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塔城市玉米绿色高质高效集成技术示范推广成效

2022-07-15郝丽芬

新农民 2022年16期
关键词:玉米绿色

郝丽芬

摘要:2020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农业农村工作会议上对粮食安全的战略部署,提出了“藏粮于地、藏粮于技”,坚持“藏粮于地”,不断提升耕地质量。坚持“藏粮于技”,分作物分品种集成先进栽培技术模式,不断提高玉米品质、单产,增加总产,提高效益。塔城市玉米绿色高质高效行动项目的实施对我市玉米标准化栽培技术的推广具有良好的示范带动作用,它将新技术、新品种集成于一体,使玉米的生产水平大幅度得到提高,从而达到高质高效的目的。

关键词:玉米;绿色;高质高效;集成技术

塔城市是全国的首批商品粮基地之一,也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确定的全疆41个主要粮食生产县之一。同时,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农业现代化(种植业)发展总体规划把塔城地区列为春玉米种植优势区域,塔城市被自治区确定为21个玉米种植重点县(市)之列。玉米是塔城市主要粮食作物之一,也是近年来主要粮食作物中面积和产量增长最快的作物。由于它产量高、效益好、用途广、适应性强,其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

塔城市玉米近8年来,种植面积一直保持在6.67万hm2

左右,为发挥我市“粮仓”优势,建设粮食高质量、标准化玉米生产基地,配套相应的栽培技术措施,2021年在全市建立了0.33万hm2示范基地。在示范区,开展玉米重大病害绿色防控与统防统治融合技术

0.33万hm2,辐射带动示范区面积1.33万hm2;大力推广播前深翻技术、该技术保护性耕作速度快,秸秆覆盖率高,为广大农户提供全方位的农业物联网+电商平台,优化农业社会化服务,降低农业生产成本,实现种植户增产增收,提升农产品品牌竞争优势;同时,在示范区内引进耐密型品种。积极推广“一增五改”栽培模式,全面落实秸秆還田、播前深翻、农药减量控害等关键技术,实现示范区玉米平均单产达到1160kg/667m2,增加139.2kg/667m2,节约生产成本

70元/667m2以上的目标(其中尿素30元,磷酸二铵21元,滴灌肥10元,农药9元)。为我市玉米绿色、稳产、高产、高效创出了一条新途径,提高了玉米产量和品质,促进了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和农村经济持续发展。现将玉米绿色高产高效集成技术推广总结如下。

1 适应范围

该项技术适宜在塔城市各乡镇推广应用,要求四周环境尤其是上风口没有工业污染源。

2 采取的主要技术措施

2.1 确定主推品种,引进新品种,推广密植增穗新技术

根据塔城市海拔气候等条件选择抗逆抗病性强,优质高产,经专门机构审定推广的优良品种。确定禾育187,其主要性状生育期118d左右,积温2450~2500℃,株高279cm左右,穗位110cm左右,植株柔韧性好,根系发达,抗旱、耐贫瘠及海禾24为主推品种,搭配KW9384早熟品种,主要是沿山一带种植。同时,在二工镇示范区内引进耐密型、中晚熟型优良品种种植,覆盖种植率达到100%,选择耐密型品种由原来普通品种6500株/667m2增加到现在的7500~8000株/667m2,增加1000~1500株/667m2,通过增加种植密度来提高玉米产量,从而推动玉米产业的高质、高效发展。在栽培中采用相应的栽培方法,做到良田、良种、良法、良机、良制配套。

2.2 农机、农艺相结合,提高农业综合生产水平

大力推广播前深翻技术、有效保护土壤水分流失,改善土壤,消灭病虫害,大规模推广使用现代农机,推广率达到100%,有效提高了农业综合生产力水平,节省耕种成本,可持续发展明显增强了。深翻应在秋收后及时进行,一般深度以35~40cm为宜,熟土层薄的地块逐年增加耕深,每次加深3~5cm。做到墒平、垡细,有利于玉米出苗、扎根、抗倒。

