对德阳党史遗址分布、形成、重要性、损毁情况和德阳地方党史缺乏足够认知。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学校普遍也对德阳红色资源不太清楚、不甚了解。

(二)标识设立过少。多数未设立标识。217处红色资源中,至今没有1 处设立党史遗址标志。2021年4月,中共四川省委党史研究室命名中江县黄继光纪念馆为省级党史教育基地。2021年,借助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和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契机,创建命名6个市级党史教育基地。党史遗址中设立各级文物保护单位标识的仅21 处,设立各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标识的也仅9 处。不分类别统计也仅有25处,占比11.5%。未设立任何标识的党史遗址192处,占比88.5%。

(三)保护状况堪忧。首先,保存完好的革命遗址少,毁损严重。全市保存完好和较好的分别为105 处和42 处,合计约占比67.8%;原貌有改变的11处,占比5.1%;已出现破损、垮塌和已损毁的分别为4处、3处和32处,占比17.8%。党史遗址数量在全市占比较高的中江县,其损毁率亦较高,毁损(含出现破损、垮塌)共30 处,占全市39处的76.9%。其次,保护不力。多数遗址未列入各级政府保护和确定利用级别;多数红色遗址没有立碑挂牌,如:中国农工民主党川北地区根据地慈云寺;部分遗址被改为村民住宅或占作他用,如:中江县坭金场党团活动中心、中共中江县委成立地址肖家大院、地下党联络点文家桥杨煜新家原址等。此外,旅游理念和文化品牌意识缺乏,在市及各县(市、区)城区无全市、全县(市、区)红色资源简介和分布图的交通、旅游标识;没有形成规范的游览路线和解说词,市内多数导游对德阳地方党史和红色资源了解不多,相关知识储备不足。

(四)开发利用不足。没有设立标识,基本谈不上开发利用。少数设立标识但未利用,如广汉起义总指挥部旧址(老君观,已毁损)。有的仅在清明节等特殊时间节点开展纪念或主题党日活动。如:王本鉴、王干青等烈士墓,“七四”农民暴动纪念碑、什邡烈士陵园等遗址。只有极少数开发利用程度较高,如中江黄继光纪念馆等,在清明、“七一”等时间节点举办相关活动,以及平时旅游参观、中小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开展时利用较多。从更高层次衡量,全市缺乏以党史遗址遗迹为内涵和依托打造的景点景区和红色教育基地,更谈不上以此带动旅游等第三产业的发展。总体来看,和国内一些省(区、市)和省内大部分市(州)相比,全市党史遗址的开发利用程度和成效较低。

三、全市红色资源保护利用存在的问题原因

(一)思想上认识不足。由于红色资源与经济建设,特别是与项目推进等中心工作的直接关联不强,而且其作用的发挥也难有依托的载体和表现形式,因此,在对红色资源价值和利用的认知上明显不足,直接影响红色资源标识设立、保护利用等工作开展。而且,红色资源的毁损除某些历史原因,如:中江抗日阵亡将士纪念碑在“文化大革命”中毁损外,有很大一部分是由于保护意识淡薄,在生产生活中造成毁损。

(二)经费上投入不足。从客观上看,一方面全市财政收支矛盾突出,难有更多财政经费投入到全市红色资源的保护利用工作中。特别是大量资源分布在农村,由于人、财、物的不足,导致保护有心无力。在这个问题上,中江南部山区红色资源的保护表现得尤其明显。另一方面,党史遗址的特性,特别是投入产出效应决定了其也不容易吸引到社会资金的大量投入。从主观上看,认识不足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经费投入。从实际效果看,经费投入显然不能适应保护利用的需要。

(三)管理保护上统筹不足。红色资源有多个类别,不同类别具有不同属性。不同属性的资源,其管理、保护和利用的目的、重点、方式亦不同。如:有的是遗址,有的是文物,有的是纪念建筑,有的是展陈设施。不同类别资源管理职责权分属不同部门,在管理、保护、利用和开发工作等方面还缺乏统一的顶层设计。统筹不足,或多或少存在不必要的人力物力浪费和保护利用不到位、不得力的问题。

四、加强全市红色资源保护利用的建议

中江县会棚暴动旧址——原会棚场(舒启东/供图)

(一)进一步加强宣传教育。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充分利用红色资源,开展党的优良传统教育和理想信念教育,激励广大党员干部结合新的时代特点发扬革命传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018 年5 月1 日国家颁布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英雄烈士保护法》,2018 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实施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程(2018—2022年)的意见》,2021年6月四川省颁布《四川省红色资源保护传承条例》,都涉及红色资源保护利用。红色资源是反对历史虚无主义最有力的武器,是进行党史党性教育最鲜活的教材,需协调宣传、文化、教育、旅游等部门,加大对德阳红色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的宣传力度,提高青少年和干部群众的党史文化知识,推动红色文化有效传播。

