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中考作文命题趋势分析及备考策略
2022-07-15池乔雨朱敏南
池乔雨 朱敏南
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是语文教学的目标之一,而写作能充分体现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正所谓“得作文者得语文”,實现作文升格,提高作文成绩,是提高语文成绩的首要任务,也是提升语文综合素养的首要任务。
2022年中考作文命题将会具有怎样的特点呢?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化,以及中考命题者经验的不断丰富,2022年的中考作文题,一定也会像春天的花儿一样,在新课改的枝头新鲜明艳地绽放开来。下面,我们一起来分析。
一、考情回顾
(一)导语特点
辽宁省近11年中考作文的导语多为议论、抒情性语段,内容多与考生的学习和生活相关,且包含多个立意角度,具有一定的哲理或教育意义。
随着统编教科书的全面使用,无论是作文的写作方法还是中考作文命题,都有汲取课本精华的趋势,尤其是近3年全省作文考查出现明显的回归教科书的趋势。
(二)写作主题
全命题作文和材料作文多考查教育引导和写人叙事类内容,旨在引导考生感受生活,体会真、善、美,展示社会正能量,写作相对简单。半命题作文和话题作文多考査考生的哲理思辨能力。
二、中考趋势
(一)命题形式稳中有变
2022年中考作文一般还会以全命题作文作为最主要的命题形式。另外,半命题作文具有收放兼备的特点,在给考生一定限制的同时,也给了考生一定的发挥空间,有利于考查考生驾驭作文的能力。因半命题作文将阅读能力的考查和写作能力的考查融为了一体,是最能考查考生语文综合素养的一种命题形式,所以,它和全命题作文都可能是命题者倾向的选择。
(二)命题范围愈加广泛
从近几年中考作文题来看,多数题目都在内容上贴近考生生活实际。这些中考作文题内容丰富,体现了新课标的精神理念,为考生写作开拓了广阔的天地,也为考生认识世界、认识社会、认识生活、认识自我提供了有力的帮助,使考生可以在自己原有的认识程度和写作程度上,进行创造性地表达,有助于考生写出能代表自己最高写作水平的作文。
另外,我们也应该看到,近几年全省各市的中考作文题在内容上已经有了明显的从单纯的校园生活、家庭生活向更为广阔的社会生活延伸拓展的迹象,这是中考作文在命题上步入纵深的必然结果。
因此,2022年中考作文命题在内容上涉及的范围将会越来越广。备考时,同学们除了要继续关注日常生活外,还要特别关注平时不易涉及的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如环境保护、文化体育、法律道德、高新科技、家国情怀等,都应该成为同学们关注的方面。只有这样,当遇到涉及范围更广的题目时,同学们才能因“知己知彼”而“百战不殆”。
(三)开放程度有所缩小
近年来,全省各市中考考场作文最为突出的问题表现在生硬的套作,在评卷者评卷上表现为用同一标准去评判不同类型的作文。所以,开放程度适当缩小可能会成为2022年中考作文试题的一大趋势。开放程度有所缩小,在一定意义上是命题者对中考作文备考要突出重点的一种积极倡导,也便于评卷者更为公正、公平、客观、科学地评判考生的作文。
综上所述,2022年中考作文题很可能选择近年来二选一的命题形式,以“半命题+材料”或“全命题+话题”形式考查的可能性较大,且继续考查写人叙事、教育引导类文题的可能性极大。当然,生活哲思类文题与其他省市常考类型的作文题目在备考时也应适当兼顾。
三、备考指导
(一)命题作文
1.审题要点
(1)审清导语。导语大多有引出题目、阐释主题,提示写作范围、叙述人称、选材范围、立意角度和写作重心等功能。认真阅读导语,抓住关键词句,可明确写作方向,有效地避免跑题。
(2)审限制词。抓住题目中关于对象、时间、地点、人物、数量、方位的限制词。
(3)推敲题眼。题眼是指题目中体现中心、点明重点或表明感情色彩的词语。题目是句子的,句中动词往往是“题眼”;题目是短语的,起修饰作用或点明重点的词语往往是“题眼”。
(4)领会题目的“言外之意”。多角度理解题目关键词句所包含的象征义、比喻义、引申义等。
2.审题技巧
(1)设问引领法。针对题目,可根据“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等问题,自问自答,一步步解开疑问后,文章的写作空间就会逐步扩大,写作内容也就会逐渐丰富。
