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在电影课程光影中启迪心灵
2022-07-15喻淑双
喻淑双
为发挥优秀影片的育人功能,学校开发了十二年一贯制的电影课程,以年级为单位,组织1-12年级学生每月上一次电影课,让学生在光影中启迪心灵,在故事中获得成长。
1.课程设计,百部电影搭建学生成长扶梯
学校基于十二年一贯制的特点和发展心理学理论,设计了4个学段、8大主题的十二年一贯制电影课程:1-3年级为“电影观看与感知”,4-6年级为“电影观赏与品知”,7-9年级为“电影欣赏与品析”,10-12年级为“电影赏析与创作”。每个年级每学年学习8部电影,整个电影课程共有近100部影片。这些影片归为8个主题:民族精神、自我认同、社会责任、情感体悟、生命认知、自然之歌、文明感召、青春同行,聚焦传统文化熏陶和爱国主义教育。
电影课程设计遵循以下四项原则:一是正确价值观导向和正向育人功能,让学生看后有收获;二是适合学生年齡,如低年级的学生更喜欢动画片,或者剧情简单的影片;三是学生全面成长;四是注重电影历史地位与评价,特别注意限制级元素的控制,必要时用技术手段剪辑掉相应内容。
2.课程实施,“三环节、五活动”提升课堂质量
电影课程不是简单地看电影,而是让每部电影发挥育人功能。学校在实践中形成了“三环节、五活动”的电影课程教学模式。
“三环节”是指观影前、观影时和观影后。“五活动”是指观影前的“情境导入”和“问题引领”,观影时的“观影要求”,观影后的“问题探讨”和“拓展活动”。以情境导入为例,形式有访谈导入、角色扮演、相关主题的视频导入、情景表演、舞蹈展示、趣味比赛等,一般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和电影主题来选择适合的导入方式。
在“三环节、五活动”教学模式的基础上,学校组织教师编写包含100个教学设计的《电影课程教学案例集》,让教师快速掌握电影课程的教学方法,新授课教师也能快速上手,从而有效解决师资缺乏的问题。
3.实施反馈,推动育人成效落地
学校每学期都会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和访谈。结果显示,电影课程受到学生的高度认可。以2021年4月的调查为例,共收到有效问卷643份,68%的学生给电影课程打了满分,年级平均分为9.3分,可见学生对电影课程非常喜欢。
学校还通过召开主题班会等形式,让学生用口头表述或书面作品的形式,考核该课程对学生正确价值观形成的作用。例如,一位九年级学生在主题班会中说道:“看了电影《国王的演讲》,我明白了人应该敢于面对自己的弱点,不能逃避……”
本文系北京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9年度一般课题“十二年一贯制电影课程开发与实践研究”(立项编号:CDDB19228)的研究成果
编辑 _ 张晓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