2.3 推广水肥一体化应用技术,达到减肥增效

科学合理施肥是提高化肥利用率的关键。随着农村劳动力大量进城务工,土地规模化经营迅速推进,施肥技术也正向机械化方向转变,通过农机农艺有机结合,降本增效。生产绿色高质高效玉米,需要优化肥料结构,深入开展测土配方施肥,大力推广有机肥的使用,提倡秸秆还田。施肥应以基肥为主,有机肥和测土配方肥配合早施;重施有机肥,控制化肥使用量,并严格遵照绿色食品肥料使用准则,严格使用硝态氮肥。在示范区开展水肥一体化和根外追肥技术,辐射带动1.33万hm2,使用水肥一体化和根外追肥技术达到100%,

(1)基肥:农家肥2t,磷酸二铵10kg,含量为51%的硫酸钾5kg,21%的硫酸锌2~3kg(注意:硫酸锌一般2~3年使用一次,如采取后期滴肥,不能与含磷肥料混用,易产生拮抗,形成磷酸锌沉淀物,不仅降低锌的有效性,而且也降低磷肥的有效性),在犁地前撒入地面,深翻入土,或者采取种肥分离的方法,基肥和播种一次性完成,施肥深度在8cm以上。

(2)种肥:施磷酸二铵4kg/667m2随播种点播施入。

(3)追肥:最后一次中耕时即大喇叭口期,追施尿素30kg/667m2,磷酸一铵15kg/667m2。滴灌玉米使用尿素尽量后移,从大喇叭口期滴灌开始,每次追施3~5kg/667m2,大喇叭口期、抽雄期要加大尿素用量追肥8~10kg/667m2。

(4)叶面喷肥,根据苗情叶面喷肥1~2次,第一次在玉米苗期,第二次在小喇叭口期一大喇叭口期。可将叶面肥、植物生长调节剂、微肥等混合兑水30~40kg叶面喷雾。

2.4 适时播种,提高播种质量

当5cm土层地温稳定通过10~12℃,即可开始播种,一般在4月上、中旬。播量2.3kg/667m2,采用精量播种,每穴1~2粒,确保一次性出苗,达到苗齐苗壮。土壤墒情差,采取干播湿出的地块,随机铺设滴灌带,方便播完种即可滴水。土壤墒情好,可在机械化除后再铺设滴灌带,减少机械损伤。

2.5 做好田间管理,确保全苗

(1)放苗与补种:出苗阶段要勤检查,对覆膜玉米田,苗孔错位或因下雨板结和膜上土壤压得过实的苗,应及时人工和机械放苗,放苗后要及时用土封严,以免水热散失和阳光暴晒。缺苗需补种地段,应将饱满的种子先浸种后,趁土壤墒情适宜时补种,确保出苗。

(2)间定苗:玉米苗在3~4叶期时开始间定苗,每穴一株,缺苗处留双株,去弱苗留壮苗,去病苗,留健苗,保苗6000~8000株/667m2,采取宽窄行种植,窄行为45cm、宽行55cm,株距15~20cm,根据种植的品种确定株距。

(3)中耕、松土、除草:要及时进行中耕,灭草,增温保墒,中耕次数根据土壤板结及杂草发生情况而定,在浇头水前中耕2~3次,第一次中耕要浅,深度7~8cm,第二次8~10cm,第三次10~12cm,中耕要保证质量,防止压苗,伤苗。

(4)去蘖(打杈):拔节前人工去蘖打杈以减少养分消耗,有利于主茎分化发育。

(5)化学除草:较普遍的除草剂是烟嘧磺隆和莠去津,烟嘧磺隆在玉米3~5叶、杂草2~4叶期,大多数杂草出齐时施药效果最好,可除禾阔大部分杂草。莠去津可在有机质含量高在玉米2~4叶、阔草2~4叶期、禾草1~2叶期茎叶处理。如果有机质含量低,禾草大可土壤处理。最好杂草死亡后,喷一次叶面肥。