(2)添枝加叶法。以词语为题目的作文题,审题时可采用加词法来降低难度。
(二)半命题作文
1.审题方法
审清半命题部分的隐性信息,如2017年沈阳作文题目“为 着色”,题目中“为”表示其后要紧跟行为的对象,突出接受这一动作的对象,此类词还有“替”“给”等。这些词不是可有可无的点缀,往往是考生易误入的陷阱。
2.补题技巧
(1)熟悉性原则。即题目所要表现的内容必须是自己比较熟悉的,这样写起来会更加得心应手。
(2)具体化原则。即标题范围要尽量小,符合特定的情境,这样就容易下笔了。
(3)新颖性原则。指题目所表现的内容、角度应是新颖的。如“ 不能缺席”,若补为“那抹绿意不能缺席”就会给人眼前一亮的感觉。
(4)深刻性原则。指题目表现的内容能够揭示出深刻的主题。
(三)话题作文
1.两个“不忘”是前提
(1)不忘揣摩导语。
(2)不忘紧扣话题。话题是作文的核心,是考生选材的依据。
2.拟好题目增亮点
(1)拟题要求。一要紧扣话题;二要新颖生动;三要简洁凝练;四要准确醒目。
(2)拟题技巧。①扩展法。即在话题的基础上添加修饰语组成作文题目。②引用、化用法。直接引用或化用人们耳熟能详的诗词歌赋、名言警句等作为文章的题目。③巧设悬念法。设置悬念,更容易抓住读者的心,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④妙用修辞法。运用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拟题,使题目生动、鲜明、贴切。巧用修辞手法拟题,可增加题目的美感。
(四)材料作文
1.读懂材料
(1)圈畫材料中的关键信息。牢牢把握关键词,可帮助自己迅速领会材料主旨。因此,同学们可边阅读边勾画关键信息和词语。
(2)细读材料,提取主旨,由物及人。例如2019年营口市材料作文:“一个古董爱好者请专家为一个明代花瓶做鉴定。专家经过一番鉴定,认定花瓶价值不菲。古董爱好者惊呼:‘一个看似普通的花瓶,其价值竟如此之高。’专家说:‘明代几乎每家都有这样一个花瓶。’爱好者啧啧赞叹说:‘在明代,家家都如此富有!’专家摇摇头说:‘那是它现在的价值,而不是它当时的价值。因为经过时间的磨砺,普通的花瓶才会成为价值不菲的古董!’”
细读材料可知,主旨是“时间和经历成就价值”,进一步思考,可以把材料中的花瓶想象成人,它们的经历就是人的成长历程。据此,考生可以提炼出历练使人成功、阅历积淀人生价值等立意。
(3)把握材料传递的情感倾向。例如2021年大连市中考作文:“流水不争先,争的是奔流不绝。这句话带给你怎样的启迪?请自选角度立意,写一篇文章。”
“流水不争先,争的是奔流不绝”这句话对流水奋勇争先的精神持肯定的态度,命题者期待考生能够写出积极进取的作文,明确这一点,就能够在立意和材料的选择上把握住大方向,不至于跑题。
2.拟题技巧
古人将拟题比作“画龙点睛”,醒目而新颖的题目能够吸引阅卷者的眼球,让阅卷者眼前一亮,为文章加分。
(1)保守拟题——抓关键词。具体又分以下3种方法:
①直接引用材料中的关键词句拟题目。
②根据关键词句,添加前缀或后缀,形成观点拟题目。
③抓关键句,提炼观点拟题目。
(2)运用修辞手法拟题。在拟题时可以运用比喻、拟人、反问等修辞手法。如“放手——风雨后的晴空”“挫折——人生的财富”“信心——低谷暗影里的阳光”“读书是品味人生的良药”“分享是一生的财富”等。
(3)化用法拟题。化用古诗文名句、名人名言、戏曲歌词、广告语等作标题,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如“成功的催化剂——变换角度”“对面的问题看过来”“借我一双慧眼”“莫让浮云遮望眼”等。
(4)反弹琵琶,出其不意。运用求异思维,反向思考拟题,别开生面。如“感谢你——自卑”“众不敌寡”等。
老子的《道德经》里写道:“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意思是说,难事都从易事开始,大事都从细节出发。所以圣人虽然默默无闻,不想去做大事,最后却能成就大事。同学们学习语文,每天在词句上斟酌推敲,在字里行间反复揣摩自己的提升空间,在一字一句中追求极致。我相信,通过不懈的努力,同学们终会在写作上取得理想的成绩!
(作者单位:辽宁省沈阳市第一三四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