(二)进一步理顺体制机制。保护利用红色资源是文化传承的基础性工作之一,是党委政府的一项重要职能职责。要把红色资源保护利用纳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成立市委红色资源保护利用领导小组,建立保护利用工作机制,定期或不定期召开工作会议,吸收党史部门负责人或专家进入相关城乡规划和旅游规划委员会,或党史部门成为相关规划成员责任单位,统筹协调推进相关工作,制定《德阳市党史遗址保护管理办法》。财政、交通、建设部门要按照规划各司其职,加快推进红色资源保护利用的相关基础设施建设,党史部门要对党史遗址的相关简介、书籍等内容进行挖掘审读,把好史实关、政治关,增强其可信性、可读性、严肃性。文化旅游、党史部门要进一步开展党史遗址普查,完善党史遗址普查数据,收集基础文字图片资料,拍摄现存遗址照片,建立遗址文字图片档案和大数据库,编纂《德阳红色资源大全》,确保不遗漏的基础上对待修缮、可恢复的革命遗址进行全面鉴别鉴定,为后续建设、开发和利用奠定基础。

(三)进一步加快保护利用。红色资源和其他历史文物一样具有不可再生性,客观上也具有易损性。可根据市县两级财力增长情况,分步骤实施抢救性保护。首先,组织有关部门和党史专家在科学论证、民主决策的基础上,对全市未立标识的红色遗址遗迹撰写介绍。其次,根据重要性、可行性等因素先在德阳市区内设立党史遗址标识,再在全市推开此项工作。第三,对现存的、濒危的、需保护的遗址开展抢救性保护,并对有较大影响且能够恢复的制定规划,着手恢复。如旌阳区天元镇的萧朴生纪念馆等。

(四)进一步抓好适度开发利用。要把红色资源标识设立和保护利用放在全市工作大局中去考虑谋划,既积极发挥自身作用,为全市中心工作贡献力量,又借势借力促进自身发展。具体讲,主要是搞好三个结合:一是与乡村振兴相结合。充分挖掘党史资源,重视党史资源在乡村振兴中的重要作用,结合红色资源秉赋,融入红色元素,推进乡村振兴。尤其是中江县,既是我市红色资源富集地,又是乡村振兴主战场,其红色资源大部分分布在乡村,可结合农村土坯房改造,将党史遗址按照“宜保则保,宜改则改,宜建则建”的原则分别实施改造;对土坯房建筑物属个人所有的,不宜全部拆除,能维修及时修缮保护,产权仍由个人进行管理。多措并举,打造一批红色乡村幸福家园。二是与打造著名文化旅游目的地结合。依托三星堆开发广汉起义钟楼等红色景点,依托绵竹年画节打造“七四”农民暴动纪念碑等景点,精心策划红色系列文艺作品,高规格组建“红色义务宣讲团”,宣讲德阳红色文化故事。立足德阳深厚的红色文化,举办城市精神论坛,在公共场所制作刊播公益广告,创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三是与党史教育基地建设结合。中共德阳市委党史研究室要开展德阳市中共党史教育基地命名授牌工作,分批次对党史遗址、场馆授牌。依托红色资源建设党性党史教育基地。一方面,通过党性党史教育基地来加强对红色资源的保护和适度开发利用。通过融入创意元素、开展体验教育、召开专题研讨会、举办图片展、录制相关广播电视节目等多种方式开发利红色资源,扩大其影响,发挥其作用。另一方面,对新建纪念设施充分论证,结合乡村振兴统筹规划实施,采取采访、征稿、编纂专辑等方式,通过访谈红色资源有关联的当事人,开展第一手资料的抢救挖掘。通过调研、编研、考证等方式专题深入开展党史专题研究,深度开发红色文化。

位于德阳市旌阳区孝泉镇的旷继勋业绩碑(舒启东/供图)

猜你喜欢

德阳遗址全市
淮安市加强对泗州城遗址的建设引导
考古学家怎样发现遗址?
大河村遗址仰韶文化房基保护加固修复
元上都遗址出土石刻的保护与研究
《德阳散文》以散文的力量记录和歌时代
2016年1—9月全市经济运行简况
2016年1—9月全市经济运行简况
2016年1—9月全市经济运行简况
2016年1—11月全市经济运行简况
车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