(6)浇水 全生育期需灌水8~9次,总灌水量350m3,播种后,如土壤墒情较差,可滴出苗水一次,亩滴水量20m3即可;蹲苗结束,即在大喇叭口期叶片中午萎蔫,早晚展开时滴水,滴水量40m3/667m2,必须灌足、灌透,灌水后10~15d,抽雄扬花期,根据苗情和土壤需水状况灌水2~3次,灌浆至成熟期,应灌水3~4次,后期灌水量30m3/667m2。

2.6 病虫害综合防治

塔城市处于塔额盆地,气候凉爽,玉米病虫害发生较轻,但随着玉米种植面积的增加,病虫害发生程度逐年增加。目前,塔城市玉米主要虫害有蚜虫、玉米螟,主要病害有大、小叶斑病、锈病等病害,以建立玉米重大病虫害绿色防控及统防统治示范区为主,根据病虫害危害时期,选准最佳防治时间,采用最佳方式组织统防统治。防治采用15%溴氰·噻虫啉+40%粉唑·嘧菌酯+叶面肥等药剂进行防治。

2.7 适期收获

玉米要到腊熟末期或黄熟期收获,此时玉米雌穗包叶为白色或黄白色,籽粒全部变黄,内部呈蜡质,含水量在30%以内,即可机械收获。

2.8 清除残膜

如在种植过程,采用覆膜栽培技术,推荐使用0.015mm以上普通厚膜或降解膜。可在头水前揭膜或收获后清除残膜,并将废膜带出田间,以免对土壤造成污染,影响后茬作物正常生长。

3 效益完成情况分析

通过在示范区使用水肥一体化和根外追肥、利用无人机开展绿色统防统治服务,有效保障示范区玉米重大病害绿色防控与统防统治融合,一定程度上推进科学预警、综合防治、绿色防治等防控技术模式,使用率、完成率达到100%。通过在示范区覆盖种植耐密型,中晚熟型品种,有效提高产量,增加效益。优良品种种植覆盖率、完成率达到100%。通过在示范区推广播前深翻技术,能有效改善土壤,消滅病虫害,蓄水保墒、防御旱涝。播前深翻技术推广率、完成率达到100%。农业全产业链云平台智慧化农业物联网+电商实验示范,有效增强农户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种植意识,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综合竞争能力,拓展农业产业链。在示范区推广率、完成率达到100%。示范区开展绿色高质高效农业技术培训班、观摩会5场次、印制培训资料500余份、制作宣传牌1个,宣传率达到100%。

社会效益指标:通过示范区开展密植增穗、一增五改等技术,实现亩增加30kg以上。示范区通过开展水肥一体化和根外追肥等技术,病虫害统防统治等技术推广,实现节本,节约生产成本70元/667m2以上。有效促进产业融合更加紧密;大幅提高示范区作业效率,同时,严格控制了化肥、农药的使用量,从而实现了零增长。

生态效益指标:通过病虫害统防统治、化肥减量增效技术、等技术的融合,集成玉米绿色高效高质栽培技术模式1套,有效降低化肥农药的使用量,促进农业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影响指标:通过各项技术融合,在降低了投入品使用量的基础上,提高了使用效率,逐步提升农产品品牌竞争优势,从而带动塔城市农业向绿色高质高效发展。

4 主要做法

一是确定主推品种。针对近几年来塔城市玉米品种杂乱、种植模式单一、农机农艺不协调等瓶颈问题,结合玉米绿色高质高效行动项目,开展玉米品种收集筛选、高效种植形式、全程机械化等高质高效技术试验和联合攻关。

