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血不良反应临床特点及影响因素分析
2022-07-15刘强
刘强
摘要:目的:探究临床输血治疗的不良反应发生特点、影响因素。方法:此次研究共有2500例受试者,均在接受输血治疗后出现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选取时间为2020年10月到2022年1月,回顾性收集以上研究病人的基础信息和各项研究数据,分析输血反应发生原因和特点。结果:对比分析可得,病毒灭活新鲜冰冻血浆不良反应率最高,明显超出冷沉淀和机采血小板的发生率,软件分析结果P值均小于0.05。结论:研究结果证明输血反应与血液成分存在一定关系,输注病毒灭活新鲜冰冻血浆的患者反应率高,因此,临床上应根据不良反应的影响因素制定预见性的输血干预措施。
关键词:输血;不良反应;临床特点;影响因素
输血作为临床治疗方式的一种,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症状,控制疾病进展,急速扩充血容量,预防休克,挽救危重患者的生命[1]。由于不同患者之间差异较大,加上血液成分具有一定复杂性,因此,输血治疗具有许多未知的风险,许多患者输血后会出现不良反应,如过敏、发热,甚至可能诱发空气栓塞和急性心衰[2]。文章选取探究临床输血治疗的不良反应发生特点、影响因素,现将过程和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此次研究共有2500例受试者,均在接受输血治疗后出现不良反应,选取时间为2020年10月到2022年1月,受试患者基础信息如下;其中性别比例:男女1580/920,年齡范围(岁):18到68,平均值(岁):(42.42±3.13)。
1.2方法
本研究严格遵守国家有关临床输血治疗技术规范要求,按照流程详细记录输血后不良反应,遵照真实性原则填写不良反应回报单,上报给院内输血科,回报单上应详细写明患者的病历号、姓名、性别、住院科室、输血治疗日期、成分、输血量以及过敏反应类型、持续时间、解决措施、所有经手人姓名等。
1.3观察指标
回顾性收集以上受试患者出现不良输血反应的类型,计算不同种类成分血出现不良反应的例数和发生率。
输血反应判定标准:发热:该症状一般发生在输血结束后两小时,此时测量患者体温如超过正常水平,则视为发热反应;过敏:输血期间,患者主诉有瘙痒症状,观察皮肤有散落红疹,此时为轻度过敏,患者出现呼吸困难和生命体征变化时为严重过敏;溶血反应:此反应是指体内红细胞受到免疫破坏;其他:其他输血反应还包括肺水肿、空气栓塞、紫癜等。
1.4统计学分析
使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采用卡方检验和T检验,若两组数据之间p值小于0.05,则代表2组患者在以上方面,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分析输血反应与输血成分之间的关系
本研究中2500例患者输血治疗后常见不良反应包括过敏和发热共96例,数据对比可得,病毒灭活新鲜冰冻血浆不良反应率最高,明显超出冷沉淀和机采血小板的发生率(P值均小于0.05),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输血治疗过程风险因素较多,血液成分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患者又存在个体差异,导致最终治疗效果无法保障。不良的输血反应还会对患者健康造成影响,近些年,伴随临床医学研究的不断深入,输血治疗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治疗频次不断增加,与此同时,输血反应也在升高[3]。文章研究结果显示,对比分析可得,病毒灭活新鲜冰冻血浆不良反应率最高,明显超出冷沉淀和机采血小板的发生率,软件分析结果P值均小于0.05。说明不同的血液成分,出现输液反应的几率也各不相同,这就要求医护人员在整个治疗过程中积极分析输血反应的干扰因素并采取相关干预措施。首先,院内要保证血液供应的及时性,严格遵照规定进行储藏和消毒,成分血配制时严格遵守无菌原则,科室护理人员在输血前去了解病人的过敏史和既往史,落实三查七对制度,详细核查患者的姓名、性别、住院号和血袋号。临床住院医师严格把控输血治疗指标,在输血前积极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4]。
综上所述,研究结果证明输血反应与血液成分存在一定关系,输注病毒灭活新鲜冰冻血浆的患者反应率相对较高,因此,临床上应根据不良反应的影响因素制定预见性的输血干预措施。
参考文献:
[1]李宏科,雷鹏举,何红英,侯铁塔,习静,温小龙,李一范.基于循证医学研究我国成人输血不良反应的临床特点及相关影响因素[J].中国输血杂志,2021,34(10):1117-1120.
[2]刘小勇.输血不良反应影响因素、临床特点调查与控制措施探讨[J].江西医药,2021,56(09):1526-1528.
[3]张鹏举,姚伟莉,韩明明.输血不良反应的临床特点及影响因素分析[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20,7(20):59-60.
[4]吴师师.输血不良反应的临床特点及影响因素分析[J].人人健康,2020(0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