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音乐教法改进的探索实践
2022-07-15董爽
董爽
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是音乐教学的学科特点。很多音乐教师都有这样的体会:学生喜欢音乐但不喜欢上音乐课。之所以有如此反差,主要是教材老化和教学方式单一造成的。在教学实践中,笔者尝试结合音乐学科特点,改进传统的教学模式,探索不同的教学方法。
一是开展体验性教学。
体验性教学是指通过感受和体验音乐,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在教“小动物走路”這节课时,歌词中有“小兔走路,跳跳跳;小鸭走路,摇呀摇呀摇;小乌龟走路,慢吞吞;小花猫走路,静悄悄”,生活气息很浓。笔者根据歌词内容的特点,创编出适合学生的韵律动作。比如,让学生一边唱,一边模仿不同小动物们走路的动作,还分组进行表演,激发了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有些学生不仅创编了动作及表情,甚至还创作对白,设计动作造型。他们神态认真、动作优美、节奏整齐、全身心投入。
二是开展实践性教学。
实践性教学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参与各项音乐活动,从而完善音乐技能、技巧,发展音乐表现能力。在音乐教学实践中,笔者尝试让学生通过“画”的方式,表达他们对音乐的理解和情感。例如,在欣赏古筝作品“渔舟唱晚”时,教师事先不揭示曲目名称,而是给每个学生发一张纸、一支笔,让他们把自己听到的感受“画”出来,以此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增强他们对音乐的理解力和表达力。此外,笔者还尝试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进行教学,引领学生在互相倾听中取长补短,从而加快对节奏、音准等音乐知识重难点的掌握速度,加深对音乐的理解程度。
三是开展语言性教学。
在音乐教学中,填词学唱是重要环节,但传统的填词学唱教学多以识记为主,学生学起来较为枯燥,效果欠佳。笔者尝试用提问题的方式,让学生在反复听范唱中学习音乐。比如,针对音乐情绪表达,在教师提出“如何才能准确表达歌曲的情绪”的问题后,学生想出了很多方法,如轻声模仿小猫叫、张开嘴用气息、提眉瞪眼唱高音等。此外,笔者还尝试通过布置课后作业的方式,鼓励家长参与,让孩子当小老师。教师引导学生从“先读节奏、再识音符、最后唱旋律、全程规范打节拍”四个方面给家长提要求,以此增强音乐学习的效果。
当然,改进传统教学模式离不开教师转换自我角色,要自觉从学生课堂文化知识的传播者、指导者,转变成学生学习路上的创造者、发现者和引领者。例如,在“飞飞曲”“保护小羊”的教学环节中,笔者尝试让学生根据歌曲的歌词内容创编剧情、表演角色,以音乐剧的形式进行表现。课中不同角色、不同场景的设计与呈现,以及音响效果的选择与确定全部由学生承担,这极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创造力。
编辑 _ 张晓震