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业种苗培育技术探讨与分析
2022-07-15孙伟岩
孙伟岩
摘要:近年来,经济的快速发展加快了城市化进程,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在不断提高,但是随着经济增长而来的环境问题却越来越多。一个显著的问题就是我国的林地面积正在逐年减少。为了有效解决该问题,开展林地种植工作可以说非常必要。林地种植作为造林工程中的重要内容,能够极大地改善生态环境。通过各种树木的有效种植,能够在提高当地人民经济收入的同时,保障当地的水土保持工作。在林地的种植过程中,种苗培育是一项重要工作,成长势头旺盛的种苗往往其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更强,可以有效提高其在移栽过程中的成活率。但是如果后期培育和管理水平不足,也将导致种苗成长缓慢,对土壤环境适应力不强,最终出现种苗死亡现象。本文从林业种苗的培育技术入手,重点分析了种苗的选择技术、种苗的培育技术、种苗的育苗技术等三方面内容,能够对我国林业种苗培育技术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林业种苗培育;可持续发展;技术探索
随着我国日益严峻的环境问题的接连发生,我国人民对环境保护意识也越来越强。各地都纷纷开展了一定程度的退耕还林工作,来增加其绿化面积,进而提高其水土保持能力。植树造林的提出不但提高了我国的绿化率,还提高了我国人民的经济收入水平,在进行树木的栽种过程中,可以选择一些经济类树木进行栽种,这样能获得更大的经济收益。植树造林事业的兴起对种苗培育技术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开展植树造林工作,需要栽种大量的树苗。以往个人培育的方式已经无法满足植树造林的需求,必须通过规模化的培育方式来培育树苗才能满足植树造林的需求。除此之外,植树造林还需要丰富多样的树木种类,这些树木在能够适应土壤环境及气候的同时,还具有不错的经济效益。文章通过对林业种苗培育技术进行研究和分析,能够极大程度上提高林业种苗的成活率,为国家生态林业的可持续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1 林业种苗培育技术在可持续发展过程中重要性
1.1 可以有效地改善我国的生态环境
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我国的经济水平也有了一个很大的提升,然而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破坏生态环境的经济活动,使我国的生态环境受到一定的破坏。造成部分地区土地沙漠化、林地面积逐年减少、温室效应加剧等情况。为了降低不良经济活动对环境造成的影响,我国相继出台了多项防护措施,其中,效果最为关键的措施就是实行植树造林。植树造林地开展有效地提高了我国林地面积。种苗培育作为植树造林工作能否有效开展的前提,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种苗的缺失将极大地局限了植树造林的发展规模,降低了其背后的经济效益,对我国实现生态林业的可持续发展也是极为不利的。所以现阶段加大种苗培育技术工作的研究力度,能够为植树造林事业提供有力保障,也能为我国生态环境的保护贡献出不可言说的力量,对于实现我国生态林业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意义[1]。
1.2 有利于林业体系规模的不断扩大
以前我国的森林资源也较为丰富,森林覆盖率也相对较高,但是在经济日益发展的过程中,由于部分人员缺乏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为了追求眼前的蝇头小利,在一些地区滥砍滥伐的现象较为明显。让我国的林地面积越来越少,这一现象的发生严重地影响了我国林业生态的健康发展。同时也让生态系统受到了严重的破坏。想要补救往往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以及财力。而林业种苗培育工作为修复我国的森林生态系统提供了无限的可能[2]。通过林业种苗培育工程,不但能够培育出多种类型的树木,而且针对不同气候条件能够培育出适合其气候条件的种苗,将这些种苗进行栽植,能够有效提高我国的林地面积,长久的为我国林业体系能够不断向好扩展提供保障。
2 林业种苗培育的生产特点
