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双减” 家校携手 共育未来
2022-07-15莫胜德
莫胜德
一、案例背景
自“双减”政策提出后,教育教学活动面临更多挑战。尤其是在互联网背景下,教师可以借助网络工具,为教学工作提供切实可行的方案,支撑家校携手活动的有序开展。因此,在小学教学引导中,结合学生的需求分析,采取线上线下沟通的方式,寻找符合学生成长的方案,对症下药,减轻学生学习负担。文章以笔者班中一名特殊学生的成长变化为例进行阐释,以期结合“双减”政策要求,采取线上线下方式践行家校携手共育,共同为学生未来发展保驾护航。
二、案例实践
笔者任教的班级中有一名特殊的学生。在日常管理中,班主任和科任老师都比较关注他的学习和生活。在“双减”政策提出之后,各科教师与家长的沟通也变得更加紧密,并开始结合实际情况,给予学生更多的引导,共同呵护学生的健康成长。
(一)走进家庭,了解情况
每一名学生都是一个天使,需要用心去对待,面对班级中特殊学生更是如此。因此,在确定班级中一名学生的智力相对落后后,笔者便主动研究家访的内容、预约家访时间、确定家访路线等。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家访之路走得更加顺畅。笔者在走进学生家里后更了解该生的具体情况,于是主要结合“双减”政策,与家长一同协商孩子的管理方法,同时告诉家长,学校和老师也会给予该生更多温暖和关怀。在有序的沟通中,家长与教师之间对这名学生达成一致的教育目标:正视学生的不同,帮助他适应学校生活,收获更多知识。在与家长完成和谐、友善的交流后,我们互留微信联系方式,为进一步沟通做好准备。
(二)有序沟通,及时交流
有效沟通和交流是给予学生科学精准指导的基础。在“双减”背景下,因材施教更为必要。因此,在教学初期,一旦出现问题,笔者会主动观察该生的表现,与家长交流,了解他的性格、爱好、学习情况和不同表现的具体含义。于是,在班级管理中,笔者时常关注学生的情况,主动与他交流,关心他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及在学习中是否存在困难等。在一次次沟通中,我们形成了一种亦师亦友的关系。他每次有困惑或者遇到困难都会主动找笔者沟通,有开心或者烦恼的事情也会与笔者一起分享。在有序沟通中,笔者更加精准地定位该生的情况。一次,该生对笔者说他有些跟不上老师的节奏。这时候,笔者先了解当天的课程,并与任课教师及时沟通。在了解到课程教学的内容后,决定与任课老师一同借助自习时间和“双减”时期的课后延时服务时间,帮助学生及时补齐短板。在有序沟通中及时定位学生的需求,在教师齐心协力引导中找到符合学生发展的方案时,学生也会在教师的努力下获得提升,并开始在充实自己之后变得更加自信。
(三)及时反馈,合理引导
由于该生情况特殊,因此,要对照实际情况分析,及时跟进反馈,才更利于找到更加符合学生成长的教学方案,合理引导。尤其是这名相对特殊的学生,要从身心等多个方面与家长沟通分析,共同为学生的成长提供更加切实有效的引导方案。于是,笔者与学生家长约定“每日一沟通,每周一总结”的沟通方案。在每一天放学后,家长需要先了解孩子的情况,然后结合線上线下多种方式及时将孩子回家后的表现反馈给教师。同时,针对学生出现的问题,笔者也需要结合实际思考,找到更多符合学生发展的素材,从家长那里取经,契合学生性格精准引导。例如,在一次沟通后,家长发现孩子在学习古诗词时出现了畏难情绪,并开始抵触学习语文知识。这时候,家长及时将这一问题反馈给教师,然后,教师采取对学生有一定吸引力的情境教学模式指导,并选择性地融入一些学生感兴趣的题材帮助该生建立学习的兴趣。同时,笔者在课下还会分享一些趣味性的诗人故事。通过一段时间的引导,无论是家长还是教师都发现该生对古诗词学习的态度发生改变。
(四)实时跟进,因材施教
在“双减”政策下,想要更好地完成班级管理,教师要做好个性化指导工作,紧跟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针对班级中的特殊学生更是如此。因此,在教学中,笔者也会关注学生的状态,并及时采取措施。在与家长沟通的时候发现,虽然这名学生的智力比同龄孩子稍差,但是他的绘画能力比较强。于是,在学校开展手抄报竞赛的时候,便鼓励他参加并结合他的情况和美术教师一同给予一些针对性的指导,同时,家长也会给予他肯定与鼓励。在大家的努力下,这名学生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在这次之后,只要有困难,笔者就会结合这些竞赛中他优异的表现激励他,在一次次肯定中,学生逐渐产生自信,也逐渐适应校园的生活。
三、案例总结
在本次活动中,家长、教师、学生的参与度都非常高,带领学生发生质的改变。在课下,笔者针对这名学生的成长案例进行总结反思。在实践中,学会借助家长和任课教师的力量,一同找出学生的长处,给予学生更加直接的引导,帮助学生走上学习的正轨。但是,仔细分析发现,我们还是无法做到面面俱到,有时候学生会出现畏难情绪,也会有不积极的情况,且家长和教师的过度关注还有可能给孩子带来压力。因此,在未来的教育中,教师有必要主动结合新政策、新理念的要求,了解学生的情况,融入更加先进的理念和方法,注重家校合作的重要性,从而推动教学目标的达成,共同守护学生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