二是采取示范基地+企业的形式,开展农艺农机相结合。以塔城市鑫塔农牧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为载体,建成了0.33万hm2示范区1个,辐射带动示范区面积1.33万hm2。在示范试验区内,主要开展玉米重大病害绿色防控与统防统治融合、水肥一体化和根外追肥等技术、大力推广播前深翻技术、引进耐密型、中晚熟型品种玉米试验研究。

三是建立玉米重大病虫害绿色防控及统防统治示范区。建立玉米重大病害绿色防控与统防统治融合示范区,面积3333.33hm2,辐射带动示范区周边面积

1.33万hm2,有效实施化学农药减量增效,切实加强玉米重大病虫害绿色防控与统防统治融合示范,实现农药使用减量和玉米优质目标,推广绿色节本高效技术。

四是开发利用新软件,大力推行智慧农业。结合项目与塔城市鑫塔农牧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合作推行的农业全产业链云平台智慧化农业物联网+电商实验示范,与时提供市场信息,促进塔城经济发展,解决了广大农户在种植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各样难题,带动农户增加收入,直接保护了农户的利益,也提高了农户采用高新技术的积极性,平台提供点单、菜单式植保农业机械一体化及农业全产业链服务。

5 存在的问题

一是我市是自治区的产粮大市,每年玉米种植面积保持在6.67万hm2左右,本次玉米绿色高质高效行动涉及面积太少,大面积推广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二是目前,我市玉米品种多而杂,给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带来一定的困难。我市玉米品种引进销售种类较多,但形成绿色高质高效标准化种植面积较小,品质和适应性参差不齐,因此有必要开展绿色高质高效技术和品种试验示范推广工作,引导群众逐步形成绿色高质高效种植模式,在一个生产区域只种植1~2个品种,统一品种,统一生产技术管理,提高整体效益。

6 主要原因分析

一是由于近两年玉米市场价格高,效益好,导致种植面积过大,农户追求高产而不注重质量,特别是新技术、新品种推广示范阶段存在风险,故只有在项目的支持下,才能更好地完成工作。

二是由于近年来玉米效益好,很多玉米新品种在没有经过本地试种,就盲目的推向市场,在风调雨顺的年份,产量比较稳定,一旦遇上特殊年份,就会产生各种情况,如花期不遇、空棒率高、或者缺粒现象比较严重等情况,产品的稳定性比较差,存在隐患。

7 下一步改进措施

一是借助农业发展新型经营组织进行土地整合,加快玉米绿色高质高效规模化种植。近几年,我市农户也看到了土地分散经营的弊端,积极支持和配合土地整合工作。

二是结合我市实际生产情况,多项技术融合形成一套玉米绿色高质高效栽培技术模式。近年来,我市大力發展密植增穗、水肥一体化、测土配方施肥、病虫害统防统治技术及先进的机械化生产技术的推广应用,促进了我市玉米绿色高质高效发展进度。

三是联合多部门,加大农资市场监管工作,对新引进品种、农资做好登记和审核工作,按照要求进行试验示范后,在推广应用,确保稳定性、减少损失。

四是做好宣传培训工作,提高种植户科学种田意识和种植水平,从源头上抓好玉米种植质量。

五是依托高标准农田的建设,提高农业基础设施水平,进一步保障粮食生产安全。

8 结语

塔城市实施玉米绿色高质高效创建项目工作正按计划进行,并取得了显著成效。该项目取得的成果可应用于我市玉米生产之中,进一步加快农业现代化步伐,助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参考文献

[1] 武广红,许春梅.曼芽村玉米绿色高质高效集成技术示范推广成效浅析[J].农家科技(下旬刊),2020(1):100-101.

[2] 李保辉.浅谈玉米绿色高质高效生产技术[J].种子科技,2020,38(15):28,31.

[3] 燕林祥.玉米绿色高质高效栽培技术[J].现代化农业,2021(5):22-23.

猜你喜欢

玉米绿色
收玉米啦!
我的玉米送给你
为什么玉米长“胡须”
绿色时尚
追踪绿色的秘密
绿色
再造绿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