近些年,随着环境问题的频频发生,人们逐渐意识到环境的重要性。对于环境和生态保护的重视度也有了显著提升,所以,人们也颇为关注林业的发展。随着植树造林工作的稳步开展,林业种苗培育的规模也发展得越来越大。由于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水平逐步提升,人民对于种苗培育逐步展开研究,使得林业种苗培育也在朝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受到城乡结合发展的政策影响,农村的产业结构出现了一定变化,为林业种苗培育提供了巨大的空间,这无疑要求着技术人员需要不断关注市场发展方向,并且能够推动种苗朝着多元化的方向迈进。随着市场经济快速发展,人们的理财观念也在逐步提高,这使得林木种苗朝着产业化和市场化发展。同时,部分地区人民也看到了林木种苗所带来的巨大经济效益,将其作为一项重大的产业来发展,以此推动当地的经济水平进步。在这种大的环境下,国家也逐步出台相关法律来保障林业种苗培育的正常生产和运营工作。让其经营者可以更好地在法治的保护下享有其权益[3]。
3 林业种苗培育技术的相关原则
为了保证林业种苗培育的种植效果,使得林业种苗培育工作的开展,在林业种苗培育方面也有其相关原则可以依据。相关培育人员主要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种苗培育工作。第一,在林业种苗培育工作开展之前,相关培育人员需要结合当地种植区域的土壤条件、气候条件选择出适合该区域种植的植株;第二,在正式实施林业种苗培育技术的过程中,培育人员需要结合当地林业的实际情况,掌握好林业种苗培育的相关技术条件和资源,切实做好种苗培育工作的实施[4]。相关种苗培育人员需要在强化自身专业能力的同时,积极贯彻落实种苗培育内容,最终确保种苗的培育效果。
4 林业种苗的培育技术
4.1 种苗的选择技术
在准备着手开展林业种苗的培育工作时,首先需要做的就是选种,其作为整个培育工作中一项最基础的工作,同时也是最关键的工作,对种苗培育能否顺利完成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必须给予高度的重视。采集时需要注意选择遗传品质和播种品质都相对较高的种子。在林业种苗选种的过程中,需要根据当地的环境来进行种子的采集工作,不同的土壤环境、地形地势特点及不同的气候条件都会对种子的选取造成影响。并且,值得注意的是,采集种子的过程中要选取合适的装备,同时运用最恰当的方法,确保种子具有最优良的品质。另外,不同的林业种子的习性不同,需要根据不同类型的种子的实际情况采取不同的处理方式,例如,有的种子湿度相对较低,这就需要在运输的过程中特别注重防止虫害及防潮的工作,依据具体情况对种子做好空气相对湿度和温度的调节工作。俗话说“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不同的地區都有适合其各自种植的种子类别。故此,在进行种子的选择时还需要结合各地区具体的特点进行综合的选取,例如,北方的环境较为恶劣,冬天的时长较长,且降水量低。选取种子时需要注意选取抗旱和抗寒能力较强的种子[5]。除此之外,在进行外部调拨时,种子的运输距离也是需要考虑的,不同的运输距离决定着对种子进行何种包装方式。
4.2 种苗的培育技术
在种子选取完毕之后,就需要进行种苗的培育工作,一般来说种苗的培育工作在培育形式上主要包括临时苗圃和固定苗圃两种形式。采用固定苗圃培育,其优点在于土地资源相对来说较为丰富,水资源也能供应充沛,能够为林业种苗提供更充足的光照和营养。在这环境下,林业种苗的种类就更多,其管理过程也相对容易。故此,这种固定苗圃的种苗培育形式更适合经营时间更长的树木。临时苗圃与之比较,其占地面积相对较小,更适合品种较为单一的树种,育种过程中因其土地资源不肥沃,而土壤中的营养成分会随着种苗的生长而被吸收消耗掉。故此,在种苗的成长过程中,需要及时地对种苗进行施肥,并且需要控制好施肥的剂量、施肥间隔以及施肥次数。除了选定培育方式外,在种子培育过程中还有一个关键环节就是选择栽种基地。不同的种子,其培育基地也是大不相同的。合理的选择培育基地能够在保证种子的质量的同时极大程度上提高栽种存活率。在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的同时创造出巨大的经济效益。具体来说,在栽植基地的选取方面,需要尽可能的选择与种植数量相配合的基地面积,并且需要保证基地具有丰富的水资源和便利的地势条件,同时易于平时苗间管理[6]。
4.3 种苗的育苗技术
4.3.1 播种育苗
按照属性划分,播种育苗可以分为有性繁殖,其主要是通过种子进行发芽和生长培育技术,进而培育出种子苗木。播种育苗技术下种子的主要表现出树木幼苗前期生长速度较快,抗性较强并且繁殖速度快等特征。但是需要特别注意的是,播种育苗不能做到完全排除变异的可能。这就需要相关培育人员更加谨慎,严加注意,努力做好日常的育苗培育工作,以此确保最终的育苗有效。另外,需要注意在种子出苗期、幼苗期、速长期都必须进行一定的消毒工作,防止由于工作上的疏忽而导致病虫害的发生。通常来说,播种育苗较为常见,大多数树种都可以利用此种方式进行培育,但是播种育苗也存在其发芽困难的缺点,故此培育人员需要结合具体树种的发芽容易度进行合理地选择育苗技术[7]。
4.3.2 营养繁殖育苗
营养繁殖育苗按照属性分是一种无性繁殖方法。其主要是通过利用植物现有的植物器官进行培养,例如,植物的根茎、芽叶等等均能实现植物的无性繁殖。依据行业经验来看,营养繁殖育苗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但是主要还是以插条、插根、压条等方式为主。目前,在我国农林业的生产过程中,主要是通过插条或者嫁接的方式实现种苗培育,其应用效果较为不错。通常,若植物在培育过程中出现生根困难的情况,可以在植物插条之前,为其涂抹IBA或者NAA等生长激素,可以有效刺激植物快速生根,并且促进植物根系茁壮生长[8]。插条或者嫁接在提高苗木繁殖能力方面具有非常好的效果,是目前较为常用苗木的培育技术。
4.3.3 移植育苗
移植育苗顾名思义就是将苗木换一个地方进行种植。从移植阶段上看可以分为芽苗结根移植、苗木幼苗移植以及成苗移植三个阶段。需要培育人员特别注意的是,移植育苗多在苗木休眠期进行,且可以利用土球移植和裸根移植两种方式进行[9]。
4.3.4 容器育苗
容器育苗技术主要是通过相应容器作为苗木的苗床进行育苗。其容器可以是塑料袋或者硬塑容器。容器育苗相对于田地育苗而言,在成活率及培育时间方面都有了一个很大的提高。但是容器育苗对于相关技术人员的要求比较高,想要实施容器育苗,就要求相关培育人员明确该项技术的实施要点,还要做好相关的消毒工作防止育苗过程中出现病虫害的风险,进而保证最终的苗木培育有效性[10]。除此之外,传统的塑料具备难降解且透气性较差这样的弊端,故此,在選择容器育苗时需要注意选用诸如网袋这类的可再生材料进行培育,避免环境污染问题的发生。
4.3.5 定向培育
定向培育指通过考量树木遗传品质、种苗类型等方面的因素,依据种植现场的实际情况,做好苗木种子的定向选择工作[11]。在相关培育人员实行定向培育工作的过程中,需要根据实际造林的设施和技术,合理的种植植株。一般在种子的采集和插条工作中,实行50~100株数量范围的供体用树,可以实现较好的培育效果。
5 结语
通过文章的分析可知,经济的快速提升使得我们所处的生态环境遭到了一定程度的破坏,土地沙漠化及温室效应现象尤为严重。对人民的生活造成了严重的影响。为了有效改善生态环境,提升森林覆盖率,让我国的林业实现可持续发展,做好林业种苗的培育工作尤为重要。本文通过对林业种苗技术的分析,从种苗的选择技术、种苗的育苗技术及种苗的育苗技术三个方面入手,深入研究了林业种苗的培育的全过程,可以极大程度上提高我国的林业种苗培育有效性,对于我国林业种苗培育技术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沈智红.林业种苗培育技术探讨及分析[J].农村实用技术,2021(3):141-142.
[2] 朱永红.林业种苗培育技术探讨及分析[J].河南农业,2020(29):32,46.
[3] 高战镖.林业种苗培育技术与管理工作优化分析[J].现代园艺,2020,43(5):72.
[4] 吴海玉,吴海明.林业种苗培育技术与种苗管理工作优化分析[J].农家科技(下旬刊),2020(7):145.
[5] 廖治亚.林业种苗培育技术和种苗管理工作优化分析[J].江西农业,2020(16):87-88.
[6] 齐艳旭.林业种苗培育技术探讨及思考[J].江西农业,2022(16):1.
[7] 张吉哲.林业种苗培育技术探讨及分析[J].种子科技,2020,38(12):72-73.
[8] 杨长明.林业种苗培育技术与种苗管理工作优化分析[J].林业勘察设计,2020,49(2):52-54.
[9] 郝宏.林业种苗培育技术与种苗管理工作优化分析[J].花卉,2021(2):195-196.
[10] 周爱民.林木种苗培育技术的应用分析[J].广东蚕业,2021,55(8):79-80.
[11] 王培成.林业种苗培育技术要点分析[J].现代农业研究,2022(10):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